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试卷.doc_第1页
《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试卷.doc_第2页
《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试卷.doc_第3页
《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试卷.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试卷任课教师: 考试科目:中国史学史 姓 名:班 级: 考试时间: 学 号:题 号一二三四总 分得 分一、名词解释:12%1.纪事本末体2.日知录3.史德二、简答题:16%1.简述中国史学史的主要内容。(8分)2.为什么说左传是完备的编年体史著?(8分)三、史料分析:27%1.试就下列史料分析论述编年体史书和纪传体史书各自有何优缺点?(7分)夫春秋者,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续。中国外夷,同年共世,莫不备载其事,形于目前。理尽一言,语无重出:此其所以为长也。至于贤士贞女,高才隽德,事当冲要者,必盱衡而备言;迹在沉冥者,不枉道而详说。如绛县之老,杞梁之妻,或以酬晋卿而获记,或以对齐君而见录。其有贤如柳惠,仁若颜回,终不得彰其名氏、显其言行。故论其细也,则纤芥无遗;语其粗也,则丘山是弃:此其所以为短也。史记者,纪以包举大端,传以委曲细事,表以谱列年爵,志以总括遗漏。逮于天文、地理、国典、朝章,显隐必该,洪纤靡失:此其所以为长夜。若乃同为一事,分在数篇;断续相离,前后率出;于高纪则云语在项传,于项传则云事具高纪。又编次同类,不求年月;后生而擢据首帙,先辈而抑归末章;遂使汉之贾谊将楚屈原同列,鲁之曹沫与燕荆轲并编:此其所以为短也。(史通二体)2.试分析下列史料所蕴含的思想内容。(7分)“夫史官者,必求博闻强识、疏通知远之士,使居其位,百官众职,咸所贰焉。是故前言往行,无不识也;天文地理,无不察也;人事之纪,无不达也。内掌八柄,以诏王治;外执六典,以逆官政。书美以彰善,记恶以垂戒,范围神化,昭明令德,穷圣人之至赜,详一代之斖斖(wei)。”(隋书经籍志史部序)。3.试就下列史料分析马端临文献通考的编纂特点。(6分)“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纪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其载诸史传之纪录而可疑、稽诸先儒之论辨而未当者,研精覃思,悠然自得,则窃著己意,附其后焉。” (文献通考总序)4.下面一段史料说明了什么样的观点和价值取向。(7分)“苟史官不绝,竹帛长存,则其人已亡,杳成空寂,而其事如在,皎同星汉。用使后之学者,坐披囊箧,而神交万古,不出户庭,而穷览千载,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若乃春秋成而贼子惧,南史至而贼臣书,其记事载言也则如彼,其劝善惩恶也又如此。由斯而言,则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史通史官建置)。四、论述题(1、2题必做;3、4题选做一题):45%1.试论司马迁的史学贡献和治史特点。(15分)2.试论刘知几及其史通在史学史和史学理论上的贡献。(15分)3.通典是怎样一部史学著作?就其作者、内容、编纂、史学思想等等加以论述。(15分)4.试分析钱大昕廿二史考异的基本内容和史学理论贡献。(15分)参考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12%1.纪事本末体: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来记事的史书体。纪事本末体是南宋袁枢在编撰通鉴纪事本末过程中创立的。该书的编纂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读通鉴的困难,详明历史事件的始末。袁枢将通鉴分年叙述之事统一集中起来,分为239个标题,不动一字的加以抄录。每事各详起讫、自为首尾,详细记载事件的来龙去脉。2.日知录:明末清初顾炎武所著的读书笔记。他自著此书的目的在于“明道”、“救世”为宗旨。书中论述涉及到经义、政事、世风、科举、礼制等,内容非常广泛。此书资料丰富,每论一事,必详其始末,参以考证。是一部包含其学术思想、政治见解等内容的重要著作,书中表现了他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3.史德:是指治史者的品德修养。治史者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观念,对史学研究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史学除受才、学、识的影响外,还受史德的影响。章学诚认为,刘知几所谓“史才”、“史学”和“史识”,还没有穷尽治史的道理,具有史识,还要求了解“史德”。“史德”的内容是个难以确定的问题。