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诸子散文选读》.doc_第1页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诸子散文选读》.doc_第2页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诸子散文选读》.doc_第3页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诸子散文选读》.doc_第4页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诸子散文选读》.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问知。子曰:“知人。”b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c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d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解析 a项第一个“知”通“智”,b项“错”通“措”,c项“乡”通“向”。答案d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归:归附。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事:从事,实行。b出门如见大宾 见:看见。使民如承大祭 承:接受。c在邦无怨 怨:埋怨,责怪。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已:停止。d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约:约束。知者利仁 利:利用。解析a项“归”:称许,赞许。b项“见”:接见:“承”:承当。d项“约”:贫困。答案c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所给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得复见将军于此a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b仲尼岂贤于子乎c躬自厚而薄责于人d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解析d项与例句相同,都是介词,在。a项介词,引出宾语,不译;b项介词,比;c项介词,对。答案d4下列各句中无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3分)a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b能使枉者直c不仁者远矣 d尧舜其犹病诸解析b项直,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正直的人。c项,远,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疏远。d项,病,名词活用作动词,对感到担忧。答案a5名句默写。(8分)(1)_,天下归仁焉。(2)非礼勿视,非礼勿听,_,_。(3)_,_。在邦无怨,在家无怨。(4)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_。(5)无求生以害仁,_(6)仁者安仁,_。答案(1)一日克己复礼(2)非礼勿言非礼勿动(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己欲达而达人(5)有杀身以成仁(6)知者利仁阅读下面文本选段,完成69题。(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2)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3)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请问其目 目:详情。b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诸:诸多。c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远:疏远。d尧舜其犹病诸 病:担忧。解析b项,诸,兼词,之于。答案b7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b.c.d.解析c项,均为连词,表并列,并且。a项,语气词,不译/表反问,哪里。b项,语气词,表感叹,啊/语气词,表疑问,吗。d项,语气词,啊/动词,停止。答案c8下面关于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从孔子与樊迟的对话中可知,樊迟和孔子所说的“知”指的是知人善任。b子夏称赞说:“富哉言乎!”是因为他认为孔子的话含意深刻丰富。c子夏举舜和汤的例子,是用来说明施政要知人善任,以达风行草偃之效。d孔子认为只有做到“克己”,让自己的德行完全合乎“礼”,并且能够“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才可以被称作“仁人”。解析d项,根据原文中的“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可知,只要能够做到克己复礼就可被称作“仁人”,能够做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那就不单纯是“仁人”,而是“圣人”了。答案d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5分)译文:_(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5分)译文:_答案(1)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2)自己站得住也要让别人站得住,自己行得通也要让别人行得通。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5题。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是社稷之臣也 是:这。b且尔言过矣 过:超过。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 舍:避而不谈。d而必为之辞 辞:托词。解析b项,过:错误。答案b11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冉有、季路见于孔子图穷匕见则将焉用彼相矣今由与求也,相夫子a相同,也相同 b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 d不同,也不同解析拜见。显现,出现。辅助的人。辅助。答案d12从句式角度看,下列各句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a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b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c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d则将焉用彼相矣解析a、b、d三项为疑问句,c项是陈述句。答案c13下列各句中括号里补充出来的省略成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昔者先王以(颛臾)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b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之)也c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之)也d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己)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解析d项,“己”应为“之”。答案d14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孔子“主张礼治”的一组是()(3分)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a b c d解析是孔子责备冉有、季路二人不能尽其辅佐之责之言。是孔子批评冉有、季路二人为自己找借口之言。答案b15把文段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3分)译文:_(2)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3分)译文:_答案(1)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2)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患。【参考译文】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讨伐颛臾。”孔子说:“冉有!我恐怕该责备你们了。那颛臾,先王曾把他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他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 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否则就不要去(当那个官)。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扶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季孙氏的封地,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 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我听说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他们不怕人少而担忧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担忧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