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及思路.doc_第1页
整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及思路.doc_第2页
整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及思路.doc_第3页
整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及思路.doc_第4页
整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及思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郑振铎猫教学设计(教案)基本信息学 科语文年 级七年级下册姓名黄清妙单位汕尾市城区红草逸挥基金学校课题名称26.郑振铎猫一、学情分析我们是农村学校,家长们为了养家糊口,必须长时间在外参加工作,平时没有时间管教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的学生甚至也要帮忙各种家务活。所以我们的学生普遍不爱学习,学习基础相对较差,接受能力也慢。但作为农村孩子,对于猫这种动物他们并不陌生。所以他们对猫这类记叙小动物的文章应该比较容易接受。另外,经过几年的语文积累,对这类记叙类散文,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素养和欣赏能力, 学习起来也不很困难。本文故事性强,情节较简单,和学生的思想认识、生活较接近,这都为本文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本文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学习的重点,应该让学生多谈自己的看法。二、教材分析猫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的五篇课文 都是写动物的佳作,阅读这些文章,不但可以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还可以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在猫这篇课文中,作者郑振铎先生 通过记叙自己家的三次养猫经历,表现了不尽相同的感受和一种细致地人生思 考。特别是由于我的武断和粗暴造成第三只猫的冤死,使我深深的自责。另外, 通过学习本文, 学生们在感悟作者的仁者情怀的同时,可以获得许多为人处世方面的启示。三、教学目标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重视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知识与技能: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基础生字词。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抓住重点信息,复述故事情节的能力。2. 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对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3.学习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4. 品味精彩语言,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哲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作者同情、怜爱弱小的思想感情,交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处事原则。2.通过对文章的体悟,理解消除误会,平等相处的意义。3.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2.理解作者在本文写作中对比手法的运用。3. 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特殊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小视屏,朗读录音六、教学方法、时间、过程教学方法: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反复读,才能体会课文中包含的复杂感情。2.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 的喜悦。3. 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法:更能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4比较阅读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加阅读兴趣。 5.此外,还有讲授法、练习法等。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多媒体展示漂亮可爱的猫的影集)同学们,欣赏完这些图片后,大家感觉这些猫有什么特点呢?(学生举手)那么请你给大家讲讲自己和猫之间所发生的故事。相信很多同学家里都养过猫,小猫温柔可爱又不失调皮,总是能给我们带来很多欢乐,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看看作者笔下的小猫们有什么样的可爱之处?二、作者、作品介绍。多媒体出示作者相关文学常识,教师讲解。1.作者: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2.创作背景:本文写于1925年,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 他深受“五四”精神影响,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三、检查预习。1.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污涩(s )怂恿(sng yng):鼓动别人去做。婢女(b) 蜷伏(qun ) 惩戒(chng)怅然(chng):不愉快的样子。诅骂(z) 红绫 (lng )2.词语解释:怂恿:鼓动别人去做 怅然:不愉快的样子蜷伏:弯着身体卧倒悲楚:悲伤惩戒:惩罚妄下断语:胡乱下结论四、听录音,整体感知文意,思考文章的思想感情,思考多媒体出示的问题1、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2、这几只猫的外形,性格各有什么特征?“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3、这几只猫的结局怎样?对于它们不同的结局,“我”的心情有些什么变化?完成下表,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隔壁要来的 舅舅家抱来的 张婶捡来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浑身黄色,很可爱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活泼 较第一之更活泼,更有趣,会捉鼠 天生忧 郁,不活泼,懒惰宠物 宠物 若有若无,不大喜欢 死亡 丢失 死亡 五、内容详解。对比前两只猫,为什么第三只猫的死却是让作者的心情更难过、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呢?齐读第三部分1534,思考、回答问题。芙蓉鸟事件重点品读15-34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让我们一起来评判一下此次案件。学生跳读这部分后同学之间议论,合作交流后每组派代表发言,自主完成学习任务。1、案发现场情况鸟儿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跟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2犯罪嫌疑人:那只丑猫3、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作者为什么怀疑是那只丑猫?)(1)案发前的表现: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2)案发后的表现: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4、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还以为惩戒的不够。5、“我”的怀疑是正确的吗?(不是)事实真相:被一只黑猫吃了,而不是那只丑猫6、案件定性:冤案六、精读赏析。品读30-34自然段,感受作者的心情:(教师范读,学生感受)30、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31、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32、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33、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34、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指名个别学生读出感情)七、问题探讨。1、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作者想借此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我的歧视、武断、误解、冤枉、追打,漠视,造成猫的死亡。所以我深感内疚和自责,越是内疚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平等地对待生命 对人对事不能存有偏见 做事不能主观臆断2、真相大白后,从我的忏悔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知错就改 同情弱者 严于自省 勇于自责第2课时一、畅所欲言:在生活中,你是不是也曾经错怪别人或被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二、写作手法。1.对比衬托(1)三次养猫,我的感情有什么变化?难过酸辛怅然愤恨后悔莫及(2)作者为何不单写第三只猫,而要在前面写第一、二只猫。 前两只猫的受宠,反衬了第三只猫遭冷遇,而第三只猫遭冷遇的地位,是酿成它的悲剧的直接原因。2.第一人称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作品中虚构的“我”是第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既是前两只猫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悲剧的制造者。 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实感情,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三、品味语言。1、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动词传神 轻捷活泼2、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抓捕什么似的。富有情趣 可爱活泼3、有一次,居然捉到了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声了。本领之大 令人意外4、“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上和结构上有何作用。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内疚,为了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四、思想感悟学完课文,你学到了什么?不能妄下断语,要冷静处事。要尊重生命,关爱弱小。要善于自省。对待动物,对待生命,要仁爱,不要残忍;要为人着想,不要损人利已;凡事要实事求是,明白判断,不要不作调查,主观武断。五、作业布置。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吸取了许多经验教训。对于本文的 ,我想说 七、板书设计八、教学评价设计郑振铎先生的猫是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文章运用朴素的文字,生动传神地记叙了三只猫的故事。学习本文时,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注意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 我的思路是注重语感教学,这个过程包含于文本的解读。具体包括,如何通过品味语言解读文本,挖掘语言背后的内容,感受语言的魅力。在猫的教学过程中,抓住关于三只猫的不同性情以及“我”和家人对他们不同的态度语言,作为感知主题的两条线缓缓推进,意在水到渠成感悟主题。通过倾注情感的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结构和叙述顺序。提取信息,品读语言,体会细腻的描写所蕴含的真挚情感。通过纵向对比,理解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联系实际,联系生活,感悟深层情感:对于事物公正的评判态度,对于生命的关爱与尊重等。九、自我评价 这篇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