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doc

X53K立式数控铣床纵向进给改造设计【6张CAD图纸+毕业答辩论文】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X53K立式数控铣床纵向进给改造设计【全套CAD图纸+毕业答辩论文】.rar
X53K立式数控铣床纵向进给改造设计
程序.doc---(点击预览)
数控铣床纵向进给改造设计.doc---(点击预览)
典型零件解析.doc---(点击预览)
X53K立式数控铣床纵向进给改造设计.doc---(点击预览)
X53K立式数控铣床改造纵向进给机构装配图.dwg
X53K立式铣床数控改造总图.dwg
典型零件加工.dwg
数控铣床改造纵向进给机构装配图.dwg
铣床数控总图.dwg
铣床数控系统电气原理图.dwg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编号:44978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502.56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5-07-06 上传人:好资料QQ****51605 IP属地:江苏
45
积分
关 键 词:
x53k 立式 数控 铣床 纵向 进给 改造 设计 全套 cad 图纸 毕业 答辩 论文
资源描述:

目    录

0摘要----------------------------------------------------------------------3

第一章 概述------------------------------------------------------------------------5

1.1 课题概述与设计目的------------------------------------------------5

1.2 设计课题--------------------------------------------------------------9

第二章 设计说明-----------------------------------------------------------------10

2.1 总体方案的确定及框图-------------------------------------------10

2.2 机械部分设计计算------------------------------------------------11

2.3 进给伺服系统结构设计-------------------------------------------17

2.4硬件部分电路的设计----------------------------------------------19

2.5 凸轮加工程序------------------------------------------------------24

第三章 毕业设计体会----------------------------------------------------------26

3.1毕业设计体会-------------------------------------------------------26

参考资料----------------------------------------------------------------------------28


摘要

在过去二十年间,工业上已应用机器人来完成使操作人员感到厌烦和紧张的那些单调而又不安全的操作。由于机器人完成某些操作要比人更快,更精确,故在各种制造工业中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对多数大型制造业(如汽车工业)来说,为保持其具有竞争性,必须大规模采用机器人。目前,机器人已广泛应用在点焊和缝焊、装配部件、移动重物、喷漆、重复加工等操作中,。

为使机器人能完成上述这些操作,必须使用小型计算机对机器人进行编程。小型计算机不仅要对机器人发出完成所要求工步的指令,而且还要能记忆程序。由操作人员(或程序员)将信息反馈给小型计算机个CRT或视频显示所组成的控制装置。操作人员可以随时改编原有程序,即:删除或插入任何所要求的工步。


关键字:加工精度,设计方案,分配,参数


ABSTRACT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 robot has been introduced into industry to perform many monotonous and often unsafe operations which in the past had caused both boredom and stress among employees. Because robots can perform certain basic tasks more quickly and accurately than humans they are being increasingly used in variou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n order for most of the larger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such as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to remain competitive it has been necessary for them to introduce robots on quite a large scale. Robots are now used extensively for such operations as spot and seam welding, assembling components, moving heavy parts, spray painting, and repetitive machining operations.

In order for a robot to perform these tasks it must be programmed by a minicomputer, which will not only direct the robot to perform the required steps but will also “remember” the sequence. Information is fed by the operator (or programmer) into a control unit consisting of the minicomputer and a cathode ray tube (CRT) or video display. The operator can, at any time, edit a previous program by deleting or adding any desired steps.



KeyWords: Accuracy of Process,Project Design,Allotment,Parameter


第一章 概述

1.1 课题概述与设计目的

数控,用数字化信号对机床运动及其加工过程进行控制,其对零件的加工相比普通机床有着很多的优点:

(1)动化程度高:

(2)加工精度、加工质量稳定可靠;

(3)对零件加工的适应性强灵活性好,能加工形状复杂的零件;

(4)加工生产率高;

(5)有利于生产管理的现代化

国外利用数字计算机进行控制加工是从40年代开始的。195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一台立式铣床上装了一套试验性的数控系统,成功地实现同时控制三轴的运动,它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此后,从60年代开始,其他一些工业国家如德国、日本等陆续地开发生产及使用数控机床。1974年微处理机直接用于数控机床,进一步促进了数控机床的普及应用和大力发展。随着数控机床的功能越来越完善,可靠性和性能越来越高,它在制造业中逐渐担当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我国数控机床的研制是从1958年开始的,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直至80年代后引进了日本、美国、西班牙等国数控伺服及伺服系统技术后,我国的数控技术才有质的飞跃,应用面逐渐铺开,数控技术产业才逐步形成规模。


