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谈小学中年级习作资源的开发.doc_第1页
小学语文论文:谈小学中年级习作资源的开发.doc_第2页
小学语文论文:谈小学中年级习作资源的开发.doc_第3页
小学语文论文:谈小学中年级习作资源的开发.doc_第4页
小学语文论文:谈小学中年级习作资源的开发.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习作论文活动,赋予作文灵性的一泓清泉 谈小学中年级习作资源的开发内容摘要:儿童是天生的“语言学家”和“浪漫主义作家”。 儿童作文应当回归儿童生活本源,在儿童的生活里寻找习作资源;儿童作文应当遵循儿童的各年龄阶段的主导活动和心理特点,去开发和利用习作资源。儿童最喜欢的文化是“活动”, 它是孩子们生活的主旋律,儿童的活动充满了童真、童趣,洋溢着生命的欢悦与激情。它伴随着孩子们快乐成长。把作文与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宽松愉悦,安全和谐的活动中学会习作,保留了孩子应有的纯洁、天真、梦幻、情趣、浪漫!把一个快乐无羁的童年还给孩子。关键词:习作资源 儿童活动 一、尝试缘起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教学富有灵性的活水来源在哪?一天,我随意地翻阅上邻居家一孩子的习作本,其中一篇题为中秋节的写话引起了我的兴趣:中秋节是个传统的节日,每当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吃月饼、赏月,中秋节的月亮总是特别圆,因为这一天是一个大团圆。比如警察叔叔,他们天天站岗放哨。虽然不能回家,可是他们也能在又圆又大的月亮中看见儿子可爱的脸,妻子美丽的脸和老母亲慈祥的脸。当我读到最后一句话时,顿觉眼前一亮,觉得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写出这样的句子很了不起,富有创意,想象洋溢。我问他:“咦?月亮就是月亮,月亮里怎么会有儿子可爱的脸、妻子美丽的脸呢?”“你看喜洋洋和灰太狼,懒羊羊想吃的时候,看着白云会变成各种食物,当一个人想着另外一个人时,他看着月亮,月亮慢慢地会变成他想的人的脸。”孩子的几句话让我心头一震,是的!小孩子有自己独特的世界,对万物有他们自己至真至纯的独特体验。难怪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语言学家”和“浪漫主义作家”。儿童习作不正需要这种纯真本色吗?儿童作文应当回归儿童生活本源,在儿童的生活里寻找习作资源;儿童作文应当遵循儿童的各年龄阶段的主导活动和心理特点,去开发和利用习作资源。儿童最喜欢的文化是“活动”, 它是孩子们生活的主旋律,儿童的活动充满了童真、童趣,洋溢着生命的欢悦与激情。它伴随着孩子们快乐成长。就这样,一个大胆而粗浅的构想在我心头升起:何不将儿童活动与作文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趣盎然的活动中作文,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摆脱学生文思枯竭的苦恼,改变作文千篇一律、虚情假意的面孔。让作文成为他们抒发个性情感最自由的天地,用童言、童心去写童真、童趣,找回儿童习作应有的本色。二、探索与实践(一)独具匠心,精心预设活动,开发资源刚刚迈入写作门槛的中年级学生,一切都是陌生而新奇的。怎样在最开始的时候就让他们觉得习作是一件很有趣、很容易的事情,激起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是我们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如果我们教师能够紧扣教材,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预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丰富他们的活动体验,引导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写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学生自然就有话可写,有情可抒。学生不仅乐于习作,轻松习作,更会把习作当作一种享受。活动一:习作过程化过去在写观察动物、植物的作文时,教师往往会搬来一盆花或一件小物品,从观察方法上来引导学生写作: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然而只有方法没有内容,学生的作文依然是空洞无物。因而有些教师又手把手地逐部分引导学生观察说话,但写出来的作文却往往又是千人一面,笔下的事物好像一幅静止的画,缺乏生命的灵性。如何让这些事物能生机勃勃地出现在学生的习作中呢?