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课件1 中图版.ppt_第1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课件1 中图版.ppt_第2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课件1 中图版.ppt_第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课件1 中图版.ppt_第4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课件1 中图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球和地球仪 一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 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 三 纬线和纬度 四 经线和经度 五 利用经纬网定位 你是通过什么认识地球形状的 谁知道地球的形状 一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天圆地方 的想象 古人由于认识上的局限 认为宇宙是由天地构成的 天是圆的 地是方的 盖天说 但一圆一方怎样联接起来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 于是就有人对 天圆地方 的说法加以修改 认为天像一斗笠 中间高四周低 盖在地的上面 而地像一个倒扣的大盘子 也是中间高四周低 这样天和地的连接问题就可以解决 因为此种看法是把天比做大盖子盖在地上 所以称为 盖天说 张衡的 浑天说 浑天如鸡子 天体圆如弹丸 地如鸡子中黄 孤居于天内 天大而地小 天表里有水 天之包地 犹壳之裹黄 月球 地球 月食现象 太阳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不断地探索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首次证明地球不是平面的 而是一个闭合体 现在我们知道是一个球体 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形状 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从人们对地球行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在生活中 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2 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 地球仪 仿照地球的形状 并且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 作用 了解地球的面貌和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地轴 地球的自转轴 北极 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南极 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1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2纬线的特点 数量 长度 形状 指示方向 关系 间隔 无数 赤道最长 向两极逐渐缩短 度数相同 长度相等 除极点外 自成圆圈 东西方向 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 任意两条相邻纬线间的距离相等 3纬度划分 起点 终点 标度范围 表示方法 变化规律 赤道 0 纬线 两极 90 0 90 北纬 n 南纬 s 由赤道向南 北度数逐渐增大 如何区分南北纬的练习是难点 4特殊纬线 赤道 两极 回归线 极圈 赤道最长纬线 约4万千米 到两极距离相等 特殊的点状纬线 最短 长度为0 23 5 n 23 5 s 66 5 s 66 5 n 5南北半球的划分 界线赤道 赤道纪念碑位于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 纬线的纬度大小 能反映地球上不同地方距离赤道的远近 由于不同纬度地区的地理现象常常差别很大 人们引入了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概念 纬度的差异 6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 0 30 中纬度 30 60 高纬度 60 90 观察纬线的特点 90 观察纬度的划分 n n n n n s s 北纬 南纬 经线的特点 数量 长度 形状 指示方向 关系 间隔 无数 都相等 半圆 两条正对的一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南北 所有经线均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任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 在赤道最大 向两极递减 经度划分 起点 终点 标度范围 表示方法 变化规律 本初子午线 o经线 o经线 由东西经 o经线合并而成 o o 东经 e 西经 w 从左向右数值增大为东经 查找对应的经线 与3 ow经线相对的是哪一条 o 3 ow 5 oe 东西半球界线 ow oe 为什么东西半球的界线是 ow oe 而不是 o和 o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西经 w 东经 e 哪是东半球 哪是西半球 为什么 如何区分东西半球 小小为东 大大为西 经线特点 经度划分 西经 w 东经 e 经纬网的作用 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五带的划分 五带的形成 地球上纬度不同的地方 在同一时间里 受到的太阳照射也不相同 冷热也有差异 形成了不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