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ppt_第1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ppt_第2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ppt_第3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ppt_第4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一 近代史上的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 1840 1911年 1 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2 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是 3 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分别是 4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是 打开中国市场 虎门销烟 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镇压义和团运动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 要求清政府赔偿鸦片的损失B 开辟市场 进行殖民主义扩张C 为了成为头号工业强国D 要求清政府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我国首部禁毒法于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 历史上国际联盟曾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 国际禁毒日 1987年联合国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第二天6月26日定为 国际禁毒日 这是为了纪念 全球禁毒第一人 A 林则徐B 关天培C 左宗棠D 邓世昌 考点二 近代史上的侵略者罪行1 英法联军的罪行是 2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犯下的罪行是 火烧圆明园 割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恩格斯说到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不费一枪一弹 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这个国家是A 美国B 英国C 俄国D 法国2008年7月 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发布公报宣布 将举办专场拍卖会 其中包括在流失海外多年的中国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 造成该文物流失海外的是A 八国联军B 俄美联军C 英法联军D 英美联军 考点三 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战争 条约 影响 1840 1842年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56 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北京条约 1894 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1900 1901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 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蒋廷黻 中国近代史 指出 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 材料中所涉及的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C 列强对华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D 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他的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一书中写道 对于中国人来说 这场战争 鸦片战争 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说 这场战争 是中国 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的主要依据是A 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B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C 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北京是一座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 也是清朝的都城 下列战争中 列强攻入北京的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 B C D 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B 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C 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在某次战争之后 列强欣喜若狂 声称 第二次发现了中国 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 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 势已动摇 今欧洲之人 虽田夫野老 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 这次战争是 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考点四 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南京条约 割让的领土是 马关条约 割让的领土是 南京条约 开放的通商口岸是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又增开 为商埠 马关条约 开放 马关条约 中体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由商品输出变成资本输出的是 辛丑条约 中反映中国人民受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清王朝成为洋人的朝廷条款 南京条约 香港岛 辽东半岛和台湾全岛 广夏福宁上 增开汉口 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天津 沙市 重庆 苏州 杭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它 某场战争 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 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 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 这场战争 A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B 使中国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C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 使清政府成为 洋人的朝廷 某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剧本叙述了1843年上海的场景 请找出违背历史事实的一组镜头 A 一队队英国士兵在街上巡逻 有很多英国国旗在飘扬B 民众对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感到气愤C 在海边码头 一艘英国货船正在卸货 一旁大清官员与英国领事商谈关税额D 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遍布全国各地 考点五 中国人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 1840 1919年 一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出现的百姓自发反抗英国的斗争是 二 太平天国运动 1851 1864年 1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2 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是 3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标志 4 太平天国运动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5 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是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清政府的黑暗统治 阶级矛盾 洪秀全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北伐和西征 6 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7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 8 太平天国运动体现农民要求的文件是 9 太平天国运动中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学习西方的文件是 10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是 11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天京事变 天京陷落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沉重打击了清朝和外国侵略势力 太平天国后期 洪仁玕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本主义建设方案主张向西方学习 改革内政 这份纲领性文件是A 临时约法 B 资政新篇 C 北京条约 D 明定国是诏 太平天国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农民战争都不曾遇到的新情况是A 满汉地主联合镇压B 农民阶级内部变乱导致分裂C 敌人长期围困封锁D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三 义和团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后 1 马关条约 签订后帝国主义侵略加深 为了反抗 而兴起的中国人民的反抗是义和团运动 2 义和团运的口号是 3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外国传教士 扶清灭洋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神助拳 义和团 只因鬼子闹中原 这反映出义和团的主要斗争目标是 A 清政府B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C 资产阶级D 汉族地主武装 考点六 中国人的近代化探索 1840 1919年 过程 一 洋务运动 器物 1 领导阶级 2 代表人物 中央 地方 3 目的 4 口号 5 内容 技术 制度 思想文化 19世纪60 90年代 地主阶级洋务派 奕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自强求富 自强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求富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创办新式学堂 创办近代海军 南洋 北洋 福建 6 性质 7 意义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洋务运动时期某留学生想到军事企业中去工作 你认为他应进哪一家企业 A 开平矿务局B 汉阳铁厂C 湖北织布局D 江南制造总局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A 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B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 消除了清政府内外交困的危机D 完全阻止了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二 戊戌变法 1898年 制度 1领导阶级 2 代表人物 3 开始标志 4 组织学会 5 创办报刊 6 性质 7 意义 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谭嗣同 公车上书 强学会等 时务报等 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例题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A 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B 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C 戊戌变法历时103天 因此又称为 百日维新 D 光绪帝颁布 定国是诏 实行变法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 百日维新短命而败 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 自有其成功之处 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A 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B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C 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三 辛亥革命 1911年 制度 1 领导阶级 2 代表人物 3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4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5 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刊登在同盟会机关刊物 6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 7 1910年孙中山同黄兴 赵声在广州举行的起义是 8 武昌起义主要依靠的力量是 9 辛亥革命的两个成果是 资产阶级革命派 孙中山 革命先行者 兴中会 同盟会 三民主义 民报 萍浏醴起义 黄花岗起义 湖北新军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0 公元纪年 民国纪年 1911年11 中华民国建立的时间是 12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是13 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为了捍卫共和而进行的斗争有 14 北洋军阀割据局面形成造成的危害 15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 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二次革命 护国战争 护法运动 破坏了社会经济 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推翻了清朝统治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武汉赋 这样描述了一桩发生在武汉的历史事件 壮哉 武昌起义 一枪打翻封建帝制 伟哉 天下响应 万众擎起民主共和 这桩历史事件是A 洋务运动B 公车上书C 辛亥革命D 新文化运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A 革命军 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敬告青年 D 中华民国约法 万户涕泪 一人冠冕 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 既志共和 即称民贼 针对的是A 冯国璋B 袁世凯C 张作霖D 段祺瑞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 它使传统中国两千余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 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 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材料中的 它 是指 A 鸦片战争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甲午中日战争 所谓近代化主要是指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 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进程 中国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A 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B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C 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这十三年来 政治上 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 比前清更甚 人民困苦 日甚一日 你认为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 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A 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B 日本提出 二十一条 C 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D 孙中山继续革命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护国战争 二次革命 袁世凯复辟帝制 中华民国成立A B C D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 A 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 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 都主张推翻清政府的统治D 都通过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如图所示毕业证书颁发于 A 公元1912年B 公元1918年C 公元1919年D 公元1920年 四 新文化运动 1915年 思想文化 1 领导阶级 2 开始标志 3 主要阵地 4 代表人 5 口号 6 内容 7 影响 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 新青年 和北京大学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等 民主和科学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提倡民主与科学 提倡文学革命 积极 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宣传和铺垫 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消极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片面性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 陈独秀启示青年 应战胜恶社会 而不被恶社会所征服 希望青年们高举的两面大旗指的是A 自强求富B 爱国救亡C 民主科学D 实业救国 八荣八耻 中提倡 以崇尚科学为荣 以愚昧无知为耻 追溯历史 曾经倡导 提倡科学 反对愚昧 的是 A 洋务运动B 维新运动C 辛亥革命D 新文化运动 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