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写写观察日记,让生命的成长与习作的过程一起律动,不失为一条好的途径。比如:指导学生写 “大豆发芽” 的观察日记。我设计了大豆发芽观察实验记录表格,让学生每天记录观察到的发芽情况和由此产生的联想、内心感受等。长假结束后,当同学们把自己的观察记录一一交于我手,我为之震撼。孩子们的观察之细,令我叹为观止;天真之至,令我感动。更令我欣慰的是,学生的精言妙语也在观察中悄然诞生。活动二:“同材异察”1、相同的题材,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人去观察以前学校旁边的一所老房子,墙面是满满的一大片爬山虎,但好像谁也没注意它。学习爬山虎的脚一文前,我请同学们去观察,回来后一个个兴奋地向我诉说自己所观察到的爬山虎。我随即表扬道:“同学们,很不错,拥有像大作家叶圣陶先生一样的一颗慧心。今晚,你也去写写你眼中的爬山虎,明天让老师拜读一下,你笔下的爬山虎与叶圣陶先生笔下的爬山虎有何不同?”第二天,大家把自己的杰作交上来了,真的,别有一翻韵味。到了秋天的一个早晨,我站在校园的阳台上,蓦然发现它不再是同学们笔下的那一墙爬山虎,我忽然想到,何不让同学们再来写写它呢?于是又有了“秋日爬山虎”2、相同的题材,寻找不同的切入口观察每一次春游、秋游活动成为学生的习作内容,这好像已是惯例了。教师能否从这一活动中衍生出新的活动,换换学生的口味,让学生有新的写作题材呢?答案写在春游前一晚的超市里。如果你凑巧在这一晚去超市,你会发现成群结队的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正在精心选购食品,脸上写满了激动、快乐!是的,期盼的感觉往往是最美好的!让同学们以题为明天春(秋)游去写一写。同学们有写一路上与同学讨论第二天所带的物品:照相机、MP3,有写购买食品时的情景,有写晚上睡觉前美好的遐想活动三:“借节发挥”灿烂的节日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支流,中国民族节日和文化与西方的传统节日注重热闹、狂欢有所不同的是,中国的节日里更注重亲情和友谊的表达,注重对长者的孝敬。特别是现代的节日,如妇女节、母亲节、教师节等。但这些节日没有特别的传统活动,在很多人看来,这一天和其他普通日子似乎没什么区别。因而,我们教师是否能借“节”发挥,创设节日活动,丰富学生的写作题材?一方面给予了学生体验生活、感悟亲情的平台,为习作提供了厚实的情感和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营造节日氛围,加强亲情的凝聚力,提升节日内涵。活动四:亲情互动学生的生活空间除了学校,还有家庭,而且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因而家也是学生活动的一块重要阵地。如何利用呢?为此,我想到了“亲情作业”:请同学们学着当一天的家,买菜、烧饭、洗衣并把这次当家的过程生动地记录下来。同时请你爸爸或妈妈写上对这次活动的感受。 其实是一次关于家务劳动的写实作文,因为有了这样的活动包装,原本枯燥乏味的习作题材学生们完成得兴致勃勃,其间的许多笑话将成为生活中的美好回忆。同时,家长的参与、鼓励,更让学生感到亲情的温暖,家的温馨。这样的形式不仅学生喜欢,家长也挺喜欢。(二)独具慧眼,巧用生成活动,开发资源留心我们每一个孩子的生活,丰富的学习活动滋润着他们,有趣的课余活动快乐着他们,广阔的社会实践活动锻炼着他们,多彩的节日活动充实着他们活动中蕴含着鲜活的习作资源,稍纵即逝,教师要善于从这些生成性活动中,引导学生开发习作资源。1、打破学科界限,开发资源新课程的实施,加强了学科间的融合,教师要善于在各门学科的学习活动中开发和利用习作资源。比如在三年级的科学课中,有一章关于“蚕宝宝”。科学老师组织每位学生回家养几条蚕宝宝,学校隔一天发放桑叶,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蚕一生的生长过程。那些天,孩子们是怎样的兴奋呀!每天总有孩子带着蚕宝宝来上学,课下兴致勃勃地交流着自己的蚕宝宝,上课了那双眼睛都舍不得从蚕宝宝身上移开灵感从我心头闪过,多么鲜活的作文资源!何不让学生结合这个活动写写养蚕的观察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孩子们在日记中记录了一个个与蚕宝宝相处的动人故事,有令人捧腹的蚕类运动会,也有让人黯然神伤的“命案”事件故事无所谓立意、主题,故事的有些语言可能显得原始、稚气,但每一篇都充满着真情,洋溢着童趣。真正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独特感受和有创意的表达。让我看到了“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美好境界。2、留心课间活动,开发资源课间活动是学生最向往的时光,在这段时间里,学生可以尽情地游戏、尽情地放松。如果你细心观察,学生的课间活动也有一股热潮。