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魏晋时期自然灾害初步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篇论文依据文献资料 吸收前人及相关学科研究成果 对魏晋时期的自然灾害从 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全文共分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前人研究魏晋时期自然灾害的成果进行简单回顾 提出研究此问题的 前景与意义 第二部分根据文献资料 列出魏晋时期自然灾害年表 公元2 2 0 4 2 0 年 第三 四部分分析水 旱 蝗等八种主要自然灾害 从而找出魏晋时期灾害的 一 般特征 第五部分从防灾救灾的角度 探讨了魏晋统治者在自然灾害发生后 为了发展生 产 稳定社会秩序 巩固统治 所采取的一系列积极有效措施 第六部分为小结 对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括性地总结 关键词 魏晋自然灾害特点 a b s t r a c t r e l y i n go nr e c o r d si na n c i e n td o c u m e n t s t h ep a p e re x p o u n d st h en a t u r a l c a l a m i t i e sf i o ms e v e r a l p a r t sd u r i n gw e ij i nd y n a s t i e s i ti sd i v i d e di n t os i xp a r t s i nt h ef i r s tp a r t id a t eb a c kt o t h e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 so nt h en a t u r a l c a l a m i t i e sd u r i n gw e ij i nd y n a s t i e sa n de m p h a s i z et h e i m p o r t a n c eo ft h e r e s e a r c h i nt h es e c o n dp a r t ig i v eo u tt h ec h a r to ft h en a t u r a lc a l a m i t i e sd u r i n gw e i j i nd y n a s t i e s a d 2 2 0 a d 4 2 0 i nt h et h i r da n df o u r t hp a r t s ia n a l y s i st h em a i nn a t u r a lc a l a m i t i e sd u r i n g w e ij i nd y n a s t i e ss u c ha st h ef l o o d t h ed r y t h el o c u s t sa n ds o o n i f o u n do u t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i t i nt h ef i f t hp a r t ip r o v et h a tt h eo f f i c i a l st o o ks o m ee f f e c t i v em e a s u r e st o c o p ew i t ht h ep r o b l e m a l t h o u t ht h e yo n l yw a n tt op r o p e c tt h e i rg o v e r n m e n t a n dc o n t r o lt h e i rp e o p l e i nt h el a s tp a r t t h em a i np o i n t sa r es u m m e d u p k e yw o r d s w e i j i n n a t u r a lc a l a m i t i e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郑重声明 y 7 8 3 0 0 9 本人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撰写并完成的 学位论文没有 剽窃 抄袭等违反学术道德 学术规范的侵权行为 否则 本人愿意承担 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 特此郑重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 签名 多长芰莉 s 年 月2 日 一 引言 在人类的发展史中 中国历来就是世界上多灾国家 灾害种类之多 灾害强度之 烈 实属罕见 著名经济学家傅筑夫说过 二十四史无异是一部灾荒史 一点也没 有夸大其词之嫌 对中国这样一个以农立国的文明古国 自然灾害史的研究尤显重要 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严重威胁有目共睹 轻则使农业欠收 重则无收 甚至给人民 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所以说 风调雨顺 国泰民安 否则将会是另一番情景 因此对古代自然灾害的研究 不仅完整 系统地反映出我国自然灾害的演变史 而且 为今后更精确地预测严重自然灾害的发生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 对现代防灾 救灾提 供必要的 翔实的回顾性资料 本文拟对魏晋时期的自然灾害加以探讨 在研究这一 课题之前 有必要就有关魏晋时期自然灾害的研究成果及研究魏晋灾害史的前景与意 义作以论述 