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组方不传之秘密——剂量.pdf

收藏

预览图
编号:4499385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21.99KB    格式:PDF    上传时间:2020-01-12 上传人:my****95 IP属地:河南
20
积分
关 键 词:
中医 组方不传 秘密 剂量
资源描述:
中医组方不传之秘密中医组方不传之秘密 剂量剂量 遇到我的表弟 他现在是医院的药剂师 他是个认为中医没有前 途的青年人 但是从和他的聊天中得到一个信息 他们科的主任是研 究中药提纯课题的专家 主任认为中医方剂的比例非常奇妙 他做过 六一散的药理研究 发现 除了六比一的比例外 其他的比例都效果不 佳 我今天查了下六一散的介绍 它的处方简单 是由滑石 6 份和甘 草 1 份所组成 二是制法也简单 只是将 l 两味药研粉拌匀就可以了 相传 六一散 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 别号刘河间 所创 滑石能解肌清热 滑窍行水而利湿 统治表里上下三焦 加入甘草泻 火和中 便能清暑利湿 关键是他的比例的解释是 本方原名益元散 一名天水散 后人 通称为六一散 既取 天一生水 地六成之 之义 这不是河图洛书 中的数理嘛 太神奇了 也太奇妙了 在学习伤寒论中的 我也听说 麻黄汤中的比例是 麻黄 桂枝 甘 草 3 2 1 这是原方中的记载 最佳的效果就是这个比例 郝万山老师的课程中也提到 在治疗一个脾虚腹胀的病人时 他的处 方为厚姜半甘参汤 但是没有效果 后来他的老师指点他 该方中的生 姜和厚朴的量各是半斤 而郝只用两片生姜是没有效果的 开经方不 是做菜 按照经典方剂的比例重新开方后 一剂而痊愈了 问题是古人是如何得出这样的剂量比例的呢 大量的实践经验还 是数术的推算 或者是特异功能的感知呢 经方就是经方 他的秘密除了组方的成分外 剂量比例的重要性是个 不传之秘密啊 组方思路的探索之一组方思路的探索之一 证药对应证药对应 在伤寒论中有六个方后附有加减 我仔细分析后发现 他们有个 规律 基本上是一个症状 一味药的加或减少 这可能是解开经典组方秘密的方法之一 一药对一证 比如 咳这个症状 有三个加减条文 咳者 加五味子 细辛 干姜 真武汤 咳者 去参姜枣 加五味子干姜 小青龙汤 咳者 加五味子干姜 四逆散 很明显 当医圣看到患者有咳嗽的症状时 立药的思路很单纯 就 是五味子干姜这对药 这个五味子是性酸 补肺的 干姜用来散寒 类似的条文 比如 凡是有呕吐现象症状的 仲景都用生姜来止呕 难怪后世称生姜是呕家的圣药 凡是有小便不利的 都用茯苓来利水 但也有些症状用药有变化 如腹中痛 用附子 四逆散 用芍药 通脉四逆汤 小柴胡汤 用人参 理中丸 这个加减我现在无法破解 前三方的规律是 治疗腹中痛的思路中 三个方子中都用芍药 两 个用附子 两个用柴胡 也就是芍药是解痛的必用药 但和其他两味中 药的组合更能起到作用 现在我尝试用症状和方药对应的方法来解释一个方子 柴胡加龙 骨牡蛎汤 他的症状条文是 胸满烦惊 小便不利 严语 一身尽重 不 可转侧者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我想只要看到小便不利 方中必定有茯苓 胸满 烦是小柴胡汤的症状之一 严语是阳明内热的表现 用承气 汤中的大黄 心惊用龙骨牡蛎和铅丹来处理 这可能是该方组成的思路吧 中医有句行话 见是证 用是方 我认为可以增加一句 见是证 用 是药 通过对伤寒论中六个方剂中加减法的分析 我们可以掌握最常见 的几个药的特性 然后在以后经典方剂的组方分析时便有了一个很实 在的分析思路 万物起点是一 中药方剂的起点可能就是每个药物自己的特有功效和 对症 我准备等以后学习另一部经典的时候 把仲圣的其他加减方一起 列表分析 以此做为方剂组方思路研究的起点 组方的秘密之三 脏腑补泻 组方的秘密之三 脏腑补泻 用经典来解释经典也是研究经典的一种方式 成无己的注解伤寒 论就是从黄帝内经的脏器法时论中得到的基本的性味补泻知识来解 释方剂的组成规律 但是有两个困扰我持续使用该方法的问题 问题一 是黄帝内经的脏腑补泻内容和辅行诀的内容有出入 相 同部分是脏腑的补和关于肝的补泻是完全相同的 问题二 辅行诀中对药物的性味定义和现在流行的对某些药物的 判定不同 比如 大黄被判定为味咸 而通常的判定是苦寒 定位不 准确 对用这样的方法来研究组方思路是有极大的障碍的 我曾经用这样的办法对厥阴病篇提到的方剂做了以上的研究 发 现这样的分析颇有些道理 而且很可能对揭开组方的秘密有极大的帮 助 举例 当归四逆汤 桂枝 辛热 细辛 辛热 当归 辛温 大枣 甘 温 甘草 甘平 通草 甘平 芍药 酸寒 作为厥阴病的方剂 我们参考肝的补泻原则 肝以辛补之 以酸 泻之 肝苦急 食甘以缓之 方剂中 三补 一泻 三甘缓 完全符合以肝作为中心的补泻组 方思路 当然 