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50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与东西方的先哲课件 人民版选修4.ppt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50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与东西方的先哲课件 人民版选修4.ppt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50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与东西方的先哲课件 人民版选修4.ppt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50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与东西方的先哲课件 人民版选修4.ppt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50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与东西方的先哲课件 人民版选修4.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向高考 历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民版 高考总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考部分 选修四 第50讲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与东西方的先哲 选修四 1 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 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 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2 列举 贞观之治 的主要表现 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3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4 了解孔子的生平 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5 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 了解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 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一 秦始皇1 统一六国 1 条件 人民渴望国家统一 秦国具备了统一的条件 秦王嬴政个人的才能 2 结果 秦灭六国 完成国家的统一 建立了秦朝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2 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1 政治上 中央 地方上 2 军事上 南征越族 北击匈奴 3 文化上 统一 4 经济上 统一 3 秦始皇的暴政焚书坑儒 修筑长城 严酷刑罚 皇帝制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文字 度量衡 货币 4 评价 1 积极方面 结束分裂 完成国家统一 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 国家 2 消极方面 实行暴政 短暂而亡 多民族封建 二 唐太宗1 贞观之治 1 出现原因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 虚心纳谏 重视用贤 休养生息 宽刑薄税 文德治国 2 表现 政治 社会 经济 清明 稳定 发展 2 民族和对外政策 1 民族关系 战而后和 任用少数民族贵族管理本地方 设置机构 册封 和亲 2 对外方面 设鸿胪寺 鼓励外商来华 存异方之教 3 经济方面提倡发展农业生产 减轻徭役赋税 三 康熙帝1 面临的形势 国家统一遭到破坏 国家主权遭到威胁 2 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1 平定 2 统一台湾 设置 3 平定准噶尔贵族 的叛乱 4 尊重各民族 册封四大活佛 3 维护国家主权 组织 之战 签订 三藩之乱 台湾府 噶尔丹 雅克萨 尼布楚条约 4 重视经济 1 治理黄河水患 视察河工 2 改革 减免赋税 3 重视文教 组织编成 康熙字典 赋制 归纳拓展 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帝的比较 一 孔子1 孔子生平 1 青少年时代 收徒授课 首创私学 2 齐国岁月 顾问齐公 遭人反对 返鲁授徒 专心从教 3 在鲁从政 管理内政 政绩显著 改革碰壁 失意去鲁 4 晚年结局 周游列国 仁政难施 弃官从教 整理文献 弟子记言 论语 留传 东西方的先哲 2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 创立儒家学派 2 孔子的核心思想 礼 代表西周以来传统的 的周礼 仁 中心内容是 爱人 要实施 仁 就要行 之道 孔子的 礼 和 仁 既是社会政治理念 又是伦理道德概念 它们相辅相成 不可分割 宗法等级制度 忠恕 3 孔子的历史影响 孔子创办私学 打破了 的传统 开创了 的新模式 对中华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了重要作用 孔子 内圣外王 的主张成为中国古代人治社会开明君主和政治人才的理想标准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长久和深远的影响 学在官府 学在民间 二 古希腊的先哲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1 古典文化的辉煌时代 1 古希腊文化是欧洲文化的重要起源 2 伯里克利时代 雅典经济繁荣 政治制度先进 公民积极参政 文化空前繁荣 2 柏拉图 前427 前347年 与 理想国 