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先秦 史学的萌芽时期 尚书 上古的史书 汇集了殷纣王朝的训诂和追述古代的史篇 最早只称 书 汉文帝时伏生所 传的 尚书 用西汉当时的文字写成 称 今文尚书 共 28 篇 孔壁所得比伏生所传多 16 篇 用蝌蚪文写成 称 古文尚书 尚书 是我国萌芽时期的重要成就 奠定了中国 古代史籍的雏形 对后世影响深远 尤其是在体例和编纂方法上 每篇有一个标题 题下记 一个完整的人或事 孕育了编年体的开端 是纪事本末体的萌芽 逸周书 逸周书 原称 周书 后来人们认为是在孔子所定的百篇之外的 所以称 逸周书 同 时也有说为了区别 尚书 中的 周书 篇 加 逸 字 现有 60 篇 其中有 3 篇为西周 初年的作品 尧俘 克殷 商誓 此书最好的本子是清朝朱右曾的 集训校 释 仅次于 尚书 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先秦只称 诗 或 诗三百 汉武帝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后 被立于学官 奉为儒家经典 尊为 诗经 收录西汉初年到春秋中叶 500 多年间的诗歌 305 篇 亦 诗 亦 史 是研究殷周社会最有价值的史料 有大量记叙西周农奴生产情况的 农事诗 有反映两周阶级关系和劳动人民抗争精神的战斗诗 有大量人民控诉侵略战争 支 持正义战争 忧国伤时的爱国诗 有大量反映爱情和婚姻的情爱诗 有揭露社会黑暗腐朽的 政治讽刺诗 内容丰富 是研究上古史的珍贵资料 春秋 是现存最早的编年史 记自公元前 722 公元前 481 的史事 此段历史由此称为春秋时期 主要记朝聘 会盟 战争 以及一些自然现象 如水灾 旱灾 日食等 对自然现象的记载 很宝贵 关于经济 文化方面的则没有 所以主要是记政治 春秋 记事简单 最少的一 个字 最多的四十五个字 春秋三传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合称为 春秋三传 左传 全称 左氏春秋传 一般认为作者是左丘明 共 30 卷 主要记载春秋时代统治阶级的政治 活动 列国之间的战争 记事相当完备 对历史事件的记载一般能做到收尾完整 范围涉及 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该书叙事明晰 繁简得宜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学名著 是研究 春秋史最重要的文献材料 竹书纪年 晋国时出土于战国魏墓中 是战国中叶魏国人撰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是现存最早的一部通 史著作 所记内容 起自夏商周 迄于战国中叶 三家分晋后独记魏国 此书对于订正 史 记 为代表的其他文献的某些错误 弥补其他书记载的缺漏 具有重要价值 穆天子传 汲郡魏墓发现的竹书之一 内容记周穆王西巡之事 有日月或寻 并详记所行里数 名虽曰 传 其体裁实属编年 晋郭璞曾为本书作注 该书有助于了解古代各民族之间的交往 周穆 王西行所到之处 各部落或献良马 牛羊 或献美酒 而穆王赐给他们黄金之鹿 白银之麇 等物 这说明远在张骞之前 中原和中亚间早有个人和团体的交往接触 世本 根据先秦史官记录 部分历史档案资料编辑整理而成的史书 约写成于战国末年 其内容主 要是记述从皇帝到春秋之间的帝王 诸侯和卿大夫的姓氏 世系 同时也记述其居住 制作 谥法等 该书打破了古史记事记言的格局 开创了分专题记述的体例 国语 国语 是一部以国分类 以语为主的有关春秋历史的史著 全书 21 篇 分为 周语 鲁 语 齐语 晋语 郑语 楚语 吴语 越语 记录了上起周穆王征犬戎下迄 智伯灭亡前后约 500 年各国君臣谋议得失的对话 战国策 战国时各国纵横家游说诸侯国君或互相辩论时所发表政治见解等言论的辑录 后经西汉刘向 整理 定名为 战国策 33 篇 记事上接春秋 下至秦并六国 约 245 年的历史 反映了 这一历史时期各诸侯国之间进行兼并的政治斗争 特别是对 士 阶层的人物 作了非常生 动的描写 如对苏秦 张仪的描写 战国纵横家书 一部记载战国时期说客辩士言论的史书 1973 年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了一部内容 性质与 战国策 相同的帛书 共 27 章 定名为 战国纵横家书 其中有 11 章内容见于 战国策 和 史记 另外 16 章为久已失传的古佚书 可以校正 战国策 和 史记 记 载的错误 并补充其不足 属辞比事 属辞 原指遣词造句 此指孔子修 春秋 时 采用一定的书法来表达自己的爱憎 他根据 自己的政治观点 以用词的不同来表达不同的事态和意义 比事 按年月日顺序把史事排列 起来 即 以事系日 以日系月 以月系时 以时系年 禹贡 禹贡 是 尚书 中的一篇 是战国时魏国的人士托名大禹的著作 因而就以 禹贡 名 篇 这是作者设想在当时诸侯称雄的局面统一之后所提出的治理国家的方案 这篇 禹贡 以地理为径 分当时天下为九州 这是撰著者理想中的政治区划 此外兼载山脉 河流 土 壤 田地 物产 道路 以及各地的部落 无不详加论列 禹贡 全书1193字 以自然地 理实体 山脉 河流等 为标志 将全国划分为9个区 即 九州 并对每区 州 的疆 域 山脉 河流 植被 土壤 物产 贡赋 少数民族 交通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 作了 简要的描述 风胡子 风胡子 亦称 风湖子 风胡 风壶 春秋时楚国人 相剑家 精于识剑 铸剑 简述中国史学的起源 史学产生的基本条件是 文字的发明 没有文字就不可能有书 历法的产生 史学是以 时间为基础的 有了历法 才能推算时间 确定岁时年月 史学意识的产生 人类进入文明 时代后 需要记录已经发生过的事情 于是便产生了史学意识 我国史学的起源 准确的说 是从夏代开始 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创立 史学史是史学发展的历史 最早研究历史著作的是班彪 他要 斟酌前史而讥正得失 对史学史有研究 后来刘勰 刘知已 郑樵 章学诚等都研究史学史 