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低段识字与阅读整合策略之我谈.doc_第1页
小学语文论文:低段识字与阅读整合策略之我谈.doc_第2页
小学语文论文:低段识字与阅读整合策略之我谈.doc_第3页
小学语文论文:低段识字与阅读整合策略之我谈.doc_第4页
小学语文论文:低段识字与阅读整合策略之我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论文走融合之路,让识读教学比翼双飞低段识字与阅读整合策略之我谈【摘要】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两大重要任务是识字与阅读,而识字又是阅读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不少老师对识字教学的内涵认识存在偏差,把识字与阅读人为地分割开来,使低段识字与阅读教学耗时低效。我们要以读为本,寓识于读,积极探寻识字与阅读的有机整合策略,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有效识字,在识字教学中快乐阅读,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识字,又能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使识读教学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关键词】有效识字 快乐阅读 有机整合识字与阅读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两大重要任务,而识字又是低段语文的教学重点。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识字量比较大,教师需要花大量时间进行教学,再加上低年级课文篇幅又较长,既要识字又要阅读,常常顾此失彼,不能相互兼顾,阅读教学存在许多耗时低效的现象。【现状扫描】审视低段阅读教学的低效现象纵观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在识字与阅读的关系处理上存在很多问题,出现了识字效率不高,阅读兴趣不浓的现象,我们不妨来梳理一下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教学认识偏颇识字集中化 许多教师对“识字教学”的内涵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她们喜欢把识字教学作为课堂的一个环节加以集中落实,一般放在第一课时进行识字。而有的老师在教学识字时,由于对识字要求把握不准,对于会认的字也采用了会写字的要求,让孩子们去分析字形结构,讲解记忆方法。这样大量的集中识字不仅时间浪费多,而且学生也难以接受,因为字与所在的语言环境脱离,达不到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运用文字的目的。 问题二 :识读教学分离单调乏味化 有些老师认为低段阅读教学应先扫清识字这个“拦路虎”,然后阅读课文内容。认为如果不这样处理而是在阅读中进行识字总有一种破坏文章整体意境和效果的感觉。教师的授课方法通常是在学生自读课文后,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反复让学生认读,把每个生字都读准认识之后再来读课文,这个环节少则十几分钟,多则竟占到半节课时间,虽然识字的时间得到了保障,但枯燥、单调的形式,重复、乏味的内容却让孩子们感到疲劳,他们早已或有口无心或自行其事,教学效率当然不尽如人意。 问题三: 教学重内轻外阅读虚假化 低段教师因为教学任务的繁重和受“以考定教”思想的影响,大多把立足点放在教材中的文章,很少有精力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的课外书籍,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以此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和主动性。所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一般放在课外,而课外阅读想要真正落实下去对低段学生来说却比较难,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浓,意味着识字的巩固、阅读方法的迁移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成了一句空话。这就使得低段的识字与阅读教学效果不好。 出现以上问题,跟教师对教材的整合能力不强,没有考虑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大有关系。识字、阅读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在阅读教学中是没有独立的识字教学和独立的阅读教学,识字与阅读分开教学是非常低效的,也不符合新课程教材编排的意图。因此,应当格外重视阅读与识字教学之间的联系,力争使二者恰如其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自然的统一体。这样的阅读教学才有生命力,才更加精彩。【策略探微】追寻识字与阅读有机整合的策略 那么,如何把识字与阅读教学有机整合起来,更好地落实识字,又能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呢?我是这样尝试的: 对策一:依托文本,进行随文识字将识字教学有机地融入阅读教学之中,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境认字读词,让文本成为识字教学的重要依托,阅读成为识字的重要途径,借助阅读帮助学生建立字形与音、义的联系,从而达到有效识字。 1激趣导入,随题识字人教版有很多课文的题目中都有要求认读的生字,这是低年级阅读课较为显著的特点,老师要不失时机地在激趣导入时融入识字教学。 笋芽儿一课,我是这样导入课题的:先出示一个谜语(小时层层包,大时节节高,初生当菜吃,长大成材料。),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学生很快猜出是竹子。然后我问:竹子妈妈的孩子是谁?因为孩子们真正看见过笋芽的比较少,我先出示几张笋芽的图片,让孩子们认识什么是“笋芽”。接着出示课题“笋芽儿”,指导读准字音, 重点指导读好儿化音。笋芽两个字都是要求会认会写的字,于是,我问:“为什么笋字是竹字头?”孩子们回答“因为笋芽长大后是竹子”。“谁有好方法记芽字?”