内容简介:
毕业设计说明书 1 毕 业 设 计 (论文 ) 题 目 名 称 X53K 立式数控铣床纵向进给改造设计 题 目 类 别 学 院(系) 专 业 班 级 学 生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开题报告日期 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2 目 录 0 摘要 -3 第一章 概述 -5 1.1 课题概述与 设计目的 -5 1.2 设计课题 -9 第二章 设计说明 -10 2.1 总体方案的确定及框图 -10 2.2 机械部分设计计算 -11 2.3 进给伺服系统结构设计 -17 2.4 硬件部分电路的设计 -19 2.5 凸轮加工程序 -24 第三章 毕业设计体会 -26 3.1 毕业设计体会 -26 参考资料 -28 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3 摘要 在过去二十年间,工业上已应用机器人来完成使操作人员感到厌烦和紧张的那些单调而又不安全的操作。由于机器人完成某些操作要比人更快,更精确,故在各种制造工业中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对多数大型制造业(如汽车工业)来说,为保持其具有竞争性,必须大规模采用机器人。目前,机器人已广泛应用在点焊和缝焊、装配部件、移动重物、喷漆、重复加工等操作中,。 为使机器人能完成上述这些操作,必须使用小型计 算机对机器人进行编程。小型计算机不仅要对机器人发出完成所要求工步的指令,而且还要能记忆程序。由操作人员(或程序员)将信息反馈给小型计算机个 CRT或视频显示所组成的控制装置。操作人员可以随时改编原有程序,即:删除或插入任何所要求的工步。 关键字 : 加工精度,设计方案,分配,参数 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4 ABSTRACT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 robot has been introduced into industry to perform many monotonous and often unsafe operations which in the past had caused both boredom and stress among employees. Because robots can perform certain basic tasks more quickly and accurately than humans they are being increasingly used in variou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n order for most of the larger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such as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to remain competitive it has been necessary for them to introduce robots on quite a large scale. Robots are now used extensively for such operations as spot and seam welding, assembling components, moving heavy parts, spray painting, and repetitive machining operations. In order for a robot to perform these tasks it must be programmed by a minicomputer, which will not only direct the robot to perform the required steps but will also “remember” the sequence. Information is fed by the operator (or programmer) into a control unit consisting of the minicomputer and a cathode ray tube (CRT) or video display. The operator can, at any time, edit a previous program by deleting or adding any desired steps. KeyWords: Accuracy of Process,Project Design,Allotment,Parameter 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5 第一章 概述 1.1 课题概述与 设计目的 数控,用数字化信号对机床运动及其加工过程进行控制,其对零件的加工相比普通机床有着很多的优点: ( 1) 动化程度高: ( 2) 加工精度、加工质量稳定可靠; ( 3) 对零件加工的适应性强灵活性好,能加工形状复杂的零件; ( 4) 加工生产率高; ( 5) 有利于生产管理的现代 化 国外利用数字计算机进行控制加工是从 40 年代开始的。 1952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一台立式铣床上装了一套试验性的数控系统,成功地实现同时控制三轴的运动,它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此后,从 60年代开始,其他一些工业国家如德国、日本等陆续地开发生产及使用数控机床。 1974 年微处理机直接用于数控机床,进一步促进了数控机床的普及应用和大力发展。随着数控机床的功能越来越完善,可靠性和性能越来越高,它在制造业中逐渐担当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我国数控机床的研制是从 1958 年开始的,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直至80 年代后引进 了日本、美国、西班牙等国数控伺服及伺服系统技术后,我国的数控技术才有质的飞跃,应用面逐渐铺开,数控技术产业才逐步形成规模。 近年来我国企业的数控机床占有率逐年上升,在大中企业已有较多 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6 的使用,在中小企业甚至个体企业中也普遍开始使用。 2001 年国内数控金切机床产量已达 1. 8 万台,比上年增长 28. 5%,机床行业产值数控化率从 2000 年的 17. 4%提高到 2001 年的 22. 7%。 2001 年,我国机床工业产值己进入世界第 5 名,机床消费额在世界排名上升到第 3 位,达 47. 39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 53. 67 亿 美元,消费额比上一年增长 25%。但由于国产数控机床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使我国机床的进口额呈逐年上升态势, 2001 年进口机床跃升至世界第 2 位,达 24. 06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27。近年来我国出口额增幅较大的数控机床有数控车床、数控磨床、数控特种加工机床、数控剪板机、数控成形折弯机、数控压铸机等,普通机床有钻床、锯床、插床、拉床、组合机床、液压压力机、木工机床等。出口的数控机床品种以中低档为主。 由于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市场需求变的越来越多样化,多品种、中小批量甚至单件生产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普通机床已越来越不 能满足现代加工工艺及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要求。如果设备全部更新替换,不仅资金投入太大,成本太高,而且原有设备的闲置又将造成极大的浪费。如今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特别是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快,应用到数控系统上,它既能提高机床的自动化程度,又能提高加工精度,所以最经济的办法就是进行普通机床的数控改造。这样既可以提高加工生产率,改善加工工艺,还可以减少资金投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缩短订购新的数控机床的交货周期时间。实践已经证明普通 铣 床的经济型数控改造具有重大的实际价值,为此,在旧有 铣 床上进行数控改造有着较好的 市场前景。 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7 我国目前机床总量 380 余万台,而其中数控机床总数只有 11.34 万台,即我国机床数控化率不到 3。近 10 年来,我国数控机床年产量约为 0.6 0.8 万台,年产值约为 18 亿元。机床的年产量数控化率为 6。我国机床役龄 10 年以上的占 60以上; 10 年以下的机床中,自动 /半自动机床不到 20, FMC/FMS 等自动化生产线更屈指可数(美国和日本自动和半自动机床占 60以上)。可见我们的大多数制造行业和企业的生产、加工装备绝大数是传统的机床,而且半数以上是役龄在 10 年以上的旧机床。用这种装备加工出来的产品普遍 存在质量差、品种少、档次低、成本高、供货期长,从而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直接影响一个企业的产品、市场、效益,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必须大力提高机床的数控化率。