一 对前人研究魏晋灾害史成果的简单回顾 魏晋时期 自然灾害史的研究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的 1 古代灾害史料的收集与整理 古代灾害史料的收集与整理 是灾害史研究的必由之路 此工作可以追溯到十九 世纪二三十年代 史学研究者利用大量的古代史志 笔记 杂录 档案 文集资料 对中国古代的自然灾害史料 逐一统计 计算出灾害发生的频次 二千年来之荒歉 次数 农林新报 1 9 2 4 年卷6 竺可祯 中国历史上气候之变迁 东方杂 志 1 9 2 5 年卷3 李秦初 汉鞠以来中国灾荒年表 新建设 1 9 3 1 年4 月3 0 日 邓云特 中国救荒史 商务印书馆1 9 3 7 年 陈高佣 中国历代天灾人祸 表 卜卷 上海国立暨南大学出版社1 9 3 9 年 等论著 得出各种统计结果 其中以邓 云特的统计最有影响力 至今仍为灾害史研究者所引用 他对历史上发生的各种灾害 按年次统计 水 旱 蝗 雷 震 风 疫 霜 雪 饥等总计5 2 5 8 次 其中魏晋二 百年间 黄河 长江流域凡遇灾3 0 4 次 五十年代后 灾害史的辑录工作得到了更多 的关注 不但有多种大型的全国性灾害史料集问世 地方性灾害史集的编撰工作也取 得可喜成绩 由于篇幅所限 后者的著作略去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 中国历代自 1 然灾害及历代盛世农业政策资料 农业出版社1 9 8 8 年 其中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 自然灾害计有地震1 1 6 次 水灾8 3 次 旱灾6 5 次 风 霜 雷 雹3 4 次 虫灾2 8 次 饥疫4 9 次 宋正海主编的 中国古代重大自然灾害和异常年表总集 广东教育 出版社1 9 9 2 年 对我国历史上的各种灾异史料予以分类编排 张兰生教授主持编绘的 中国自然灾害地图集 科学出版社1 9 9 2 年 对各种主要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予 以图标 张波等的 中国农业自然灾害史料集 陕西科技出版社1 9 9 4 年 是一部专 门农业灾害史料编论 孟昭华的 中国灾荒史记 中国社会出版社1 9 9 9 年 按时问 先后载录各种自然灾害 以上著作有灾害史料汇编的性质 同时具有工具书的作用 2 对灾害成因的分析探讨 面对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 人们思考着灾害的原因 在传统的观念中 不少历史 学者常简单地认为 天灾就是人祸 把政治腐败归结为灾害发生的单一原因 在一定 程度上 正是由于以竺可祯为代表的来自自然科学界的研究者的长期艰苦的努力 使 得天文因素 气候因素 环境因素等对灾荒形成的作用 得到了较为系统细致的揭示 才改变这一传统的看法 而对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进行了综合的考虑 笆可祯认为 太阳黑子数量的变化与地球温度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凡日中黑子多 则地面温度 降低 黑子少 则地面温度增高 按照二十四史中的记载 魏晋所处的第四纪是我 国历史上太阳黑子最多的年代 与此时出现的低温天气互证 中国历史上气候之 变迁 竺可祯文集 5 9 3 页 张家诚等 气候变迁及其原因 科学出版社1 9 7 6 年 又对气候变化的各种影响因素做了进一步研究 任振球在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 的异常期及其天文成因 农业考古1 9 8 6 年第1 期 中得出结论 中国五千年的温度变 迁与九星地心会聚的季节和张角是相当吻合的 王铮认为 气候变化有三种形式 突 变 波动和混沌 魏晋所在的公元2 8 0 年左右正在发生一次气候的突变 其主要特征 是降温 王铮 历史气候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地理学报 1 9 9 6 年7 月 竺 可祯先生对中国近五千年的气候变迁情况做了深入研究 认为中国历史上存在四个冷 期和四个暖期的交替变化 在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中国科学 1 9 7 3 年第2 期 将魏晋南北朝归入 物候时期 并且用徐中舒的观点 认为汉晋时 期比现在低2 4 度 以后有许多学者的研究证明了他的基本观点 但也有一些研究与 他的结论存在一些分歧 一是认为当时气温的变化有一个波动过程 王铮 中国近2 0 0 0 年气候演变的阶段性 中国科学 b 辑1 9 9 4 年9 月 二是认为当时的气温并不象 2 现在这样低 牟重行 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再考证 气候出版社1 9 9 6 年 秦 冬梅通过史料排比则认为 魏晋南北朝时期 并不是一直处于寒冷时期 有的年份 气温有所回升 而且大致经历了四个冷暖变化过程 秦冬梅 试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气 候异常与农业生产 中国农史 2 0 0 3 年第1 期 蓝勇等认为 气候的变化还是中国 北方政治命运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蓝勇等译 气候变迁与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地 理论丛 2 0 0 3 年 地理环境的突变也对人类的历史演变有过重要的影响 其中魏晋所处的公元初 公元五世纪是其中一个突变期 于希贤的 近四千年来中国地理环境几次突发变异及 其后果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 9 9 5 