但都没有把史学史作 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史学史之词起于近代 梁启超是史学史学科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1922 年写成 中国历 史研究法 有 过去之中国史学界 一章 概括论述了中国古代史学从起源到清代二千年 来的发展轨迹 是近现代最早系统论述中国史学史的专文 1926 1927 年 撰成 中国历 史研究法补编 倡导研究史学史 有 史学史的做法 一节专讲怎样作史学史 探讨了中 国史学史的研究对象 内容 方法等问题 认为中国史学史应注意四方面问题 史官 史家 史学的成立及发展 最近史学的发展趋势 是一篇编写史学史的提纲 所以史学史之学科的 历史不长 是梁启超于 20 世纪二十年代倡导的 简述孔子的史学思想 孔子是私人修史的开创者 孔子 春秋 的创作 标志了私人著述的出现 初步创立了编年体史书的雏形 春秋 采用编年体 初步将人物 地点 时间 事件 四个因素结合起来记叙历史 对后世编年体史书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属辞比事 提出了一套历史编撰方法 属辞 原指遣词造句 此指孔子修 春秋 时 采用一定的书法来表达自己的爱憎 他根据自己的政治观点 以用词的不同来表达不同的事 态和意义 比事 按年月日顺序把史事排列起来 即 以事系日 以日系月 以月系时 以 时系年 重人事而不宣扬鬼神 春秋 尽管也记载了灾异 可是他没有人为地去为灾异披上神 秘的色彩 更没有把它与人事关系牵连在一起 简述 春秋 的史学价值 现存最早的编年史 相传孔子所作 记自公元前 722 公元前 481 的史事 主要记朝聘 会盟 战争 以及一些自然现象 如水灾 旱灾 日食等 对自然现象的记载很宝贵 尤其 自然灾异 关于经济 文化方面的则没有 所以主要记政治 春秋 记事简单 最少的一 个字 最多的四十五个字 因为记事简单 所以有人认为此书每个字都有微言大义 就是说 寓字间于褒贬 对此有人怀疑这并非孔子所创 而是当时史官的书法 简述战国时期史学的特点 战国时期的文化呈现出一种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的景象 为历史学家提供了丰富多彩的 社会题材 原有的那些专记王室 诸侯诰命和大事记之类的 尚书 春秋 等史书形式 显然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 于是出现了 左传 国语 战国策 等新型的历史著作 试举出战国时代的重要史著 并指出它们的学术价值 左传 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此外编年体的著作还有 竹书纪年 穆天子传 世本 是谱牒类著作的代表作品 即按照事物类别或系统编成的表册等 国 语 战国策 战国纵横家书 是语类代表著作 即以记言为主的史著 战国时期的史著 在编撰体例 史书笔法和历史观方面 都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战国时代的历史观念 随着历史的进步 人们的认识活动日益频繁 在此基础上 人们的历史意识不断加强 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历史观念 如老子的 复古史观 阴阳家的 历史循环论 孔子及 周 易 的 变易史观 韩非子 及 礼记 中的 朴素进化论 墨子的 圣王史观 英 雄史观 孟子的 重民史观 等等 这些史观有进步的 也有保守的 有正确的 也有 错误的 它们都是人们在认识历史过程中的产物 左传 对后世史学的影响 左传 的史学思想 左传 完成了编年体的创造 记事相当详细 对于历史事件的记载一般能做到首尾完 整 给人以完整清晰的印象 这就扩大了编年体史书的容量 左传 记事的范围亦不只局限于政治 军事 外交的活动 而是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 面 经济 学术文化 社会生活 自然现象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左传 善于描写战争 作者在描写战争的过程中 并不单纯地叙述战争的过程 他总 是把军事与政治联系起来一并考虑 并且往往把一个国家政治的好坏看成为战争胜负的关 键 左传 创造了 君子曰 的史评形式 对所载史实或人物或直接发表议论 或引用他 人言论进行评论 开创了 史论 之先河 左传 可贵的 民本 思想 对民心向背与战争胜负 国家盛衰的关系进行了有益的 探索 左传 的局限性 作者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他把历史的创造归功于王侯将相的创 造 归之于天命 很多处记载了关于卜筮 星占 星气等预断人间祝福的事 并且没有一处 不得到验证 说明作者没有完全冲破天命和鬼神观念的束缚 编年体 纪传体的区别 编年体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 按年 月 日顺 序记述史事 因为它以时间为经 以史事为纬 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 系 纪传体 通过记叙人物活动 反映历史事件 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 为中心内容 是记言 记事的进一步结合 从体裁的形式上看 纪传体是本纪 世家 列传 书志 表的综合 秦汉 中国史学的奠基时期 汉纪 荀悦按照编年体改编 汉书 成 汉纪 30 卷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 以 汉书 中的本纪为纲 将其中传 表内容加以概括 按时间的顺序 将 80 万字的 汉书 精简到 18 万字的 汉纪 为撰述断代历史创立了典范 七略 中国第一部官修目录 西汉刘歆编成 为政府新校本图书的总目录 刘向 刘歆父子受命主 持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整理群书的工作 