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很多企业从国外引进技术、设备和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据不完全统计,从 1979 1988 年 10年间,全国引进技术改造项目就有 18446 项,大约 165.8 亿美元。这些项目中,大部分项目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有的引进项目由于种种原因,设备或生产线不能正常运转,甚至瘫痪,使企业的效益受到影响,严重的使企业陷入困境。 一些设备、生产线从国外引进以后,有的消化吸收不好,备件不全,维护不当,结果运转不良;有的引进时只注意引进设备、仪器、生产线,忽视软件、工艺、管理等,造成项目不完整,设备潜力不能发挥;有的甚至不能启动运行,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生产线的产品销路很好,但是因为设备故障不能达产达标;有的因为能耗高、产品合格率低而造成亏损;有的已引进较长时间,需要进行技术更新。种种原因使有的设备不仅没有创造财富,反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8 而消耗着财富。这些不能使用的设备、生产线是个包袱,也是一批很大的存量资产,修好了就是财富。只要找出主要的技术难点,解 决关键技术问题,就可以最小的投资盘活最大的存量资产,争取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也是一个极大的改造市场。 本课题是围绕将 X53K 立式铣床改造成经济型数控铣床展开设计的,经济型数控铣床是指价格低廉、操作使用方便,适合我国国情的装有简易数控系统的高效自动化机床。中小型企业为了发展生产,常希望对原有旧机床进行改造,实现数控化、自动化。经济型数控铣床系统就是结合现实的的生产实际,结合我国国情,在满足系统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价格。价格便宜、性能价格比适中是其最主要的特点,特别适合在设备中占有较大比重 的普通铣床改造,适合在生产第一线大面积推广。企业应用经济型数控型系统对设备进行改造后,将提高产品加工精度和批量生产的能力,同时又能保持“万能加工”和“专用高效”这两种属性,提高设备自身对产品更新换代的应变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利用微机改造现有的普遍铣床,主要应该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机械传动的进给和手工控制的刀架转位,进给改造成由计算机控制的刀架自动转位以及自动进给加工铣床,即经济型数控铣床。 进行数控机床的改造是非常有必要的。数控机床可以很好地解决形状复杂、精密、小批量及多变零件的加工问题。能够稳 定加工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但是数控机床的运用也受到其他条件的限制。如:数控机床价格昂贵,一次性投资巨大等,因此,普通铣床的数控改造,大有可为。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9 它适合我国的经济水平、教育水平和生产水平,已成为我国设备技术改造主要方向之一。 并且 目前在机械行业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品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中小批量的生产所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对机械产品的精度和质量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与推进。所以普通机床越来越难以满足加工的要求,同时由于技术水平的提高,数控机床的价格在不断下降,因此,数控机床在机械行业中的使用将越来越普遍,而对原有普 通机床的数控化改造也应是越来越广泛,依照设计任务本设计对 X53K 立式铣床进行了数控化改造。 1.2 设计课题 X53K 立式铣床的经济型数控化改造设计 1.2.1 要求:将铣床改造成用 MCS-51 系列单片机控制的经济型数控铣床,步进电机开环控制,要求具有直线和圆弧插补功能。机械部分要求计算,硬件电路部分要求用 8031 作 CPU,控制系统中要求包括扩展程序存储器、扩展数据存储器、 I/O 接口芯片、译码电路及键盘、显示等外设、硬件电路要求包括 3 个坐标系统。 1.2.2 参考设计参数: 工作台尺寸 : 320 1250 mm2 工作台行程:纵向: 660mm 工作台及夹具工作重力:纵向: 2800 N 工作台进给速度:纵向: 2 m/min 最大进给速度: 0.8 m/min 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10 主电机功率: 7.5KW 起动加速时间: 30ms 定们精度: 0.05mm 代码制: ISO 输入方式:增量值、绝对值通用 控制坐标数: 3 最小指令值: 0.01 0.005/脉冲 自动升降速性能:有 第二章 设计说明 2.1 总体方案的确定及框图 2.1.1 总体方案的确定 根据设计任务的要求,决定采用点位控制,用步进电机驱动的开环控制系统 。这样可使控制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调试和维修都比较容易,为确保数控系统的传动精度和工作平衡性,采用低摩擦的传动和导向元件,此工作台采用滚珠丝杆螺母副和液动导轨,为尽量消除传动间隙,可设法调整传动齿轮的中心距以消除齿侧间隙,计算机系统采用高性能价格比的 MCS-51 系列单片机扩展系统。 2.1.2 总体方案框图 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11 环形分配器微机环形分配器方向CP方向环形分配器CP方向CP光电耦合功率放大功率放大光电耦合升降台功率放大光电耦合X 步 进电机工作台Y 步 进电机Z 步 进电机2.2 机械部分设计计算 2.2.1 工作台外形尺寸及重量估算 纵向: X=1250mm 工作加工范围:纵向: X=320mm 工作台及夹具工件策略: Gx=2800N 横向: z=400 工作加工范围:横向: z=300mm 工作台及夹具工件策略: Gz=5500N 2.2.2 钻削计算 Pz1=GFdXF fYF KF 查得: CF =304.11,XF=1,YF=0.8,KF=1 取 f=0.005mm/r 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12 则: Pz1= 304.11 41 0.05 8.0 1=111N 2.2.3 铣削力计算 P2z =9.81 22.6a 86.0eaf72.0 dt 86.0 apz ae=0.05dt(铣凸轮 ) 铣削接触弧深 af=0.1mm/z 每齿进给量 铣刀直径: dt=12 铣削深度: ap =8 铣刀齿数: z=3 P2z =9.81 22.6 2 86.0 0.1 72.0 12 86.0 8 3=217 查表得: PH /PF =1,则走刀抗力 PH =PF =217N 2.2.4 滚动导轨的参数确定 ( 1)导轨形式:在原有滑动导轨的基础上,采用贴塑处理,摩擦特性好,耐磨性好,减振特性好等特点,且工艺较简单。 2.2.5 滚珠丝杆的设计计算 滚珠丝杆的负荷包括铣削力及运动部件的重量 所引起的进给抗力。应按铣削时情况计算。 ( 1)最大动负荷 Q的计算: Q=3L fwP 运转系数 fw=2,寿命值 L=61060nT , n=01000LVs 式中 L 寿命 ,以 106 转为一单位 n 丝杆转速( r/min) Vs 为最大切前力条件下的进给速度( m/min) 可取最高进给速度的 1/2 1/3 纵向 : Vs=0.6m/min 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13 L0 丝杆导程( mm) T 为使用寿命( h) ,对于数控机床取 15000h; fw 运转系数,表 3 14 初选丝杆螺距 L0=6mm,得丝杆转速 n 为: n=01000LVs =60r/min 所以 L=610150006060 =54 X 向丝杆牵引力: Px=P2z +1.414fGx=217+1.414 0.001 3500=222N 式中 f 当量摩擦系数,取 0.01 所以最大动负荷: X 向: Qx=3L fwP=2229N 查表取滚珠丝杆直径 d0=30,选用滚珠丝杆螺母副的型号为 NL3005 型,单螺母变导程预紧,见附录 A 表 A 7 ( 2)滚珠丝杆螺母几何参数计算如下: 名称 符号 计算公式和结果 /mm 螺纹滚道 公称直径 d0 30 螺距 t 6 接触角 450 钢球直径 dq 3.969 螺纹滚道法面半径 R 2.064 偏心距 e E=(R-dq/z)sin =0.045 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14 螺杆 螺纹升角 =arctg0dt =32 螺杆直径 d D=d0 -0.2dq =29.5 螺杆内径 d1 d1 = d0 +2e-2R=26.8 螺杆接触直径 dz dz = d0 - dq cos =27.8 螺母 螺 母螺纹外径 D D=60 螺母内径 D1 D1= 50 (3)传动效率的计算 =)tan(tan =0.96 式中 摩擦角 约等于 10 螺纹升角 ( 4)刚度验算 滚珠丝杆受工作负载 P 引起的导程 L0的变化量为 L1 =EFPL0式中 L1 在工作负载 P 作用下引起每一导程的变化量( mm); P 工作负载,即进给牵引力( N); L0 滚珠丝杆导程( mm); E 材料弹性模数( N/mm2 ) ,对钢为 20.6 104 N/mm2 ; F 滚珠丝杆截面积(按内径确定) X 向: P=222N. L0=5mm, E=20.6 104 N/mm2 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15 F= R2 =5.638cm2 所以 L1 =638.5106.20 5.0295 6 = 1.27 106 cm 丝杆因受扭矩而引起的导的变化量 L2 很小,可忽略所以导程总误差 = L 100/ L0=2.53 m/m 查表知 E级精度的丝杆允许误差 1.5 m,故刚度足够。 