年第2 期 试就人类文明出现之后的近几千年 来 岩石圈 水圈 高山冰雪及冬季大雪 奇寒 生物聚集变异等诸因素的突变对人 类文化圈的影响 提出地理环境突变与渐变相结合的理论 牟发松在 六朝时期湖北 地区的自然灾害述论 中指出 六朝时期 湖北地区的地震发生区域相当集中 与其 所处的江陵凹陷地带的地质有关 南京自然科学 2 0 0 0 年第8 期 此外 过度的 农地开发也是导致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杜海斌在 居延二千年历史环境的变迁 中 国地理历史论丛 2 0 0 3 年3 期 中指出了其危害 不但破坏农业生产环境 还直接导 致居延绿洲和文明的消失 造成河流的枯竭和沙漠的扩张 这一时期有关环境与人类 生存关系的文章 发表的论文有 张之桓 中国历史时期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对生态和 农业的影响 农业考古 1 9 8 9 年期 郭黎安 关于六朝气候 自然灾害和生态 南京社会科学 2 0 0 0 年8 期 郑炳林 十六国时期姑藏建城的自然与人口条件 西北史地 1 9 8 7 年3 期 李丙寅 略论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环境保护 史学 月刊 1 9 9 2 年1 期 刘春香 魏晋南北朝环境问题及环境保护 许昌师专学报 2 0 0 2 年1 期 胡阿祥 魏晋南北朝的生态环境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 0 0 1 年9 月 自然因素虽为构成灾荒的原因之一 但并不是终及的唯一原因 最后所以能造成 严重的灾害 与其社会因素有极大关系 这一点邓云特在 中国救荒史 中早已论及 安贞元 中国历史上政治因素的反作用及其影响 中州学刊1 9 9 8 年5 期 胡星斗 中国 饥荒之国 都同时认识到频繁的战争和苛暴的政治是导致灾害不断的重要原 因 3 对自然灾害的个别研究 由于一次重大灾害后果往往不亚于一次战争 因而 某些破坏性巨大的灾害也成 为研究者探讨的主题 其中关于水 旱 蝗灾害的研究占了绝大多数份额 而其它灾 害如疫灾 震灾 霜冻灾得到的注意力则显不够 不过 从现有的一些研究中 还是 颇有称道的地方 下面主要对水 旱 蝗 疫灾害的研究情况分述之 水灾 曹文柱 魏末晋初的陂竭之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 9 8 2 年2 期 从 天灾与人祸 两个方面分析了魏末晋初原为水利的陂碣沟渠却成了水患的原因 并指出终西晋之世 陂竭之害并未能得到彻底地解决 洪廷彦 魏晋南北时期淮河流 域的水利和旱涝灾害 文史杂志 1 9 9 3 年4 期 指出所修水利设施为曹魏屯田 平吴发挥了重大作用 对各种防灾抗灾工程的工效进行了研究 薛瑞泽 六朝时期的 水灾及救助 金陵职业大学学报 2 0 0 3 年9 期 指出六朝时期是水灾多发期 多 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为此 六朝统治者采取 多种措施救助百姓 旱灾 梁留科 论人类与旱涝灾害相互作用的关系 灾害学 1 9 9 5 年3 期 归纳出旱涝灾害对人类社会的破坏作用及其时间 空间特点 樊志民 冯风阐述了历 史时期关中地区的旱灾与农业问题 关于历史上旱灾与农业问题的研究 中国农 史 1 9 8 6 年1 期 谭萌初 历史上湖南的水早虫灾发生特点及其成因 农业考占 1 9 8 6 年1 期 则分别就某一地区的旱灾特点及原因做一阐述 蝗灾 陆人骥 中国历代蝗灾的初步研究 农业考古 1 9 8 6 年1 期 对蝗 灾的危害 发生的时间 季节 区域以及治蝗经验作了初步分析 郑云飞 中国历史 卜的蝗灾分析 中国农史 1 9 9 0 年4 期 指出蝗灾猖獗的主要原因正与气候 农 业结构及人们思想认识密切相关 此外还有倪根金 中国历史上的蝗灾及治蝗 历 史教学 1 9 9 8 年6 期 施和金 论中国历史上的蝗灾及其社会影响 南京师范 大学学报 社科版2 0 0 2 年2 月 疫灾 张剑光 三千年疫情 江西高校出版社1 9 9 8 年 是一部关于疫病史 的通论著作 其中部分章节涉及到魏晋时期 张茂树 瘟疫灾害及其防治 灾害 学 1 9 9 4 年2 期 所列瘟疫区域之广 损失之惨都是触目惊心的 加强瘟疫灾害的研 究是全人类共同努力的世界工程 疫病与战争的关系 发表的文章有 李友松 曹操 兵败赤壁与血吸虫病关系之探讨 中华医史杂志 1 9 8 1 年2 期 曹树仁 也谈 曹操兵败赤壁与血吸虫病关系之探讨 中华医史杂志 1 9 8 2 年3 期 陈胜昆 疾 4 病与战争一赤壁之战传染病 李亿众 晋代规定传染病感染三人者不得入宫 中 华医史杂志 1 9 8 4 年4 期 范家伟 六朝时期人口迁移与岭南地区瘴气病 汉 学研究 1 9 9 8 年1 6 1 王玉德 试论中国古代的疫情与对策 江汉论坛 2 0 0 3 年9 月 论述了古代先哲们不仅能够猜测疫病与季节 飞禽有关 还提出了防疫 思想 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防灾对策 薛瑞泽 六朝时期疫病流行及社会救助 江 苏社会科学 2 0 0 4 年2 期 总结出六朝时期的疫病呈现出流域广 时间长的趋势 为 此 政府采取了减免赋税 给医送药 接济财物等措施 同时还有学者从疫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论述了频繁的 大规模的疫病流行对人们 的文化心理产生的种种影响 赵夏竹 汉末三国时代的疾疫 社会与文学 中国 典籍与文化 第3 8 期 和邹逸麟 灾害与社会 研究刍议 复旦学报 社科版 2 0 0 0 年6 期 就属此例 张志斌 古代疫病流行的诸种探讨 中华医史杂志 1 9 9 0 年1 期 对中国历代疫情分布情况作了统计 并分析其与政局 战争 地理环境 人 口灾荒 民俗 风俗等因素间的关系 杜言士 中国疾病史研究刍议 四川大学 