1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 苏格拉底因意见不能容于雅典的民主政体而被判处死刑 使柏拉图改变了对雅典民主政治的态度 他开始寻找自己心目中的 理想国 2 游历生活 柏拉图在地中海沿岸游历中认识到只有建立以 为国王的国家才是最理想的国家 3 创办 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传授知识 进行学术研究 提供政治咨询 培养学者和政治人才的学校 4 理想国 柏拉图主张一个理想的国家应由 和 三个等级的公民构成 5 评价 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 的幻想 它集中了古代人类思维的梦想与创意 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 柏拉图是古希腊思想史的丰碑 是彪垂千史的思想巨匠 他的哲学著作是 的奠基性文献 哲学家 雅典学园 统治者 武士 劳动者 乌托邦 西方文化 归纳拓展 孔子与柏拉图的异同1 不同点 1 柏拉图的研究主要在哲学领域 侧重于理性 主张建设理想国 追求真 孔子主要侧重于伦理道德 偏重于感性 追求善 2 柏拉图相信灵魂不死 孔子对殷周以来的鬼神观念持怀疑态度 2 相同点 1 时代 都处于奴隶制时代 思想主张均处于文化源头的地位 2 政治思想 都体现 人治 的特点 都偏于理想化 3 教育 都创办学校 重视教育 均主张因材施教 进行启发式教学 4 影响 都影响东西方文化的走向 在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3 探求真知的亚里士多德 前384 前322年 1 生平 17岁 前367年 时到雅典学园师从柏拉图求学 任马其顿王子亚历山大的老师 于前335年回雅典创办吕克昂学园 前322年在卡尔基斯抑郁而终 2 伟大成就 亚里士多德是希腊 的集大成者 首次对科学进行了分类 创立了多个学科的学科体系 人生与治学态度 亚里士多德把人生意义归结为 认识论 亚里士多德认为 是人的本质 提出 人是有理性的动物 古典文化 求知 理性 政治主张 第一 人在本性上是城邦的动物 公民的义务就是履行城邦赋予的职责 维护城邦的整体利益 第二 亚里士多德把希腊城邦的政体分为君主政体 贵族政体 共和政体 僭主政体 寡头政体 平民政体六种 第三 亚里士多德主张由 执政 中产阶级 3 历史地位 亚里士多德作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他在 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中都留下了许多开创性的著作 他的哲学思想成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家的重要理论来源 他的自然观在中世纪乃至近代都备受推崇 他伦理学中的 理论成为人类和谐社会的润滑剂 他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对真理的追求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积极进取 探求新知 逻辑学 中道 贞观二年 太宗问魏征 何谓为明君 魏征说 君之所以明者 兼听也 太宗以为然 并说 主欲知过 必藉忠臣 冀凭直言鲠议 致天下太平 贞观期间 太宗屡屡对 一士之谔谔 直言 表示 此言是也 当为卿改之 并赐绢帛 贞观六年 太宗对侍臣说 可爱非君 可畏非民 天子者 有道则人推而为主 无道则人弃而不用 诚可畏也 摘编自袁行霈 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 据材料 就 明君 执政概括唐太宗的 君道 内涵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唐太宗 君道 产生的客观因素 3 以帝王政治为视角 综合评价唐太宗的 君道 答案 1 内涵 严肃法令 遵守法律 减少独断 广任贤良 兼听纳谏 激励直言 2 因素 隋朝无道而亡 农民战争的威力 传统儒家的民本 仁政思想 大乱初定 经济凋敝 3 评价 唐太宗的 君道 是古代开明政治的典范 促成了封建治世的出现 成为古代治者的 明君 理想 但唐太宗的 君道 是为了维护李唐王朝的统治 其实施有赖于帝王的个人品质 唐太宗晚年背离了自己的这一 君道 材料二与包公有关的笔记 话本在宋代即开始流传 元代出现了 陈州粜米 等多种包公题材的杂剧 清代小说 三侠五义 戏剧 铡美案 等深入人心 包拯遂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后世人称 包青天 摘编自徐忠民 包公叙事 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指出包拯勇于弹劾官员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 包青天 在后世广为传颂的原因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包拯的相关知识 第 1 问 由 皇帝鼓励官员议政 士大夫也以天下 安危治乱 为己任 积极议政 善于断案 执法刚正不阿 可知 既有皇帝的因素 也有官场风气的影响 还有包拯的个人素质因素 第 2 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公平正义一直是人们追求的主题 儒家忠君爱民的价值观也起了推动作用 由材料二可知 宋代以来的市民文学的发展也推动了对包拯的传颂 答案 1 皇帝较为开明 政治环境相对宽松 士大夫积极议政 包拯优秀的个人品质 2 百姓对清廉公正官员的期待 忠君 爱民 等儒家思想的广泛影响 历代在原型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艺术化塑造 二是帝制中国时代的眼光 尽管在某些时期或个别思想家那里 孔子偶尔会遭到问难和批评 但总的来讲 帝制中国时代的孔子乃是人们心目中的一种拥有绝对权威而历久弥尊的政治文化偶像 三是近代变革或现代转型期的眼光 晚清以来 孔子的观念和形象在近世中国人的心目中发生了日益深刻而难以弥合的急剧裂变和根本转换 孔子被洪秀全塑造成一个跪在上帝面前苦苦哀求认错的妖魔 康 梁维新一派极力推尊孔子为托古改制的至圣素王和神明教主 四是全球化时代的当下眼光 改编自林存光 孔子形象的历史变迁与时代转换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归纳轴心时期孔子是如何从理论上回应时代变革的历史难题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 