6)步进电机的选用 ( 1)步进电机的步距角 b:对步进电机施加一个脉冲信息,步 进电机就回转一个固定的角度。 因为系统分辨率为 0.01mm,所以取系统脉冲当量 p =0.01mm/step 初选步进电机步距角 b=1.5 ( 2)步进电机启动转距的计算 设步进电机等效负载转矩 为 T,负载力为 P,根据能量守恒原理 电机所做的功与负载力做的功有如下关系: T =Ps 式中 电机转角; s 移动部件的相应位移; 机械传动效率 若取 =b=1.5,则 s=p,p=pH + (G+Pz ) 所以 T=bp236 PH + ( G+Pz ) 式中: pH 铣削时走刀抗力( N); G 移动部件重量( N); Pz 与策略方向一致的切削力( N); 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16 导轨摩擦系数,取 0.005; b 步进电机的步距角; T 电机轴负载转距( N cm) ; 代入数据得: T=10.45N 估算起动转矩: Tq=5.03.0 T3.045.10Ncm=34.8N.cm 对工作方式为三相六拍的步进电机, =0.866;可求出最大静转矩 Tmaxj=866.0 qT =46.4 (3)步进电机的最高起动频率 fmax及运行频率 fe计算 fmax=pV601000 max =2333Hz fe=psV601000=1000Hz ( 4)确定步进电机型号 根据以上计算,从表 3 2.3中选出 130BF001型电机可以满足要求,因为加工材料为青铜,切削力小,故不再进行校核计算。尺寸如下图: 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17 7) 确定齿轮传动比及模数和有关尺寸 因为步进电机中距角 b=1.5, 滚珠丝杆螺距离 t=5mm,要实现脉冲当量 p=0.01mm/step,在传动系统中应加一级齿轮降速传动,降速传动比: I=21ZZ=55.1360p =0.48 选 Z1 =24, Z2 =50 因传递的扭矩较小,取模数 m=2,齿轮有关尺寸如下表: 关系式 Z1 Z2 Z 24 50 d=mz 48 100 da=d+2m 52 104 df=d-2 1.25 43 95 B=(36 )mm 10 10 A=2 21 dd 74 2.3 进给伺服系统结构设计 纵 横 向进行机构装配图 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18 2.3.1 经过计算 ,本设计采用 130BF001 型步进电机,内循环 NL3005 滚珠丝杆副,齿轮箱中装有三个齿轮 Z1 =24, Z2 =52, Z3=25,模数 m=2。内循环螺纹调整的双螺母滚珠丝杆副 ,NL4006. 2.3.2.齿轮箱体在工作台的右侧 ,设计中将一对齿轮水平放置 (图中没画出 ),避免箱体高工作台面影响工人操作 .步进电机装在齿轮箱盖 14 上 ,为了保证电机与滚珠丝杆平衡度 ,在装配之前 ,应将端盖 14与箱体 11 用螺钉坚固后打销孔 .在上镗床 ,在一次装夹中镗出 100H8 和 68H8 两个孔 ,再将端盖坼下 ,进行装配 . 2.3.3.将原 回转台 8 中的锥齿轮 ,滑动螺母等零件去掉,将回转台稍作加工,装入滚珠螺母,再装调左端的丝杠支架和右端的箱体 11,使滚珠丝杠与导轨平行,滚珠丝杠带动工作台运行灵活,无阻滞现象,再坚固螺钉,并打定位销。 2.3.4在水平面内应使丝杆中心线距导轨的距离尽量小,否则将会产生颠复力矩,增大摩擦力使运动不平稳。此外设计中常见的错误是为了在大齿轮端面与箱壁的矩,任意加长电机伸出轴这是不允许的。如果齿轮端面与箱壁矩离太小,不便于装配,可以用加长齿轮轮毂的方法来解决。 2.3.5本图的消隙齿轮,是采用两个薄片齿轮,中间开有 三个月牙形的槽放入压簧,并用三个内六角螺钉固定( M M 和 N N)。这种消隙齿轮的装配顺序是:首先将双片齿轮相对转过一个齿距,使双片齿轮对齐,弹簧 29 受压,上紧螺钉 26 装入箱体后,将螺钉 26 松开,弹簧40 将双片齿轮沿周向错开,以消除与齿轮 23 的侧隙,此时再将螺钉 26上紧。设计时弹簧两端用削扁的销子压住。 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19 2.3.6将原来机床横向进给手轮,刻度盘及前面的护盖拆去,将螺杆换成 NL3005 滚珠丝杆,仍利用原来的一对圆锥滚子轴承,齿轮箱体直接装在升降台上。 为了将步进电机装在升降台右侧,齿轮箱体的后面,以便工人 操作,必须加大丝杆中心与电机轴的中心距,故此设计中采用齿数为 52 的中间介轮。因 Z=52 齿轮直径较大做成双片齿轮,用以消除齿侧间隙。 箱体上的电机止口孔 100,中间轴轴承外圈孔 42,及与升降台上寂位座圈 7 作止口配合的孔 75,是在镗床上一次镗出,其也中心距分别是 77 0.023 与 76 0。 023,装配时将箱体止口孔 75H8 装在定位 座圈 4 上,则保证了滚珠丝杆上装的齿轮 8( Z=25, m=2)与箱体中问轴上的齿轮 10( Z=52,m=2)的中心距,使齿轮能正确啮合。旋塞件 4 是为了旋下后,能从孔中伸进内六角杆,用来松紧介轮上的 3 个螺钉,使消隙齿轮错齿,以消除上下齿轮与之啮合的侧隙。 具体见装配图 2.4 硬件部分电路的设计 2.4.1 控制系统的功能 1. X 向、 Y 向、 Z 向的进给伺服运动; 2. 键盘显示; 3. 面板管理 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20 4. 行程控制 5. 其他功能、例如光隔离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红绿灯显示 2.4.2CPU 和存储器 CPU 采用 8031 芯片,由于 8031 芯片内无程序 存储器,需要有外部程序在存储器的支持,同时 8031 内部只有 128B 的数据存储器也远不能满足控制的要求。故扩展了 16KB 程序存储器由两片 2764 组成,又扩展了一片 6264 数据存储器。 8031 芯片的P0和 P2 用来传送外部低 8 位地址和数据, P2 口传送高 8 位地址, P0口传送低 8 位地址和数据,故要采用 74LS373 地址锁存器的输入和输出透明,即 输入的低 8 位存储器地址在输出端出现,此时不需锁存。当 ALEN 高电平弯低电平,出现下降沿时,低 8 位地址锁存入地址锁存器中, 74LS373 的输出不再随输入变化,这样 P0口就可用来传送读写的数据了。 8031 芯片的 P2口和 74LS373 送出的 P0口共组成 16 位地址, 2764 和 6264 芯片都是 8KB,需要 13 根地址线。 A0A7低 8 位接 74LS373 芯片的输出, A8A12 接 8031 芯片的 P0.2P4.2。系统采用全地址译码,两片 2764 芯片片选信号 CE 分别接 74LS138 译码器的0Y和 1Y 系统复位以后程序从 0000H 开始执行。 6264 芯片的片选信号 1CE 也接 74LS138 的 1Y ,单片机扩展系统允许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独立编址(即允许地址重叠), 8031 芯片控制信号 PSEN 接 2764 的 OE 引脚,读写控制信号 WR 和 RD 分别接 6264芯片的 WE 和 OE ,以实现外部数据存储器的读写。由于 8031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21 芯片内部没有 ROM 故始终要选外部存储器,故其 EA 必须接地。 2.4.3T/O 接口电路 由于 8031 只有 P1 口和 P3部分能提供用户作为 I/O 口使用,不能满足输入输出口的需要,因而系统必须扩展输入输出接口电路。从附录 H 图 H-2 可以看出,系统扩展了一片 8155 和一片8255 可编程 I/O 接口 芯片。 8155 的片选信号 CE 接 74LS138 的Y , 8255 芯片片选信号 CS 接到 74LS138 的 2Y 端。 74LS138 译码器有三个输入 A、 B、 C 分别接到 8031 的 P5.2、 P6.2、 P7.2,输出0Y7Y8 个输出,低电平有效。 Y0Y7对应输入 A、 B、 C的 000 至 111 的 8 种组合,其中0Y对应 A、 B、 C 为 000, Y7对应 A、 B、 C 为 111。 74LS138 还有三个使能端,其中 2 上( AG2和 GB )为低电平使能,另一个 G1 为高电平使能,只有当使能端处于有效电平时,输出才能产生,否则输出处于高电平无效状态。 I/O 接口芯片与外设的连接是这样安排的, 8155 芯片PA0PB7是显示器的位选信号输出, PC0PC4 5 要线是键盘扫描输入。 8155 芯片的 IO/M 引脚接 8031 芯片的 P0.2,因为使用8155 的 I/O 口,故 P0.2为高电平。 8255 芯片 PA0PA6 接 X 向、 Y 向和 Z 向步进电机硬件环形分配器,为输出 PBPB 为三个方向的点动及回零输入,PCPC 为面板上的选择开关是输入,设有编辑单步运行,单段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22 运行、自动、手动 I、手动 II 等方式。 系统各芯片采用全地址译码,各存储 器及 I/O接口芯片的地址编码如下表: 芯片 接74LS138引脚 地址选择线 片内地址单元 地址编码 2764( 1) 0 0 0 8KB 0000H1FFFH 2764( 2) 0 0 1 8KB 2000H3FFFH 6264 0 0 1 8KB 2000H 3FFFH 8155 RAM 1 0 0 1 1 1 1 0 256B 9E00H9EFFH I/O 1 0 0 1 1 1 1 1 1 1 1 1 6B 9FF8H5FFFH 8255 0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4B 5FFCH5FFFH X 向、 Y 向步进电机硬件环形分配器采用 YB015, 3-2 相通电五相十拍方式工作,故 A0、 A1 引脚均接 +5V, Z 向步进电机硬件环形分配器采用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23 YB014,是以 2-3相通电四相八拍试工作。 