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文学.doc_第1页
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文学.doc_第2页
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文学.doc_第3页
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文学.doc_第4页
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文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文学王小敏文学与对外汉语学院2012级7班摘要:在中国众多作家中,能将文学作品全部付之于女性文学同时揭露人性的悲凉与现实的残酷通过文字在女性身体及灵魂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就张爱玲莫属。张爱玲以一种非常态的审美观和以平常的意象,颠覆了传统,还原了现实男女情感的世俗本色,塑造了一个个变态扭曲的女性形象。本文旨在从张爱玲的这种写作立场出发,展示她作品中女性意识女性形象以及女性悲剧的女性文学。在她的小说中,张爱玲以女性的视野审视女人在大家庭衰微破败过程中的沉浮以及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和情感心理,集中向世人展示了女性被异化的生存困境,以女性全部的弱点和女人的悲剧性来审视女性的命运。关键词:张爱玲 女性文学 悲剧美学 人性扭曲 时代变迁 金钱欲 情欲Introduction to Eileen zhangs female literatureXiaomin wang In many Chinese writer, can pay all literary works is to the female literature at the same time reveal sad and cruelty of reality of human nature through the word in a womans body and soul performance incisively and vividly is zhang ailing.Eileen changs aesthetic to a kind of abnormal and normal image, subvert the tradition, restore the real emotional secular nature, men and women shaped by abnormal distorted images of women.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from zhang ailings standpoint, this writing shows female consciousness in female images in her works and female tragedy of female literature.In her novels, zhang ailing in female perspective look at women in the family from broken in the process of ups and downs as well as the survival status of women in modern society and emotional psychology, concentration showed the existential plight, women are alienated by the tragedy of all the weaknesses and women to look at the fate of women.Key words:Zhangai Ling、Female literature、Tragedy aesthetic、Psychological distortion、Time changes、Money desire、lust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女性意识强烈的作家,他用作品展示了 女性的封闭性与依附性。