对本方剂的解读还要深入 条文 手足厥寒 脉细欲绝者 当归四逆汤主之 本方针对的是肝血不足 肝气不足导致的手脚冷的症状 重用大 枣当归来生血养肝 用桂枝汤通阳复脉 我准备以后针对泻心汤类再进行类似研究 引用引用江南柳月江南柳月 的的 中药之秘在于量中药之秘在于量 中药不传之秘 在用量上 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 因中药不传之秘 在用量上 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 因 此 在确定用量时 应注意以下此 在确定用量时 应注意以下 1010 种不同情况 种不同情况 体质不同 体质虚弱者 对药物的耐受程度差 用量过大易发生体质不同 体质虚弱者 对药物的耐受程度差 用量过大易发生 药物不良反应 故宜酌情减量 体质壮实者 用量可稍大 药物不良反应 故宜酌情减量 体质壮实者 用量可稍大 病情不同 轻病下药过重 药力太过 反伤正气 重病下药过轻 病情不同 轻病下药过重 药力太过 反伤正气 重病下药过轻 则药力不足 达不到治疗目的 则药力不足 达不到治疗目的 性别不同 男性用药量可稍大一点 女性有月经 怀孕和哺乳等性别不同 男性用药量可稍大一点 女性有月经 怀孕和哺乳等 生理特点 故用药量宜小 生理特点 故用药量宜小 年龄不同 一般情况下 年龄不同 一般情况下 1010 岁以上儿童 可用成人量的岁以上儿童 可用成人量的 2 32 3 5 5 1010 岁 可用成人量的岁 可用成人量的 1 21 2 2 2 5 5 岁 可用成人量的岁 可用成人量的 1 31 3 1 1 岁以内的婴岁以内的婴 儿 可用成人量的儿 可用成人量的 1 41 4 或更少 或更少 6060 岁以岁以上的老人药量应低于中青年上的老人药量应低于中青年 的的 1 21 2 1 41 4 药性不同 凡使用毒峻烈药 须从小量开始 再根据服药后患者药性不同 凡使用毒峻烈药 须从小量开始 再根据服药后患者 的情况而增减 如病势已退 即停服 不愈则酌量增加 的情况而增减 如病势已退 即停服 不愈则酌量增加 配伍不同 在方剂组成中 有主药和辅药之分 一般来说 主药配伍不同 在方剂组成中 有主药和辅药之分 一般来说 主药 用量重 辅药用量轻 如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 都由大黄 厚朴 用量重 辅药用量轻 如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 都由大黄 厚朴 枳实组成 前方重用大黄主攻下 后方重用厚朴主利气 单味药用于枳实组成 前方重用大黄主攻下 后方重用厚朴主利气 单味药用于 急救 如用大黄治疗中毒性菌痢 用独参汤救治血崩虚脱 用量均可急救 如用大黄治疗中毒性菌痢 用独参汤救治血崩虚脱 用量均可 加大 加大 药质不同 如花 叶之类质地轻及有效成分易煎出的药物 用量药质不同 如花 叶之类质地轻及有效成分易煎出的药物 用量 不宜过大 质量不易煎出有效成分的药物如矿石 不宜过大 质量不易煎出有效成分的药物如矿石 贝壳之类 用量宜贝壳之类 用量宜 重 过于苦寒的药易伤脾胃 用量宜少 甘平之药用量可稍大 重 过于苦寒的药易伤脾胃 用量宜少 甘平之药用量可稍大 剂型不同 同样的药物 汤剂比丸 散剂用量要重 复方应用比剂型不同 同样的药物 汤剂比丸 散剂用量要重 复方应用比 单味用量要少 鲜药用量比干药用量应多一倍以上 单味用量要少 鲜药用量比干药用量应多一倍以上 地区不同 如用麻黄发汗 南方气候较热 人易出汗 用量宜小 地区不同 如用麻黄发汗 南方气候较热 人易出汗 用量宜小 一般用一般用 5 5 克左右 而北方天气较冷 不易出汗 北方人体质又较结实 克左右 而北方天气较冷 不易出汗 北方人体质又较结实 故一般可用至故一般可用至 1010 克以上 克以上 炮制不同 中药的生品 炮制品及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 其有效炮制不同 中药的生品 炮制品及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 其有效 成分的含量也有变化 用量亦应有所区别 如鲜槟榔切片 槟榔碱含成分的含量也有变化 用量亦应有所区别 如鲜槟榔切片 槟榔碱含 量高 用量可稍小 而干品水浸近一个月 每日换水 再切片 其槟量高 用量可稍小 而干品水浸近一个月 每日换水 再切片 其槟 榔碱含量降低 故用量宜稍榔碱含量降低 故用量宜稍
内容简介: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医组方不传之秘密——剂量.pdf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44993858.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