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件 岳麓版必修3.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件 岳麓版必修3.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件 岳麓版必修3.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件 岳麓版必修3.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件 岳麓版必修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才之路 历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岳麓版 必修3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六单元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1 1 1集合的概念 第六单元 北京时间2013年6月26日8时7分许 搭乘3名中国航天员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 在位于内蒙古中部草原上的 神十 任务主着陆场预定区域内蒙古四子王旗顺利着陆 新华社 我国载人航天技术飞跃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回答以上问题和学好本课 你需要完成以下探究目标 1 新中国为什么研制 两弹一星 研制成功的条件有哪些 列举1964 2例 1966 1967 1970 1975年在这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2 杂交水稻之父 是指谁 他有何成就 其成就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列举我国在计算机方面的成就并分析其影响 4 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是什么 它是什么时候发射升空的 宇航员是谁 它的发射成功有何意义 本课第一目 两弹一星 讲了 两弹一星 的试爆和发射成功的概况 第二目 东方魔稻 讲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研究的概况 重点交代杂交水稻研究成功对世界粮食生产及粮食问题的影响和意义 第三目 银河 系列计算机 讲中国 银河 系列计算机研制概况 重点讲性能及其重要现实意义 第四目 神舟 号飞船 讲 神舟 五号飞船研制及飞行成功概况 重点讲飞船飞行成功的意义及作用 贯穿于本课的线索是 以 两弹一星 等为代表的新中国重大科技成就的取得 对新中国政治 经济 国际地位等各方面都产生了积极而重大的影响 一 两弹一星1 原因 1 新中国成立 党和政府大力发展科技事业 2 国防现代化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 和 影响到它的国际地位 3 为了反对 打破 4 科学家们艰苦卓绝的工作和贡献 科技发展水平 综合国力 核威胁 核垄断 2 重大科技成就 1 年10月16日 中国第一颗 试爆成功 2 年6月17日 第一颗 爆炸成功 3 1964年6月 中国发射第一枚 4 年10月 实验成功 中国开始拥有导弹和原子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 5 年4月24日 第一颗 东方红 号发射成功 6 1975年11月26日 成功发射 遥感卫星 1964 原子弹 1967 氢弹 中近程运载火箭 1966 导弹核武器 1970 人造地球卫星 返回式 特别提示 两弹一星 指原子弹 导弹和人造卫星 中国研制 两弹一星 的原因是 国防现代化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 影响到它的国际地位 为了反对核威胁 打破核垄断 二 东方魔稻 1 成就 1973年 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 此后又成功培育出 2 意义 1 丰富了 的理论和技术 2 提高了中国的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 3 在世界各国推广 帮助世界上其他国家解决 问题 4 杂交水稻被称为 袁隆平 南优2号 超级杂交稻 作物遗传育种 粮食短缺 东方魔稻 第二次绿色革命 三 银河 系列计算机1 成就 1 年 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每秒亿次的巨型计算机 型机诞生 2 年 每秒运算130亿次的 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标志着我国 研制技术取得新的突破 2 影响 中国政府实施以 带动 的战略 在政治 经济 科技 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 实现了 和 的跨越式发展 1983 银河 1997 银河 高性能巨型计算机 信息化 工业化 军事 科学技术 社会生产力 四 神舟 号飞船1 成就 年 月 日 中国自行研制的 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宇航员 成为第一位登上太空的中国人 2 意义 1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中国航天科技步入 行列 2 中国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 是继 两弹一星 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又一个光辉的里程碑 3 它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 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将为中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成为带动 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2003 10 15 神舟 五号 杨利伟 三 发达国家 民族自豪感 高新技术 1 新中国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1 社会主义制度促进了科技发展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之一就在于能够集中人力 物力 在短时间内完成大型工程建设 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水平需要 从而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2 政府推行有利于科技发展的措施 这是重大项目能够顺利推进的基本条件 这些措施包括 建立科研机构 组织科研队伍 制定科技发展规划 对科学技术作出正确定位 从基础抓起 3 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新中国成立后突出科技成就的取得是广大科技工作者智商 情商交相辉映的结果 2 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有何重大作用和意义 1 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稳定的和平环境 2 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 带动相关领域经济的发展 3 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 