在每一部书整理完毕时 刘向便撰写一篇叙 录 记述这部书的作者 内容 学术价值及校雠过程 这些叙录后来汇集成了一部书 就是 别录 刘向死后 刘歆继续整理群书 并把 别录 各叙录的内容加以简化 把著录的 书分为六略 即六艺略 诸子略 诗赋略 兵书略 术数略 方技略 再在前面加上一个总 论性质的 辑略 编成了我国第一部分类目录 七略 别录 七略 奠定了我国目 录学的基础 荀悦 荀悦 字仲豫 颖川颖阳 今河南许昌 人 汉献帝时任黄门侍郎 秘书监 献帝以 汉书 文烦难省 建安三年 198 命荀悦按编年体改编 汉书 前后三年 成 汉纪 30 卷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 荀悦以 汉书 中的本纪为纲 将其书中传 表的内容加以概 括 按时间的顺序 将 80 万字的 汉书 精简为 18 万字的 汉纪 为撰述断代历史创 立了典范 被时人称为 辞约事详 东观汉纪 东汉官方修撰而成的我国第一部官修纪传体国史 明帝时诏令班固 刘珍等相继撰写 到献 帝时修成 历时 160 余年 纪 表 志 传俱全 还创造了 载记 这一新体例 晋朝将之 与 史记 汉书 东观汉纪 作为东汉王朝的当朝国史 合称 三史 书中天人感应 正统观念非常浓厚 维护美化统治者 间有失实之处 通古今之变 其外在形式是时间上的古今贯通 上下贯通 目的在于从古往今来的历史事实的变化和相互 联系中 找出一些因果关系作为当今的借鉴 原始察终 对历史追溯其原始 察究其终结 把握历史演变的全部过程 来看它的原因 经过 发展和 结果 简述刘向 刘歆父子在史学上的贡献 对汉宣帝以前的浩繁的典籍进行艰苦卓绝的整理 保存了古代丰富的史料 首创校对学 大大恢复了古籍的真实面貌 建立了系统完整的图书目录分类体系 注意考察学术源流和著 作产生的环境 对其进行评价 开我国古代学术文化史研究的先河 实际上可作为我国第一 部学术史 其史学思想 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实事求是的进步性和实录精神 但由于阶级立场 决定 尊经尊儒思想浓厚 宣传迷信思想 刘向刘歆父子校理图书的方法 广集众书 不专据一书 保存异说 对于记载不同或者怀疑后人所记而证据不足不足以 作为定论的 不随便删掉 而是所谓异说保留下来 开创了写叙录的范例 叙录又称书录 是内容提要或者书目题解 包括篇目 存佚 流传情况 作者生平 主要内容等等 把单篇 叙录合起来就是 别录 使读者在阅读全书之前能够了解书的内容特点和流传情况等 试论司马迁编撰 史记 的指导思想 通古今之变 的 通变 思想和 成一家之言 的创作宗旨是司马迁撰写 史记 的 最高原则和目的 是司马迁史学思想的核心部分 司马迁的 通变 思想 空间上 究天人之际 即研究天与人的关系 是司马迁撰写 史记 的重要宗旨之一 也是他对实属编纂的要求 其重点是 重人事 史记 一书创立了 以人为中心的纪传体 充分表现了司马迁对人事记载的重视 董仲舒宣扬天人感应 鼓吹天有意志并享有绝对权威 司马迁认为自然界的发展 天体的运行都有自己一定的规律 而这种规律又是不依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 时间上的 通古今之变 其外在形式是时间上的古今贯通 上下贯通 目的在于从古 往今来的历史事实的变化和相互联系中 找出一些因果关系作为当今的借鉴 为了达到 通 古今之变 的目的 他创立了前所未有的通史体裁 把自黄帝以来到汉武帝为止数千年的人 类历史活动过程全部贯串在一起 使各个时期的历史特点以及礼法制度的沿革损益 在历史 长河中比较得一目了然 体例上的 五体合一 强调的是体例上的贯通和变化 内容和思想上的 厥协六经异传 整齐百家杂语 是司马迁在内容上的融会贯通和思想 上的综合创造 对于汉代以前的各种典籍从 史料 到 史学思想 进行综合 整理 批判 及借鉴 方法上的 原始察终 见盛观衰 祥变略渐 承弊通变 原始察终 就是要对 历史追溯其原始 察究其终结 把握历史演变的全部过程 来看它的原因 经过 发展和结 果 见盛观衰 于兴旺中见其衰败 即在兴旺的表像背后看到其转衰的迹象 强调考察历史 的盛衰之变 祥变略渐 详细记载变革时代而简略记载太平时代 承弊通变 强调顺应历史 发展趋势 进行主动变革 而且必须根据前代具体的弊病进行变革 成一家之言 的表现 史记 综合古今典籍及其它资料 创造出一部通史 综合古 今之学术 辨别源流得失 综合已有的史体 创立新的史书题材 史记 维系春秋 述往 事 思来著 成一家之言 是指司马迁的撰述旨趣和人生抱负 同时也是对史书撰著的最 高追求 成为我国史学已经规模完备地成长起来的标志 司马迁完成其父的遗愿 立志把著 史这一家学跟成为独立学派的 家 统一起来 理解 司马迁参酌古今 发凡起例 创为全史 史记 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世界上史学起源最早的是埃及 在公元前 2700 年前后埃及就有了编年史 这比中国的 黄帝时期可能还要早 到公元前 4 世纪后期 相当于中国战国时代后期 才有了较为详细的 编年史 但书已佚 到西汉时已没有如 史记 一样的书 希腊的史学起源于前 8 前 9 世纪 相当于我国西周后期 出现了 荷氏史诗 前 6 世纪后半期 相当于春秋后期出现了许多用散文形式写的纪事史 这些作者称为纪事家 前 5 世纪出现了世界史学史上著名的人物希罗多德著有 历史 体例是记事体 是最早的世 界史学名著 司马迁的 史记 可与希罗多德的 历史 相比 但司马迁比希罗多德晚生 300 多年 罗马的史学在西汉时期主要有两种体例 即纪事和编年 而且史家在理论上有研究 罗马的 史学家已提出编写历史要求真求用 他们写的 罗马通史 价值上基本上与 史记 差不多 但不如 史记 之处是很少写社会下层人物 对典章制度的记载也较比少 总体来说 罗马史家与司马迁各有长短 都是当时世界史学界第一流水平 所以司马迁 不仅是中国古代首屈一指的史学家 在世界上亦是第一流的史学家 汉书 的内容及其体例 汉书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体制全袭 史记 而略有变更 世家并入列传 全书 由 12 本纪 8 表 10 志 70 列传组成 共百篇 80 余万言 记载了汉高祖元年到王莽地 皇四年 计 