学报 2 0 0 4 年1 期 和赖文等的 近5 0 年的中国古代疫情研究 中华医史杂志 2 0 0 2 年4 期 则是对疫病研究现状作以归纳综述 4 关于救灾思想的研究 面对自然灾害的侵袭 劳动人民采取了积极的措施防灾 抗灾 并且取得巨大的 成效 也积累了丰富经验 例如兴修水利 提高农耕生产技术 建立完备仓储制度等 等 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救荒思想 这些思想构成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 它不仅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人民抗灾救荒的发展历程 还对我国当前的 减灾防灾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和促进作用 相关的论述有 路兆丰 中国古代的工赈 思想7 7 社会科学 1 9 8 8 年6 期 钟祥材 中国古代的荒政管理思想 国内外经 济管理 1 9 9 0 年1 0 期 张涛等 对中国传统思想的认识 光明日报1 9 9 6 年6 月2 5 日 其中王亚利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灾害思想初探 四川i 大学学报 哲社版2 0 0 3 年1 期 指出魏晋时期玄学盛行 由此形成天道自然观下的进步灾害观 并进而导致积极的带 有朴素唯物主义因素的救灾理念 她的另一篇文章 论儒家思想对魏晋南北朝救灾理 念的主导作用 社会科学研究 2 0 0 3 年4 期 魏晋承袭两汉儒家 以经治国 的政 府管理思想 灾荒救治政策措施具有明显的儒学化色彩 二 魏晋灾害史研究的前景与意义 魏晋灾害史的研究 历经学者们多年的辛勤耕耘 无论是就其研究灾害问题的广 度和深度 还是从其研究成果来看 都是颇可称道的 但研究仍有可开发之处 笔者 认为在以下方匾有待深思 例如 作为断代自然灾害史的研究 魏晋时期专门灾害种 类的研究论述寥寥无几 系统的断代灾害史论著也尚未出现 有进一步向更细 更深 方向研究的空间 自然灾害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不够全面 逸漏之处尚多 特别是对自 然灾害种类之间的相互关系 内在规律的发掘深度广度仍显不足 因此灾害与社会方 方面面的综合研究仍属于未充分开垦的领域 充满想象的空间与掘进的情景 急待广 大的史学工作者从宏观与微观的不同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 亘古以来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观今而鉴古 是史学研究活的灵魂 古代发 生的诸多灾害 如水 旱 蝗等等 今天还频仍发生 甚至灾害频发的地域 也无多 大变化 因此 研究古代灾害发生的情状 防灾救灾的经验及教训 对今天仍具有借 鉴价值 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依据文献资料 通过对魏晋时期灾害发生基 本情况的探索 做出此段自然灾害灾次统计年表 分析其一般特征 使人们了解这一 时期自然灾害的基本概貌 从而找出其灾害规律 对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中国当今的 灾害和预测未来灾害的发生等也大有裨益 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不言而喻 的 6 二 魏晋时期自然灾害年表 公元2 2 0 4 2 0 年 时间灾种 灾区灾况赈灾措施资料出处 魏文帝黄初疫洛阳 正月操崩洛阳 军中疫疠骚动 三国志魏书文帝 元年 2 2 0 年 旦 十二月 旱 纪 蝗 二月蝗 魏文帝黄初蝗冀洲秋七月冀洲大蝗 民饥使尚书杜几持 三国志魏书文帝 三年 2 2 2 年 饥冀洲秋七月冀洲民饥节开仓以抚之纪 疫 东吴江陵十一月夏候尚围江陵 未拔 大疫 三国志魏书夏侯 尚传 魏文帝黄初 疫 2 宛 许三月宛 许大疫 死者万数 宋书五行志 四壬 2 2 3 年 洛阳三月洛阳大疫 三国志魏书文帝 本纪 水 洛阳六月大雨 伊 洛溢流 杀人民 三国志魏书文帝 坏庐舍 纪 魏文帝黄初 饥冀洲十一月冀洲饥 谴使者开仓廪 三国志魏书文帝 五年 2 2 4 年 振之 纪 魏文帝黄初 寒 广陵 长 冬十月临江观兵 是岁大寒 水道 三国志魏书文帝 六年 2 2 5 年 江一带 冰 舟不得入江 纪 震 江东 是岁扛东地连震 三国志吴书吴土 佶 魏叫帝太和水 秋数大雨 多暴卒 雷电非常 至 柬书五行忐 元 f 2 2 7 年 杀鸟雀 魏明帝太和 星 五月大旱 三国志魏书明帝 二二年 2 2 8 年 纪 魏明帝太和 水伊 洛 九月伊 洛 耐 汉水溢 诏大 j 马曹真 三国志魏书明帝 叫年 2 3 0 年 河 汉 等伐蜀军还 纪 饥 关中 关中钒 晋宣帝表徙冀州农夫五t 晋书食货志 人佣于i 圭 兴京兆 天水 商安 盐池 以益军质 魏明帝太和 曼 自去冬十月全今三月不雨 三月辛巳 人雩 三国志魏书明帝 五年 2 3 1 年 纪 疫 东吴 诸葛真求夷洲 军行经岁 士卒疾 资治通鉴 卷7 2 疫死者十 七八 魏明帝青龙 疫 2 三月占口 人多病 国主忧 是年 晋书天文志 年 2 3 4 年 夏及冬大疫 6 注 凡枉一年中所发生的灾害资料来源一样的 一i 再一列出其出处 下同 痤后数 2 表明旧一年中所发生疫的次数 列表中灾种后所出数字含义相同 7 洛阳夏四月洛阳大疫 三国志魏书明帝 纪 七月关吏士疾 三国志魏书满宠 传 霜江东 九月江东陨霜伤谷 三国志吴书吴主 震洛阳 十一月京都洛阳地震 从东南来 传 隐隐有声 摇动屋瓦 三国志魏书明帝 纪 魏叫帝青龙疫洛阳正月京都洛阳大疫 三国志魏书胡帝 三年 2 3 5 年 纪 霜 雨东吴秋七月有雨雹又陨霜 晋书五行志 雹 饥 关东 关东饥 宣帝运长安粟五百万斛输 晋书宣帝纪 于京师 水张液柳谷 十一月张液柳谷口水溢涌 