八年级语文上册 2《芦花荡》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2《芦花荡》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2《芦花荡》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2《芦花荡》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2《芦花荡》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芦花荡一、教学目标1. 熟读课文,掌握字词。2. 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3. 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二、教学重点1. 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2. 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三、教学难点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五、教学课时两课时 六、教学工具多媒体、黑板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2分钟)(ppt配乐放映芦花荡景色)同学们,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古有“北地西湖”,今有“华北明珠”之称的白洋淀。白洋淀水域辽阔,视连天际,几千条水道在浩淼的淀水和一望无际的苇田里纵横交错,时开时闭。在这风光旖旎的白洋淀里,正义的洪流铸就了许许多多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大家还记得他吗?(播放小兵张嘎的图片)谁啊?嘎子对啦,机智勇敢的嘎子有着一身的水把式,他识破敌人奸计,救出老钟叔,火烧鬼子炮楼,是当地家喻户晓的小英雄。同样,也是在这片白洋淀里,还活跃着一位更具传奇色彩的老英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芦花荡,去认识一下这位老英雄。(板书题目、作者)二、作者、作品展示(5分钟)1.我们来认识芦花荡的作者孙犁。(ppt出示作家孙犁的照片,资料。)孙犁(19132002),河北安平人。现当代作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等。小说、散文合集白洋淀纪事是其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其创作风格的一部作品。2.写作背景芦花荡是孙犁的代表作,写于1945年8月。由于作者在冀中平原一带生活了很长时间,所以他对这里的生活,尤其是对这里人民的抗战生活非常熟悉。作者在抗战的冀中平原上看到一种无形的力量:“我遥望着那漫天的芦苇,我知道那是一个大帐幕,力量将从其中升起。”这里所说的就是白洋淀。这篇小说就是以冀中平原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为背景,为中国抗日根据地的人民谱写的一曲爱国主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赞歌。孙犁自己说过的一段话,他说:“我非常怀念经历过的那一个时代,生长过的那些村庄,作为伙伴的那些战士和人民。我非常怀念那时踏过的路,越过的小溪,记得那些风雪、泥泞、饥寒、惊扰和胜利的欢乐,同志们兄弟一般的感情。”诗人艾青曾经说过: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噙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因为孙犁对白洋淀这片土地的满腔热忱与执著热爱,才有了他的白洋淀纪事这些充满深情的作品。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8分钟)1.小说基础知识巩固这篇课文的体裁是什么呢?(小说)(对,是小说,要学习一篇小说课文,我们首先要来了解一下关于小说的一些文学常识。)(知识拓展)(让学生简要看一下,了解)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小说的概念。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故事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具有虚构性、形象性、生动性的特点。小说三要素:(1) 人物。小说中的人物是虚构的,其中的人物呢,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而对小说主要人物的塑造主要通过以下细节来完成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此来多方面、多角度的塑造一个全面的人物形象。(2) 情节。小说的情节主要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在这里值得注意是部分小说它的高潮和结局是合二为一的。还有的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之前还会加一个序幕,对他的背景资料做一些介绍,而结尾呢,可能还会有尾声,以激发读者无限的遐想。那么这些是关于小说的情节。(3) 环境。小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有的小说侧重自然环境的刻画,比如一些景物描写啊,而社会环境主要指的是一些社会大背景。 2.字词掌握(3分钟)(这篇课文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现在我们来举手抢答)(1)辨明字音:提防(d fng) 竹篙(go) 苇塘(wi) 疟子(yo) 寒噤(jn) 吆喝(yo he) 一梭机枪(su) 蹿(cun) 仄歪(z) (2)辨析词义:寒噤(因寒冷而身体颤抖)仄歪(倾斜、歪斜)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嗯!看来同学们已经很认真的预习了这篇课文,回答得非常好)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8分钟)(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在你们浏览课文的时候带着这几个关键词去看) 时间 (抗日战争时期) 地点 (白洋淀) 人物 (老头儿交通员) 事件 (护送女孩 女孩受伤 痛打敌人,为女孩报仇) 好,相信现在大家对这篇课文已经非常熟悉了,谁可以复述一下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明确: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线,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外的交通联络。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负了伤。这个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五、文章赏析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们读后并没有感到非常的凄惨,没有让人感到压抑,而是感到写得非常优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其中一个原因,是得宜于作者对白洋淀美丽风光的描绘。请同学们画出文章中关于环境描写的句子,揣摩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的作用。