230 年的历史 使一朝一代的历史内容保存得更加完备 可以总结一个王朝的兴 衰 更有利于为后代治国者提供借鉴 汉书 在史学上的贡献 从编篆学角度 首创了纪传体断代史 后来历代正史基本沿用 汉书 的编纂方法 形成了以帝王将相 为中心的形式 颇受统治者的欢迎 进一步确立了本纪的正统地位 取消 世家 归入列 传 将擅自称王称帝者归入 载记 整齐列传的编次与命名 严格按时间顺序编次 先专 传 后类传 最后少数族传 并统一以姓名标示 改书为志 扩大了典志史的记载范围 更 全面的反映了社会生活 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总之 经班固改进的纪传体 无论从反映面的深度广度 还是从正统思想的体现上 都 更加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 因此 汉书 成为正统史学确立的正式标志 还应指出 汉书 史料选择和审核均非常审慎 尽管为了维护正统 偶有曲笔 但就全书而言 仍不失为信史 从史学思想角度 积极方面 颂扬统一大业 突出西汉的 大一统 提倡爱国精神 揭露了封建官吏的 丑行 注重民生的经济观点 其重视农业生产 尤其是土地问题 消极方面 后汉书 宣扬 天人感应 的神学史观 东汉时期谶纬学说得到了长足的 发展 谶纬神学浸透学术各个领域 宣扬人性分为三品的唯心观点 浓厚的封建正统观 历史文学方面 结构严谨 描写细腻 语言精练 汉书 作为传记文学 对唐宋的 古文 影响很大 可以说 汉书 是继 史记 后的中国历史文学的又一典范 试论 史记 汉书 的异同 史记 是我国第一部通史 汉书 是第一部断代史 后来的 正史 也都是断代史 其体例也大都以 汉书 为基准 史记 五种体例 本纪 按编年记载历代帝王的兴衰和重大历史事件 表 以年表形 式 按年月先后的顺序 记载重要的历史大事 书 记载各种典章制度的演变 以及天文历 法等 世家 记载自周以来开国传世的诸侯 以及有特殊地位的人物事迹 列传 记载社会 各阶层的代表人物事迹 其中有著名的思想家 政治家 军事家 文学家等及循吏 儒林 酷吏 游侠 刺客 名医 日者 龟策 商人的传记 史记 在描写人物方面的特点 选取与天下兴亡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 通过戏剧化 的 激烈紧张的斗争冲突来凸现人物性格 用 互见法 来补充叙述 交待某些相关的历 史背景 清洁或者细节 既避免叙述的重复 又使人物的性格特征更加清晰 完整 重视 以细节描写突显人物性格 善于用符合人物身份的语言写出人物的神情 汉书 的写作特点 行文简练整饬 详赡严密 作者常常在平铺直叙中寓含褒贬 而且分寸掌握得相当准确 对材料的取舍 作者下了很大的功夫 善于剪裁 结构方面 作者十分注意历史事件来龙去脉的交待 作者收录了大量的辞赋散文 使文学性加强 然引 文太多 有时也影响文气的连贯 三国两晋南北朝 史学的多途发展时期 华阳国志 一部专门记述古代中国西南地方历史 地理 人物等的地方志著作 记录了西南地区的历史 地理沿革 郡县设置变化 山川 物产 风俗 特别是按地区把 30 多个少数民族情况讲的 很详细 还有上古到东晋此地区的政治历史 特别注意割据政权 才外还有西汉到东晋 390 多人的人物传记 后汉书 南朝刘宋 范晔编撰 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与 史记 汉书 三国志 并称为 前四史 记述了上起东汉光武帝 下至汉献帝 195 年得史事 全书共计 120 卷 纪 10 卷 列传 80 卷 志 30 卷 编纂体例上因袭 汉书 又有自己的创见 重新整理后汉 史 删去一些不重要不可靠的史料 增加了一些重要的类传 史料价值高 文笔生动 有着 突出的史论 但缺少 食货 艺文 等与社会经济 文化密切相关的内容 有损本书的完 整性 后汉纪 袁宏所著的编年体东汉史 起于刘秀称帝 止于曹丕废汉献帝 荀悦的汉纪称 前汉纪 只依据 汉书 改编 袁宏的 后汉纪 则收集多方面材料自己写成 此为流传最早的后汉 史书 范晔 后汉书 成书于其后 三国志注 南北朝时裴松之撰写 他一反传统做法把重点放在史实的增补和考订上 不仅开创了注史的 新例 而且对研究三国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陈寿 陈寿本三国蜀人 西晋巴西安汉 今四川南充 人 少受业于著名史家谯周 谯周撰 蜀本 纪 益都耆旧传 蜀灭后到晋朝做史官 他对文学和历史都有研究 晋时辑成 诸葛亮 集 24 卷 西晋统一后 他把三国史料融在一起写了 三国志 是唯一兼记魏 蜀 吴三 国史事而保存至今的著作 共 65 卷 约用十年之功 该书是历史名著前 四史 之一 陈 寿卒后 晋皇 诏下河南尹 洛阳令 就家写其书 范晔 字蔚宗 南朝宋顺阳人 河南淅川人 著名文学家和音乐家 35 岁时不得志 乃广集学 徒 穷览旧籍 删烦补略 著成 后汉书 后因刘义康谋反受牵连处死 年仅 48 岁 今 本 后汉书 是二人所写 纪 传是范晔著 志是西晋司马彪的著作 范晔把 忠义 作为 衡量历史人物的重要条件 反对佛教 图谶和阴阳禁忌 史评 史学评论不是史事评论 而是对怎样编写历史的评论 当时史评内容主要是三方面 繁简 问题 主张简者 认为文字越简越好 代表人物是张辅 主张繁者 以裴松之为代表 一般 编年体的著作简 纪传体的字数繁 实虚的问题 实是实录 直书之意 虚是虚妄的意思 一般的史家都标榜直书实录 但事实上许多记载不符合事实 正统问题 在分裂时期 两 个以上的政权争论孰为正统 编年时间用哪个帝王的年号 哪个就是正统 以哪个皇帝为本 纪 哪个皇帝就是正统 评价陈寿 三国志 编撰体例上既体现了尊魏 又显示了三分天下的事实 以曹魏为正统 魏志 有本纪 有列传 吴 蜀只有列传 对曹操 称太祖 对刘备 称先主 对孙权 全书一概称名 在 纪年上 魏 蜀 吴三书各以本国年号纪年 并以魏国纪年贯串 叙事简洁 有条理 简略是其优点 也是其缺点 现在看来是缺点 体例不完备 无表 志 很多重要史迹没叙述或叙述过简 文化方面对学者记得亦过简 带来了内容的贫乏 评价裴松之的 三国志注 南北朝时裴松之撰 他一反传统做法把重点放在史实的增补和考订上 裴松之不仅开创 了注史的新例 而且对研究三国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国志注 