A0、 A1 接高电平。三个芯片的选通输出控制0E分别接 8255 的 PA0、 PA3、 PA5,清零 R 接 8255 的 PA,正反转 8255 的 PA2 、 PA4 、 PA6,时钟输入端 CP接 8155 芯片的 TIMROUT,用以决定脉冲分配器输出脉冲的频率。为实现插补时不同的进给速度,可给 8155 芯片定时 /计数器中设置不同的时间常数。 ( 1) 其他辅助电路 此控制系统中设有越界报警和急停处理电路。 X、 Y、 Z 方向的越界和急停信号经或门引入 8031的 P2.3中断源、,同时接到 8031 的P1 口,采用硬件申请中断和软件查询的方法,这样无论哪个方向,越界都会引起中断,在中断服务程序中通过 软件查询的方法,便可确定是哪个方向越界,当 X、 Y、 Z 等方向越界,则相应的红灯这报警,另外,还有上电和按钮,相结合的复位电路、光电隔离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等。 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24 面板 2.5 凸轮加工程序 数控铣床铣削加工程序: 图示为压缩机壳焊接机上的仿形 零件 , 零件 曲线是 二 段圆弧 和三条直线构成 , 零件 的上下两面和中心孔已加工好,现要在数控铣床上铣削零件 的轮廓曲线,并一次铣削加工成形。 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25 零件的交点坐标: A( -40, -20) , B( -40, 20), C( 0, 40), D( 40,0), E( 20, -20)。刀具偏移号为 H08 偏移方向为刀具的左侧。设工件表面 Z=0,厚度为 25mm。 在数控铣床上铣削加工程序如下: O0012 N0010 G00 Z25.0 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26 N0020 G90 G17 G41 X-40.0 Y-20.0 H08 N0030 S20 M03 N0040 G01 Z-25 F100 N0050 Y20.0 N0060 X0 Y40.0 N0070 G02 X40.0 Y0 R40.0 N0080 X20.0 Y-20.0 R20.0 N0090 G01 X-40.0 N0100 G00 Z25.0 N0110 G40 X0 Y0 N0120 M02 第三章 毕业设计体会 3.1 毕业设计体会 也许是一开始就对毕业有种恐惧感吧,接到设计任务书,想着自己要单独的面对 设计,想着设计搞好后的答辩,答辩之后的离校。种种烦人思绪一下子全涌上了心头,即将结束学生的生涯,走上社会,是我最不愿意想的,可是我无法不面对现实。匆匆地要自己结束一幕幕的幻想,要自己坦然的面对,还是在老师的指引下,开始了设计,过程中的查资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27 料,眼花的数据,繁复的计算,不时的让我产生了退缩的念头,可“这是自己学习生涯的最后一个设计了”让我继续着。慢慢的发现原来自己四 年中还是学了挺多东西的,这次设计涉及到数控、单片机、机械设计及制图,工艺等,而我要把他们综合,这比以前的设计难多了,我也是在不知不觉中用到了它们,偶 尔遇到难题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偶尔不经意的解决难题后的欣喜都让我深深的体味着毕业设计,而 四 年中我也学了不少东西,却是我这次毕业设计的最大体会和最大的收获了。 在本次设计过程中,我得到了教授的精心指导和技术资料方面的帮助,才使得设计得以顺利进行,借此表示谢意 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28 参考资料 1机床设计手册编写组机床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1979 年 2郝忠军 雷晓玲综合作业指导书全国高等教育自考指导委员会 3陆玉、何在洲、佟延伟主编:机械设计课程 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年 8 月第 3 版 4华东纺织工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主编:机床设计图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9 年 6 月 5石光源、周积义、彭福荫主编:机械制图,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年 5 月第 3 版 6李广弟主编:单片机基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4 年 6月第一版 7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组编 .数控技术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出版 8机械设计手册编写组编 机床设计手册 2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0年 8 月出版 9机械设计手册编写组编 机床设计手册 3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6年 12 月出版 10东北大学机械零件设计手册编写组编 机床零件设计手册 第三版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4 年 5 月出版 11华东纺织工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主编 机床设计图册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9 年 6 月出版 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29 天 津 大 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 数控铣床设计 完成期限: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学院 _ 指导教师 _ 专业 _ 职 称 _ 学生 _ 系 主 任 _ 接受任务日期 _ 批准日期 _ 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30 一、原始依据(资料) 工作台尺寸: 400 1600 工作台行程:纵向: 880mm 工作台及夹具工作重力:纵向: 3500N 工作台进给速度:纵向: 1.4m/min 主电机功率: 10KW 起动加速时间: 30ms 定们精度: 0.01mm 代码制: ISO 输入方式:增量值、绝对值通用 控制坐标数 : 3 最小指令值: 0.01 0.005/脉冲 自动升降速性能:有 二、设计内容和要求:(说明书、专题、绘图、试验结果等) 1 要求:将铣床改造成用 MCS-51 系列单片机控制的经济型数控铣床,步进电机开环控制,要求具有直线和圆弧插补功能。机械部分要求计算,硬件电路部分要求用 8031 作 CPU,控制系统中要求包括扩展程序存储器、扩展数据存储器、 I/O接口芯片、译码电路及键盘、显示等外设、硬件电路要求包括 3 个坐标系统。 2.数控 铣 床 纵向进给装配 图(用 AutoCAD 绘制) A0( 1 张) 3.典型零件加工编程 图 (用 AutoCAD 绘制) A1( 1 张) 4.设计说明书(不少于 15000 字) 1 份 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31 设计(论文)进度计划表 序号 起止日期 计划完成内容 实际完成内容 检查日期 检查人签名 1 工作内容 工作内容 2 查询资料 查询资料 3 整理资料 整理资料 4 X53立式铣床的理论研究与设计 现状和将来的发展趋势 X53K 立式铣床 的理论研究与设计 现状和将来的发展趋势 5 X53K 立式铣床 的理论研究 与设计 的整机设计 X53K 立式铣床 的理论研究与设计 的整机设计 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32 6 写初始稿 , 写二稿 写初始稿 , 写二稿 7 定稿以及整理打印 定稿以及整理打印 指导教师批准日期 年 月 日 签名 注: 1.本任务书一式两份,一份院或系留存,一份发给学生,任务完成后附在说明书内。 2.“检查人签名”一栏和“指导教师批准日期”由教师用笔填写,其余各项均要求打印,打印字体和字号按照天津大学关于专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统一格式的规定执行。 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33 nts典型零件解析 1 O0012;程序起始 N0010 G00 Z25.0;刀具拾起 N0020 G90 G17 G41 X-40.0 Y-20.0 H08;移动到 A点,建立刀补 N0030 S20 M03;启动主轴 N0040 G01 Z-25 F100; Z轴进给 N0050 Y20.0 ; A B N0060 X0 Y40.0; B C N0070 G02 X40.0 Y0 R40.0; C D N0080 X20.0 Y-20.0 R20.0; D E N0090 G01 X-40.0 ; E A N0100 G00 Z25.0; Z轴退刀 N0110 G40 X0 Y0;撤消刀补 N0120 M02;程序结束 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1 毕 业 设 计 (论文 ) 题 目 名 称 X53K 立式数控铣床纵向进给改造设计 题 目 类 别 学 院(系) 专 业 班 级 学 生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开题报告日期 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2 目 录 0 摘要 -3 第一章 概述 -5 1.1 课题概述与 设计目的 -5 1.2 设计课题 -9 第二章 设计说明 -10 2.1 总体方案的确定及框图 -10 2.2 机械部分设计计算 -11 2.3 进给伺服系统结构设计 -17 2.4 硬件部分电路的设计 -19 2.5 凸轮加工程序 -24 第三章 毕业设计体会 -26 3.1 毕业设计体会 -26 参考资料 -28 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3 摘要 在过去二十年间,工业上已应用机器人来完成使操作人员感到厌烦和紧张的那些单调而又不安全的操作。