三国志魏志明帝 口 纪 魏明帝青龙 星 东吴 垒冬十月1 i 雨至于夏 三国志吴书吴土 四年 2 3 6 年 传 魏叫帝景初 震 2 东吴江东 五月东黑江东地连震 三国志吴书吴主 元年 2 3 7 年 洛阳 六月京都洛阳地震 传 三国忐魏忐 明帝纪 水 2 冀 充 景初元年夏 丈水 伤五谷 晋书天文志 谴使循行投溺 徐 馥九月冀 兖 徐 豫四卅i 民遇水 三国志魏志明帝 死亡及失财产 纪 者 在所开仓振 救之 魏明帝景初 水 辽东秋八月司马懿讨公孙史懿 会大雨 晋书宣帝纪 二二年 2 3 8 年 饥霖 大水甲地数尺渊粮尽 人相食 死者甚众 魏明帝景初 震东吴正月东吴地叉再震 三国志吴书步骘 三年 2 3 9 年 传 齐i 芳正始 早 2 洛m 自去冬十三月至二月不雨 三国志魏志三少 几年 2 4 0 年 帝纪 水东吴 诏理冤狱 以水早勿扰民 又开仓廪以振 三国志吴书黑主 民饥 传 饥东吴 十 一月东是民饥 诏开仓廪以振 三国志吴书吴主 贫穷 估 三国忐魏忐三少 震南安郴 十二月南耍郡 帝纪 8 齐王芳正始 雪 东吴正月大雪 平地渫三尺 鸟兽死者 三国志吴书吴主 二年 2 4 1 年 大半传 震 南安郡 十二月南安郴地震 三国志魏忐三少 帝纪 齐干芳正始疫 东吴是岁大疫 三国志吴书吴主 三年 2 4 2 年 传 旦 东吴东吴夏四月旱 减太官膳 诏禁献御 减太 三国志吴书吴主 官膳 传 震 2 南安郡 七月南安郡地震 三国志魏志三少 魏郡 十二月 魏郡地震 帝纪 齐王芳正始水东吴荼陵夏东吴茶陵县洪水溢m 流漂居民 三国志吴书吴主 六年 2 4 5 年 县二百余家 传 震 南安郡二月南安郡地震 三国志魏志曼少 帝纪 齐王芳正始震江东二月江东地仍震 三国志吴书吴主 九年 2 4 8 年 传 雨雹 江东叫月雨雹 齐王芳嘉甲疫王弼是年秋遇疫亡 三国志魏志王弼 元年 2 4 9 年 传 弄卜方晶 r 水东吴丹秋八月 东吴丹阳 故障 句容等 诏原逋债给贷 三国志曼书吴主 一年 2 5 0 年 阳 故障 县 诸山崩又洪水小 种食传 句容等县 齐王芳嘉平 水东吴建j l f八月大风江海涌浠 平地深八尺 十二月诏省徭 三国志吴书吴主 三年 2 5 年 风吴高陵松柏斯拔 郡城南门飞落役减征赋 除民 传 所患苦 齐千芳嘉乎 疫魏新城守夏四月东吴围魏新城 人瘴 兵卒 三国志吴书三嗣 五年 2 5 3 年 军与吴诸死者大半 主传 葛恪军中 高蚩乡公正 水东吴东吴夏大水 晋书五行志 元元年 2 5 5 年 高贵乡公正 里 东吴是岁太早 三国志吴书三嗣 元二年 2 5 5 饥东吴百姓饥征役繁兴军士怨叛 主传 年 高蛊乡公甘 水东吴曼孙亮太平二年二月甲寅大雨 震 三幽志吴币 嗣 露二年 2 5 7 电 主传 e 雪东吴 二月大雪 高贵乡公l j 旦 正月 自去秋至是月旱 晋书五行志 露三年 2 5 8 年 9 魏元帝景元水表吴五月大雨水泉涌溢 三固志吴书三嗣 二年 2 6 1 年 主传 魏元帝景元水东吴东曼孙休永安五年八月 大雨震电 三国志吴书三嗣 三年 2 6 2 年 水泉涌溢 主传 魏元帝景元震蜀地震 晋书五行志 四年 2 6 3 年 魏元帝景元 疫 蜀 罗宪拒守经年 城中疾疫太 晋持罗宪传 五年 2 6 4 年 半 晋武帝泰始 早 2 东吴 孙皓宝鼎元年 2 6 6 年 春夏早 晋书五行志 二年 2 6 6 年 晋武帝泰始水青 徐 九月 青 徐 充 豫四州大水 开仓以赈之诏 晋书武帝纪 四年 2 6 8 年 兖 豫四伊 洛溢 合于i 河 日 虽诏有 州所欲 及奏得可 而于事不便者 晋丰5 博元传 里 有水早之灾 皆不可隐情 是 岁设立常甲仓 痤 普天人疫 柬书天文志 晋武帝泰始水青 徐 二月 青 徐 究三州大水遣使赈恤之 晋书武帝纪 五年 2 6 9 年 充 震夏四月 地震 晋武帝泰始水洛 伊 六月 大雨霖 甲辰河 洛 沁水 七月复陇右五 来书五行忐 六年 2 7 0 年 沁水同时 同时并溢 流四千九百余家 杀二郡遇寇害者租 并溢 百余人 没秋稼千三百六1 余顷 赋 不能自存者 廪贷之 晋书五行志 雪 冬夫雪 晋武帝泰始 饥雍 凉 五月雍 凉 秦三卅l 饥 赦其境内殊死 晋书武帝纪 七年 2 7 1 年 以下 星 秦三州闰五月早 大雩 太官减 晋书武帝纪 膳 谓交趾 郡 南中诸郡 水河 洛 六月 大雨霖 河 洛 伊水同时 凿书武帝纪 尤出今年户调 伊水同时并溢 流四千余家 杀三百余人 并溢 震 六月丙申震 i 召赈贷给棺 晋书武帝纪 雪 吴 西晋 吴正月 西晋f 二月大雪 三国志吴书三主 传 注 晋武帝泰始 旦五月旱六月硝复陇右 晋书五行志 八年 2 7 2 年 四郡遇寇害者 田租 1 0 晋武帝泰始 旦 自正月旱至于六月 祈宗庙社稷山 晋 棒五行志 九年 2 7 3 年 霜 四月 洛阳一带陨霜 晚霜过迟极j i i 寒 晋武帝泰始 星 四月旱六月 临听讼 晋书武帝纪 r 年 2 7 4 年 蝗是夏大蝗观 囚徒多所原 晋书武帝纪 疫 2 京都洛阳 十一月大疫 京都死者十万人 吴谴 及东吴全 宋书五行志 土亦恩 境 晋武帝咸宁螟 2 青洲七月郡国螟 九月甲子青洲螟 晋书武帝纪 元年 2 7 5 年 水徐州九月徐洲大水 宋书五行志 疫咸宁元年十一月 大疫 京都死者 晋书武帝纪 卜万人 晋武帝威宁疫京都洛阳正月 以疫疠废朝 赐诸散吏至于 赐诸散吏至于 晋书武帝纪 二年 2 7 6 年 士卒各有差 士卒各有差 旦 五月早 至六月乃雨大雩 水 2 河南 魏 七月 河南 魏郡暴水 杀百余人诏给棺 郡荆州郡 诏给棺 问八月荆州郡国五犬水 国五大水 震 河东 平 八月河东平阳地震 阳 霜 甲原 安八月阳郡霜 害三豆 河间暴风寒 平 上党 冰 郡国五陨霜伤谷 河间 泰 晋武帝威宁 水 4 益 粱郡六月 益 粱郡国八暴水 杀三百 伤秋稼 昭赈贷 晋书武帝纪 三年 2 7 7 年 国八 荆 余人 没邸阁别仓 七月 荆州大 z 晋书五行志 州 始平 水 几月 始甲郡大水 月 青 郡 青 徐 究 豫 荆 益 梁七州又大 徐 兖 水 豫 荆 益 粱七 州 八月 平原 蜜平 卜当 泰山四 霜 平原 安 晋书武帝纪 郡霜 害三豆 甲 上当 晋书五行志 八月河间暴风拔树暴寒且冰郡国五 泰山 河间 陨霜伤谷 蝗 今年霖雨过差又有虫灾颖川 襄城 