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语文教学艺术之我见.doc_第1页
小学语文论文:语文教学艺术之我见.doc_第2页
小学语文论文:语文教学艺术之我见.doc_第3页
小学语文论文:语文教学艺术之我见.doc_第4页
小学语文论文:语文教学艺术之我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论文 课堂若有“三生”,学生必将“有幸”语文教学艺术之我见【内容摘要】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知、能转化的教、学、做合一的过程,是一个德、智交织的知、情、意合一的过程,更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真、善、美合一的过程,没有艺术的方法,这个过程就会落空。笔者结合实例,生动地阐述了语文教学艺术应该是基于生活的艺术,是基于生动的艺术,是基于生命的艺术。我们的语文课堂若有此三生,学生必将有幸。【关键词】 教学艺术 基于生命 基于生活 基于生动新课程改革的落脚点是创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生活。怎样的课堂才是充满生机和活力课堂呢?是如玫瑰,激情迸发的课堂?还是如荷花,清澈明净的课堂?是如柠檬糖,有滋有味的课堂,还是如同茉莉,看起来平淡无奇,品起来幽香缕缕,回味起来则是清香袅袅的课堂?我想,只要是滋养人心的就都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往往散发着语文教学艺术的光华,体现着语文教学艺术是基于生活的艺术,是基于生动的艺术,是基于生命的艺术。语文教学艺术基于生活的艺术(一)何为“基于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向生活世界回归,成为生活的另一种演绎,即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的师生心灵的对话。(二)为何“基于生活”?有人说,生活是教育的母亲河,有人说,教育即生活。其实他们都在说,教育是有情的、生动的、充满灵性与活力的,它如同一条激荡的溪流,永远奔跑在生活的原野上。因为生活总是指示启迪着学生成长的路向和方式。生活是学生智慧生成的源泉。离开了生活的启迪,学生也就失去可贵的灵气。怪不得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三)如何“基于生活”? 1、生活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丰富的心理世界,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七彩的经验世界,里面带有自己的知识背景,渗透着自己的个性与风格。这就决定了学生的智慧类型必定是各具特色的,而学生的智慧发展更应是丰富多彩的。教育者没有权力去干预学生智慧和才能发展的方向,而应让生活成为教育教学的“母机”,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以喜欢并乐于参与的形式为切入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课堂成为师生人生经历中充满生命色彩的生活乐章。让我们来欣赏这样一个教学片断:师:我很高兴!你们已经学会读书了。古人云:“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说说你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的理解。生:我读懂了这句诗的意思了,我觉得“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你真不简单!谁能把这迷人的秋景读出来?(一学生读得深情而又欢快)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生:这景色太迷人了!我非常喜欢,被深深陶醉了!(一学生读得舒缓而又宁静)师:你读的感觉好像不太一样,能说说吗?生:我觉得这景色非常安静,我读着读着,眼前仿佛出现了这迷人的景色,我不忍心惊动那飞翔的鸭!师:你已经完全进入这种境界了,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这可是朗读的最高境界啊!师:(全班配乐朗读)此时此刻,欣赏着这迷为的秋景,你最想做的是什么?生:我真想把这迷人的秋景画下来!师:那你就是了不起的画家了!生:我用摄像机把它摄下来!师:把这动人的镜头永远地珍藏起来,非常值得!生:我想歌唱这迷人的景色!师:那你能不能唱两句?生唱:天连着水,水连着天,天边的云霞多么美丽师:你很有音乐天赋,唱得也很有味道!生:我想起了一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能自己编一首小诗吗?师:当然可以!生:一道夕阳铺水中,水天一色两悠悠。孤鸭远飞余辉尽,惟有长江天际流。(掌声)在这样的课堂中,每一个学生进入自己新的角色,激活已有的生活积累,发出属于自己的心声,产生属于自己的思想。这里的对话完全是一种“你与我”的关系,是师生心的沟通,情的交流,是温馨的情感的磁效应般的吸引,是深刻的思想的互燃般的吸引这里更让我们明白了教学艺术的一个法则,它不是教师刻意追求的结果,而是与师生是心灵明净清澈的交流的结晶。2、教育还要通过学生课堂智慧生活、审美生活、道德生活的建构,促进学生生活经验和生活能力的发展。