是中国古代四大名 注 之首 本书对于保存六朝文献有重要价值 但其资料庞杂繁芜和体例不纯常常遭到批 评 刘勰的史学批评思想 肯定了史学 居今识古 的本质 认为史籍是沟通历史与现实的桥梁 阐述了史学的惩 恶扬善之社会功用 提倡史家撰史必须持公正 严谨的治史态度 据实记载史实 对著史遵循一定的编纂原则的观念更明确 首先 尽力搜罗前代遗留下来的各类文献资 料 其次 强调依经附圣的撰述原则 应该按照儒家经典确定史书的观点和内容 应该以圣 人和经典为劝诫 褒贬的最高范式 最后 提出的是有条理有秩序地著述 然后才能去掉浮 泛烦琐之病 注意到了史书的体裁 体例问题 强调史书的写作体例应当效仿古代的经典 以此为准 的评述了前代史书体例的优劣 对史学的审美也十分重视 试论魏晋南北朝史学发展的主要表现及时代特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由于封建皇朝的迭起 对峙和大规模的民族迁徙活动 以及门阀 地主在政治上 思想上的活跃和中外交通的发展等历史特点的影响 由于思想领域中经学发 展的相对削弱 史记 汉书 在传播中不断扩大了史学的影响 史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重视 出现了多途发展的气象 具体表现是 撰史风气旺盛 史家辈出 史书数量剧增 内 容丰富 种类繁多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学取得的成就 突出的特征 史书增加 史部书又分为了 13 类 即正史 古史 杂史 霸史 起居注 旧事 职官 仪注 刑法 杂传 地理 谱系 薄录 史 部于三国 西晋时独立 史书独立成为经籍的四部之一 且又分为 13 类之多 足以表明史学多途发展的气象 史学名著是史学发展的结果 又促进史学的发展 私家修史的兴旺 整个社会形成了注 重历史 研究历史的风气 士族撰写家谱 族谱兴盛 隋唐宋元史 史学的高度发展时期 隋书 隋书 成于众史家之手 在唐初所修五史中 它最集中体现了唐初官修正史的史学特点 隋 书 的纪传部分 参与者共七人 其中魏征的贡献最大 他不但 总加撰定 而且 隋史 序论 皆征所作 他成序 14 篇 论 53 篇 隋书 共 85 卷 纪 5 卷 列传 50 卷 志 30 卷 记事起于隋文帝开皇元年 581 止于恭帝义宁元年 618 载有隋朝 38 年的历史 贞观政要 一部政论性的史书 这部书以记言为主 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 王珪 房玄龄 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 此外也记 载了一些政治 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杜佑 杜佑 唐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 主要活动事迹在安史之乱以后 写成 通典 杜佑 一生有两个特点 勤奋好学 自幼开始读书 他在军事方面做到节度使 政治上做到宰相 读书不下于七十年 政治经验丰富 使他对典制理解深刻 他从低级官吏到中级官到高级官 掌管过财经 刑法 运输 军事等各方面工作 政治生活于 通典 有关 通典 除记史 外 还有古人的议论和自己的见解 有经验才可高论 史家三长说 刘知几著 史通 提出史家三长说 才 组织史料和表达的能力 学 有渊博的历史知 识 掌握丰富的历史资料 识 是对历史是非曲直的观察 鉴别和判断的能力 通典 通典 书名 唐杜佑撰 二百卷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 十通 之一 记述唐天宝以前历代经济 政治 礼法 兵刑等典章制度及地志 民族的专书 分为九类 以食货居首 次以选举 职官 礼 乐 兵 刑 州 郡 边防 每类又各分子目 对于历 代典章制度 都详细地叙述了它们的源流 有时不但列入前人有关的议论 而且用说 议 评 论的方式 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欧阳修 北宋卓越的文学家 史学家 欧阳修曾与宋祁合修 新唐书 并独撰 新五代史 总结五 代的历史经验 意在引为鉴戒 文献通考 文献通考 简称 通考 马端临编撰 从上古到宋朝宁宗时期的典章制度通史 是继 通 典 通志 之后 规模最大的一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著作 和 通典 通志 合称 三 通 内容分 文 献 注 三类 文是自己解释史料事实 献是议论 内容丰富可靠 发展了 会通 的思想 认为政治事件理乱兴衰不必求其通 并没有什么沿革 但典章制度 则必须写通史 典制有沿革不可割断 李焘 北宋末南宋初人 继司马光之后对编年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焘做过中央官和地方官 都 官至侍郎 但主要兴趣在研究历史 续资治通鉴长编 接续司马光之书 李焘一生主 要精力写此书 用力四十年 北宋至五代 167 年 此书竟写了 980 卷 此书是内容最丰富的 编年史 李焘自谦难以与司马光相比 所以称 长编 从此书详细情况看称长编亦正合适 政治 经济 文化无所不包 此书是研究北宋的第一部材料 比 宋史 价值高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宋代记述宋高宗赵构一朝时事的编年史书 200 卷 作者李心传 以官书为基础 参考其他 官书 以及一百多种私家记载 文集 传记 行状 碑铭等 进行了细致的考订 采用了他 认为是可信的 辨别了他认为不可信的 并一一注明 对重要事件 本文不能全载的 也另 加注明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专叙高宗一朝 36 年的历史 仿 通鉴 体例 编年系月 与 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 相接续 资治通鉴纲目 朱熹生前未能定稿的史学巨著 共 59 卷 内容注重严分正闰之际 