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一、教学目标第一课时 光合作用合成了有机物(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绿色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2.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3.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4.尝试设计实验方案,掌握操作技能。(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知识的发生过程,认识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理解光合作用发生的场所和产物的判定方法及其原理,从中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采用小组实验,合作探索,突出过程探索式教学。培养学生体验生物探究中的科学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索, 明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二、重点和难点1.探索绿叶在光下能否制造淀粉。 2.为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叶片的基本结构。2.蒸腾作用的意义。四、问题探析(一)问题激疑:记得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周日,我领着七岁的侄女来到了植物园。我给她说要爱护花草,因为花草和我们一样都是珍贵的生命。于是她把手中的面包揉碎撒到了草地上。我问她为什么?她说让小草吃面包,我给她说:小草不吃面包,喝点水,晒晒太阳就饱了。第二天中午该吃饭了,她要水喝,然后跑到太阳地里说:不吃饭了,晒晒太阳就饱了。同学们能从这个小故事中提出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吗?(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1课前准备:教师提前一天准备一盆生长旺盛的天竺葵,让部分学生参与,共同完成63页实验的“方法步骤”的第一步暗处理。第二天早晨再完成第二步选叶遮光。2按照“方法步骤”第三步、第四步、第五步,分组完成实验,并完成下表:材料处理 有无光照 碘液试验 有无淀粉天竺葵遮光部分 不遮光部分3讨论:通过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4分析思考实验中的以下问题:(1)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2)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3)为什么要脱去绿叶中的叶绿素?脱色时为什么要使用酒精脱色并应隔水加热?5在上述实验过程中,你有哪些问题?你认为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知识归析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暗处理 选叶遮光 光下照射 酒精脱色 清水漂洗 滴加碘液 清水漂洗 观察现象 第二课时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教学程序一、情景激疑配以优美的音乐,多媒体展示蓝天、白云和郁郁葱葱的森林图片。全世界的生物呼吸和燃料燃烧消耗氧气平均为10000吨/秒,而我们生活的大气层中,氧气只占21,按照现有的消耗速度只能维持3000年,可是,许多年过去了,而大气中的氧含量并没有减少,这是为什么呢?用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猜测问题的答案,教师抓住学生的猜测“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会产生氧气”提出问题: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吗?我们应如何证明我们的假设呢?导入新课。二、实验探究1、投影小资料:氧气的性质无色、无味,常温下呈气体状态,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但能助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恢复燃烧)。在教师启发下,请同学们参考教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设计。训练学生学会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大胆创新和勇于实践。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的可行性,尽量利用现有的仪器设备巧妙的设计实验。请学生总结自己的设计思路:(1)将天竺葵的部分枝叶装入密闭的广口瓶中,照光一段时间后,检验气体成分的变化。(2)将一株健壮的植物和一只小白鼠同时放在一个玻璃瓶中密闭照光;另将一只生长状况相同的小白鼠单独放在一个玻璃瓶中密闭照光,看哪一只先死。(3)将适量的金鱼藻,放在水中,照光,收集产生的气体,检验是不是氧气充分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请其他同学评价各组的实验设计,并指出设计中的优点、不足,启发学生确立在探究实验中控制单一变量,设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科学方法。把各小组两两合并,相互质疑对方的实验设计,相互交流补充,不断完善,不断探讨实验过程的每一个步骤,培养严谨的科学实验作风,体会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最终形成各自完整的实验设计。