(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稍后派几位代表回答,学生分析合理即可)1段: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会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他们是紧紧躲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的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这一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深夜才有动物的声音,侧面烘托了监视、封锁之严、炮火之残酷。“苇子还是那么狠狠的往上钻”,这个“狠狠”凸显了苇子旺盛的生命力。)9段: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渲染了宁静、安详的氛围)38段: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这一句,我们读出了一中萧索、低落的感觉,烘托老头子未顺利完成任务的沮丧、懊悔、失落和自责,前面他非常的自信,拍着胸脯说什么都靠给我,但是他护送的孩子却挂了花,他非常失落和自责。)55段: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这句话读起来就像仙境一样对吧,因为天气闷热,水面上才会浮起烟气,鬼子们才会下河去洗澡,它推动了情节的发展,)59段: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这里的水面风平浪静,实际上却是暗藏杀机,老头子早就在这里设下埋伏,它的作用是为后文写戏耍、严惩鬼子埋下伏笔。)62段: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洒。(这句话读起来让人有一种幸福,温暖,振奋的感觉,我们看到了美而坚韧的芦花,渲染了迎风飘扬的胜利之旗。)六、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水光天色的白洋淀,也认识了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老英雄,那么下节课我们就去了解了解这位老英雄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七、作业 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如“月明风清的夜晚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等等,仔细体味,再仿写几句,写写你家乡的景物。第二课时一、导入(2分钟)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芦花荡这篇课文,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除了本文芦花荡外,他还有一部作品是荷花淀,同学们记得非常不错,那么芦花荡是一篇什么文体小说,小说有哪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可见,环境描写很重要,而人物形象更重要,因为人物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情感。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文的环境描写,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本文的人物形象。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钟)1.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文中出现了哪些人,你最喜欢的是谁,请说明理由。2.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有道理,老师最喜欢的是老头子。现在,请同学们【板演展示】找一找文中描写老头子句子。生:找描写的句子。三、 再读课文,深入分析(25分钟)1.同学们找了很多的句子,现在我请同学起来说一说你觉得写得最好的。学生一:“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师:谁,因不相信而迫切想知道真相的急切心情,想要知道,又不相信;蹿,身体不受控制;扒,没有力气了;浮,被穿船拖着走的,写出了因失败而老头子的沮丧、失望的心情。这里是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现在我们看一下分析人物的方法有哪些?【板演展示】分析人物的方法?正面(直接)描写:从描写人物的方法入手。常见方法有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侧面(间接)描写: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关系。从分析具体故事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与周围人的关系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接下来请同学们应用这种方法进行分析。学生二: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我从将老头子比喻为鱼鹰,看出了老头子的锐利机智,我是通过神态描写分析人物的。(找2-3个学生进行练习)2.人物形象分析1.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人物分析的方法,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文中的老头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板演展示】老头子是一位英雄,请问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讨论)师:英雄是有智勇双全、舍己为人、爱国、负责人、有胆略、爱憎分明等品质的人。赞同。学生一:在敌人严密的封锁下,只身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为苇塘里的同志帮忙,可见舍己为人的品质。学生二:编算让大家高兴的事情,可见他的乐观开朗。学生三:成功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学生四:在女孩受伤后,没有漠不关心,而是自责、懊悔、愧疚,发誓报仇,可见其负责任的品质。学生五:船一会儿开很快,一会儿走不动,一会儿又旋风一样绕着鬼子转,是他故意的,可见其智勇双全。师:抓住动作描写分析。学生六:语言看出他是英雄。不赞同。学生一:过于自尊自信,导致大菱受伤。学生二:受伤后想逃避,不再护送他们进苇塘。师:抓住动作描写分析。师: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老头子也是一样,他有很多优点,但是也有缺点,这样的他才是真实的人,他的过于自尊和自信导致大菱受伤了,但是我们相信从此以后他会更加谨慎小心的,因为他是那个勇敢无畏,自尊自信人,所以他是英雄。老英雄不是一个人,是千千万万个爱国英雄中的一个,作者在写抗日战争时,切入点独特,没有正面写战场,而是选取一个后勤人员,而且是个60多岁的老头,以小见大,说明为战争,男女老少都加入进来。作者借老英雄歌颂了我国人民在抗战中大智大勇,坚强不屈的精神,也体现了作者坚信日本侵略必败的乐观精神。四、疑难解答(讨论,7分钟)学了本篇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请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现在,老师有两个问题,请同学们帮老师解答一下:【板演展示】1.老头子不带一枪一炮,单身一人戏弄痛打鬼子的英雄行为的可能性与真实性?提示:老头子是虚弱的、衰老的,而且只有一个人,而鬼子是训练有素、杀人不眨眼的,有十几人,双方力量悬殊。明确:因此,这一行为具有偶然性,是作者的主观创作愿望。另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