学生说:牙齿的牙加个草字头,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笋芽的芽。最后,叫学生跟着我书空这两个字,并在书上写两个。 通过创设情境,随课题认识“笋芽”,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对所学的汉字进行理解和记忆,巧妙渗透“加一加”的识字方法,把学字和理解题目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识字不孤立于课文之外。 2初读课文,自主认字 整体感知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整体感知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初读课文,初读课文时,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在读课文中认读生字,为接下来的阅读教学扫清障碍。 初读课文,可以分为以下几步进行:学生自读(圈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同桌互读(这也是一种识字方法:听读识字)教师把本课生词从课文中摘离出来让学生认读把单字从词语里摘离认读检查读全班读把生字放到课文的句子中读学生自由再读课文。 从以上环节不难看出,教学时力求体现随文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又体现识字读文的层次性,而且以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与生字见面,此时,学生已经在语言环境中读准字音,初识字形,初步感知字义。 3精读课文,随文解义 通过初读,学生初步读准字音,感知了字形,但对生字还没有完全把握,尤其是含义深刻的字词,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这些字词的意思。随文解义是理解字词最常用的方法。让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感知、理解和掌握字义,既建立起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又建立起字与词、句、文之间的联系。在低段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方法: (1)形象感知法 低段学生以形象感知为主,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有些字词的理解,用语言很难讲清,采用直观形象的感知效果非常好。教学我是什么一课时,“暴躁”一词是个理解的难点,我没有过多讲解,直接播放海啸的视频,让孩子在直观形象的感受中体会到“暴躁”的含义,再让学生例举生活中的事例巩固对“暴躁”的理解。 (2)动作表演法 有些动作学生平时很少接触,也无法用言语解释清楚,我就让学生想象当时的场景,用动作表现出来。荷叶圆圆一课中,有几个比较难的动词“躺、眨着、立、展开、蹲在”,这些动词非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几个小伙伴们对荷叶的喜爱之情,为了让学生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形象,也为了更好地体会文中的情感,我让学生认真读文后想象小伙伴的心情,然后请孩子上台做动作,在愉快的表演中,孩子们都很轻松地理解了难点。 (3)换词比较法 教学中,我发现有的词语比较抽象,其妙处对于低段学生来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于是,在理解词语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给词语换个意思相近的词,比较两者的表达效果,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性。雷雨中有一个句子“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垂”字对于低段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因此,如何让孩子理解并体会垂的用词妙处,我先给学生看蜘蛛垂下来的图片,让学生明白“垂”字的意思就是从上面直直地落下,紧接着,让学生给垂换个词,学生想到了挂、落、吊、荡、爬、那为什么课文却用“垂”呢?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学生们感觉到“垂”更显出蜘蛛的害怕,用最快的速度逃跑。 (4)联系上下文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低年级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结合上下文是理解词意的重要方法。每一篇课文都会出现一些新词,当前面或后面已形象地概况出词意,教师就要放手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读书,边读边思考。比如翠鸟一文“鲜艳”一词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这段文字中这么多颜色本身已能够说明“鲜艳”了。教学时应先让学生读下面的语句,再提炼出“鲜艳”一词的意思。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比教师空对空的讲解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对策二:围绕字词,开展阅读教学 学习一篇课文,会读会写字词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善于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组织学生读、议、练、评,让学生在识字学词的同时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本情感,练习运用语言,在一系列的语文实践中学会学语文用语文。 (1)以字词朗读为载体,注重培养语感 叶圣陶说:“要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体会文字的情味,非靠语感不可。”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字词朗读是培养语感的基础,因为课文是由一个个句子组成,句子由一个个字词组成。 