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昆虫学实习总结篇一:农业昆虫学实习报告-duoduo农业昆虫学论文学院:农学院 姓名:王淇净学号:20070214038一、 实习概况实习时间:2009年11月14号实习地点:三江、三门坡、生态村实习路线:海口 三江 三门坡 生态村在实习中能比较容易的看到在学校里很难看到的虫子,包括水稻、椰子、荔枝、龙眼、蔬菜等的害虫。其中椰子我见的最多,下面是我在实习中观察以及扑捉到的昆虫简介:二、 3种主要害虫介绍1.椰心叶甲虫:形态特征:椰心叶甲属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成虫、卵、幼虫、蛹四个虫态。成虫: 体扁平狭长,雄虫比雌虫略小。体长80-10mm,宽约2mm,触角粗线状,11节,黄褐色;顶端4节色深,有绒毛,柄节长2倍于宽。触角间突超过柄节的 1/2,由基部向端部渐尖,不平截。沿角间突向后有浅褐色纵沟。头部红黑色;头顶背面平伸出近方形板块,两侧略平行,宽稍大于长。前胸背板黄褐色,略呈方 形,长宽相当。具有不规则的粗刻点。前缘向前稍突出,两侧缘中部略内凹;后缘平直。前侧角圆,向外扩展,后侧角具一小齿。中央有一大的黑斑。足红黄色,粗短,跗节4节。卵:椭圆形,褐色,长1.5mm,宽1.0mm。卵的上表面有蜂窝状平凸起,下表面无此结构。幼虫:幼虫可分为1-5龄,白色至乳白色,幼虫的龄期可从尾突的长短来分别:1龄平均为0.13mm,2龄0.2Omm,3龄0.2gmm,4龄0.37mm,5 龄0.45mm。蛹:长10.5椰,宽2.5mm,与幼虫相似,但个体稍粗,出现翅芽和足,腹末仍有尾突,但基部的气门开口消失。为害特点:由于椰心叶甲成虫和幼虫均取食椰子等寄主未展开的心叶表皮组织,其危害症状呈现:心叶叶脉分布有平行的狭长褐色条斑,心叶展开后呈大型褐色坏死条 斑,有的叶片皱缩、卷曲,有的破碎枯萎或仅存叶脉,被害叶表面常有破裂虫道和虫体排泄物。树受害后常出现褐色树冠,严重时,整株死亡。椰心叶甲属毁灭性害虫。它在寄主上的危害部位为最幼嫩的心叶,叶片受害后出现枯死被害状,严重时植株死亡。1929年,椰心叶甲传入印度尼西亚的东南苏拉威 西省、一些地区10-15的椰树受害致死,造成椰子产量减少50梷7圳。一些地区10-15%的椰树受害致死,椰农不得不放弃了椰树的种植。1975年椰心叶甲由印尼传入台湾,造成17万椰子树死亡,目前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最近几年,椰心叶甲在越南大爆发,为害1OOQ多万株椰树,大约有50万株椰子 树死亡。发生规律:椰心叶甲每年发生4-5代,世代重叠。卵期为3-6d,孵化率92.5%, 幼虫期为30-40d,预蛹期3d,蛹期6d;成虫期可达220d。雌 成虫产卵前期1-2月,每雌虫可产卵约100多粒。从卵至成虫约为50天。产卵前期18天,成虫有的每天都产卵,有的隔1-5天产一次卵,每次产卵多为 1-2粒,最多6粒。卵产在取食心叶而形成的虫道内,3-5个一纵列,卵和叶面粘联固定。椰心叶甲原产于印度尼西亚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现广泛分布于太平洋群岛及东南亚。也括中国(台湾、香港)、越南、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所 罗门群岛、新喀里多尼亚、萨靡亚群岛、法属波利尼西亚、新赫布里底群岛、俾斯麦群岛、社会群岛、塔西提岛、关岛、马来西亚、裴济群岛、瓦努阿图、新加坎、 法属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马尔代夫。