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法和传统法制碘仿实验报告.doc_第1页
电解法和传统法制碘仿实验报告.doc_第2页
电解法和传统法制碘仿实验报告.doc_第3页
电解法和传统法制碘仿实验报告.doc_第4页
电解法和传统法制碘仿实验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 合 化 学 实 验 报 告实验名称: 电解法和传统化学法合成碘仿实验 专业 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年 月 日一、实验目的 1.熟悉电化学方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2.掌握电化学合成碘仿的基本原理 3.掌握电流效率等概念以及电化学合成的基本操作及影响因素 4.熟悉化学法合成碘仿的原理和操作,并与电解法进行比较,对比讨论两者的优缺点二实验原理 1.电解法: 主反应: 副反应: 其中副反应每生成1mol IO3- 会消耗6mol电子。因此,在制备碘仿实验中,实际通过 的电量要大于理论计算的数值。 反应式所需的电量与实际通过的电量之比称为电流效率。 2.化学法: NaI+NaClONaIO+NaCl CH3COCH3+3NaIOCH3COCI3+3NaOH CH3COCI3+NaOHCHI3+CH3COONa三实验仪器与药品 1.仪器:电磁搅拌器、直流电源、电解池、自制电极(1对Ni电极和1对Cu电极)、 水浴锅、布式漏斗、pH试纸、数字熔点仪 2.药品:碘化钠(A.R.)、次氯酸钠(A.R.)、丙酮(A.R.)、乙醇(95%)四实验步骤 1.化学法制备碘仿 如图搭好装置, 在搅拌条件下向三颈烧瓶中依此加入50mL水,7.7gNaI和1mL丙酮。在滴液漏斗 中加入50mL5%的NaClO溶液。通过滴液漏斗逐滴向三颈烧瓶中滴加NaClO溶液, 控制温度在25以下。滴加完之后,继续搅拌30分钟,停止反应。抽滤。于3540 烘箱中进行干燥,得粗产品。用大约40mL95%乙醇加热溶解 所得粗产品。溶解采用右图所用装置。溶解完全后趁热抽滤,所 得母液在冰水浴中结晶,待结晶完全后抽滤,干燥,称量,并用 数字熔点仪测重结晶后的产品熔点。 2.电解法制备碘仿 在一定温度下,向电解池中加入100mL水。搅拌下加入7.7g碘化钠,待固体 溶解后,再加入1mL丙酮,混合均匀后测pH并记录。安装好电极,在某一电流下 开始电解,记下起始时间。1min后再测pH值并记录,实验中分别记录1,3,5,,10min 反应(5min后每隔5min记录一次)时体系pH值和电流。电解30min后,切断电源, 停止电解。将电解液用布氏漏斗抽滤,得到的粗产品在烘箱中干燥后称重。 实验中需做对比实验。对比条件分别为电极材料,反应温度,电解电压。 (1)电极材料 1.Ni电极 采用两个Ni箔电极分别作为阴极和阳极,浸入液体中的尺 寸为2cm1cm,电极间距调节为2 cm。控制水浴温度为25,调整电压为10.OV。 进行电解。 2.Cu电极 采用两个Cu箔电极分别作为阴极和阳极,浸入液体中的尺 寸为2cm1cm,电极间距调节为2 cm。控制水浴温度为25,调整电压为10.OV。进 行电解。并与Ni电极的电解进行对比。 (2)电解电压(Ni电极,水浴T=25) 1.电压U1=10.0V 2.电压U1=6.0V 电解完全后两者相互比较。 (3)电解温度(Ni电极,电压U=10.0V) 1.水浴T1=25 2.水浴T1=42 电解完全后两者相互比较。 3.重结晶 将将化学法和电解法得到的粗产品分别进行重结晶。粗产品用适量的乙醇在加热 搅拌回流的条件下溶解。乙醇的用量应使碘仿恰好溶解,待固体完全溶解后再加1mL 左右,趁热过滤。将母液用冰浴冷却,使晶体充分析出,抽滤所得混合物。将得到的 固体干燥,称量,并用数字熔点仪测量熔点。五、结果与讨论 1.化学法 理论产量计算:m(NaI2H2O)=7.7g n(NaI2H2O)=0.04142mol 1mL CH3COCH3 n(CH3COCH3)=0.0136mol n(NaI2H2O)/3 所以,化学法制得的碘仿产率以丙酮为标准计算: 由反应式:NaI+NaClONaIO+NaCl CH3COCH3+3NaIOCH3COCI3+3NaOH CH3COCI3+NaOHCHI3+CH3COONa 理论可得:n(CHI3)= n(CH3COCH3)=0.0136mol 即m(CHI3)=5.355g 实验得到重结晶后的纯产物m(CHI3)=1.8g 产率为 1.8/5.355100%=33.6% 产物测得熔点为118.2,118.5。