晋书杜预传 略不下种 晋武帝咸宁 震广武阴平 六月丁未广武阴平地震 甲了又震 晋书武帝纪 四年 2 7 8 年 水 荆 扬 七月荆 扬 司 冀 兖 豫郡国 司 冀 二 t 大水 坏屋室有死者 晋书五行志 蝗充 豫荆 扬 司 冀 兖 豫郡国 十 荆 扬 螟 咸宁四年秋蝗虫起杜预上疏多 晋书武帝纪 司 冀 陈农要 晋书杜预传 充 豫 晋武帝成宁饥百姓饥馑 减御 晋书五行忐 五年 2 7 9 年 膳之半 雨雹 钜鹿 魏五月丁亥钜鹿 魏郡雨雹 伤禾麦 4 郡雁门辛卯 雁门雨雹伤秋稼 六月汲郡 汲郡广平广平 陈留 荥阳雨雹 丙辰 又 陈留 荣 雨雹陨霜 伤秋麦千三百余顷 坏 阳 魏郡 百姓屋百二十余间 七月魏郡雨雹 河东 闰月壬子 新兴又雨雹 八月河南 河东 弘农又雨雹 兼伤驮稼三豆 霜 汲郡广平 这次雹灾范围广 危害大 对人 陈留 荥 民生活影响自然也很大 阳 晋武帝太康雨雹河东 高三月 河东 高平雨雹 伤秋稼 谴使张侧 黄门 晋书五行忐 j c 年 2 8 0 年 3 夏四月河南 河内 河东 魏郡 侍郎朱震分使 弘农雨雹 伤宿麦 是月畿内县二 扬 越 慰其初 及东平 范阳雨雹 咐 五月 东平 平阳 上党 雁门 济南雨雹 伤禾麦三豆 三 五 月 遍及中原各郡的雨雹之灾 气 候异常 晋武帝太康 震淮南 丹春二月淮南 丹阳地震 晋书武帝纪 二年 2 8 1 年 捂 2 阳二月 济南 琅琊陨霜 伤麦 壬 晋书五行志 济南 琅 申 朗邪雨雹 伤麦 三月 河东 琊 陨霜 害桑 五月丙戊 城阳 章 晋书五行志 河东 武 朗邪伤麦 郡国十六五月 雨雹 六月 郡国十六雨雹 雨雹 卜党大风拔树 坏百姓庐舍 七月 上 4 党又暴风雨雹雨雹 晋书武帝纪 水 江夏 泰 六月 扛夏 泰山大水 流居人三 百余家 杀六 多人 江夏亦杀人 晋书五行志 太康二二年早 自去冬早至此春 晋武帝太康 疫 春 疫 诏四方水旱甚 宋书五行志 三年 2 8 2 年 者无出田租 晕 四月早诏录讯系田 事 晋书五行志 从蠲宥 誓 二月大雪 晋书武帝纪 1 2 晋武帝太康水 2 荆 扬 七月荆 扬 司 冀 充 豫郡国 来书五行志 四年 2 8 3 年 司 徐 二十大水伤秋稼 坏房屋有死者 兖 豫 河南及 十二月河南及荆 扬六州大水 复其租 晋书武帝纪 荆 扬六州 晋武帝太康震二月地震 晋书武帝纪 五年 2 8 4 年 夏四月任城鲁国池永赤如血 加以饥镰 四境之内遂至萧条 通臻纪事奉末 卷 1 4 晋穆帝永和震 3 正月地震 宋书五行志 三年 3 4 7 年 四月地震 九月地震 晋书穆帝纪 晋穆帝永和水五月大水 晋书穆帝纪 四年 3 4 8 年 震十月地震 晋穆帝永和震正月地震 晋书穆帝纪 五年 3 4 9 年 六月震灾石虎太武殿发两庙端门 震灾月余乃灭金石皆尽 束书五行志 水 五月大水 晋书五行志 雨雹 六月临漳暴风震雹 雨雹 大如升 晋书五行志 星 七月不雨 至于十月 晋书天文志 疫 是岁大疫 晋穆帝永和 饥正月彗星见占日 为兵丧 饥疫 晋书五行志 六年 3 5 0 年 水五月火水 晋书穆帝纪 旦 闰五月早 来书五行志 疫 足岁大疫 晋书五行志 晋穆帝永和 水石头秋七月甲辰涛水入石头 溺死者数 晋书穆帝纪 七年 3 5 1 年 万人 饥 疫 永和七年 刘显杀石祗及诸胡帅 宋书天文志 中土大乱 戎 晋十万数 各还本 十 互相侵略及饥疫死亡 能达者 二三 雨雹 冬十月雨雹 宋书天文志 晋穆帝永和 里 夏早 秋七月大雩 晋书五行志 八年 3 5 2 年 五月不雨至于p 二月 晋书穆帝纪 饥 冉闵境内 五月邺中人饥 人相食 故赵时宫 晋书石季龙载 人被食略尽 记 蝗 夏蝗 通鉴纪事本末 卷1 4 晋穆帝永和 里 春三月旱 晋书穆帝纪 l 年 3 5 3 年 疫 五月大疫 百官不入朝 震 七月地震 有声如雷 晋穆帝永和震 正月t 卯地震 有声如雷 雄鸡呜 晋书穆帝纪 十年 3 5 4 年 叫 雪 凉州 五月 凉州大雪 晋书五行志 饥 东晋至关 晋书五行志 三麦不登自去秋至是夏 无水早 西 无麦者 水 前秦 晋书苻健载记 是岁秦大饥 米一升直布一匹 会 蝗河 渭流 大雨霖 河渭溢 蝗虫人起 臼华 域 自华 泽至陇山 食百草无遗 泽至陇山 晋穆帝永和霜 南京一夏四月 壬申陨霜 南京一带 晋书穆帝纪 十一一年 3 5 5震 2 带 夏四月乙酉地震 五月地又震 晋书穆帝纪 年 雪 卜二月己未雪 晋书五行志 晋穆帝永和 饥 大无麦 晋书五行志 十一年 3 5 6 年 晋穆帝升甲蝗幽州蝗苻坚幽卅i 蝗 晋书苻坚载记 元年 3 5 7 年 昔穆帝升甲 雪正月大雩 晋书五行志 年 3 5 8 年 水五月大水 晋书五行志 前秦境内 九月秦大早举减膳 后宫悉去罗织 资治通鉴 卷 里 开山泽之禁偃甲息兵 与境内休息 1 0 0 震 十一月地震 晋书五行志 晋穆帝升甲 旱 冬大早 十二月大早 晋书五行志 三年 3 5 9 年 晋穆帝升 f 水五月天下大水秋七月 以军役 晋书穆帝纪 p q 年 3 6 0 年 繁兴 省用撤脯 里 冬大早 晋书五行志 晋穆帝升甲 水夏四月大水 晋书穆帝纪 五年 3 6 1 年 震 八月凉州地震 束书五行志 首展市隆和 旦 四月旱 诏出轻击 振困 晋书哀帝纪 元唧6 2 销 震 粱州 四月梁州地震 八月西中郎将 饥 洛阳 袁真进次汝南 运米五万斛以 镄洛阳 冬十月 赐贫者米人五 斛 十二月诏除 苛税 晋哀帝兴宁震扬州夏四月扬州地震 湖渎溢 晋书哀帝纪 元年 3 6 3 年 晋哀帝兴宁震江陵正月江陵地震 晋书哀帝纪 二年 3 6 4 年 海西公太和 旦 四月旱 晋书废帝纪 元年 3 6 6 年 水 慕容韦境 慕容韦境内外水早 晋书慕容韦载 内 记 海西公太和 里 海西公太和 年旱 帝亲祁 晋书五行志 二年 3 6 7 年 海西公太和雨雹 四月雨雹 太风折术 晋书废帝纪 二年 3 6 8 年 海西公太和 早 3 黄河 凉 七月桓温伐燕大早河道缺水 晋书桓温传 四年 3 6 9 年 州 十一月凉 j l 春早至夏 冬旱 晋书五行志 十一月桓温发徐 宽 民筑广陵城 疫 徙镇之 时征役既繁 加之疫疠死 晋书五行志 者十四五 海西公太和 里 太和五年早 晋书废帝纪 五年 3 7 0 年 海西公太和 永 2 京都 丹六月京都太水 平地数尺 侵及太 晋书五行志 六年 