中共中央的贺电称 这 对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国际意义是 a 极大地加强了中国国防实力b 导致中苏关系彻底破裂c 不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 打破了美苏等少数国家的核垄断 解析 a项说法正确 但不符合题意 因为 它不是 国际意义 而是中国国内的意义 b c两项都不准确 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2015 江西五校联考 1960年中科院召开学部大会 选出学部委员35人 既有周培源 苏步青这样的著名科学家 也有天津人民公社姜德玉 湖北工业劳模马学礼这样的工农大众 大会共宣布学部论文和报告69项 其中劳动模范有13项 这一现象 a 反映了新中国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b 体现了 科技为广大群众所共有 的观念c 表明了工农大众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d 证明了工农大众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解析 从材料信息 选出学部委员35人 既有周培源 苏步青这样的著名科学家 也有天津人民公社姜德玉 湖北工业劳模马学礼这样的工农大众 大会共宣布学部论文和报告69项 其中劳动模范有13项 而 劳动模范 属于广大群众 故这一现象体现 科学为广大群众所共有 的观念 b项为正确选项 答案 b 一 选择题1 1964年10月16日 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 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 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 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 中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c 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d 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答案 a 解析 依据题干中的时间联系所学知识可知a项符合题意 2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成为继著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先生后 第二位 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得主 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主要是因为他 a 航天技术领域的贡献b 农业科技领域的贡献c 人类基因研究领域的贡献d 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贡献 答案 b 解析 袁隆平培育了杂交水稻 为此袁隆平成为2001年第一届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的获得者 袁隆平培育了杂交水稻 增产粮食 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 创造经济效益 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西方媒体称杂交水稻为 第二次绿色革命 这些成就属于农业领域 3 新华社电 这次 成功 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 是毛泽东无产阶段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 电文讲的是 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 第一枚自行研制火箭发射成功c 东方红一号 卫星发射成功d 神舟 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答案 c 解析 依据 空间技术 这一限制条件可排除a项和b项 依据 无产阶级革命路线 可知电文所讲发生在 文革 时期 故选c项 4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一颗卫星 它通过短波发射系统反复向地面播送下面这首乐曲的前八小节 在这一乐曲响彻全球的同时宣告中国进入了 a 航天时代b 电气时代c 信息时代d 核能时代 答案 a 解析 人造卫星属于航天方面的成就 5 慈云桂七绝 银河颂 云 银河疑是九天来 妙算神机费剪裁 跃马横刀多壮士 披星戴月育雄才 这首诗所描述的我国的科技成就是 a 大亚湾核电站建成投产b 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成功c 高性能计算机研制成功d 基因工程技术不断进步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从材料中 银河 妙算神机 等可以看出 题中诗歌反映的是计算机方面的成就 故应选c 二 非选择题6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1年10月 一位美国伟人逝世的消息传开以后 他的家人和白宫都收到了大量的唁函 有人向美国总统胡佛建议在为其举行葬礼那天 美国全国停电一分钟 以示哀悼 10月21日6点59分 好莱坞和丹佛熄灯 7点59分美国东部地区停电一分钟 在这一分钟里 美国仿佛又到了煤油灯和煤气灯的时代 一分钟过后 从东海岸到西海岸重又灯火通明 材料三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1 材料一中的 伟人 是谁 人们纪念他的原因是什么 2 据材料二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所示的科技成果产生的重大影响 从图一到图二所代表的科技成果主要应用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据材料三指出为什么要制定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4 综合上述材料 你怎样认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 1 爱迪生 原因 他发明和改进了电灯 电话 电报和电影等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把人类带进了万家灯火 通讯便捷的新世界 2 影响 打破了美 苏的核垄断 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实力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变化 从军事领域转到经济领域 民用领域 3 网络的消极影响 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4 科学技术是一把 双刃剑 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应扬长避短 造福人类 观点 争鸣 1945年8月6日和9日 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各投了一颗原子弹 美国此举是否正义 观点1 不是正义之举 在反对者方面 表现最为强烈的要算爱因斯坦和 原子弹之父 奥本海默 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