明辨伦理纲常 并注意 褒贬春秋笔法 本书不能算是伟大的历史著作 因为朱熹不过是修订了司马光的正统观 加 入了浓厚的道德信念和解释 创建了纲目体这一新体例 纲就是据时间先后写出史事提纲 用大字书之 目是对史事的具体记述 用小字分注 袁枢 南宋人 比李焘晚 20 年 比李心传早 40 年 地方官中央官都做过 做得不高 前半生研史 晚年研经 著 通鉴纪事本末 系抄 资治通鉴 而成 共 239 篇 每篇是一个事件 每 篇自己立一标题 从三家分晋开始到周世宗征淮南 包括了 资治通鉴 中所有的政治事件 集中了事件始末 使读者读一遍便清楚了 为学习历史 研究历史提供了方便 纪事本末 纪事本末体 是以事件为中心 标立题目 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始末的史书体 是中国古代 三大史书体裁之一 这种史书体起源于先秦 正式确立于南宋袁枢所撰 通鉴纪事本末 优点是集中叙述历史事件的全部情况 弥补了编年 纪传二体在此方面的缺点 其缺点是难 以表明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全书所述事件是互不连属的 显得无系统 看不出历史发展的 规律 且多为第二手材料史料 价值不高 玉牒所 宋代的修史机构 掌修皇帝家谱 十年一修 名 皇帝玉牒 玉牒所由宰相执政为之 设 提举一至二人 隋唐五代时期史学发生了哪些变化 封建政权对史学控制的加强 隋朝统一后设史馆 禁止私人修史 设史馆 宰相监修 唐高祖诏修梁 陈 魏 齐 周 隋六代史 后因撰述者相继调离或死去以及缺乏组织 工作经验 未能取得具体成果 唐太宗鉴于此次的教训 决定改组史馆 建立必要的修史制度 把史馆移于皇帝直接控 制下的门下省 修史工作统由宰相人任监修 这一措施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书编纂工作上的一 个重大变化 从此 纪传体正史的编纂全由政府掌管 而宰相监修国史也就成为以后历朝修 史的定制 从唐以后 历朝皇帝都加强控制史学 宋朝也重申禁止私人修史 既使私人修史也要得 到朝廷允许 五代至两宋继承前代的史馆制度 辽朝把史馆改成国史院 史官改成修撰 编修 金朝 元朝都承辽朝的国史院 元朝由翰林学士掌国史院 故元朝又称史官为 翰林国史院 自 辽朝史官的名称也继承下来直到清朝 史馆制度是禁止私人修史 经皇帝和宰相准许的可写 唐代史馆中宰相监修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奉诏引进史馆修撰人员 史馆原史官的罢免 新史官的任命都决定于监修国史 负责史书编修工作 对修史原则做出具体的斟酌决断 对修史人员做出适当的分工安排 对修史过程实行有效的监督管理 裁断疑难 审正史稿 史书修成之后 在奏呈皇帝以前 都要先经由监修国史审正 如何评价史馆修史制度 积极作用 可以集中人力 财力和丰富的史料 为修史提供优越的条件 开馆修史 能 集众家之长 有助于纠正前朝史籍中的隐讳不实之词等 消极作用 宰相监修国史和一切唯上的修史规矩使官修史书流弊重重 集天下之人才 将一个原本丰富多彩的史学天地拖入一种思想 一种笔法 一种模式的沼泽之中 用一种思 维规范统领众多史官 是史馆修史的最大流弊 史通 的内容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 今天所传各本的分卷及篇目共计20卷49篇 内篇内容为概括地讨论史书体例和编纂方法等 外篇论述史官沿革 史籍编撰与流传及古人写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等 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 唐以前史学发展状况 使史学评论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 揭露了古史记载的虚伪 批判了盲 目崇拜古代 迷信圣人的观念 提出整套修史方法 规范史书修撰环节 论述了各类史体的 长短得失 提出了史体特别是纪传体的发展方向 爬梳了史官制度的发展 揭露了史馆修史 的弊病 提出 史才 标准 刘知几史才三长说的涵义 三长 谓才也 学也 识也 所谓 才 才是组织史料和表达的能力 学 是指具 有渊博的历史知识 掌握丰富的历史资料 识 是对历史是非曲直的观察 鉴别和判断的 能力 简述 通志 的内容与体例 南宋郑樵所著 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中国通史 但传统史学将其归入典章制度的政书 列 入 三通 之一 全书 200 卷 有帝纪 18 卷 皇后列传 2 卷 年谱 4 卷 略 51 卷 列传 125 卷 总序和二十略是全书的精华 新创八略 即氏族 六书 七音 都邑 校雠 图谱 金石 昆虫草木 是过去的志中所没有的 这些超出了过去的典章制度的范围 简述 通典 的内容和体例 通典 书名 唐杜佑撰 二百卷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 十通 之 一 记述唐天宝以前历代经济 政治 礼法 兵刑等典章制度及地志 民族的专书 分为九 类 以食货居首 次以选举 职官 礼 乐 兵 刑 州 郡 边防 每类又各分子目 对 于历代典章制度 都详细地叙述了它们的源流 有时不但列入前人有关的议论 而且用说 议 评 论的方式 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创立典制体 唐以前 史书体裁只限于纪传和编年二体 杜佑取 政典 与史志之长 综合了历代史志中有关典章制度的资料 分门别类 创立了典制体通史 为史学的发展开辟 了一条新的途径 后来的 三通 九通 十通 及各种会要都是在它影响下编纂的 主会通 全面掌握资料 从经史子集所有著作中广泛收集 还把唐政府的档案公文都 作为资料 把经史子集以外零散的文章也收集起来 资料丰富 将历代正史中的书志融会 贯通 探本穷源 从古到今原原本本地叙述历史典制的起源 发展 充分揭示各项制度的利 弊得失 做到了 会通古今 很好地继承了司马迁 通古今之变 的撰述思想 立分门 分九门 按食货 选举 职官 礼 乐 兵 刑 州郡 边防编排 重论议 一方面 