塑造了许多“错位”、“变态”、“疯狂”、“扭曲”的女性形象,她认为女性的这种群体悲剧一方面是根深蒂固的传统男权文化长期控制、压迫、引导的结果,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女性自甘为奴而引起的。张爱玲透过笔下的这些女性人物形象,深刻揭示了现代女性的生存现状和困境。张爱玲于40年代开始小说创作,在我国现代女性文学中,她占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张爱玲系出封建贵族世家,祖父张佩伦乃晚清军政重臣李鸿章之女婿,由于父母早期离异,张爱玲在家里并没有得到多少的亲情。在这种家庭背景下,不幸的早年生活,使她过早成熟,使她对男权统治下的大家庭女性的不幸命运有着透彻的了解,使她能够用一种超然、冷漠的态度展示着封建大家庭内部摆不脱男性的奴役支配女性的血泪史。她以犀利的笔锋毫不留情地捅开沪港两地半新半旧的家庭的天窗,让人们看清生活在这里的男女组成的两性世界的虚伪真相。张爱玲在作品中突出描写了一批民国时期残存着的女奴形象,她笔下的女性骨子里都惊人一致地拥有一具扭曲的灵魂。张爱玲认为女性生存状态的苍凉是干百年来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传统造成的。自母系制被父系制代替后,千百年来,女性一直是作为男性的附属物而存在的,女性没有独立的政治经济权利,这就决定了她们一生可悲的命运。她把关注的视角落在了各类女性的生存层面上,从她们的生存环境、生存状态、生命意识出发,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思索。在张爱玲笔下所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当中,有许多“错位”、“变态”、“疯狂”、“扭曲”的形象,她们在生存过程中疯狂地去迫害他人或者对社会加以反叛。一、观念混杂的婚姻竞技场的胜者 倾城之恋中出身在封建色彩很深的大家庭里的白流苏,在和丈夫离婚后,仍回白公馆住。当徐太太来报信说和她离婚已七八年的丈夫忽然死了并要她回去奔丧时,她的兄嫂硬是要撵她去为前夫戴孝守寡,继承那些个遗产,以免拖累白公馆。 “离过婚了,又去做他的寡妇,让人家笑掉了牙齿!”离了婚的她自己就是自由的了,再回去当一个死人的寡妇,那是等于把自己重新判了死刑。白流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恪守“三从四德”、凡事逆来顺受的懦弱女子了,她已经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人格和权利。这里可以看出,白流苏是有种新时期的新派思想的白家人,她是第一个从“三从四德”走出来的人。然而在白家守旧的人不止一个,而是一群。连自己的母亲都不帮她,在饱受屈辱,无路可走之际她决定离开这个家庭。 她抛弃了诗礼人家的矜持含蓄的姿态,以快、准、狠”的方式从妹妹手中抢走范柳原。她非常清醒的看到自己已经站到了青春的尾巴上,再不搏一把将永无出头之时,“以后即使有人替她做媒,也不过是和那姓姜的不相上下,也许还不如他”,于是大胆的决定用残剩的青春做最后一次赌注,流苏清楚的计算着成败的后果:输了不过“是声名扫地,没有资格做五个孩子的后娘,如果赌赢了,可以得到众人虎视眈眈的目的物范柳原,出净胸中的一口恶气”。 于是在没有任何保障的情况下,去香港与范柳原相会,去和自己的命运赌。为了可以离开背弃她的白公馆,她不惜忍受做情妇的危险。在白流苏那里,爱情早已扭曲,成为她猎获范柳原这个自私、狡猾但有钱男人的工具,在她一次次工于心计的斡旋后,她终于获得了赖以生存的婚姻。 白流苏是位离异后想要再次寻找依靠的洋派女性。她在七年前毅然离婚,可以说是进步的, 但她并联没有接受新文化,彻底走向社会或是投奔革命。离开了婚姻的她无处可去,最终又屈服于封建男权的统治,继续认同男权价值观念。七八年后,她唯一的出路仍是再找一个丈夫,“找事,都是假的,还是找个人是真的”,这是她起初做出反抗的最可悲之处。最后她还是服从了现实,当她遇到富商范柳原后,不顾一切屈辱把第二次婚姻押在香港之行上。最后,香港的沦陷,才终于成就了自流苏这个“传奇”里真的“倾城倾国”女人的婚姻。在一个女人的成功的婚姻中,包含着更加浓重的对于现实人生不可理喻的荒凉感。白流苏是一个不受男人支配、摆布,具有强悍的自救精神的特殊女性,她以自己的老练与智慧主宰着自己的命运,.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旧时代的女性是如何在困境中抗争命运,改变命运的.她的出现既是一种希望 ,也是那个时代女性改变自己弱势地位的一个必然。1、 心里畸变的风尘舞女 半生缘中顾曼璐,一个本应该平凡幸福生活的女人,却因为家境的变迁父亲的早逝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为了养活家里七口人,她放弃了自己的学业,爱情而沦落风尘成为舞厅的三流舞女。