而学生从文中感受到了,并不等同于完全理解了,完全同化了,完全吸收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走出文本,联系生活,结合实际,讲类似故事,评类似现象,谈个人的认知以深化理解,升华感情,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课堂上,我们要力求用美的语言打开学生的心扉,拨动他们的心弦,教和学才能弹奏出美妙的心曲。语文教学艺术“基于生动”的艺术(一)何为“基于生动”?特级教师宁鸿彬说,教育艺术是一把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它可以出神入化,化平庸为神奇,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懂,学会。我想这把鈅匙肯定离不开这样两个因素,即生动的教学语言和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二)为何“基于生动”?首先,教师多姿多彩、恰如其分的教学语言是滋养学生心灵的一溪活水。虽然我们说话无法字字珠玑,咳珠唾玉,但是当我们面对课堂,而对孩子们星星一般闪亮的目光时,我们能不用心去组织我们的课堂语言吗?第二,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它打破俗套,改变人们对课堂教学的刻板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能有效地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投入,作出积极的反应。教学创意是课堂生活乐趣与激情的源泉。可见,“生动的教学艺术是让学生始终以积极态度参与的无形的动力。”(三)如何“基于生动”?有人说,教学艺术就是“导演”的艺术。是的,“基于生动”的教学艺术就是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领悟,去发现,去创造的艺术。比如,我曾经用这样的形式教学生学习美丽的丹顶鹤,即利用三则“寻人启事”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第一则“寻人启事”:我是丹顶鹤的孩子,我的故乡在黑龙江畔一个美丽的地方。秋天来了,天气渐渐变冷了,妈妈带着我南飞,说去一个暖和的地方。可是,我不小心与妈妈失去了联系,这可怎么办呢?如果您知道我妈妈的去处请与我联系,好吗?-小丹顶鹤。读着这则“寻人启事”,孩子们的情感立刻被吸引到这只离开了妈妈的小丹顶鹤身上,因为他们都对离开妈妈的滋味深有感受,那份焦急、担心写满了双眼。他们仿佛成了故事中的一个角色,认真地探究课文,帮小丹顶鹤找妈妈 。就在这种“助人”的过程中,孩子们理解了丹顶鹤的栖息之地、第二个故乡-黄海之滨。第二则“寻人启事”:我是丹顶鹤的孩子,在南飞的过程中与妈妈离散了。我妈妈羽毛洁白,翅膀的边缘是黑的,头顶上像宝石一样鲜红鲜红。如果您见到了她,请与我联系,好吗?-小丹顶鹤。于是孩子们又带着思考的眼睛开始读课文,对照课文的描述找出丹顶鹤的颜色特征:洁白、黑、鲜红。通过这种有意识的寻找与辨别,丹顶鹤的形象被更深刻地带入到孩子们的内心。第三则“寻人启事”:我是丹顶鹤的孩子,飞的时候与妈妈离散了。我妈妈爱在天上展翅飞翔,又爱在地上引吭高歌。如果你认出了她,请与我联系,好吗?-小丹顶鹤。于是在“寻人启事”的引导下,孩子们又理解了丹顶鹤的生活习性。三则“寻人启事”构成了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的叙述线索,学生的情感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经历着焦急、安慰和惊喜。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热心之旅中,进行的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训练,这种训练和渗透是无痕的,但却是刻骨铭心的。这正是生动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活动为学生的有效学习创造了难以忘怀的意境。虽然我们不可能做到让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都充满故事的悬念,但我们应该做到让每一节课都充满着神奇、快乐,能够紧紧扣住孩子们的心弦。语文教学艺术基于生命的艺术(一)何为基于生命? 教学应基于生命就是要体现“生命是教育的出发点,生命是教育的目的,生命是教育的归宿”。(二)为何基于生命?时下的诸多教学往往因为课堂里权威的声音,统一的答案,抹杀了无数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独特的内心体验,学生重复的是别人的思想,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思维的惰性,一个个变得不善思维,个性衰微,更无智慧可言。这是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大量流失,更是对生命成长态势的一种严重的扼杀。语文教学之人文性的基石就是人性。它关注的是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和健康个性的发展。特级教师钱梦龙说:“教育,就是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影响力,教育艺术就是影响人的艺术。