平均熔点为118.5 2.电解法 Cu电极,电解电压10.0V,水浴温度25,碘化钠7.7g反应时间/min0135101520253035pH值781011111212121313电流/A0.270.260.260.260.240.150.110.080.060.06粗产量/g0.1 Ni电极,电解电压10.0V,水浴温度25,碘化钠7.7g反应时间/minpH值电流/A粗产量/g070.770.8190.743100.785100.8110110.8015110.8420120.9025120.9130130.9635130.9640141.0045141.00 Ni电极,电解电压6.0V,水浴温度25,碘化钠7.7g反应时间/minpH值电流/A粗产量/g070.320.2180.33390.315100.2910100.2915100.3320110.3625120.3630120.3535120.3240130.3545130.35 Ni电极,电解电压10.0V,水浴温度42,碘化钠7.7g反应时间/minpH值电流/A粗产量/g070.860.81110.833110.825120.8810120.9115120.9220130.9025130.9030140.9235140.9140140.8645140.89重结晶后总产物为0.6g,两次测得熔点分别为118.3,118.6。 I-t图 从下到上电子量分别为3.1110-3mol、6.1310-3mol、16.6910-3mol、15.8810-3mol pH-t图 由于采用广泛pH试纸,故pH值记录误差较大,但可以看出总体趋势是酸性增强。 由I-t图可知,Ni电极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电量大于Cu电极,故Ni电极在时间上效率 较Cu电极高。 从总体上看,电流都有一个增大、减小的过程,增大的过程应该是发生了主反应, 随着反应的进行,主反应强度减弱,而电极随着I2以及Cu(OH)2等产生使得电极极化,电 流下降。 电解电压从10V降到6V,反应中通过电量显著下降,意味着有利于电解的进行,有 利于增加碘仿的产量,但当电压过大时,氢气在镍电极上的超电位增大,会增加消耗的电 能,可能会使电流效率降低。 42电解体系电流密度略高于25电解体系,说明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一定温度 范围内,升高温度有利于电解的进行,有利于提高碘仿产量。因为温度加快传质过程,使 得在阳极部位生成的碘单质迅速扩散,与丙酮反应生成碘仿。 pH增大的原因是阴极不断产生氢氧根离子,而阳极总反应既不产生氢氧根也不生成, 因此溶液的pH值逐渐升高。6、 思考与讨论 1.电解法制备有机物时电极材料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其应具备的条件:具有良好的催化 活性 导电性能良好 稳定性好 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本实验采用的是金属电极, 但由于金属电极很容易发生本身的电解氧化,使得电流效率很低,且产物不纯,但良好的 惰性金属价格昂贵,不适合大规模使用,可以考虑采用石墨电极。 2.讨论温度、搅拌、电解电压等因素对电解合成的影响:电化学反应电极过程主要有反应 物向电极表面传质、电子转移、产物离开电极或进入电极内部、电子转移前或电子转移后 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转化、表面反应。其中物质的传质受温度、搅拌的影响较大,增大传 质,增强搅拌的强度有助于物质传质,促进电化学反应。电解电压对电子的转移影响较大, 故增大电压可以促进电化学反应进行。其中本实验中搅拌强度若不够,易使阴极产生的碘 单质附着在电极上,不利于溶液反应且会增大电极极化。 3.比较电解法和传统法:电解法的氧化剂为失电子,而传统法中氧化剂为 NaClO,考虑到重结晶后的产品质量,电化学法所用氧化剂仅为传统法的1/9,所以电化 学法更为经济,但需要解决电极和反应条件的优化问题,尽量减少副反应。七、结论 1.电解法合成碘仿实验中,反应温度、电解电压、以及电极材料对电解反应影响很大,本 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在一定的范围内,Ni电极优于Cu电极,电解电压越高反应越好,温度 越高反应越好。电解电压和温度在哪个范围内于产量正相关没有进行实验。 2.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