凭借着自己出众的外貌,她有能力养活家里。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容貌已不再,在舞厅里经常被一些年轻美貌的舞女抢生意,使她感到无比的难受。她是家庭和社会的牺牲品,可她的牺牲的不到认可。虽然他牺牲了自己来成就家人,但是她却被家人所瞧不起,她的家人甚至以她为耻。他的弟弟因为他是舞女的身份而排斥她,奶奶不理解她。 她年纪大了,想找个依靠却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迫于无奈她只好嫁给了一个叫祝鸿财的流氓无赖。可是时间长了,祝鸿财对她厌倦了,开始到处在外面找别的女人,这让曼璐感觉很伤心,最可悲的是,生了一场病的曼璐被医生告知失去了生育的能力,这更像把锋利的尖刀,深深扎进了曼璐的心。失去了生育能力的女人其实就代表着自己成了废物,人生从此结束了。 为了保住自己的婚姻,拴住自己的丈夫,曼璐想起母亲对自己曾说的“借腹生子”一事,或许这样就能把祝鸿财给牢牢套在手里了吧。于是她开始想办法,她观察出自己的丈夫对妹妹曼贞是有真感情的,每次祝鸿财看见她,都激动兴奋不已。又因为是曼贞是自己的妹妹而不是外边别的女人,容易控制些。刚有这个念头的时候,她突然想到自己是不是疯了,他竭力把自己那种荒唐的思想赶走,可见曼璐还是有良知的,她并不想这样做,只是这个冷漠的吃人的社会逼迫她变疯了,失去了理智,那恐怖的想法就像一个黑影,一只野兽的黑影,它来过一次就认得路了。又找到她这里来了。 最后她终于和丈夫合伙,拆散了妹妹和她男朋友世钧的婚事,把罪恶的手伸向了自己善良的亲妹妹,毁了她的一生!当曼祯怀了自己丈夫的孩子时她把曼祯囚禁起来,逼迫曼祯把这孩子生下来,还跪在曼祯的脚下苦苦哀求,只因想留住自己的丈夫。这是一个多么微弱的需求,却让一个女人如此大费周折,达到了疯狂的地步,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足以见得女人在过去的社会地位是多么的卑下。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实!令人无语的事实! 当孩子呱呱坠地的时候,曼璐和曼贞的亲情从此决裂,曼贞离开了,去了一个曼璐找不到的地方。然而好景不长,曼璐因为病情严重而不久于世,这时的祝鸿才一直守在她的身边。曼璐一直寻找妹妹想要向她道歉却无果,最后因痨病在自责和孤单绝望中死去。三、金枷锁下的病态灵魂小说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是最具代表性的,刻画一个戴着金钱枷锁舞蹈的女人,一个戴着封建镣铐挣扎的女人;像一个充满病态的灵魂、一株渗透毒汁的罂粟花,她以其凄艳和狰狞风姿给人一个措手不及,是让人怜悯还是让人憎恶?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级阶层的女子,可是她的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嫁入了没落大族姜家,她丈夫是个自小就卧床不起的骨痨病患者。七巧虽出身平民,却有着勇敢刚强直爽的一面,突然进入了死气沉沉、勾心斗角的封建家族,而且嫁于一个废人,这就注定了是一个悲剧故事。在姜家她处处遭到排斥和冷眼,就连下人也瞧不起她;无助、无依,让她苦楚不已,疼痛不已,孤独不已,内心承受着怨恨与愤怒。后来丈夫和婆婆相继死后,姜家瓜分家产,七巧终于得以脱离封建大家族的桎梏一把金锁。在七巧的下半生,虽然没有经济压力,可是她过得并不如意。旧时曾托以幻想的意中人三爷季泽来找她,她毫不犹豫揭穿了他骗财的把戏,把自己生命中唯一一点的爱情葬送了;儿女长大要成婚出嫁了,可是七巧偏要和儿媳过不去,终于气死了儿媳;女儿三十岁了仍未婚嫁,好不容易找了对象,七巧偏从中破坏。最后,这么一个不幸的女人终于在郁郁中死去,结束了她不幸的一生。曹七巧,作为一个正常女人,本有可能拥有真正的爱情,组建一个幸福的家庭,可是在那个半殖民半封建的年代,女性没有经济能力,没有社会地位,她不得不听从命运的安排。低微的出身,在封建大家庭里谈何立足?生活在尔虞我诈的大家庭中,没有任何人真正关心她、疼爱她、同情她,丈夫又是一个“废人” ,她没有得到精神和物质上的依靠,就像一叶飘浮在大海里的扁舟,没有方向,只得用争钱夺利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她作为妻子,没有得到爱情;作为儿媳,没有得到婆家人尊重;作为母亲,她对孩子们所谓的“爱”是想在他们身上得到心理的满足。