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4页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一 二 三 一 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1 文学艺术 1 作用 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 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 中国文学艺术 特点 历史辉煌而悠久 内涵丰富而绚丽 风格鲜明而独特 地位 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一 二 三 思考京剧有200多年历史 是上至皇宫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京剧不同的剧中人物有不同的脸谱 表演时有唱 念 做 打 使用富于夸张和象征性的虚拟动作 如开门 上楼 划船 骑马等 没有实物道具 完全靠演员的舞蹈动作 却给人以逼真的感觉 上述材料体现了京剧艺术具有什么特点 提示 体现了京剧艺术历史悠久 内涵丰富而绚丽 风格鲜明而独特 一 二 三 2 科学技术 1 地位 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2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特点 注重实际运用 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意义 是中国人民勤劳 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 是中华民族生命力 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一 二 三 二 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1 区域文化的成因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2 区域文化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 借鉴 吸收 既渐趋融合 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一 二 三 思考在福建浦城 女子过中秋节要穿行南浦桥 以求长寿 在建宁 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 上杭县人过中秋 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 龙岩人吃月饼时 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 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 材料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具有这一特点 提示 1 材料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极强的区域特征 即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 2 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 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一 二 三 三 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1 中华各民族文化 1 地位 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2 关系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 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 相互促进 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3 意义 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一 二 三 2 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1 内涵 求同存异 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兼收并蓄 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 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 意义 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3 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 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 战胜内忧外患 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 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一 二 三 我的发现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思考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点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英国 独立报 评出了改变世界的101项发明 中国的四大发明 造纸术 印刷术 指南针 火药及另一发明算盘赫然在列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什么特点 它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具有什么意义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思考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提示 1 注重实际运用 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2 中华民族在认识 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 都是中国人民勤劳 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 是中华民族生命力 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思考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1 准确把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1 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 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 要从古代文学艺术的地位 作用 特点以及科学技术的地位 作用 特点等方面理解 2 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 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 要从区域文化的成因 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区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三个角度理解 3 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 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 要从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内在联系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等方面理解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思考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2 中华文化两个基本特征的关系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思考 典例剖析 名师精讲 例1 佛山石湾陶塑艺术 起源于唐朝 具有浓厚的岭南乡土气息 它上承汉代陶塑的传统 又吸收了唐宋以来国画的手法 以及岭南木雕的技巧等特色 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说明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传统文化有鲜明的民族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a b c d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思考 典例剖析 名师精讲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思考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点二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北京的人来自四面八方 美食也海纳百川 仅南方菜系就有川菜 粤菜 淮扬菜 上海菜等 还有西餐馆 日韩料理 北京美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 这一特性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具有什么意义 提示 1 体现了中华文化求同存异 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2 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思考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1 图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思考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2 深刻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 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 静止的状态 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 动态的交流 借鉴与融合 2 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 借鉴 而是中华文化吸收 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另外 包容性也并非是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思考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例2 俗话说 沧海不遗点滴 始能成其大 泰岱不弃拳石 始能成其高 中华文化延绵不绝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华文化具有 a 竞争性b 包容性c 封闭性d 灵活性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思考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1 2 3 4 5 6 一 选择题1 考查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右图是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所书的环读四言诗句 从任何一字起 或左行 或右行 皆成二句四言诗 妙趣横生 这幅作品 以优美的隶书展现了汉字的源远流长 以新颖的结构表现了诗词的独特魅力 以隽永的文字呈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美好的意境抒发了作者心中的爱国情感a b c d 1 2 3 4 5 6 解析 这幅作品是环读四言诗句 和书写的字体没有关系 因此 不符合题意 排除 依据四言诗的内容可以看出其和爱国情感没有关系 不符合题意 排除 环读四言诗句是一种新颖的结构 呈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符合题意 答案 c 1 2 3 4 5 6 2 考查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明末有六大科技著作 即李时珍的 本草纲目 朱载堉的 乐律全书 徐光启的 农政全书 徐霞客的 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的 天工开物 吴有性的 温疫论 六大著作所展示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共同特点是 实用性 整体性 重理论 重分析a b c d 解析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 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应入选 应排除 答案 a 1 2 3 4 5 6 3 考查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于2015年10月18日在福州举行 这届运动会的主题口号是 福之州 青之运 福之州 点出中国唯一一个 与幸福同名 的省会 福之州 也可表述为幸福的神州大地 青之运 则暗喻年青一代将在此积聚能量 展示力量 以新的姿势与节奏 领跑中国 这体现了 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中华文化内涵丰富 博大精深 举办运动会可以促进文化交流 各地文化渐趋融合又各具特色a b c d 1 2 3 4 5 6 解析 青之运 暗喻年青一代将在此集聚能量 展示力量强调了文化的作用 即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全国青年运动会有利于各地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符合题意 优秀文化才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说法不准确 强调了各地文化的渐趋融合 与题意无关 答案 a 1 2 3 4 5 6 4 考查点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云南省丽江的纳西古乐源于汉族的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 相传为宋乐 整个乐曲分为 神州 和 华通 两个大调 并根据不同内容分为 清河老人 小白梅 水龙吟 等五十多个小调 由于这套乐曲长期在纳西族地区广泛演奏 在流传中逐步融合了纳西族的格调 由此可见 纳西古乐 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其性质是由丽江地理环境决定的 具有强大生命力 是促进丽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悠久的历史 是纳西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a b c d 1 2 3 4 5 6 解析 纳西古乐源于汉族的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 历史悠久 这套乐曲长期在纳西族地区广泛演奏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是纳西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 不同地域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 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决定 一词错误 改革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说法错误 答案 b 1 2 3 4 5 6 5 考查点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在处理与外来文化关系时 我们应当求同存异 兼收并蓄 这样做有利于 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全盘吸收各种外来文化 加深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a b c d 解析 坚持求同存异 兼收并蓄 在处理与外来文化关系时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符合题意 外来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 说法错误 答案 b 1 2 3 4 5 6 二 非选择题6 考查点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 唐卡专门指藏族地区流传的一种用彩缎织物等装裱的卷轴画 是藏族形象艺术的经典 经过千年的传承发展 如今已形成了热贡艺术 宗喀艺术 藏娘艺术等代表性品类 尤其令世界瞩目的是被誉为 火一样的安多唐卡 的热贡艺术 其在造像 线条 色彩 构图 装饰等方面 在继承藏族传统绘画流派曼唐画派精细柔美的艺术风格的同时 大胆借鉴了汉地绘画的特点 形成了细腻圆润的绘画风格 运用我们所学的中华文化的知识 分析说明材料体现的 文化生活 道理 1 2 3 4 5 6 答案 1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唐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