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四项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_第1页
风湿四项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_第2页
风湿四项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_第3页
风湿四项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_第4页
风湿四项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巴氏分级分类法通常分为五个级别: 级,细胞正常; 级,有炎症表现; 级,有可疑恶性细胞; 级,有癌细胞,待证实; 级,有癌细胞。 巴氏2B血液流变学是通过八项指标来反映出血液的浓稠性,粘滞性,血浆粘滞性,血细胞聚集性和血细胞的凝固性。它们既是独立的指标,又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怎样来看一张血流变学检查报告单的结果呢?下面叙述一下各指标的原理和意义。 (1)反映血液浓稠性红细胞压积:它反映血液中血细胞与血浆间的比例。 意义:红细胞压积增高,则表示血液浓而粘,除脑血管病外还见于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压积降低,则表示血液较薄,全血粘度也相应下降,意味着机体有失血或贫血。 (2)反映血液粘滞性、粘度是流动性的倒数,即粘度愈大,流动性愈差;粘度愈小,流动性愈好。 全血粘度:全血粘度受红细胞压积的改变而改变,一般来说红细胞压积高的,全血粘度高。 意义:全血粘度增高提示血细胞压积或血浆粘度增高,红细胞聚集性增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或弹性差,血管壁硬化毛糙。它的增高常见于下列疾病,如脑血管病、红细胞增多症、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脉管炎、肺心病、结缔组织疾病活动期,链状血红蛋白症、白血病等。 血浆粘度反映体内生物大分子(纤维蛋白原、球蛋白、血脂)对血细胞粘度的影响。 意义:增高,除脑血管病外主要见于巨球蛋白血症,白血病。其他意义同全血粘度。 (3)反映血细胞的聚集性,红细胞电泳时间:时间愈短、则表明红细胞表面电荷多,红细胞间愈处于分散,聚集性减少;反之,若时间愈长,反映其表面电荷愈少,则红细胞愈趋向聚集,使红细胞之间互成串状、堆状、使全血粘度增大。 意义:电泳时间延长常见于脑血管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骨髓病、红斑狼疮、高脂血症等。 血沉:与血浆比重,粘度,红细胞间聚集力有关。 血沉方程K值:因血沉受到血球压积的依赖性较大,血球压积高者,血沉多正常,血球压积低者,多为血沉快。故通过公式计算、得出排除血球压积影响的血沉K值。 (4)血液凝固性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血浆粘度增加,呈正比关系。血液凝固时,纤维蛋白原聚合成纤维蛋白聚合物,在纤维蛋白内部之间有“搭桥”现象。在动脉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血流变检查血液流变学检查是一组检查项目的统称,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动状态、血液的凝固性质、血液粘滞度及血液中有形成分流动和变形的学科。血液流变学具体实验内容和参考值如下:纤维蛋白原(Fb)正常值:2.43.7(gL)临床意义增高:感染,炎症,风湿、经期,手术后,DIC代偿期等。减低: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胎盘早期剥离,分娩时羊水渗入血管形成栓塞等。全血还原比粘度(高切)正常值:高切 男:1013 女:913临床意义当血细胞比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以全血粘度与血细胞比积浓度之比表示。即(全血粘度1)血细胞比积。其中(全血粘度1)为增比粘度,还原粘度则实际反映单位血细胞比积产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细胞比积浓度的基础上,以之比较。血沉方程K值正常值:男:2795 女:49119临床意义贫血或血液被稀释血沉增快,是红细胞下降逆阻力减低,并不是红细胞聚集增强而增快。通过红细胞比积的血沉方程K值,可排除贫血或血液稀释对血沉的影响。K值高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增强。若血沉快,K值大,血沉一定是快;血沉快,K值正常,是由于红细胞比积低而引起血沉增快。血小板电泳正常值:1922.6s临床意义反映血小板表面带电情况及血小板的聚集能力。红细胞变形能力正常值:男:3.95.0 女:3.04.2临床意义降低溶血性贫血、血管性疾病、糖尿病、肝脏病。红细胞电泳时间(S)正常值:1517.4s临床意义红细胞、血小板电泳时间缩短,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红细胞、血小板电泳时间延长,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全血比粘度(低切)正常值:低切 男:7.510.0 女:5.88.1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降低:常见于贫血疾病全血比粘度(高切)正常值 :高切 男:5.66.7 女:4.76.01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降低:常见于贫血疾病。血浆比粘度正常值:1.641.78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等红细胞压积 正常值:男:0.420.47女:0.390.40临床意义红细胞压积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比值。是影响血液粘度的重要因素,血液粘度随红细胞压积的增加,而迅速增高,反之则降低。1、 增高:各种原因所致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后有大量创面渗出液等,测定红细胞压积以了解血液浓缩程度,可作为补液量的依据。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时可高达80%左右。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系体内氧供应不足引起的代偿反应如新生儿,高山居住者及慢性心肺疾患等。2、 减少: 各种贫血或血液稀释,由于贫血类型不同,红细胞计数与红细胞比积的降低不一定成比例,故可以根据红细胞比积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的量计算红细胞三种平均值,以有助于贫血的鉴别和分类。全血还原比粘度(低切)正常值:低切 男:1420 女:1221临床意义当血细胞比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以全血粘度与血细胞比积浓度之比表示。即(全血粘度1)血细胞比积。其中(全血粘度1)为增比粘度,还原粘度则实际反映单位血细胞比积产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细胞比积浓度的基础上,以之比较。 