由于机器人完成某些操作要比人更快,更精确,故在各种制造工业中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对多数大型制造业(如汽车工业)来说,为保持其具有竞争性,必须大规模采用机器人。目前,机器人已广泛应用在点焊和缝焊、装配部件、移动重物、喷漆、重复加工等操作中,。 为使机器人能完成上述这些操作,必须使用小型计 算机对机器人进行编程。小型计算机不仅要对机器人发出完成所要求工步的指令,而且还要能记忆程序。由操作人员(或程序员)将信息反馈给小型计算机个 CRT或视频显示所组成的控制装置。操作人员可以随时改编原有程序,即:删除或插入任何所要求的工步。 关键字 : 加工精度,设计方案,分配,参数 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4 ABSTRACT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 robot has been introduced into industry to perform many monotonous and often unsafe operations which in the past had caused both boredom and stress among employees. Because robots can perform certain basic tasks more quickly and accurately than humans they are being increasingly used in variou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n order for most of the larger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such as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to remain competitive it has been necessary for them to introduce robots on quite a large scale. Robots are now used extensively for such operations as spot and seam welding, assembling components, moving heavy parts, spray painting, and repetitive machining operations. In order for a robot to perform these tasks it must be programmed by a minicomputer, which will not only direct the robot to perform the required steps but will also “remember” the sequence. Information is fed by the operator (or programmer) into a control unit consisting of the minicomputer and a cathode ray tube (CRT) or video display. The operator can, at any time, edit a previous program by deleting or adding any desired steps. KeyWords: Accuracy of Process,Project Design,Allotment,Parameter 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5 第一章 概述 1.1 课题概述与 设计目的 数控,用数字化信号对机床运动及其加工过程进行控制,其对零件的加工相比普通机床有着很多的优点: ( 1) 动化程度高: ( 2) 加工精度、加工质量稳定可靠; ( 3) 对零件加工的适应性强灵活性好,能加工形状复杂的零件; ( 4) 加工生产率高; ( 5) 有利于生产管理的现代 化 国外利用数字计算机进行控制加工是从 40 年代开始的。 1952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一台立式铣床上装了一套试验性的数控系统,成功地实现同时控制三轴的运动,它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此后,从 60年代开始,其他一些工业国家如德国、日本等陆续地开发生产及使用数控机床。 1974 年微处理机直接用于数控机床,进一步促进了数控机床的普及应用和大力发展。随着数控机床的功能越来越完善,可靠性和性能越来越高,它在制造业中逐渐担当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我国数控机床的研制是从 1958 年开始的,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直至80 年代后引进 了日本、美国、西班牙等国数控伺服及伺服系统技术后,我国的数控技术才有质的飞跃,应用面逐渐铺开,数控技术产业才逐步形成规模。 近年来我国企业的数控机床占有率逐年上升,在大中企业已有较多 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6 的使用,在中小企业甚至个体企业中也普遍开始使用。 2001 年国内数控金切机床产量已达 1. 8 万台,比上年增长 28. 5%,机床行业产值数控化率从 2000 年的 17. 4%提高到 2001 年的 22. 7%。 2001 年,我国机床工业产值己进入世界第 5 名,机床消费额在世界排名上升到第 3 位,达 47. 39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 53. 67 亿 美元,消费额比上一年增长 25%。但由于国产数控机床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使我国机床的进口额呈逐年上升态势, 2001 年进口机床跃升至世界第 2 位,达 24. 06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27。近年来我国出口额增幅较大的数控机床有数控车床、数控磨床、数控特种加工机床、数控剪板机、数控成形折弯机、数控压铸机等,普通机床有钻床、锯床、插床、拉床、组合机床、液压压力机、木工机床等。出口的数控机床品种以中低档为主。 由于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市场需求变的越来越多样化,多品种、中小批量甚至单件生产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普通机床已越来越不 能满足现代加工工艺及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要求。如果设备全部更新替换,不仅资金投入太大,成本太高,而且原有设备的闲置又将造成极大的浪费。如今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特别是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快,应用到数控系统上,它既能提高机床的自动化程度,又能提高加工精度,所以最经济的办法就是进行普通机床的数控改造。这样既可以提高加工生产率,改善加工工艺,还可以减少资金投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缩短订购新的数控机床的交货周期时间。实践已经证明普通 铣 床的经济型数控改造具有重大的实际价值,为此,在旧有 铣 床上进行数控改造有着较好的 市场前景。 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7 我国目前机床总量 380 余万台,而其中数控机床总数只有 11.34 万台,即我国机床数控化率不到 3。近 10 年来,我国数控机床年产量约为 0.6 0.8 万台,年产值约为 18 亿元。机床的年产量数控化率为 6。我国机床役龄 10 年以上的占 60以上; 10 年以下的机床中,自动 /半自动机床不到 20, FMC/FMS 等自动化生产线更屈指可数(美国和日本自动和半自动机床占 60以上)。可见我们的大多数制造行业和企业的生产、加工装备绝大数是传统的机床,而且半数以上是役龄在 10 年以上的旧机床。用这种装备加工出来的产品普遍 存在质量差、品种少、档次低、成本高、供货期长,从而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直接影响一个企业的产品、市场、效益,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必须大力提高机床的数控化率。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很多企业从国外引进技术、设备和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据不完全统计,从 1979 1988 年 10年间,全国引进技术改造项目就有 18446 项,大约 165.8 亿美元。