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期末历史测试题.doc_第1页
八上期末历史测试题.doc_第2页
八上期末历史测试题.doc_第3页
八上期末历史测试题.doc_第4页
八上期末历史测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上期末历史测试题(26中 崔新峰)一、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45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图片有时也可以学习历史知识,图中人物的历史地位是A、领导抗倭斗争的民族英雄 B、领导抗击荷兰殖民侵略的民族英雄 C、领导抗击沙俄侵略斗争的民族英雄D、领导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2.中国近代革命斗士陈天华写的启蒙读物猛回头中,有这样一段话“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你认为这种情况发生在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3. 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旗帜,五四运动奏响的主旋律,就是强烈的爱国主义,具体表现在领导阶级是中国共产党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到了先锋作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取得了初步胜利 A、 B、 C、 D、4.明年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作出了重要讲话。你知道在党的成立大会上,被选举为中央局书记的是A.陈独秀 B. 李大钊C.毛泽东D.董必武5.“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东洋兵!先炸火车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是真凶!中国的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这首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八国联据侵华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6.某电视台组织录制了一次“追寻历史足迹”的活动,路径卢沟桥和台儿庄等地,你知道这次活动的主题是为了纪念哪次战争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7. 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近代以来,见证了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下列史实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 八国联军侵华 B、中华民国成立 C、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 D、国民党政权的覆灭8. 方寸之间记录历史,下列四幅图片再现了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请你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井冈山根据地南昌起义遵义会议 中共七大 A、 B、 C、 D、9.某部小说的故事梗概如下: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下列适合做这部小说书名的是A、我眼中的西安事变 B、开启思想解放的大门新文化运动C、鸦片战争中的烽烟 D、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10.右图记载了三大战役时期,国民党某部士兵将城门的钥匙交给解放军的一幕。这种情况有可能发生在那个城市A、沈阳 B、天津 C、北平 D、徐州11.下面是1912年-1920年中国棉纺织业发展简表。这一时期棉纺织业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1912年1920年发展速度(1912=100)年平均增长率(%)华商纱厂纱锭50.9万枚159.8万枚313.612.1华商纱厂布机2616台6675台255.211.0A、实业团体大量出现 B、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C、反帝爱国斗争高张 D、列强忙于战争而暂时放松对华经济掠夺12.“街上到处都是五花八门的广告。许多商品换上了共和庆胜等商标。在一家面摊前,人们踊跃争先剪辫子,旁边告示牌上的大字十分醒目:剪辫者免费供肉面一碗以示奖励。”文中的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1912年的哪个城市A、北京 B西安 C、南京 D天津13.右图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的通车仪式,你知道这条铁路的设计师是谁A、侯德榜 B、张謇 C、詹天佑 D李四光14.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首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诗,反映的历史史实是A 、解放战争后,台湾与大陆分离 B 、鸦片战争后,香港被英国占领C 、16世纪中期,澳门被葡萄牙占据 D 、20世纪90年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15.义勇军进行曲是抗战时期的一首歌曲,极大的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成为不朽的民族战歌。新中国成立时把它确立为国歌,我们每周的升旗仪式上高唱国歌时,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唤起我们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习的责任意识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使我们认识和尊重文明的多样性A、 B、 C、 D、一、 非选择题(共计55分)16、阅读下列材料(13分)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二:“法者,天下之公器;变着,天下之公理也。”材料三:“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绊,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20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材料四:他们把打击的矛头直指封建时代的圣人孔子,掀起了“打倒孔家店”的潮流。“现在中国的问题有两位先生可以解决,一位是“德先生”,一位是“赛先生”。(1)材料一是什么派的主张?其目的是什么?(2分)(2)材料二是谁的言论?为此他们进行了哪场近代化的探索?(2分)(3)材料三宣传了哪一阶级的什么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思想取得了怎样的成就?(3分)(4)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的他们指的是哪些人?“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4分)(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人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何变化?(2分) 1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专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亦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发生,而且远因,未始不由此种学说以致之审查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派所为。”材料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她一心救中国,她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她领导中国走向光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材料一中的“罢学风潮”指的是什么事件?“过激派伪说”又是指的是什么?说话人对该事件持何态度?(3分)(2)依据材料一回答,“罢学风潮”的“近因”和“远因”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3)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哪一年?她的诞生有什么历史意义?(4分)(4)材料一反映的政治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什么关系?(3分)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共成立以后先后领导了国民革命和土地革命,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中国共产党没有被挫折打倒,反而不断的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学会了如何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革命所遇到的问题,由幼稚逐渐走向成熟。材料一:1927年6月陈独秀操纵中共中央扩大会议正式通过国共合作十一条决议。其中承认国民党“当然处于国民革命之领导地位”。这就表明中共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成为国民革命失败的一个原因。回答:(1)国民革命失败后,1927年8月到9月中共吸取教训进行了哪些挽救革命的斗争?结果如何?(6分)材料二: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果断转兵。1927年9月20日拂晓,起义军将士1500余人,来到里仁学校操场集合。毛泽东向全体官兵宣布了前敌委员会改变起义军行动方向的决定。军号声中,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毛泽东、卢德铭的率领下,高举军旗,向湘南转移。 (2)起义军向湘南转移,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新的出路。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3分)材料三:1933年10月,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当时中共中央临时负责人博古等人用阵地战代替运动战,实行军事冒险主义,致使红军反围剿失利。长征初期,博古等人又犯了逃跑主义错误,使中央红军损失过半。(3)面对又一次挫折,中共是如何纠正错误的?有何重要意义?(5分)1 9、(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况汉卿(张学良)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1)材料一中的“陕变”“强邻压境”分别指什么?(2分)(2)陕变的结果怎样,这一结果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材料二:我们的口号是: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 坚固长城,抵抗日寇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中国共产党7月8日通电(3)中国共产党在通电中提出了什么主张?(2分)(4)这一主张最终实现了吗?中国政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材料三: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5)材料中毛泽东所说“打了三个战役”是指哪三个战役?为什么毛泽东说值得?(5分)历史八上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12345678DDBABCAD9101112131415DCDCCAA16(1)派别:地主阶级洋务派目的:利用西方技术,维护封建统治(2分)(2)人物:梁启超探索:变法维新运动(2分)(3)思想: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思想成就: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和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分)(4)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陈独秀、李大钊等“德先生”是指民主、“赛先生”是指科学(4分)(5)变化:由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2分)17、(1)五四运动 马克思主义学说 反对,毁谤(3分)(2)近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远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4分)(3)1921年 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4分)(4)五四运动进一步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和干部基础。(3分)18、(1)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结果都失败了。(5分)(2)井冈山道路(农村包围城市)(3分)(3)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6分)19、(1)陕变:西安事变 强邻压境:日本的侵略(2分)(2)结果:张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