秋天的雨中有两句描写银杏树和枫树的句子: 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这两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手法,非常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银杏树和枫树的特点。教学时,我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比喻的恰当和生动,然后抓住“扇哪扇哪”“飘呀飘呀”这二个动态词语,引导学生去词比较读,体会语言美,进而读出其中的韵味。同时结合想象说话,让学生说说“扇哪扇哪,你仿佛感受到了什么?”“飘哇飘哇,眼前出现了什么?”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眼前仿佛真的出现了一幅幅秋天的美景。再结合朗读,这样以情助读,学生在多种形式、分层次的反复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秋天的美丽,有助于语感的培养。 (2)以字词感悟为核心,领悟文本内涵 文章的学习要抓文眼,文眼的关键是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教学中以这些关键字词为切入口,让学生在对字词的形象再现、意蕴体验、情绪感染中领悟文本内涵。 在教学称赞一课时,我就紧紧围绕“称赞”一词展开教学。导入环节通过创设师生互相称赞的情境,引出课题“称赞”,从而引导学生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谁称赞谁。在品读中让学生画出小刺猬和小獾互相称赞的句子: 小刺猬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小獾称赞小刺猬:“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我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真”、“一个比一个好”、“香极了”、“从来没有见过”等让学生体会称赞的真诚,从而感受到真诚的称赞带来的神奇力量。最后,通过赞美同学这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称赞。整课教学始终围绕“称赞”一词,字词的意思变得具体形象,可以触摸,文本内涵的理解也不显得空洞。(3)以字词运用为中介,进行语言实践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语言,字词运用是发展低段学生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些关键的字词不可以只停留在让学生认读、理解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借助字词运用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和平台,促进学生个性化语言的发展。组合:重组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中我们可以聚焦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风筝一课通篇向我们诉说的是作者心情的变化。特级教师吉春亚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这个环节是这样设计的:先出示三组词语:做、精心、希望;放、拼命、奔跑;找、磨坊、垂头丧气。请学生讲一讲作者的心情变化。三个学生分别用了一个词语表达了作者的心情。然后老师说这就是作者的心情变化,我把三句话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出示:我们( )做着风筝,心里充满了( )。放风筝时( )快活,喊叫着,( )地( )。可是风筝断了,没了踪影,大家( ),找啊找,水( )那里,也许能找到。学生补充完整再齐读。 上述案例中的教师从词语入手,通过对关键词语的组合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既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又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平台,轻松地理清了文章的脉络。 迁移:依托文本语言进行迁移运用。在二上识字4一课中,包含了12个成语,我带领学生读准读好并理解每个成语背后的意思后,设计了一道填空题:“( ) ,( )”。因此,我们要多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确认识自己的短处。只有( ),才能不断进步。学生马上联系本课的成语,达到学以致用。 辨析:再创语言环境比较运用。乌鸦喝水一课中写道:“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渴”与“喝”是一对形近字,学生很容易混淆,于是我就让学生仔细辨析,说说区分的好办法,然后指导学习顺口溜:三点水是渴,口字旁是喝,口渴想喝水,有口才能喝。接着让学生读词:口渴、渴望、干渴、喝水、喝茶,在读词中再次辨析。最后再创语言环境比较运用。 喝 渴上完体育课,小朋友们口( )了,急忙跑回教室( )水。学生在比较运用中真正区分了这对形近字的音形义,生字词教学落到实处。模仿:学生学习语言是从模仿开始的。课文中的语言和典型的表达形式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课堂上,老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学习模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如坐井观天中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这句话中“无边无际”和“大得很哪”是一种因果关系,但表达得却非常简洁明了。于是我问学生:海( ),宽得很哪!星星( ),多得很哪!花( ),美得很哪!学生在仿说中充满童真童趣,优美精彩的语言不断生成。(4)以字词积累为平台,丰富语言积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阅读教学要注重 “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具体体现在教材的优美词句和课后练习中,主要方法有摘抄、背诵、运用和同类词拓展。学生在摘抄时一要注意激发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