这些项目中,大部分项目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有的引进项目由于种种原因,设备或生产线不能正常运转,甚至瘫痪,使企业的效益受到影响,严重的使企业陷入困境。 一些设备、生产线从国外引进以后,有的消化吸收不好,备件不全,维护不当,结果运转不良;有的引进时只注意引进设备、仪器、生产线,忽视软件、工艺、管理等,造成项目不完整,设备潜力不能发挥;有的甚至不能启动运行,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生产线的产品销路很好,但是因为设备故障不能达产达标;有的因为能耗高、产品合格率低而造成亏损;有的已引进较长时间,需要进行技术更新。种种原因使有的设备不仅没有创造财富,反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8 而消耗着财富。这些不能使用的设备、生产线是个包袱,也是一批很大的存量资产,修好了就是财富。只要找出主要的技术难点,解 决关键技术问题,就可以最小的投资盘活最大的存量资产,争取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也是一个极大的改造市场。 本课题是围绕将 X53K 立式铣床改造成经济型数控铣床展开设计的,经济型数控铣床是指价格低廉、操作使用方便,适合我国国情的装有简易数控系统的高效自动化机床。中小型企业为了发展生产,常希望对原有旧机床进行改造,实现数控化、自动化。经济型数控铣床系统就是结合现实的的生产实际,结合我国国情,在满足系统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价格。价格便宜、性能价格比适中是其最主要的特点,特别适合在设备中占有较大比重 的普通铣床改造,适合在生产第一线大面积推广。企业应用经济型数控型系统对设备进行改造后,将提高产品加工精度和批量生产的能力,同时又能保持“万能加工”和“专用高效”这两种属性,提高设备自身对产品更新换代的应变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利用微机改造现有的普遍铣床,主要应该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机械传动的进给和手工控制的刀架转位,进给改造成由计算机控制的刀架自动转位以及自动进给加工铣床,即经济型数控铣床。 进行数控机床的改造是非常有必要的。数控机床可以很好地解决形状复杂、精密、小批量及多变零件的加工问题。能够稳 定加工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但是数控机床的运用也受到其他条件的限制。如:数控机床价格昂贵,一次性投资巨大等,因此,普通铣床的数控改造,大有可为。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9 它适合我国的经济水平、教育水平和生产水平,已成为我国设备技术改造主要方向之一。 并且 目前在机械行业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品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中小批量的生产所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对机械产品的精度和质量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与推进。所以普通机床越来越难以满足加工的要求,同时由于技术水平的提高,数控机床的价格在不断下降,因此,数控机床在机械行业中的使用将越来越普遍,而对原有普 通机床的数控化改造也应是越来越广泛,依照设计任务本设计对 X53K 立式铣床进行了数控化改造。 1.2 设计课题 X53K 立式铣床的经济型数控化改造设计 1.2.1 要求:将铣床改造成用 MCS-51 系列单片机控制的经济型数控铣床,步进电机开环控制,要求具有直线和圆弧插补功能。机械部分要求计算,硬件电路部分要求用 8031 作 CPU,控制系统中要求包括扩展程序存储器、扩展数据存储器、 I/O 接口芯片、译码电路及键盘、显示等外设、硬件电路要求包括 3 个坐标系统。 1.2.2 参考设计参数: 工作台尺寸 : 320 1250 mm2 工作台行程:纵向: 660mm 工作台及夹具工作重力:纵向: 2800 N 工作台进给速度:纵向: 2 m/min 最大进给速度: 0.8 m/min 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10 主电机功率: 7.5KW 起动加速时间: 30ms 定们精度: 0.05mm 代码制: ISO 输入方式:增量值、绝对值通用 控制坐标数: 3 最小指令值: 0.01 0.005/脉冲 自动升降速性能:有 第二章 设计说明 2.1 总体方案的确定及框图 2.1.1 总体方案的确定 根据设计任务的要求,决定采用点位控制,用步进电机驱动的开环控制系统 。这样可使控制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调试和维修都比较容易,为确保数控系统的传动精度和工作平衡性,采用低摩擦的传动和导向元件,此工作台采用滚珠丝杆螺母副和液动导轨,为尽量消除传动间隙,可设法调整传动齿轮的中心距以消除齿侧间隙,计算机系统采用高性能价格比的 MCS-51 系列单片机扩展系统。 2.1.2 总体方案框图 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11 环形分配器微机环形分配器方向CP方向环形分配器CP方向CP光电耦合功率放大功率放大光电耦合升降台功率放大光电耦合X 步 进电机工作台Y 步 进电机Z 步 进电机2.2 机械部分设计计算 2.2.1 工作台外形尺寸及重量估算 纵向: X=1250mm 工作加工范围:纵向: X=320mm 工作台及夹具工件策略: Gx=2800N 横向: z=400 工作加工范围:横向: z=300mm 工作台及夹具工件策略: Gz=5500N 2.2.2 钻削计算 Pz1=GFdXF fYF KF 查得: CF =304.11,XF=1,YF=0.8,KF=1 取 f=0.005mm/r 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12 则: Pz1= 304.11 41 0.05 8.0 1=111N 2.2.3 铣削力计算 P2z =9.81 22.6a 86.0eaf72.0 dt 86.0 apz ae=0.05dt(铣凸轮 ) 铣削接触弧深 af=0.1mm/z 每齿进给量 铣刀直径: dt=12 铣削深度: ap =8 铣刀齿数: z=3 P2z =9.81 22.6 2 86.0 0.1 72.0 12 86.0 8 3=217 查表得: PH /PF =1,则走刀抗力 PH =PF =217N 2.2.4 滚动导轨的参数确定 ( 1)导轨形式:在原有滑动导轨的基础上,采用贴塑处理,摩擦特性好,耐磨性好,减振特性好等特点,且工艺较简单。 2.2.5 滚珠丝杆的设计计算 滚珠丝杆的负荷包括铣削力及运动部件的重量 所引起的进给抗力。应按铣削时情况计算。 ( 1)最大动负荷 Q的计算: Q=3L fwP 运转系数 fw=2,寿命值 L=61060nT , n=01000LVs 式中 L 寿命 ,以 106 转为一单位 n 丝杆转速( r/min) Vs 为最大切前力条件下的进给速度( m/min) 可取最高进给速度的 1/2 1/3 纵向 : Vs=0.6m/min 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13 L0 丝杆导程( mm) T 为使用寿命( h) ,对于数控机床取 15000h; fw 运转系数,表 3 14 初选丝杆螺距 L0=6mm,得丝杆转速 n 为: n=01000LVs =60r/min 所以 L=610150006060 =54 X 向丝杆牵引力: Px=P2z +1.414fGx=217+1.414 0.001 3500=222N 式中 f 当量摩擦系数,取 0.01 所以最大动负荷: X 向: Qx=3L fwP=2229N 查表取滚珠丝杆直径 d0=30,选用滚珠丝杆螺母副的型号为 NL3005 型,单螺母变导程预紧,见附录 A 表 A 7 ( 2)滚珠丝杆螺母几何参数计算如下: 名称 符号 计算公式和结果 /mm 螺纹滚道 公称直径 d0 30 螺距 t 6 接触角 450 钢球直径 dq 3.969 螺纹滚道法面半径 R 2.064 偏心距 e E=(R-dq/z)sin =0.045 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14 螺杆 螺纹升角 =arctg0dt =32 螺杆直径 d D=d0 -0.2dq =29.5 螺杆内径 d1 d1 = d0 +2e-2R=26.8 螺杆接触直径 dz dz = d0 - dq cos =27.8 螺母 螺 母螺纹外径 D D=60 螺母内径 D1 D1= 50 (3)传动效率的计算 =)tan(tan =0.96 式中 摩擦角 约等于 10 螺纹升角 ( 4)刚度验算 滚珠丝杆受工作负载 P 引起的导程 L0的变化量为 L1 =EFPL0式中 L1 在工作负载 P 作用下引起每一导程的变化量( mm); P 工作负载,即进给牵引力( N); L0 滚珠丝杆导程( mm); E 材料弹性模数( N/mm2 ) ,对钢为 20.6 104 N/mm2 ; F 滚珠丝杆截面积(按内径确定) X 向: P=222N. L0=5mm, E=20.6 104 N/mm2 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15 F= R2 =5.638cm2 所以 L1 =638.5106.20 5.0295 6 = 1.27 106 cm 丝杆因受扭矩而引起的导的变化量 L2 很小,可忽略所以导程总误差 = L 100/ L0=2.53 m/m 查表知 E级精度的丝杆允许误差 1.5 m,故刚度足够。 6)步进电机的选用 ( 1)步进电机的步距角 b:对步进电机施加一个脉冲信息,步 进电机就回转一个固定的角度。 