孔子的观念和形象在近世中国人的心目中发生了日益深刻而难以弥合的急剧裂变和根本转换 的原因 答案 1 理论 提出仁 维护周礼 主张为政以德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 原因 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社会矛盾的激化 不同阶级的政治诉求不同 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 材料二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是地维之所赖以立 天柱之所赖以尊 君虽不仁 臣不可以不忠 父虽不慈 子不可以不孝 夫虽不贤 妻不可以不顺 曾文正公全集 家训卷下材料三城邦以正义为原则 由正义衍生的礼法 可凭以判断 人间的 是非曲直 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 要使事物合于正义 公平 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 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 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 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 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 指出孔子建立社会秩序的主张有哪些 这一主张到后来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 依据材料三 说明亚里士多德认为该如何建立有序的社会 3 综合上述材料与问题 你认为应该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答案 1 主张 按照君臣名分之礼 以德治国 影响 后来形成的三纲五常成为维护专制封建统治的工具 束缚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 通过实现正义 法治 中道来建立社会秩序 任意两点即可 3 通过法治实现正义是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的基础 既要肯定法治的基础作用 也要肯定道德的作用 贞观十六年 太宗谓侍臣曰 古人云 鸟栖于林 犹恐其不高 复巢于木末 鱼藏于水 犹恐其不深 复穴于窟下 然而为人所获者 皆由贪饵故也 今人臣受任 居高位 食厚禄 当须履忠正 蹈公清 则无灾害 长守富贵矣 古人云 祸福无门 惟人所召 然陷其身者 皆为贪冒财利 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卿等宜思此语为鉴诫 唐 吴兢 贞观政要 贪鄙第二十六 材料二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 当时称为三省 一中书省 二门下省 三尚书省 政府一切最高命令 皆由中书省发出 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 即加予复核 这是对此项命令之再审查 诏敕自中书定旨门下复审手续完成后 即送尚书省执行 尚书省则仅有执行命令之权 而于决定命令则无权过问 钱穆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唐律 首次将非法占有财物的行为进行总结和归纳 综合为六种犯罪 正脏唯有六色 强盗 盗窃 受财枉法 受财不枉法 受所监临及坐赃 自外诸条 皆约此六脏为罪 其中的受财枉法 受财不枉法 受所监临及坐赃都属于只有官吏才能发生的贪污贿赂犯罪 所以 唐律 将 强盗 盗窃 罪划分在 贼盗 中 而将关于 受财枉法 受财不枉法 受所监临 的规定放在 职制律 中 不仅如此 唐律 还把官吏 受财枉法 与 十恶 杀人 等同列为不予赦免的犯罪 显示出对官吏犯罪的重视 沈大明 唐律 对官吏的监督 处罚及其实现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和策略 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反腐败的关键是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在国家制度的顶层设计上如何体现这一原则的 3 据材料三概括 唐律 的特点 综合以上材料 概括唐太宗的反腐策略 答案 1 法乃天下之法 人人必须遵守 强调官员的忠正 自律 注重对官吏的道德教育 2 实行三省六部制 合理分割政府权力 三省之间分工合作 相互牵制 达到权力制衡 把制定政令同贯彻执行分割开来 防止政策被利益所绑架 3 特点 严格鉴定并归类各种经济罪行 加大对官吏经济犯罪的惩治力度 策略 制度化 法制化推进反腐 同时加强对官吏的道德教育 材料二1670年康熙制定 圣训十六条 体现了其社会控制的思想 十六条 的基本内容有 敕孝弟以重人伦 笃宗族以昭雍睦 重农桑以足衣食 尚节俭以惜财用 隆学校以端士习 黜异端以崇正学 讲法律以儆愚顽 息诬告以全良善 诫窝逃以免株连 联保甲以弭盗贼 解仇忿以重身命 成积春 论康熙的社会控制思想 材料三然而 以康乾盛世到订立屈辱的 南京条约 不过相隔45年 这个质量互变也未免太快太突然了 历史的必然性与逻辑性何在 实际上 中国之落伍恰恰始自康熙皇帝 因为他处在剧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的变革 其一生的功业只是人为地延长了已经衰亡的封建社会 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迈进的最佳时机 给近代的中国留下了沉重的包袱与苦难 郭长庚 应当重新评价康熙帝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的康熙帝拒绝大臣奏请功德尊号的原因有哪些 反映出康熙帝怎样的精神品质 2 根据材料二分析康熙帝为实现社会控制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体现了怎样的治国特点 3 综合上述材料 说明材料三作者否定康熙帝的理由 答案 1 原因 三藩之乱因康熙自己误判引起 战争导致社会动荡 民不聊生 品质 善于反思 勇于承担责任 2 方式 规范伦理道德 加强文化控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