2、教师请两三个实验设计较合理的小组分别详细叙述实验设计,及时肯定学生设计的科学性和思维的严密性,并鼓励其他同学完善或补充说明:(1)取一株健壮的天竺葵,将天竺葵的部分枝叶装入一个密闭的广口瓶中,照光一段时间;取另一同样密封的不放任何枝叶的广口瓶,同时照光,作为对照。一段时间后,利用燃烧状况相同的两支蜡烛同时放入两广口瓶中,观察燃烧时间的长短,预计盛有枝叶的广口瓶中的蜡烛会燃烧较长的时间,说明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了较多的氧气。(2)取两个相同的大玻璃罩,将一株健壮的植物和一只小白鼠同时放在一个玻璃罩中,密封,同时,将另一只生长状况相同的小白鼠单独放在另一个玻璃罩中,密封;两组同时照光,经历足够长的时间,观察两只小白鼠的生活情况。结果预测:与植物放在一起的小白鼠生活的时间较长,而另一只则首先死去。说明罩中有植物照光后可进行光合作用,不断产生氧气供小白鼠呼吸利用;而另一只小白鼠再将玻璃罩中的氧气耗尽后,窒息死亡。(3)取适量的金鱼藻(或黑藻、水绵等),放在水中,倒罩上一个玻璃漏斗,漏斗颈上套一个盛满水的试管,照光;另一组实验装置同刚才所述,唯一不同的是漏斗下不放金鱼藻,同样照光。观察漏斗下是否有气泡产生。收集产生的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口,观察实验现象。结果预测:漏斗下不放金鱼藻的,不产生气泡;漏斗下放金鱼藻的,会产生气泡,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3、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分工、合作,按照各组的实验设计动手完成实验探究,证明自己的假设,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师适时、及时指导,鼓励学生发现实验中的问题,独立思考问题,或者组内讨论解决,若还不能解决,也可向老师请教,从而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探究实验结束,各组总结自己的实验成果,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氧气。三、归纳总结各组向全班汇报自己的探究成果,解答其他各组和老师的质疑,进一步突出实验设计的严谨性。比如:实验小组(1)“利用广口瓶收集枝叶的光合产物”,虽然照光时间足够长,但最终利用两支蜡烛检验时,燃烧时间并无多大差别。小组内也不能解释这种现象,其他小组指出:a.可能是由于装有枝叶的广口瓶瓶口密封不好,使产生的氧气跑掉了。b.是不是检验前将枝叶取出时,使大量空气进入了广口瓶?c.是不是实验设计原理上的问题,等等。实验小组一一回答了同学们的疑问。之后,教师肯定了本实验设计原理的正确性、科学性,并利用这个机会,向同学们指出实验设计科学性与可行性之间的关系:一个实验是否能成功,应当首先具备科学性,但如果实验没有同时具备可行性,那也不会达到预期的结果,得不出相应的结论。提示:为什么这个实验不可行,可能与下节课将要学到的光合作用的原料有关,提请同学课下查阅资料解决。对小组实验(2)“小白鼠的死亡”原因,有些小组提出质疑:“死亡与否”一定是氧气造成的吗?实际上,只有实验(3)真正确认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是“氧气”!教师启发:科学实验不能靠主观臆测,关键是要拿出事实证据。再次强调科学事实的重要性。请同学们联系上节课所探究的知识,总结出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有哪些。最后,教师指出淀粉等有机物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并明确这两类物质在光合作用中的地位。四、迁移深化通过视频展示原始地球景观。教师说明原始大气中并没有游离的氧存在,氧气是后来才产生的。思考:氧气的出现是哪类生物的功劳?与什么过程有关?搜集资料找到证据。五、开拓创新联系实际,拓宽学生的思维比如:如何有效提高居室中的氧含气量?家里的养鱼缸怎样较长期的保持水质的新鲜?许多热带鱼缸中都备有电灯,从生物学方面讲有什么科学道理?有关本节知识,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自我测评1做“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正确的实验顺序是( )酒精脱色 清水冲洗 选叶遮光 暗处理 碘酒显影 观察变化A.B.C.D.2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时,要先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A.使叶片内的淀汾消耗掉B.使叶片内的淀粉储藏到叶绿体中C.停止光合作用,使淀粉储存在叶肉细胞中D.储备养料,准备进行光合作用3在200米以下的深海中,一般找不到绿色植物,主要原因是( )A.海水压力太大 B.深海温度太低C.200米以下深海处,无阳光 D.以上都不是4把天竺葵的一片叶用黑纸夹住一部分,放在完全黑暗的地方培养。数日后移到阳光下晒几个小时,然后取下用黑纸夹住的叶,用酒精脱去叶绿素,并向叶片滴加碘酒后观察现象:你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用酒精脱去叶绿素时,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容器中,然后 。这个实验的结果说明了: 拓展提高分别在早晨、中午、傍晚,从一棵植物上摘取三片相似的叶子经酒精脱色,再用碘染色后发现蓝色的深浅不一样。为什么? 小资料资料一、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伟大的化学反应,每年全球光合作用估计产生大约16亿吨糖类,产生相应的氧气。养活着地球上其它的生命。假如绿色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地球上会出现什么想象?让同学们想象一下。资料二、科学家曾经幻想,假如将来能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