因为系统分辨率为 0.01mm,所以取系统脉冲当量 p =0.01mm/step 初选步进电机步距角 b=1.5 ( 2)步进电机启动转距的计算 设步进电机等效负载转矩 为 T,负载力为 P,根据能量守恒原理 电机所做的功与负载力做的功有如下关系: T =Ps 式中 电机转角; s 移动部件的相应位移; 机械传动效率 若取 =b=1.5,则 s=p,p=pH + (G+Pz ) 所以 T=bp236 PH + ( G+Pz ) 式中: pH 铣削时走刀抗力( N); G 移动部件重量( N); Pz 与策略方向一致的切削力( N); 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16 导轨摩擦系数,取 0.005; b 步进电机的步距角; T 电机轴负载转距( N cm) ; 代入数据得: T=10.45N 估算起动转矩: Tq=5.03.0 T3.045.10Ncm=34.8N.cm 对工作方式为三相六拍的步进电机, =0.866;可求出最大静转矩 Tmaxj=866.0 qT =46.4 (3)步进电机的最高起动频率 fmax及运行频率 fe计算 fmax=pV601000 max =2333Hz fe=psV601000=1000Hz ( 4)确定步进电机型号 根据以上计算,从表 3 2.3中选出 130BF001型电机可以满足要求,因为加工材料为青铜,切削力小,故不再进行校核计算。尺寸如下图: 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17 7) 确定齿轮传动比及模数和有关尺寸 因为步进电机中距角 b=1.5, 滚珠丝杆螺距离 t=5mm,要实现脉冲当量 p=0.01mm/step,在传动系统中应加一级齿轮降速传动,降速传动比: I=21ZZ=55.1360p =0.48 选 Z1 =24, Z2 =50 因传递的扭矩较小,取模数 m=2,齿轮有关尺寸如下表: 关系式 Z1 Z2 Z 24 50 d=mz 48 100 da=d+2m 52 104 df=d-2 1.25 43 95 B=(36 )mm 10 10 A=2 21 dd 74 2.3 进给伺服系统结构设计 纵 横 向进行机构装配图 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18 2.3.1 经过计算 ,本设计采用 130BF001 型步进电机,内循环 NL3005 滚珠丝杆副,齿轮箱中装有三个齿轮 Z1 =24, Z2 =52, Z3=25,模数 m=2。内循环螺纹调整的双螺母滚珠丝杆副 ,NL4006. 2.3.2.齿轮箱体在工作台的右侧 ,设计中将一对齿轮水平放置 (图中没画出 ),避免箱体高工作台面影响工人操作 .步进电机装在齿轮箱盖 14 上 ,为了保证电机与滚珠丝杆平衡度 ,在装配之前 ,应将端盖 14与箱体 11 用螺钉坚固后打销孔 .在上镗床 ,在一次装夹中镗出 100H8 和 68H8 两个孔 ,再将端盖坼下 ,进行装配 . 2.3.3.将原 回转台 8 中的锥齿轮 ,滑动螺母等零件去掉,将回转台稍作加工,装入滚珠螺母,再装调左端的丝杠支架和右端的箱体 11,使滚珠丝杠与导轨平行,滚珠丝杠带动工作台运行灵活,无阻滞现象,再坚固螺钉,并打定位销。 2.3.4在水平面内应使丝杆中心线距导轨的距离尽量小,否则将会产生颠复力矩,增大摩擦力使运动不平稳。此外设计中常见的错误是为了在大齿轮端面与箱壁的矩,任意加长电机伸出轴这是不允许的。如果齿轮端面与箱壁矩离太小,不便于装配,可以用加长齿轮轮毂的方法来解决。 2.3.5本图的消隙齿轮,是采用两个薄片齿轮,中间开有 三个月牙形的槽放入压簧,并用三个内六角螺钉固定( M M 和 N N)。这种消隙齿轮的装配顺序是:首先将双片齿轮相对转过一个齿距,使双片齿轮对齐,弹簧 29 受压,上紧螺钉 26 装入箱体后,将螺钉 26 松开,弹簧40 将双片齿轮沿周向错开,以消除与齿轮 23 的侧隙,此时再将螺钉 26上紧。设计时弹簧两端用削扁的销子压住。 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19 2.3.6将原来机床横向进给手轮,刻度盘及前面的护盖拆去,将螺杆换成 NL3005 滚珠丝杆,仍利用原来的一对圆锥滚子轴承,齿轮箱体直接装在升降台上。 为了将步进电机装在升降台右侧,齿轮箱体的后面,以便工人 操作,必须加大丝杆中心与电机轴的中心距,故此设计中采用齿数为 52 的中间介轮。因 Z=52 齿轮直径较大做成双片齿轮,用以消除齿侧间隙。 箱体上的电机止口孔 100,中间轴轴承外圈孔 42,及与升降台上寂位座圈 7 作止口配合的孔 75,是在镗床上一次镗出,其也中心距分别是 77 0.023 与 76 0。 023,装配时将箱体止口孔 75H8 装在定位 座圈 4 上,则保证了滚珠丝杆上装的齿轮 8( Z=25, m=2)与箱体中问轴上的齿轮 10( Z=52,m=2)的中心距,使齿轮能正确啮合。旋塞件 4 是为了旋下后,能从孔中伸进内六角杆,用来松紧介轮上的 3 个螺钉,使消隙齿轮错齿,以消除上下齿轮与之啮合的侧隙。 具体见装配图 2.4 硬件部分电路的设计 2.4.1 控制系统的功能 1. X 向、 Y 向、 Z 向的进给伺服运动; 2. 键盘显示; 3. 面板管理 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20 4. 行程控制 5. 其他功能、例如光隔离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红绿灯显示 2.4.2CPU 和存储器 CPU 采用 8031 芯片,由于 8031 芯片内无程序 存储器,需要有外部程序在存储器的支持,同时 8031 内部只有 128B 的数据存储器也远不能满足控制的要求。故扩展了 16KB 程序存储器由两片 2764 组成,又扩展了一片 6264 数据存储器。 8031 芯片的P0和 P2 用来传送外部低 8 位地址和数据, P2 口传送高 8 位地址, P0口传送低 8 位地址和数据,故要采用 74LS373 地址锁存器的输入和输出透明,即 输入的低 8 位存储器地址在输出端出现,此时不需锁存。当 ALEN 高电平弯低电平,出现下降沿时,低 8 位地址锁存入地址锁存器中, 74LS373 的输出不再随输入变化,这样 P0口就可用来传送读写的数据了。 8031 芯片的 P2口和 74LS373 送出的 P0口共组成 16 位地址, 2764 和 6264 芯片都是 8KB,需要 13 根地址线。 A0A7低 8 位接 74LS373 芯片的输出, A8A12 接 8031 芯片的 P0.2P4.2。系统采用全地址译码,两片 2764 芯片片选信号 CE 分别接 74LS138 译码器的0Y和 1Y 系统复位以后程序从 0000H 开始执行。 6264 芯片的片选信号 1CE 也接 74LS138 的 1Y ,单片机扩展系统允许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独立编址(即允许地址重叠), 8031 芯片控制信号 PSEN 接 2764 的 OE 引脚,读写控制信号 WR 和 RD 分别接 6264芯片的 WE 和 OE ,以实现外部数据存储器的读写。由于 8031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21 芯片内部没有 ROM 故始终要选外部存储器,故其 EA 必须接地。 2.4.3T/O 接口电路 由于 8031 只有 P1 口和 P3部分能提供用户作为 I/O 口使用,不能满足输入输出口的需要,因而系统必须扩展输入输出接口电路。从附录 H 图 H-2 可以看出,系统扩展了一片 8155 和一片8255 可编程 I/O 接口 芯片。 8155 的片选信号 CE 接 74LS138 的Y , 8255 芯片片选信号 CS 接到 74LS138 的 2Y 端。 74LS138 译码器有三个输入 A、 B、 C 分别接到 8031 的 P5.2、 P6.2、 P7.2,输出0Y7Y8 个输出,低电平有效。 Y0Y7对应输入 A、 B、 C的 000 至 111 的 8 种组合,其中0Y对应 A、 B、 C 为 000, Y7对应 A、 B、 C 为 111。 74LS138 还有三个使能端,其中 2 上( AG2和 GB )为低电平使能,另一个 G1 为高电平使能,只有当使能端处于有效电平时,输出才能产生,否则输出处于高电平无效状态。 I/O 接口芯片与外设的连接是这样安排的, 8155 芯片PA0PB7是显示器的位选信号输出, PC0PC4 5 要线是键盘扫描输入。 8155 芯片的 IO/M 引脚接 8031 芯片的 P0.2,因为使用8155 的 I/O 口,故 P0.2为高电平。 8255 芯片 PA0PA6 接 X 向、 Y 向和 Z 向步进电机硬件环形分配器,为输出 PBPB 为三个方向的点动及回零输入,PCPC 为面板上的选择开关是输入,设有编辑单步运行,单段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22 运行、自动、手动 I、手动 II 等方式。 系统各芯片采用全地址译码,各存储 器及 I/O接口芯片的地址编码如下表: 芯片 接74LS138引脚 地址选择线 片内地址单元 地址编码 2764( 1) 0 0 0 8KB 0000H1FFFH 2764( 2) 0 0 1 8KB 2000H3FFFH 6264 0 0 1 8KB 2000H 3FFFH 8155 RAM 1 0 0 1 1 1 1 0 256B 9E00H9EFFH I/O 1 0 0 1 1 1 1 1 1 1 1 1 6B 9FF8H5FFFH 8255 0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4B 5FFCH5FFFH X 向、 Y 向步进电机硬件环形分配器采用 YB015, 3-2 相通电五相十拍方式工作,故 A0、 A1 引脚均接 +5V, Z 向步进电机硬件环形分配器采用nts毕业设计说明书 23 YB014,是以 2-3相通电四相八拍试工作。 A0、 A1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X53K立式数控铣床纵向进给改造设计【6张CAD图纸+毕业答辩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449788.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