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小麦大幅增产原因浅析.doc_第1页
保护性耕作小麦大幅增产原因浅析.doc_第2页
保护性耕作小麦大幅增产原因浅析.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保护性耕作小麦大幅增产原因浅析今年我省保护性耕作小麦喜获丰收,各地测产表明,普遍增产幅度较大,全省保护性耕作面积41.9万亩,约计增产小麦1.6万吨。 一、小麦测产情况 按照省农机办的要求,昌邑、章丘、莱州、临朐、高青、阳谷6个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县,麦收前分别邀请农业专家进行了测产。根据测产报告统计,示范区水浇地保护性耕作小麦平均单产449公斤,高产地块达511.8公斤,较传统种植对比田平均增产8%;丘陵旱薄地保护性耕作小麦平均单产297公斤,高产地块达385公斤,较传统种植对比田平均增产23%。6月12日,省农机技术推广站邀请省农科院、青岛农业大学、潍坊市和高密市农业局等5位专家,对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项目高密市姜庄镇李仙村100亩保护性耕作示范田(潍麦10号小麦)进行了测产,亩产达571.9公斤;仁和镇翻身庄村500亩保护性耕作示范田(烟农23号)亩产达571.4公斤,传统耕作对比田测产结果为480.8公斤,保护性耕作示范田比传统耕作对比田增产18.8%。6月1日,岱岳区农机局邀请农业专家,对承担的省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项目进行了小麦测产,马庄镇平家村保护性耕作示范田亩产566.7公斤;马庄镇土门村保护性耕作示范田亩产达614.3公斤,比常规播种对比田增产13.7%。另据报告,平邑县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种植的小麦,亩产达到471.2公斤,较传统种植的小麦增产15;东平县保护性耕作小麦亩产495公斤,比对照田增产5%;周村区从测产和部分农户实际称重看,土质好的地块平均亩产480公斤,个别地块亩产近550公斤,中等地块平均亩产370公斤,土质较差的地块平均亩产320公斤,在同等管理条件下,保护性耕作较常规播种每亩增产40-60公斤;博山区山旱田对比试验,保护性耕作小麦测产为438.4公斤,常规耕作小麦测产为323.7公斤,增产幅度高达35%。 二、保护性耕作大幅增产原因分析 从往年看,保护性耕作小麦平均增产6%左右,但今年从测产和全省各地普遍反映看,保护性耕作小麦长势明显好于传统播种小麦,普遍大幅增产,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抢墒播种,苗全苗齐。去年秋季,我省遭遇几十年不遇的干旱,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即使在无水浇条件、旱情较重的地区,也能抢墒播种,苗全苗齐;而采用传统耕作的许多旱地,因耕、耙等机械作业造成了土壤失墒,导致了小麦出苗不齐,从而影响了产量。 二是免耕播种机趋于成熟,保证了播种质量。随着小麦免耕播种机的不断改进完善,去年用新购进的奥龙、天宇、西旋等免耕播种机,基本无缺苗断垄现象,播种质量明显提高。 三是蓄水保墒,提高了土壤的抗旱能力。小麦免耕播种避免了对土壤翻耕,减少了土壤水分散失;并且秸秆残茬覆盖避免了阳光直射,抑制了土壤水分蒸发,提高了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2007年4月14日在章丘王官庄旱地检测,0-20cm耕层蓄水量比传统耕作高6.7%。 四是小麦根系发达,苗期生长健壮。去年冬季,我国北方遭遇多年不遇的暖冬现象,气温偏高,降水稀少,水分蒸发量大,土壤失墒严重,但保护性耕作由于有作物残茬覆盖,地温较传统耕作低,且失墒少,化肥又集中深施,麦苗和根系协调生长,从而使保护性耕作小麦根系发达,麦苗强壮而不旺长。在章丘市王官庄试验田冬前调查发现,保护性耕作小麦次生根较传统耕作小麦多3-5条。各地调查普遍发现,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小麦苗期盘墩好,冬前有效分蘖多1至2个,基本没出现旺长现象。而传统耕作因耕翻或旋耕,晾地时间又长,失墒严重,次生根生长发育较差,水、肥供给不足,从而影响产量。 五是秸秆覆盖,小麦抗冻能力强。我省今年3月16日发生“倒春寒”时,由于保护性耕作受秸秆覆盖和土壤水分相对较高影响,地温较传统耕作低,早春地温上升缓慢,因而小麦的生长进程相对推迟,返青时间相对较晚,没有受“倒春寒”影响。而传统耕作的许多地块不同程度受害,造成一定减产。 六是不断培肥地力,增产潜力显现。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不仅增加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结构,而且还增强了土壤的蓄水、保墒、保肥能力,从而使土壤肥力逐年提高。昌邑、章丘等已实施保护性耕作2-3年的地块,地力明显提高,今年增产效果更显著。 七是小麦穗粒数多,千粒重高。免耕播种机采用大小行或大行距宽苗带播种,大行距一般26cm。这样的种植方式改善了小麦冠层内的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小麦充分发挥边行优势,从而实现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和籽粒产量的目的。不仅如此,由于保护性耕作地温低、保墒效果好,有利于延缓小麦衰老,也是千粒重提高的原因之一。 八是降低株高,提高小麦的抗倒伏能力。保护性耕作群体结构合理,通风透光条件好,降低了田间湿度,有利于降低株高,并促进茎秆的稳健生长,提高了小麦的抗倒伏能力。今年我省传统播种的小麦出现了较大面积的倒伏现象,而保护性耕作小麦,基本没有发生倒伏。 三、结论及建议 通过全省较大面积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实践证明:一是保护性耕作是从多方面提高粮食产量的先进科学技术,传统的高产地块采用保护性耕作会更高产,至少不会减产,完全可以打消怕高产地块实施保护性耕作导致减产的顾虑;二是山丘旱薄田采用保护性耕作,能充分利用自然降水,蓄水保墒,化肥集中深施,增产效果更显著;三是保护性耕作能够不断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土地的生产能力将会越来越大;四是从各地监测情况看,没有发生明显的病虫草害,保护性耕作在我省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增产效果;五是目前的免耕播种机对水浇地和旱地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