如一段时间流行玩纸牌游戏,一段时间流行跳牛皮筋有一次,我发现班上的男女同学都在耍悠悠球,觉得很好奇,经调查,原来最近少儿频道一个少儿节目播出后,会放一段有关悠悠球玩法的介绍。你还真别说,孩子们玩悠悠球的花样颇多,对于悠悠球还挺有话说。于是,悠悠球又从孩子们的笔端流出3、关注竞赛活动,开发资源学校每一学期都会开展竞技或文娱类的竞赛活动来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在竞赛活动中,不仅有赛前的跃跃欲试,更有比赛时扣人心弦的竞技场面,也有胜利后的兴奋或失败后的沮丧。丰富的内心体验,真切的情感起伏,诱发了学生喷薄欲出的表达欲望,比如学校的拔河比赛过后,运动会时,一场胜券在握的比赛却输了,这在孩子的心中是怎样的不痛快呀!我适时地给学生提供一个泄情的平台,让学生让一吐心中的千言万语。在习作中,有的学生注重运动员动作的细节描述,有的关注观众的描写比赛输了,有的同学能以一颗平和的心来对待:“胜不骄败不馁,下次再来!”有的同学怨天尤人:“唉,就差一点点了,我们班就第一了,老天不长眼啊!”同学们“我手写我见,我手写我心”,用自由之笔充分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反映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抒写了自己的真情实感。4、放眼社会实践活动,开发资源社会实践活动是小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的一种活动形式。学校每学期都会因地制宜,组织学生开展一至两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游览周边的名胜古迹,参观历史文化村,收集动植物标本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去山间呼吸新鲜空气,在田间的小路上快乐追逐,都是极美的事!学生通过走、看、听、做等亲身体验,有了新鲜的收获,真切的感受,也有倾吐的需要和欲望。此时,老师趁热打铁,引导他们回忆叙述活动的进行情况,交流收获和感想,既活跃了思想、沟通了情感,又训练了作文。5、遭遇尴尬情境,开发资源在生活中,有些看似平常的活动,学生有时也要遭遇尴尬。越是尴尬的事情学生的内心体验往往更加深刻。教师不要错失这样的良机,让孩子写一写这些尴尬的情景,既能倾听学生的心声,又能为学生提供一次练笔的机会。比如,去松门的实践活动,孩子们首先要填家长同意书,看似风平浪静,但其间的暗流涌动、激浪滔天,孩子们全数领略。有的曰:“不想去,母命难违”,有的与父母奋力辩驳,有的万般无奈下拿出杀手锏哭、闹,有的来个瞒天过海习作成了孩子们积蓄情愫,放飞语言的磁场。6、享受节日文化,开发资源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节日文化十分发达。结合多彩的节日活动,让学生写一写。既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又是锻炼习作能力的良机。7、捕捉瞬间活动,开发资源活动固然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孩子。但有时,生活中的精彩时刻远胜过活动带给大家的需要老师及时捕捉,加以利用,引导学生及时写作。三、实践感想与思考(一)活动,诱发习作需要这些五彩的活动揭开了作文的神秘面纱,为学生提供了丰厚的习作资源,成为了支撑学生作文之树的肥沃土壤,让作文田园有了真正的源泉活水。让学生不再为无事可写而烦恼。这些五彩的活动,唤醒、激活了学生的兴趣点和动情点,引发了他们心灵的震动,点燃了他们情感的火花。这样的习作,学生觉得是一种倾诉,是一种表达快乐的途径,也是回味幸福时刻的一种方式。(二)活动,赋予习作灵性在活动中,学生的心灵沉浸在自由的童心海洋里,它的体验是鲜活的,是独具个性的,是极富变化的,写作时没有预设的框架,表达时无拘无束,因而倾注的是真情,流露的是真感。这样的文章散发着童真的气息,洋溢着浓浓的童趣,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有的同学与家长比赛着种,有的同学采用水培、土栽两种方法种植观察,发芽情况有何不同。同样的发芽,在孩子的笔下又是姿态万千,各有特色。就是大豆没发芽的孩子,他的表达依然是楚楚动人的(三)活动,回归纯真的童年把作文与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宽松愉悦,安全和谐的活动中学会习作,保留了孩子应有的纯洁、天真、梦幻、情趣、浪漫!把一个快乐无羁的童年还给孩子。让“活动”与作文相结合,是生活性习作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遵循儿童各年龄阶段的主导活动和心理特点开辟作文资源的一种尝试,它为 “原生态”习作提供了有效例证。但它没有终点,没有固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