把过去人物对典制的议论收在书中 将记事与记言很好地结合起来 多加按语 另一方面 以序 论 说 评 按等形式发表己见 充分反映了作者的见解和主 张 这些议论说明杜佑的政治见解都是针对唐代实际问题的 倡经世 特点是勇敢的批判精神 批评儒家经典 重实际讲实效 把握社会症结 反映 时代要求 自觉而明确的经世致用意识 当自杜佑始 试述司马光的史学思想 突出史学的经世致用的作用 作 通鉴 的最大心愿就是希望统治者通过阅读他的史著 能够鉴往知来 从历史上的治与乱 兴与衰 得与失 是与非等对应的方面去吸取历史上成 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臣光曰 的突出史论 对史事发表评论 警戒统治者 主张据事直书 反对正统观念 通鉴 不但对历代开明统治者歌功颂德 也毫不留情 地披露一些荒淫之君的各种丑行 司马光认为分裂时期的并存政权 不可 独尊奖一国 而指责其余为 僣伪 反对神鬼怪异之说 除了可以起到警戒作用的妖异外 其他有关神鬼怪诞记载 一概不 加采录 宋代理学对史学的影响如何 对历史认识的影响 理学家认为自然界和社会的变化运动都是天理流行 是阴阳消长的 气化运行 理学家讨论天人问题 以 理 作为对宇宙自然和历史社会的最高概括 把人类 社会历史作为宇宙总过程的组成部分 对史观的影响 理学家认为对历史起作用的是天理 理 即封建纲常名分 对史书编纂的影响 史法上重褒贬 重正统之辨 史书编纂体裁上出现了纲目体 学案 体 本末体 明清史学 传统史学的衰落时期 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 编撰于明永乐年间 解缙等奉敕编纂 初名 文献大成 是中国的百科全书 式的文献集 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类书 全书目录 60 卷 保存了 14 世纪以前中国历史 地理 文学艺术 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 正文 22877 卷 装成 11095 册 约 3 7 亿字 这 一古代文化宝库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永乐大典 常遭浩劫 大多亡于战火 今存不 到 800 卷 李贽 明代官员 思想家 文学家 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 30 岁以前在家乡读书 应考 外出谋 生 30 岁后 为官从政 54 岁致仕归隐 潜心史学 李贽著有 焚书 续焚书 藏书 等 藏书 68 卷 略仿纪传体史著 载录战国至元亡历史人物约 800 名 续藏书 27 卷 只有列传 无世纪 专记明代人物 记明兴至万历年间 400 多人 国榷 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所著 是记载明代历史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它所依据的是历朝实录 邸 报和私人著述 谈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 对 明实录 的曲笔讳饰进行了揭露和批评 是 一部不可多得的史学巨著 清初三大启蒙思想家 顾炎武 王夫之 黄宗羲 日知录 明末清初顾炎武所著 其宗旨在于经世致用 他认为写文章 做学问 都不能脱离现实 不 能无补于国计民生 否则将毫无价值 认为史学研究也要做到 鉴往训今 他著作 日知 录 就是为了探讨吏治 赋役 典礼等古制的来龙去脉 以达到 规切时弊 的目的 读通鉴论 明末清初卓越思想家王夫之有关古史评论的史著 根据 通鉴 所载史事 用评论历史的形 式来发表自己政治主张和历史哲学的史论专著 作此书之目的是从史书中寻找 经世之大 略 每卷以朝代为别 每代以帝王之号为目 每目下分若干条 共 85 目 约 900 条 另 在卷末附 叙论 4 篇 叙其写作意图和主导观点 此书为系统评论古代历史的专著 明儒学案 明末清初史学家黄宗羲所著 共 62 卷 记载明一代学术思想发展概况 为最早 早完备的 一部学术思想史著作 本书按学术传授系统 将 200 余名学者分成不同学派 立 19 个学案 大致分三时期 初期叙程朱之学和陆学 中期重点叙王学 末期立 东林 蕺山 两学案 另有 诸儒学案 叙不属任何学派的方孝孺等 43 人 明史 一部纪传体的史书 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 顺治年间编修 全书记载了从明太祖洪武元 年到明思宗崇祯十七年共 277 年的明朝历史 共 332 卷 本纪 24 卷 志 75 卷 表 13 卷 列传 220 卷 修成之后 得到后代史家的好评 认为它超越了宋 辽 金 元诸史 清史 学家赵翼在 廿二史札记 卷 31 中说 近代诸史自欧阳公 五代史 外 辽史 简略 宋史 繁芜 元史 草率 惟 金史 行文雅洁 叙事简括 稍为可观 然未有如 明 史 之完善者 乾嘉 三大考史家 清代王鸣盛 钱大昕 赵翼合称 三大考史家 乾嘉史学的主要特征是考证 根本的内容 是对古籍的整理和研究 十七史商榷 清代王鸣盛所著 共 100 卷 十七史 包括 史记 以下十三种史著 加上 南史 北史 新旧唐书 新旧五代史 实共 19 部 所谓 商榷 就是为十七史 改讹文 补脱文 去衍文 又举其中典制事迹 诠解蒙滞 审核舛驳 主要内容有文字校勘 这是全书的重 点 典制考证 考证以地理 官制居多 对史书及其作者进行评论 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 价 廿二史考异 清代钱大昕所著 共 100 卷 题为 二十二史 实指 二十四史 中除 旧五代史 明 史 之外的二十二史 主要内容 考校年代 地名之异同 厘正史书所载史实之失误 考辨后人妄改与伪托 补阙及训释 阐发史家作史之旨意 廿二史札记 清代赵翼所著 名廿二史 实考论 24 史 只是当时 旧唐书 旧五代史 尚未被清官方 批准为正史 故沿用旧称 二十一史 加 明史 主要内容 评论各史体例之得失 指出各史材料的来源 评论历史事件和人物 这是本书的重点 他的评论往往能针对某一 时期主要政治问题而发 王世贞的史学思想 