因此,对人的关心,对人的成长的关心,是一切教育艺术的灵感之源。”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体现出是以学生个体生命体验为核心的一种生命活动,体现出一种生命的态势,一种生长的境界。(三)如何基于生命?1、语文教学的载体是选入教材的一篇篇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是一个个智慧的宝库,又是一座座精神的丰碑。语文老师要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发掘编者和作者的智慧,唤醒、激发学生身上的潜能,让学生从作品中充分地吸取营养,汲取力量,从而点燃他们智慧的星星之火。在这方面,孙双金老师执教只拣儿童多处行给了我很多的感动:师:读了这篇课文,你对奶奶有什么新的了解?生1:我觉得她特别喜爱儿童。生2:我觉得她是一位有童心的人。生3:冰心曾经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今天我终于知道了这句话的意思。师:我们来看看冰心的一句名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是冰心老人常说的一句话!她还说:“我们生命的道路,如同一道小溪,从浅浅的山谷中,缓缓地、曲折流入不择细流的大海。”冰心老人爱海,冰心老人就是大海!她辽阔、深邃、博大下面,让我们继续走近冰心,感悟冰心。学生读雨后谈感悟。师:从雨后和只拣儿童多处行这两篇文章可以看出,冰心奶奶是多么爱孩子啊!她只爱孩子吗?我们来看看另外一首诗-纸船。自己读一读。(生自读。再听配音演员丁建华的朗诵录音。)师:如果说,从前面的诗文当中,我们能看出冰心奶奶爱儿童,那么从这首诗中,我们又能看出冰心奶奶爱什么?生:冰心奶奶爱母亲。师:从其他诗中,还能看出她爱什么?生:爱大海,爱星星。师:是啊,她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正像我们另一位百岁老人巴金写的-“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在这样的课堂上,冰心活了,孩子们的心更是被无数次地激动了。这种触及学生灵魂的过程这正是体现了生命的意义在于精神的发育,在于心灵的成长。阿莫纳什维利曾在孩子们,你们好!一书中所说的:“教师在这里应当精雕细刻地去塑造儿童的每一个最微小的部位,使他们心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溢热爱人的激情。”而孙老师的课堂正是对阿莫纳什维利这段话的最好的演绎。 2、语文教学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同的学生常常对同一学习内容表现出不同的理解,正所谓“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且,纵然是同一学生阅读同一作品,此时与彼时的情境不同,解读心理活动也有区别,对问题的认识、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表达探究成果的方式当然也会各式各样。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承认个体差异,重视个体体验,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主体意识得到尽情发挥。这样,生命才能得以自然健康地成长。于永正老师执教第一次抱母亲的片断就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这种对生命个体的尊重:师: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亲?师: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亲?这个问题问得好像得改一改。分两次问,能改一下吗?不想改?不想改也行。生: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我是什么感受?师:从题目可以看出抱母亲的肯定是她子女。她提的问题非常好!还有吗?生:他是多大的时候第一次抱母亲?师:哦,文章中的“我”是在多大年纪的时候第一次抱母亲?生:发生了什么事使我第一次抱母亲?师:哦,发生了什么事?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第一次抱母亲?师:好,看来同学们很会提问题。我们读文章,首先读到的是题目。读到题目就要思考,刚才你们提到的问题就是你们思考的结果,提得非常好。现在打开书,答案在书里找。各人读各人的,开始吧。(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由于教师把教学看成是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协作、共同劳动、共同探究的过程,尊重、信任学生,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亲切的关系,使学生身心处于最佳活跃状态,心情舒畅地投入课堂。于是学习不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学生心灵得到解放,主体意识得到唤醒,学习的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