对曹七巧来说,生活在这个无爱的大家庭里,她感觉到生命在沉沦与消逝;感觉到亲情、爱情离自己是多么地遥远;并且让这种感觉一直延续到自己的小家。生活的无奈迫使她渐渐发生了蜕变,一步一步走向了变态,使她不能正确理解幸福与爱情,所以自然而然就成为幸福和爱情的扑杀者。女儿长安的婚姻被她设计破坏,儿子长白的婚姻也屡遭她的离间;她成为孤家寡人,她需要儿女的陪伴,她的儿女也一同成为孤家寡人,离开了常人的生活。曹七巧的一生是女性生涯中最苍凉的一生,她几乎扮演了双重角色,是被害的女奴又是迫害女奴的奴隶主。这种非人非鬼的女奴生涯已经演进了几千年;却并没有谢幕,于是张爱玲在小说的结尾处写出了给人以无限启示的句子:“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巳沉下去了,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有完完不了。4、 心欲与生存,难免悲哀 沉香屑第一炉香看似滑稽、荒诞的故事,却真实地描绘出战前香港的恐慌。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的人们不能安然地生活,整个社会就如鬼影般沉没,挣脱不开时代的梦魇。亲情淡薄而冷冽,真实的自我被隐藏着,带着面具去面对整个社会。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上海姑娘葛薇龙,本是破落家庭的小姐,因为想读书,被迫投靠一个给阔人做姨太太、以勾引男人为能事的姑妈,薇龙明明知道环境不好,但她想:“只要我行得正立得正,不怕她不以礼相待,外头人说闲话,尽他们说去,我念我的书。”可是三个月工夫,“她对于这里的生活已经上了瘾了。”她变了,对于好吃好穿好玩这些普通女孩子所憧憬着的一切的迷恋,是止不住的物质欲望使她在现实面前败下阵来,逐渐成为姑妈勾引男人的诱饵。她有过追求新生活的念头,但就像她姑妈说的,“要想回到原来的环境里,只怕是回不去了。”她先是斩钉截铁地宣称要回去,买了船票,收拾了东西,可是临到走时生了一场病,她又怀疑生这场病“也许一半是自愿的;也许她下意识地不肯回去,有心挨延着”薇龙抵抗不了物欲的诱惑,还是留下来了,留在那个她明知可怕的“鬼气森森的世界”里。她所有的挣扎,最后剩下的是对姑妈说的一句话“你让我慢慢学呀!”葛薇龙由一个单纯、自信、希望保持自己人格完整的少女到幻想的贬值、自信的破灭终至人格的丧失,这一过程是对她先前所抱有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幻想的有力嘲讽。对于葛薇龙来说,投奔到香港姑妈家,姑妈的家就是一个“鬼气森森的世界” ,要想在姑妈家里能生活下去,她不得不听从姑妈的安排,导致她变成了一个用情、用色、用机巧的成熟“女人” 。正因为这无爱的家、这畸变的家产生了畸变的“人” ,同时畸变的“人”又延续了畸变的家。五、有意识的错误所导致的悲剧美学 也就是说悲剧主人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肯定会导致悲剧的结局,但仍然坚持做下去。在张爱玲小说中最典型的如心经中的许小寒,她那种变态的恋父情结,对母亲的嫉妒、排斥,对女孩儿时代的留恋等等。她明明知道自己的真爱是违背伦理道德的,但她因为恋着自己的父亲而一遍一遍扼杀掉健康的爱情。请听她对父亲的一番发自内心的“表白”:“我是一生一世不打算离开你的。有一天我老了,人家都要说:她为什么不结婚?她根本没有过结婚的机会!没有人爱过她!谁都这样想也许你也会这样想。我不能不防到这一天,所以我要你记得这一切。”父亲最终和一个与许小寒长的十分相象的女学生同居,从而摧毁了小寒“良好”的打算,她哆嗦着感到她自己已经“管不得自己了”。色,戒中的作为学校剧团当家花旦的王佳芝,宁愿牺牲自己的贞操去勾引汉奸易先生,但在执行刺杀易先生行动的紧要关头,忽然觉得有点爱上了眼前她要谋杀的这个人。“紧张得拉长到永远的这一刹那间”,她若有所悟,“这个是真爱我的”,把易先生对自己的玩弄当成了真爱。这一发现令她“心下轰然一声,若有所失”,她放走了易先生,关键时刻救了易先生。就在当天,逃脱了性命的易先生下令一网打尽了佳芝他们一伙人,并且统统枪毙。佳芝的悲剧的根源是她的虚荣心,是她的自恋的幻想,无论在台上还是在台下,她都需要一种“顾盼间光彩照人”的感觉,她之所以甘心牺牲自己去设美人计,有一半也是由于这种工作对她是浪漫神秘的诱惑;她的自恋的幻想甚至也是导致她相信易先生真的爱上自己的一个原因她愿意相信他是爱她的,潜意识里甚至不能容忍他不爱她。结语: 张爱玲的作品中,主要刻画的是旧上海的都市女人,她们都是古老与繁华不太协调的糅合,她们的命运一般以悲剧收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