3 7 1 年 饥 阳 晋陵 庙 丹阳 晋陵 吴国 吴兴 临 晏国 吴 海五郡又大水 稻稼荡没 黎庶饥 兴 临海馑 五郡 二月 涛水入山头 头 太和中郗喑为会稽太守六月大早 晋书五行志 灾 火烧数千家 延及山阴仓米数 旱 百万斛火烟蔽天 不可扑灭 此温 将废海两 弼文帝威安 旦 十月大旱 饥 晋书五行志 二年 3 7 2 年 饥 三吴 是岁 三吴大旱 人多饿死 诏所在振给 晋书孝武帝纪 震安成地震 束书五行志 孝武帝宁康 早 3 三月早 晋书五行志 元年 3 7 3 年 月早 夏五月 早 晋书孝武帝纪 震 十月地震 晋书孝武帝纪 孝武帝宁康麓 2 二月地震 秋七月凉州又地震山崩四月太后 召 三 晋书孝武帝纪 二年 3 7 4 年 吴义兴及晋陵 水 三吴义兴 会稽遭水之县 里发晋陵会 尤甚者 全除一 稽遭水之 年租布 e 次听 县 除半年 受振贷 者既以赐之 孝武帝宁糜 旦 冬早十 月太后诏 晋书五行志 三年 3 7 5 年 以r 蚀水早小 适 赐百姓穷者 米人五斛 孝武帝太元 震五月震 晋书孝武帝纪 元年 3 7 6 年 饥十月移淮北流人于淮南 移人就粟 十 一月u 蚀诏 太官减膳 孝武帝太元 震 2 闰三月地震 五月地震 晋书孝武帝纪 二年 3 7 7 年 雨雹四月雨雹 晋书五行志 雪十二月大雩 晋书五行志 孝武帝太元水六月人水 晋书孝武帝纪 三年 3 7 8 年 拳武帝太 l承春正月 人赦 郡县遵水旱学减扭 晋书孝武帝纪 叫年 3 7 9 年 旱 2 税 i 召减俸节约 六月大早 晋书孝武帝纪 疫 三月大疫 晋书孝武帝纪 饥是岁秦大饥 资治通箍 卷 1 0 4 孝武帝太元 旦 夏四月大早 大赦五岁刑以 晋书孝武帝纪 五年 3 8 0 年 水 五月人水 晋书孝武帝纪 震六月震杀内侍二人 六月甲子以比 晋书孝武帝纪 岁荒俭大赦 自太儿三年以 前捕免宿债 除 1 1 1 债 疫冬大疫 至于此夏 多绝户者 宋书五行志 孝武帝太元水扬 荆 六月 扬 荆 r r l 大水 六月 己巳改制 晋书孝武帝纪 六年 3 8 1 年 江三州 度 减烦费 埙 吏士员七百人 其不能存肯人 饥 七月大饥 赐米五斛 孝武帝太元蝗前秦幽州五月至十月前秦蝗 宋书五行志 七年 3 8 2 年 孝武帝太元 水始兴 南三月始兴 南康 庐陵大水 平地 晋书孝武帝纪 八年 3 8 3 年 康 庐陵五丈 里 六月旱 晋书五行志 疫 七月 前秦苻坚攻桓冲 冲既惮坚 晋书桓冲传 众又以疾疫 还镇上明 孝武帝太元水 五月人水 晋书五行忠 十年 3 8 5 年 旦 秋七月旱且饥 来书天文志 饥 2 十二月火饥 宋书天文志 孝武帝太元震 六月地震 晋书孝武帝纪 一年 3 8 6 年 孝武帝太元雨雹 四月雨雹 晋书孝武帝纪 十二年 3 8 7 年 孝武帝太元 旦 六月旱 晋书孝武帝纪 十三年 3 8 8水 冬十二月涛水入石头 毁大廪杀人 年 孝武帝太元 震 3 京师三月地震 大赦 八月京师地震 大赦 晋书孝武帝纪 十五年 3 9 0 冬十二月地震 年 旦 七月早 晋书五行志 洒中诸郡 水 蝗及兖州 八月沔中诸郡及宽州又大水 八月 晋书孝武帝纪 兖州又人蝗 孝武帝太元 蝗堂邑县五月飞蝗从南米 集堂邑县界 害 晋书五行志 十六年 3 9 1 界 禾稼 年 孝武帝太几震 2 京师 六月京师地震 十二月地震正月火赦除旧 晋书孝武帝纪 十七年 债 3 9 2 年 水 石头 京六月涛水入石头 毁大檩 漂船坊 晋书孝武帝纪 口西浦 有死者 京口西浦亦涛水杀人 永 永嘉郡嘉郡潮水涌起 近海四县人多死者 晋书五行忐 星 是岁自秋旱至于冬 正月大赦除旧 债 孝武帝太元震 2 正月地震 二月地又震 晋书孝武帝纪 十八年 3 9 3水 始兴 南 六月始兴 南康 庐陵人水 深五 年 康 庐陵 丈 星 七月旱 孝武帝太j l水荆 徐二秋七月荆 徐 n 大水 伤秋稼 谴使振恤之 晋书孝武帝纪 l 九年 3 9 4州谴使振恤之 年 孝武帝太元水荆 徐二夏六月荆 徐二州又大 晋书孝武帝纪 二十年 3 9 5州 晋书五行志 每 雨雹 上虞 五月r 虞雨雹 孝武帝太兀雨雹 夏四月雨雹 五月大水 晋书孝武帝纪 一l 一年 水 3 9 6 年 雪 十二月雨雪二l 三f 凿书五行志 晋安帝隆安 饥朝廷诛王国宝 上绪 又连年水旱 晋书安帝纪 元年 3 9 7 年 兼三方动众民饥 疫 a 胃 北魏道武帝 时人疫 入马 魏书 道武帝纪 牛多死 普安帝隆安雨雹 三月雨雹 冬旱寒甚 晋书五行志 一年 3 9 8 年 晋安帝降安农 五月荆州大水 平地三丈 晋书安帝纪 三年 3 9 9 年 晋安帝隆安震 2 夏口月地震 九月地震 晋书安帝纪 l i 年 4 0 0 年 早 2 五月旱 晋书五行志 六月早 晋书安帝纪 晋安帝隆安 饥是岁饥 禁酒 晋书安帝纪 五年 4 0 1 年 旱 3 夏秋大早 十二月不雨 晋书五行志 疫 饥 十一月宋高祖 追恩于沪渎 恩自 宋书武帝纪 足饥馑疾疫 死者太半 水 五月人水 晋书五行志 晋安帝元兴旱 2 九月 十月不雨 泉水涸 晋书五行志 元年 4 0 2 年 饥 2 临海 天 正月孙思在临海 人众饿死散亡 晋书五行志 下大饥 恩亦投水而死 七月无麦禾 天下大饥 人相食 晋书天文志 浙江以东流亡十六七 吴郡 吴兴 户口减半 又流奔而西者万计 疫 魏书术艺列传 是岁天下之牛死者十七八 糜鹿亦 死 晋安帝元兴旱 2 六月不雨 冬又早 晋书五行志 二年 4 0 3 年 十二月酷寒过甚 晋安帝元兴 水 2 二月庚寅夜涛水入石头 漂杀人户 晋书安帝纪 三年 4 0 4 年 甚 乙n 夜涛水入石头 漂没杀 人 大航流败 晋书 奠帝纪 十 月涛水入石头 晋书五行志 雨雹 江陵 四月江驶雨雹 晋书五行志 星 八月不雨 首史帝义耕雨雹 四月雨雹晋书五行志 晋书五行志 元年 4 0 5 年 疫 十月大疫 发赤斑乃愈 水p 二月涛水入石头 晋安帝义熙永 五月大水 晋书安帝纪 三年 4 0 7 年 晋安帝义熙 水十二月涛水入石头 晋书安帝纪 四年 4 0 8 年 震 2 正月壬了夜地震有声 1 月地震 晋书安帝纪 旦 冬小雨 晋书五行志 饥 疫东晋伐蜀将军刘敬宣军中饥疫 死 者太半 乃引军还 晋书刘敬宣传 晋安帝义熙 震寻阳 正月寻阳地震 有声如雷 夏六月 晋书安帝纪 五年 4 0 