血小板电泳时间(S)正常值:1922.6s临床意义红细胞、血小板电泳时间缩短,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眼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红细胞、血小板电泳时间延长,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红细胞刚性指数正常值:男:7.16 女:7.14临床意义红细胞刚性指数越大,表明红细胞变性性越小,是高切变率下,血液粘度高的原因之一。红细胞电泳正常值:电泳时间: 14.618.2s电 泳 率: 1.160.06m。秒-1Vcm-1临床意义缺血性中风、冠心病、肺心病、心肌梗塞、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红细胞电泳率都降低,电泳时间延长。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沉)正常值:男:015mmh 女:020mmh临床意义贫血或血液被稀释血沉增快,是红细胞下降逆阻力减低,并不是红细胞聚集增强而增快。通过红细胞比积的血沉方程K值,可排除贫血或血液稀释对血沉的影响。K值高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增强。若血沉快,K值大,血沉一定是快;血沉快,K值正常,是由于红细胞比积低而引起血沉增快。红细胞血浆电泳时间(EFT)参考值:5.6517.35临床意义冠心病、心肌梗塞、缺血性中风、高血脂症、血液病、恶性肿瘤等可使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体外血栓形成试验参考值: 长度:12.0222.48湿重:40.5863.2干重:8.7021.30临床意义1 此组指标对于冠心病、脑血栓、癌症转移、中风类型、心肌梗塞等疾病的辅助诊断和疗效观察具有一定意义。2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随着疾病的加重,该组实验结果会呈现明显异常结果,有助于对病情变化的了解。血沉方程K值参考值: 男:062.69 女:5.8372红细胞沉降率也称为血沉,它作为一种血液流变学的观察指标,与红细胞聚集性、血浆粘度和血液比重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而它受红细胞压积的影响更为显著,如用通常的血沉检查方法,如红细胞压积升高,即使红细胞聚集性增加,血沉也不会加快,而红细胞压积降低时,即使红细胞聚集性正常,血沉也会加快。这种相互干扰的现象不能获得正确的与血液流变学有关的血沉参考结果。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红细胞沉降率与红细胞压积之间关系的方程,经过计算减掉红细胞压积的干扰,这就是血沉方程K值。做此项检查应同时测定血沉和红细胞压积。临床意义血沉方程K值的实际应用:1 血沉加快,且求出的血沉K值也增大,则该血沉肯定快。2 血沉正常,且求出的血沉K值增大,则血沉肯定快。3 血沉正常,且求出的血沉K值也正常,则该血沉肯定正常。4 血沉加快,且求出的血沉K值也正常,则说明该患者红细胞压积肯定低。红细胞聚集指数参考值:1.443.62用于诊断血栓性疾病。临床意义红细胞聚集性增高,多见于红细胞膜的性质结构异常性疾病,可导致低切变率下血液粘度增高。血液病、免疫球蛋白的异常、急性心肌梗塞、恶性黑色素瘤等都可引起聚集性增高。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红细胞聚集性也会升高。血浆粘度 参考值:男:1.601.80 女:1.651.95临床意义增高见于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性贫血、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高血脂症、高血压、糖尿病等。红细胞变形指数(RCD)参考值:0.470.55红细胞的变形性是血液完成其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红细胞正常的变形能力对保障血液的流动性、红细胞寿命和保证微循环有效灌注起着重要作用,是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改变新的形状的能力。临床意义临床上红细胞变形性减低主要见于一些溶血性贫血、糖尿病、高血脂症、肝硬化、肾病;血管栓塞性疾病,如脑血管病、心肌梗塞、冠心病、手术和创伤等。分享 风湿四项临床意义 来源: 王琳琳 o的日志 风湿四项临床意义抗溶血性链球菌“O”(Anti-Streptolysin “O”;ASO)是A族溶血性链球菌的重要代谢产物之一,它是一种具有溶血活性的蛋白质,能溶解人及一些动物的红细胞。同时溶血性链球菌“O”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称为ASO。【标本要求】静脉血、空腹;不需空腹【参 考 值】 1:400及以下为阴性0-200IU/mL (西南医院;免疫比浊法)【临床意义】诊断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症(增加),活动性风湿热,猩红热,丹毒等均可增高。1)ASO俗称抗“O”,测定其效价可知病人最近或以前有无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鉴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相当常见,故正常人能测到ASO的低滴度,但一般在500u以下。2)ASO增高,常见于急性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儿童多见。还可见于皮肤急软组织感染。3)风湿性心肌炎、心包炎、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小球肾炎,ASO滴度升高。多次检验所呈现的趋势与病情平行风湿的临床表现,如渐渐下降提示病情好转。4)A组溶血性链球菌所致败血症、菌血症心内膜炎等ASO均可升高。注意事项:1)不能认为ASO升高就是风湿病,须结合临床症状考虑。但ASO升高的各种致病因素中与A组溶血性链球菌最密切相关。2)人体感染A组溶血性链球菌后ASO上升在4-6周内达到高峰,然后在血清中ASO升高可达数月至数年。故一次检查尚难肯定是否为最近感染所致,须多次检查,观察变化动态。在风湿热病人感染后4-6周,有80%可见ASO升高,常伴有血沉增快及白细胞增多,有助于鉴别诊断。近期建立的A群溶血性链球菌胞外产物的抗链酶试验(ASZ),比单测ASO阳性率高。对于诊断ASO不增高的急性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有助。3)免疫机制不全及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者,链球菌感染后ASO可不升高。C-反应蛋白(CRP)标本要求】静脉血、空腹;不需空腹【参 考 值】 10mg/L(免疫单向扩散法)8mg/L (西南医院;免疫比浊法)【临床意义】1)各种急性化脓性炎症、菌血症、组织坏死(如心肌梗死、大手术、烧伤、严重创伤等)、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等患者CRP升高,凡有器质性病变时升高血凝四项的意义,而功能性疾病正常,这对于鉴别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有帮助。大于20mg/L为医学决定水平的提示值,强烈提示上述情况的存在,应及时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