接受了 六经皆史 明确表示六经也是史 没有必要把他作为经典加以推崇 开创了考史之风 史料来源有三 一是国史 二是野史 三是家史 国史为史官所记 内容多忌讳 野史能够直书 但见闻受到局限 家史是子孙后代所作 对先人总是扬善隐恶 评价也不见得可靠 在引用这些史料时 他认为要重视考证 重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不可单凭成败论英雄 各人所处的时代不同 人品不同 因而 事业各异 反对宗教迷信 列举大量事实 说明那些迷信佛道神鬼的君主 没有一个是得到好下场 章学诚的史学思想和主张 章氏提出 史学所以经世 的观点 就是要史学为现实社会服务 他既反对理学的 空 言义理 又反对乾嘉考据学者长于考据而不言经世的学风 他在撰文论学上提倡创造发明 但更强调经世致用 阐发 六经皆史 的观点 针对宋学空谈性命 离事而言理 认为 六经皆载道之书 的错误思想 同时也批评了 汉学家 只知终日为经史考证补订 不敢面对世事的学风 指 出六经所载 无不切合当时人事 主张史家必须具有 史德 他认为史官作史要力求做到 善恶褒贬 务求公正 不能 凭私意进行褒贬 在史书编纂方法上提倡编修通史 主张将史籍区分为撰述 记注两类 修通史可以避免 正统是非之争 并使整个历史发展连成一贯 将史籍分为 撰述 著作之书 和记注 为 著作提供的资料汇编 记注偏重于史料的排比 罗列 要据事直书 撰述则偏重组织写作 要融会贯通 富有创见 创立了 方志学 主张州县设立志科 专管记录史事 采集史料 以供国史取材 地 方志应包括 通志 如纪传体史书的内容 掌故 如历代会要内容 文征 乡贤传和文选 的内容 把方志提高到史书地位 使方志成为方志学 这是章氏对史学的重要贡献之一 清代后期史学 传统史学的分化和延续时期 元史新编 清代魏源鉴于元朝疆域广阔但史书记载粗略的缺陷 著 元史新编 增纪 增传 补充了 太祖 太宗 宪宗三本纪 充实了成吉思汗 窝阔台 蒙哥的传记 增加 改正部分列传 增志 削志 增 释老志 遗逸志 删 五行志 及 天文志 中灾变部分 补充 历 志 食货志 河渠志 改变 一人一传 的形式 采分期分类 传人与传事相兼 的 方法 传记分 开国 世祖 中叶 元末 四个时期 开国 时期再分为 开国四 杰 开国武臣 开国文臣 等 反映了 史以经世 的思想目的 极盛元代 不到百年 便 鱼烂河溃不可救 瀛寰志略 徐继畲著 共 10 卷 全书叙近 80 个国家和地区 介绍各国地理位置 国家或地区历史沿革 物产 人民 宗教 政治制度 各卷卷首有较粗略地图 叙东南亚各国较详 本书是近代中 国人了解世界的起点 它们突破了传统学术的范围 提供了具有近代意义的外国史地知识和 历史发展趋势 使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广阔和先进性 日本国志 黄遵宪著 共 40 卷 共 12 篇 志 国统 邻交 天文 地理 职官 食货 兵 刑法 学术 礼俗 特产 工艺 卷首列中 日历年比较表 典制体 各卷内以编年记述史事 夹 以考证 各类志前和大多志后有评论 全书以明治维新时期为重点 成就 对日本明治维新 改从西法 革故取新 作出及时总结 为中国维新提供效法榜样 结合日本新政 进而介 绍西方国家的先进制度 迫切希望中国赶上世界潮流 结合史实发表议论 直接提出救亡图 强主张 抨击封建专制的罪恶 新史学 新史学 是梁启超所撰的一篇长文 它是资产阶级史学家批判传统史学 试图建立新的 史学理论体系的重要标志 新史学 全文凡 6 节 其次第是 中国之旧史 史学之界说 历史与人种之关系 论正统 论书法 论纪年 对几千年中国旧史学进行猛烈批判 初步提 出系统的新史学理论观点 指出旧史的 四弊 和 二病 中国历史研究法 梁启超史学理论的代表作 共 6 章 第一章论述了史的定义 意义和范围 第二章回顾并评 价了中国的旧史学 第三章讲如何改造旧史学 建立新史学 第四 五章专谈史料学 第六 章则阐述史实上下左右的联系 从著作中 可以看到梁启超在史学思想 史料学 编纂学 文献学 考据学 方法论等方面的一系列观点 其中不乏创见 清代学术概论 梁启超所著的一部阐述清代学术思潮源头及其流变的经典著作 梁启超先生将清代学术从时 代思潮的角度划分为四个时期 并对每个时期作了简要而中肯的评介 精辟分析了各个时期 及其代表人物的成就与不足 全书涉及哲学 经学 史学 考古学 地理学 金石学 文献 学 佛学 美术 诗歌 历法 数学 水利等学术领域 而贯之以时代思潮兴盛转承的主线 可谓气势磅礴 思路明晰 有如一气呵成 被后世研究者称为 近代学术史上的一件珍品 清代学术概论 把中国近 300 年视作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 力图从中梳理出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跨境电商用户购物体验提升策略报告:2025年行业洞察
- 气候伦理与公众参与-洞察及研究
- 农业生产智能化流程-洞察及研究
- 中药区域经济影响与活络止痛丸种植区分布-洞察及研究
- 地理信息大数据分析-洞察及研究
- 架线施工安全管理-洞察及研究
- 代理报关服务协议
- 2025至2030中国洗衣球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农资农艺智能灌溉系统开发与推广协议
- 互联网健康食品服务平台协议
- GB/T 25070-2010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 GB/T 17742-1999中国地震烈度表
- VEX智能机器人培训课程课件
- 医学影像学《X线造影检查技术》精品课件
- 锚喷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精选课件
- 狼牙山五壮士同步测试 省赛获奖
- 第七章-大学生创业实践案例课件
- 全尺寸测量报告FAI
- 塑料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 肠道菌群与人体代谢疾病.ppt
- 医院检验科人员健康监护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