9 年 震于太庙 雪 南京 三月大雪平地数尺 南京 晋书安帝纪 雨雹栗阳 广 五月票阳雨雹 九月广陵雨雹 晋书五行志 2 陵 晋安帝义熙 霄 正月雪又雷 晋书五行志 六年 4 1 0 年 水五月大水 雨雹五月大风拔术 雨雹 垦 九月不雨 晋安帝义熙疫春大疫 束书五行志 七年 4 1 1 年 晋安帝义熙 震 魏比岁羁 费治通鉴 卷1 1 7 早 i 代之民多饥死 安帝义熙十 饥 旱七月占i 三l 秦为兵 又为早 为兵 晋书五行志 四年 4 1 8 年 伤 时刘裕擅命 军数兴 饥旱相 属 晋恭帝元熙饥j 圭六月上圭大饥 资治通鉴 卷1 1 8 元年 4 1 9 年 魏晋时期自然灾害总表 年代区间 公 水灾旱灾蝗灾饥疫震雨雹 霜冻合计 兀j 2 2 0 一2 2 9 22224l0 o1 3 2 3 卜2 3 9520334l22 0 2 4 0 2 4 9230126l01 5 2 5 0 一2 5 9 42o1lo008 2 6 卜2 6 943o02200l l 2 7 0 2 7 9l o 5524344 3 7 2 8 嗍8 91 01 0l111 41 095 6 2 9 0 一2 9 9 65l551 0744 3 3 0 卜3 0 93534122 o 2 0 3 i 0 3 1 94571 0 58104 0 3 2 0 一3 2 9 9 8 1 354433 7 3 3 0 3 3 93 1 1253i3o2 8 3 4 0 一3 4 9 3 3o11 8101 8 3 5 0 3 5 9453 535ll2 7 3 6 卜3 6 93 7 0 1141o1 7 3 7 0 3 7 95 l o 0 4171 0 2 8 3 8 卜3 8 95 413221 01 8 3 9 0 3 9 9 742ll7 302 5 4 0 0 4 0 96 1 1 0 545403 5 4 1 0 4 1 96702 134o2 3 2 2 0 4 2 0 年1 0 11 1 22 85 9 5 09 64 92 35 1 8 百分比 1 9 5 2 1 6 5 4 1 1 4 9 7 1 8 5 9 5 4 4 1 0 碱 三 魏晋时期主要自然灾害分析 魏晋时期是中国古代自然灾害集中发生的重要历史时期之一 灾害屡现 种类已 多达十余种 但由于篇幅所限 笔者只收集了水 旱 蝗 饥 疫 震 雨雹 霜冻 八种主要灾害 以 三国志 晋书 为基础 并用 资治通鉴 宋书 魏书 2 9 等文献为补充 以年为单位 按次计灾 通过全面系统的分类整理 综合地加以勘别 考辩 从而得出灾害发生的总数 列出这一时期的灾害总表 籍以能反映出魏晋时期 灾害的概况 从魏晋时期自然灾害总表中可以看出 这一时期的2 0 0 年问 灾害总次数是5 1 8 次 其中水灾1 0 1 次 旱灾1 1 2 次 蝗灾2 8 次 饥灾5 9 次 疫灾5 0 次 地震灾9 6 次 雨雹灾4 9 次 霜冻灾2 3 次 发生率高达2 5 9 也就是说 不满5 个月就有一次 灾害发生 这远远多于邓云特和其他学者资料中所统计的数字 邓云特在 中国灾荒 史 中说 三国两晋的时候 黄河 长江流域间 连年凶灾 总计2 0 0 年中 遇灾3 0 4 次 旱灾6 0 次 水灾5 6 次 风灾5 4 次 地震5 3 次 雨雹之灾3 5 次 疫灾1 7 次 蝗灾1 4 次 歉饥1 3 次 霜雪地沸各两次 当时受灾程度不亚与前代 甚或有过之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编撰的 中国历代自然灾害及历代盛世农业政策资料 农业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人员2025考试试题库(附答案)
- 摄影专业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摩托车维修工(操作员)摩托车维修行业智能出行智能制造考试试卷
-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微生物与人类》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燃气储运基础知识模拟面试题及解析
-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区域数字经济调查》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书法创作三》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桂林生命与健康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进展》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仓储物流技术岗位招聘面试指南与模拟题集
-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多媒体信息设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多媒体教室使用的课件
- 2025年军队专业技能岗位文职人员招聘考试(工程机械驾驶员)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2025年下半年广西现代物流集团社会招聘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0套)
- 2025年粉笔辅警考试题库
- 水声传感器技术研究与应用
- 2025年小学教研室教学计划
- 2025年上海市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模板
- 手术室护理业务学习
- 贩卖人口罪与强迫劳动罪
- 新员工入职职业道德培训
- 宽带宣传活动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