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一节 提能力 创新演练经典化.doc_第1页
第二章 第一节 提能力 创新演练经典化.doc_第2页
第二章 第一节 提能力 创新演练经典化.doc_第3页
第二章 第一节 提能力 创新演练经典化.doc_第4页
第二章 第一节 提能力 创新演练经典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接高考高考命题常设误区汇总设误选项摘录设误角度诊断1.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2011济南模拟)按物质的俗名对物质分类2.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法,HNO3属于酸、离子化合物、强电解质(2011杭州模拟)混淆两种分类方法3.依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2010福建高考)分散系的分类标准错误4.AgI胶体在电场中自由运动(2010重庆高考)对胶体性质的理解不深刻随堂强化落实1(2010海口模拟)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根据一个酸分子电离产生氢离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根据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A BC D解析:区别强弱电解质的依据是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区别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主要依据是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答案:B2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当一束光线通过胶体时可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溶液则没有此现象B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是将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煮沸C静电除尘,利用了胶体电泳D胶体不均一、不稳定,静置易产生沉淀;溶液均一、稳定,静置不产生沉淀解析:可以利用丁达尔现象鉴别溶液和胶体,但这不是它们的本质区别,A项错误。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是将饱和氯化铁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直至变成红褐色,B错误。静电除尘,利用了胶体电泳,C正确。胶体是均一稳定的分散系,D错误。答案:C3美国宇航局将在2012年再次登陆火星,新火星车体积更大、功能更全,旨在探寻火星土壤中是否存在有机物。已有资料表明:火星表面富含硅酸盐和硫酸盐;火星上的水以冰块和霜冻的形式存在于南北两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硅酸盐、硫酸盐都是含氧酸盐B水玻璃是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CAl2O32SiO22H2O属于氧化物D硅酸钠、硫酸钡、水分别属于强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解析:硅酸盐通常用二氧化硅和金属氧化物的组合形式表示其组成,Al2O32SiO22H2O属于硅酸盐。答案:C4(双选题)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Cu(OH)2难溶于水,属于非电解质BSO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CNH4Cl组成中虽然不含金属离子,但属于盐类DHCl气体溶于水电离成H和Cl,属于离子化合物解析:Cu(OH)2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可发生完全电离;SO2是酸性氧化物;NH4Cl是由NH与Cl组成的盐;HCl属于共价化合物,溶于水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电离。答案:BC5下列现象不能用胶体知识解释的是()A水泥厂、冶金厂常用静电除尘法除去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B一支钢笔使用两种不同牌号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C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会出现红褐色沉淀D在河水与海水的交界处,有三角洲形成解析:A是胶体粒子的电泳现象,正确;B的现象是胶体聚沉形成沉淀,B正确;C是由于Na2CO3溶液的碱性导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铁,与胶体的性质无关;D也是胶体的聚沉现象,正确。答案:C6在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HI稀溶液,会出现一系列变化。(1)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2)随后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3)最后溶液颜色加深,原因是_,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4)若用稀盐酸代替HI稀溶液,能出现上述哪些相同的现象(填写上面各题序号)_。答案:(1)胶体在电解质存在条件下发生了聚沉(2)Fe(OH)33H=Fe33H2O(3)Fe3氧化I生成I22Fe32I=2Fe2I2(4)(1)(2)提能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2012青岛期考)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A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组成,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B根据溶液导电能力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C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D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四类解析:B项,根据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分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C项,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D项,根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答案:A2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用于表彰首次剥离出单层石墨的科学家。单层石墨称为石墨烯,这种“只有一层碳原子厚的碳薄片”的石墨烯,被公认为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薄、最坚硬、传导电子速度最快的新型材料,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下列关于石墨烯的叙述正确的是()A石墨烯是碳单质B石墨烯是一种有机物C石墨烯中碳原子的化合价为3D石墨烯可导电,说明它是电解质解析:石墨烯中只有碳原子,因此是一种单质,A项正确;由于不含其他元素不是有机化合物,B项错误;C项石墨烯中碳原子的化合价为0;D项虽然能导电,但属于单质,而电解质是化合物。答案:A3(2011临沂模拟)Na2O、NaOH、Na2CO3、NaCl、Na2SO4可按某种标准划为同一类物质,下列分类标准正确的是()钠的化合物能与硝酸反应的物质可溶于水的物质电解质钠盐钠的含氧化合物A BC D解析:NaCl、Na2SO4不能与硝酸反应;Na2O、NaOH不属于钠盐;NaCl不属于钠的含氧化合物。答案:D4(2011苍山模拟)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酸性氧化物均可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非金属氧化物肯定是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不能跟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跟碱反应A BC D解析:二氧化硅不与水反应;一氧化碳不是酸性氧化物;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一氧化碳既不能跟酸反应的也不能跟碱反应。答案:A5(2012榆林模拟)关于一些重要的化学概念有下列说法:Fe(OH)3胶体和CuSO4溶液都是混合物;BaSO4是一种难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冰醋酸、纯碱、小苏打分别属于酸、碱、盐;煤的干馏、煤的气化和液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置换反应都属于离子反应。其中正确的是()A BC D解析:溶液和胶体都属于分散系,都属于混合物,正确;电解质的强弱与物质的溶解性无关,BaSO4虽然难溶于水,但是溶于水的部分全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正确;纯碱是Na2CO3的俗名,属于盐类物质,错误;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可分解得到多种物质,这个过程叫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将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叫煤的气化,煤转化成甲醇、乙醇等液态燃料,这叫煤的液化,都属于化学变化,正确;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进行的置换反应属于离子反应,但CuOH2CuH2O不属于离子反应,错误。