因为各个时代的道德标准不同,对道德的要求也不同一样。章学诚认为“史德”就是“著述者之心术”。二、简答题:16%1.简述中国史学史的主要内容。(8分)(1)历史编纂学 (2)历史观(3)史学思想(4)治史方法(5)史学评论(6)史官制度 中国史学史研究就是围绕以上这样一些内容进行的。2.为什么说左传是完备的编年体史著?(8分)(1)改进了记事方法。(2)生动具体。(3)叙事与论史相结合。(4)思想性提高了。三、史料分析:27%1、纪传体优点:(1)便于记载多方面的历史事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外史事可包罗万象。(2)便于记载不能按年编排的历史,如经济以及其他方面不知时间的事件等。(3)便于广泛地记载历史人物。缺点:(1)不能集中叙述历史事件的全部情况。“同为一事,分在数篇,断续相离,前后屡出。”(2)不易表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3)易于夸大某些历史人物的作用。编年体优点:(1)便于表现历史事迹的时间顺序。(2)便于表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3)可以避免叙述重复,“理尽一言,语无重出。”(4)具有“资鉴”和“讽教”的重要作用。缺点:(1)不能连续叙述历史事件的全部情况,“一事隔越数年”。(2)难以记载年日不明或不能编年的历史事迹。(3)易于编重政治事件,忽略经济文化方面的史迹。(4)记事简略,史料不丰富,难以完整地反映社会情况。2、主要提出了对史官的基本要求。所谓“博闻强识”,是知识上的要求;所谓“疏通知远”,是见识上的要求。要求史官对于天文、地理、人事等方面的知识都应融会贯通,善于运用。3、反映了马端临文献通考的编纂特点,即“叙事为文”,“论事为献”。 “文”是作者自己解释史料叙述事实;“献”是议论,即征引古今学者的种种议论,许多学者的议论正因有文献通考的征引,才传到如今。4、这上刘知几提出的“史学功能论”,包含了这样两种认识形式和价值取向,一种是着眼于“居今识古”,即人们通过史学而认识历史;另一种是强调“思齐”和“内自省”,即客观历史通过史学而对后人产生启迪和教育作用。二者互为联系:人们认识历史,是人们从历史中获得启迪、受到教育的基础;而人们从历史中获得启示、受到教育则是人们认识历史的重要目的之一。甚至认为史学是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是治国安邦的要道。四、论述题(1、2题必做;3、4题选做一题):45%1.试论司马迁的史学贡献和治史特点。(15分)史记的史学贡献:(1)定奠了通史的规模。(2)创立了完备的纪传体。(3)广泛记载了各种历史人物。(4)记载了边境少数民族和外国历史。(5)在文学上有重要价值。文章生动,启发兴趣。(6)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司马迁的治史特点:1、全面搜集文字资料。2、实地考察。3、亲身访问。4、慎重取舍。2.试论刘知几及其史通在史学史和史学理论上的贡献。(15分)刘知几对于史学的贡献:(1)第一次对中国史学作了比较全面而详细的总结。(2)表彰“直书”,贬斥“曲笔”。(3)批判了盲目崇拜古代,迷信圣人的观念。(4)对历史编纂学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建议。(5)指出了史家须具备的条件“史才三长”。史通的史学批评理论:(1)关于史书内容。“五志三科”。(2)关于撰述方法。“博采善择”。(3)关于体裁体例。“六家”、“二体”、“十流”。(4)关于文字表述。“叙事为先”、“简要为主。(5)关于撰述原则。直书与曲笔。(6)关于史学功用。“生人之急务,国家之要道”。(7)关于史学批评范畴。文与质、文与史、直与曲、简与烦、创与循、名与实。(8)关于史学批评的方法。原始察终、求名责实、比较评论、区分类聚。(9)关于史家修养。“史才三长”。3.通典是怎样一部史学著作?就其作者、内容、编纂、史学思想等等加以论述。(15分)作者生平:杜佑,字君卿,京兆万年(西安)人,唐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生于唐玄宗开元年二十三年(735),卒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12),主要活动事迹在安史之乱以后。杜佑一生有两个特点:1、勤奋好学,自幼开始读书以来至“位极将相手不释卷。”2、政治经验丰富。他从低级官吏到中级官到高级官,即九品到一品都做过,地方官到中央官都做过。通典的内容和编纂特点: 1、将食货列于首位,食货中又首列田制,重视农业,他说“农者有国之本也,谷者国之司命也。”2、不列天文、历法、五行、艺文等志,其与“徵诸人事,将施有政”的著述目的无关。3、各部分的编排先后次序体现了其对政治的观点。4、发展了史书自注的方法。 通典的价值和贡献:1、创立典制体。2、主会通。3、立分门。4、重论议。5、倡经世。6、进化的历史观。4.试分析钱大昕廿二史考异的基本内容和史学理论贡献。(15分)内容有三:(1)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