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一 二 三 一 法令出一 的专制君权1 背景秦始皇确立的 皇帝 制度为历代王朝所继承 2 表现皇帝集行政权 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主宰国家政治 3 特点带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以维护皇权 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 4 影响成为皇帝实行专制独裁的依据 君臣关系实质上是 主子 和 奴才 的关系 四 五 一 二 三 二 君权和相权的演变1 原因君主专制制度导致的帝相矛盾 促使帝王限制相权 以独揽行政大权 2 演变状况 1 汉代 汉初继承秦制 丞相作为皇帝的高级助手 实际掌握行政实权 汉武帝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 设立 中朝 事先决策重要政事 2 唐代 中央设中书省 门下省和尚书省 尚书省下设六部 唐初 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 在门下省设政事堂 规定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 身份也等同于宰相 相权实际上有所分散 四 五 一 二 三 3 宋代 设中书门下 习称政事堂 长官称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职务相当于宰相 增设 参知政事 作为副宰相 设枢密院管军事 长官为枢密使 设三司总理财政 长官为三司使 4 元朝 中央政府的组织大都沿用宋制 四 五 一 二 三 四 五 一 二 三 三 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1 演变历程 1 秦代 在中央政府和郡一级行政机关内 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2 西汉 御史大夫主管的机关是当时最主要的监察机构 汉武帝时设刺史监察地方政治 3 唐朝 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 4 宋代 提点刑狱司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 5 元朝 规定人命重案以公文移送御史台 由监察御史复按 2 评价 1 积极性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 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2 局限性 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 监察官员乃至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 四 五 一 二 三 四 五 四 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1 世官制 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 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2 察举制 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 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 3 九品中正制 以九品官人法为基础选拔官吏 4 科举制 1 性质 是一种考试选官的制度 2 发展 隋朝时创设科举制 唐宋元时期继承并完善科举制 明清时期 科举制发展成为八股取士 3 评价 它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 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 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一 二 三 四 五 五 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1 秦汉至隋代秦汉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郡 县两级 后来在郡之上又设置了州 2 唐代和宋代唐代为道 州 县三级 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设置则为路 州 县 3 元代行政区划 1 概况 以行中书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 下设路 府 州 县 此外 还有中书省直辖的 腹里 和宣政院辖区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 2 主要特点 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 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行省官员还要定期觐见皇帝 向皇帝述职 3 重大影响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对于加强中央集权 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二 三 四 五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点 当堂检测 史料导入 三省六部制的发展演变史料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 中书做定将上 得旨再下中书 中书付门下 或有未当 则门下缴驳 又上中书 中书又将上 得旨再下中书 中书又下门下 若事可行 门下即下尚书省 尚书省但主书填 奉行 而已 朱子语类 互动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唐初政治制度的特点 提示 特点 推行三省六部制 三省之间分工明确 既相互牵制又相互补充 通过分散相权实现君权的集中 体现皇权之下的 民主性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点 当堂检测 史料导入 比较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点 当堂检测 史料导入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点 当堂检测 史料导入 例题 黄仁宇认为 论中国政治制度 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 也是一大变动 从政治制度的发展来看 隋唐三省六部制最值得肯定的一点是 a 既分工合作又牵制监督b 综合了汉魏以来的官制c 明确了部门职权的划分d 打击了士族门阀的势力题目立意 本题主要考查三省六部制的运作特点及意义 解题指导 提取时间信息 秦汉 隋唐 秦汉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发展时期 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是中央集权制的完善 三省之间既分工合作又相互牵制 故a项正确 答案 a 探究点 1 2 3 4 5 当堂检测 6 7 1 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 中央机构示意图 请依据留存信息 判断该图最可能反映的朝代是 a 秦代b 汉代c 唐代d 元代解析 仔细观察图片可知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始于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汉朝沿袭秦朝的这一中央制度 东汉时政务均归尚书台 其主官尚书令实际直接对皇帝负责 南北朝时 尚书台改称尚书省 故b项正确 a c d三项均错误 答案 b 探究点 当堂检测 1 2 3 4 5 6 7 2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 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 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名义行宰相权 参与朝政 其目的是 a 重用人才 推行科举取士b 分割相权 加强君主专制c 分工协作 提高行政效率d 缓和矛盾 抑制权力斗争解析 解题时注意题干关键词 目的 依据材料可知 皇帝通过增加宰相的数量来分割宰相的权力 最终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 因此b项符合题意 材料并没有涉及科举制 排除a项 c项是意义不是目的 增设宰相虽使他们相互制约 也会加剧他们之间的矛盾 d项错误 答案 b 探究点 当堂检测 1 2 3 4 5 6 7 3 汉代监察权由副宰相御史大夫来行使 内外百官和王室宫廷均在监察范围之内 后来御史单独成为御史台 其职权只限于监察政府 而没有监察皇帝和宫廷的权力 这一变化说明 a 相权因御史独立而遭削弱b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解决c 御史台权力地位不断上升d 王室和宫廷不再受外来监督解析 依据材料 可知副宰相监察范围很大 但御史独立成为御史台后 监察范围缩小 从而也削弱了相权 故a项正确 答案 a 探究点 当堂检测 1 2 3 4 5 6 7 4 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 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 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a 决策权b 行政权c 军政权d 财政权解析 本题考查宋代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宋代的中书门下是最高的行政机构 其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故选b项 答案 b 探究点 当堂检测 1 2 3 4 5 6 7 5 钱穆在 国史新论 中记载 唐代制度 在下有 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 在上有 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这两种制度 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材料中 这两种制度 分别是 a 察举制 三公九卿制b 九品中正制 三省六部制c 科举制 三公九卿制d 科举制 三省六部制解析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在下有 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 指的是科举制 在上有 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指的是三省六部制 故选d项 答案 d 探究点 当堂检测 1 2 3 4 5 6 7 6 分封制 郡县制 郡国并行制 行省制 这种演变说明了 a 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b 中国古代一直存在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c 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d 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解析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后出现郡国并行制 在元朝时被行省制度所代替 在这一过程中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地方行政制度也日趋完善 故选d项 答案 d 探究点 当堂检测 1 2 3 4 5 6 7 7 下面图1 图2分别展示了唐代和宋代的中央政制和架构 识读图片 完成下列要求 探究点 当堂检测 1 2 3 4 5 6 7 1 根据图1 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 与唐代相比 宋代宰相的地位和职权有什么特点 2 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