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冠县一中高中语文 从军行和夜别友人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1页
山东省冠县一中高中语文 从军行和夜别友人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冠县一中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之从军行和春夜别友人学习目标:1理解本诗抓住典型场面进行概括性描写的特点2在了解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的基础上,体会其昂扬蓬勃、奋发豪迈的勇于报国的精神3 赏析本诗的艺术手法(夸张、直抒胸臆、视听描写等)4初步了解边塞诗的特征及鉴赏边塞诗的方法学习过程:一、了解作者和初唐四杰杨炯是华阴县(今陕西华阴)人。高宗显庆六年(公元六六一年),被举为神童,送入朝廷,授校书郎,才只十一岁。永隆二年(公元六八一年),为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他也和王勃一样,自以为有才,对人态度傲慢,武则天当政时,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三年任满,改任盈川县令(今四川筠连县),卒于任所。后人称他为杨盈川,他的诗文存于今者,称杨盈川集。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 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从唐高宗到武后初年,中国诗坛上出现了四颗光辉闪耀的新星-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类似的人生经历,杰出的创作才华,功力近似的诗文创作,令四位新星的名字紧紧地联结在一起,被人称做“四杰”或者“四才子”,文学史上称他们为“初唐四杰”。 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代表作品如: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名文滕王阁序著有王子安集杨炯 从军行。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 在狱咏蝉另有著名的讨武檄作品集为临海集。 二、题目:从军行是汉代乐府平调曲名,内容多数写军队的战斗生活。这首诗是借乐府旧题来表现新的内容。乐府,汉族民歌音乐,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汉魏六朝以乐府民歌闻名。“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7大量民歌,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今保存的汉乐府民歌的五六十首,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如战城南、东门行、十五从军征、陌上桑等,其文体校诗经,楚辞更为活泼自由,发展了五言体、七言体及长短句等,并多以叙事为主,塑造了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孔雀东南飞(又名焦仲卿妻)、木兰辞是汉魏以来乐府中叙事民歌的优秀代表作。总之,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三、根据注释,初探诗意。 依据注释疏通诗意,诗歌意译:四赏析全诗1首句是怎样表现军情紧急的?分析“烽火”这一意象。赏析关键词“照” “自”的表达作用。2.颔联:“牙璋”“凤阙”“铁骑”“龙城”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并赏析“绕”字。 3.颈联:“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采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怎样的场面?4.尾联“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一个投笔从戎,不甘作伏案书生,渴望为国建立功业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5.作者写出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哪几个场面?分别用两个字概括。 五总结: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这首诗情调慷慨激昂,可以说是盛唐边塞诗的先声。春夜别友人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诗人及写诗背景2、 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人情感。3、 认真研读诗歌,掌握表现手法。【学习过程】一、作者简介1、陈子昂,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 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有陈子昂集。2、主张:改革六朝以来绮靡纤弱的诗风,恢复诗 经的“风、雅”传统,强调比兴寄托, 提倡汉魏风骨。存诗100余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感遇38首和登幽州台歌。3、地位:他的诗歌创作,是唐代诗坛从初唐向盛唐发展的一个分水岭。白居易评价:“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二、读诗再了解诗人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幽州,今北京附近。古代属燕国。战国时,燕昭王为了招纳天下贤士而筑黄金台,理遇贤士郭隗,乐毅等,并在他们的帮助下,打败屡次侵犯燕国的齐国。燕国晚期也曾出现燕太子丹礼遇贤士田光、荆轲的千古美谈,诗中感慨由此而发。诗歌意译:此诗体裁属乐府诗,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请同学们品读后感知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三、写作背景684春,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面对金樽美酒。他不禁要歌唱依依不舍的离情,抒发自己的远大怀抱。四、初读诗歌根据注释,初探诗意,并填写下列填空。本诗选取了_意象,通过_的转换和_的推移来组织材料,从_到_,从_到_传达出了_之情。五、品读诗歌1、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首联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这样写有何作用?赏析该联“吐”字的妙处。2、离堂思琴瑟,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