答案:B6(2012绵阳实验高中月考)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发生丁达尔现象B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的半透膜只能让较小的分子、离子通过C布朗运动是胶体粒子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和溶液、悬浊液区别开来D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解析:布朗运动不是胶体粒子特有的运动方式。答案:C7“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是溶液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滤纸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A BC D解析:纳米材料的粒子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属于胶体粒子的范围,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属于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答案:B8用下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不正确的是()XYZA氧化物化合物纯净物B胶体分散系混合物C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氧化物D离子化合物电解质化合物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Z包含Y,Y包含X。纯净物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又可以分为酸、碱、盐、氧化物等,A正确;分散系是一种混合物,它可以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B正确;氧化物从性质上可以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包括大多数金属氧化物,但是有部分金属氧化物不属于碱性氧化物,如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Mn2O7属于酸性氧化物,C不正确;化合物可以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离子化合物一定属于电解质,D正确。答案:C9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A胶体:物质的粒子直径是否在1 nm100 nm之间B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变化C共价化合物:组成物质的元素是否全部是非金属元素D化学变化:是否有热效应、颜色变化、气体或沉淀生成等四种实验现象解析:本题易误选A,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是否在1 nm100 nm之间,而不是物质的粒子直径。选项C可例举铵盐加以否定,选项D可例举O2在“三态变化”时也会呈现颜色变化而加以否定。答案:B10(2011哈尔滨质检)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并煮沸一段时间,可得到红褐色液体,此液体不具有的性质是()A光束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B插入石墨电极通直流电后,有一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C向该液体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沉淀产生D将该液体加热、蒸干、灼烧后,有氧化物生成解析: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制得Fe(OH)3胶体,光线通过胶体时会形成光亮的通路,即产生了丁达尔现象,A项正确;Fe(OH)3胶体粒子吸附正电荷,通入直流电后,在负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B项正确;Fe(OH)3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会发生聚沉现象,C项错误;把Fe(OH)3胶体加热、蒸干、灼烧后,会得到Fe2O3,D项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11(12分)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1)现有下列6种物质:SO2、SiO2、CaO、MgO、Fe2O3、Na2O2。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它们中有一种物质与其他5种有明显的不同,请找出这种物质,并写出依据(写出两种分类方法):_。_。(2)从上述物质中分别找出两种能相互反应的物质,各写一个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_。(3)虽然分类的方法不同,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请用简单的图示方法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_。(4)生活中的食醋和淀粉溶液分别属于分散系中的_和_,用_可以鉴别(填化学专用名词)。答案:(1)SO2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其余是固体Na2O2是过氧化物,其余为酸性氧化物或碱性氧化物(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2)CaOSiO2CaSiO3(或MgOSO2MgSO3等其他合理答案)Na2O2SO2=Na2SO4(3)(意思正确、能表示二者的交叉关系即可)(4)溶液胶体丁达尔效应12.(13分)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1)右图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名称是_。(2)以Na、K、H、O、C、S、N中任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分别填在下表的后面。物质类别酸碱盐氧化物化学式 HCl _Ba(OH)2Na2CO3_CO2Na2O2(3)写出转化为的化学方程式_。(4)呼吸面具中用作为O2来源的反应原理为:_。(5)实验室制备常用_和_反应,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解析:(1)常见的分类法有两种:交叉法和树状分类法,由图可知为树状分类法。(2)酸可填写H2S、H2SO4、HNO3、H2CO3中的一种,碱可填写KOH、NaOH中的一种,盐可填写K2SO4、K2CO3、NH4NO3等中的一种。(3)CO2是酸性氧化物,可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4)Na2O2和H2O、CO2反应都能产生O2。(5)CaCO3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CO2气体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答案:(1)树状分类法(2)H2SO4NaOHK2CO3(合理即可)(3)2NaOHCO2=Na2CO3H2O(4)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5)CaCO3稀盐酸通入澄清石灰水,若变浑浊,则生成的气体为CO213(12分)(2011合肥模拟)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汽车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便可以使汽车的尾气转换成无毒气体。如用表示碳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氮原子,下图为气体转换的微观过程。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A、B、C三种物质可以归为一类的依据是_。(2)将C归为化合物,将D归为单质的理由是_。(3)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_。化学变化过程中消耗的A物质和生成的C物质的质量比为_。(4)从微观的角度去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有关信息(答出一条即可)_。解析:根据题意及图示可知:A为NO、B为CO、C为CO2、D为N2。然后结合题意解答即可。答案:(1)都含有氧元素(2)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而氮气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3)2CO2NON22CO21522(4)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发生改变(其他合理答案也可)14(13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Fe(OH)3胶体的制备:将饱和三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时,液体变为_色,得到的是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用此分散系进行实验:(1)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