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塞舌尔、韩国、泰国等。防治方法:防治措施主要表现在 “查、治、封、研”四个方面。“查”就是普查监测,“治”就是综合除治,“封”就是检疫封锁,“研”就是科研攻关贯穿于其他各项工作当中。综合防治:(1)公路、城镇街道两旁和景区以挂药包为主,结合施放绿僵菌,做到快速杀灭害虫,消除被害状。一是防止害虫飞落在行驶的车辆上造成传播。二是自然景观不被被坏。(2)村庄周围、成片的椰林等植物丰富的区域,有利于生物繁殖,以生物防治为主。释放天敌或施放绿僵菌,也可以天敌与绿僵菌科学结合使用,在释放天敌的同时,在外围区域施放绿僵菌,既可提高杀虫效果,又可防范疫情扩散。(3)对孤立的小疫点,实施拔点根除措施。进行全面桂药包防治,并选择染虫株施放绿僵菌。(4)对苗圃内比较矮小的植株,可喷洒农药防治。(5)主要采取挂药包技术措施建设隔离带,带宽至少达到1公里以上。生物防治:可用姬小蜂和啮小蜂。引进国外天敌是持续控制椰心叶甲的根本措施。据国外有关报道,椰心叶甲寄生性天敌有6种,捕食性天敌有3种,病原微生物有3种。目前应用较为成功的有3种,海南省引进其中的2种-椰扁甲啮小蜂(原产台湾)和椰甲截脉姬小蜂(原产越南)。姬小蜂寄生椰心叶甲的高龄幼虫,啮小蜂寄生椰心叶甲的蛹,两蜂具有互补性。姬小蜂和啮小蜂通过在椰心叶甲幼虫或蛹的体内产卵并孵化繁殖,从而将椰心叶甲幼虫 或蛹杀死。一头寄生幼虫平均产50头姬小蜂,一头寄生蛹平均产20头啮小蜂。姬小蜂、啮小蜂具有可靠的安全性,释放后不会演变为有害生物。放养时,每隔30-50米悬空放置一个放养器。一个放养器中放50个即将出蜂的被寄生的椰心叶甲。一个月加一次。2.椰圆蚧:形态特征:成虫:雌成虫介壳淡黄色,质薄,半透明,中央有黄色小点2个;雌成虫虫体在介壳下面呈卵圆形,稍扁平,黄色,前端稍圆,后端稍尖,平均直径为15毫米。雄成虫介壳椭圆形,黄色,中央仅有黄色小点一个;雄成虫橙黄色,具半透明翅一对,体长07毫米。若虫:初孵时浅黄绿色,后呈黄色,椭圆形。卵浅黄色、椭圆形。为害特点:椰圆蚧若虫和雌性虫附着叶背及幼果表面吸取组织汁液为害,致使叶背退绿形成病斑,甚至枯死。幼果生长不良。在整个椰圆蚧的发生期内,均有多种寄生蜂存在,并在8月中下旬前后出现一个明显的发生盛期,对抑制椰圆蚧(尤其是第三代)的发生有明显的作用。在整个椰圆 蚧的寄生蜂群体中,比较明显的优势种群有二,一是双带巨角跳小蜂(Comperiella bifasclata Howard),另一种体色略黄,种名 尚待鉴定鉴于寄生蜂在控制椰圆蚧危害中的重要性对其生物学及利用方法等作进一步的研究很有必要。发生规律:除为害椰子外,也为害油棕、杧果、香蕉多种植物。椰圆蚧一年发生3代,以雌成虫固定在柑桔的叶片和枝条上越冬。次年5月初开始孵化出第一代幼蚧,5月下旬至6月上句出现幼蚧高峰,成蚧高峰则为 6月中下旬;从6月底至7月初开始出现第二代幼蚧,高峰期为7月中下旬,二代成蚧高峰期为8月中下旬;从8月下旬开始出现第三代幼蚧,9月上中旬达到高 峰,成蚧高峰则在11月份。各代椰圆蚧的发生量以第一、二代较大,第三代则要少很多。防治方法:从椰圆蚧及其寄生蜂的消长规律可以看出,出现在8月中下旬的寄生蜂发生盛期对第三代椰圆蚧起到了有力的控制作用。因此,在防治策略上对第三代椰圆蚧要发挥 寄生蜂的自然控制作用,在8月份以后应避免用药,而对于第一、二代椰圆蚧,在发生量大时应用药防治。可选用20%杀扑磷1000倍液,40%喹琉磷 1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800倍液,在一、二代幼蚧盛期喷治。3.二疣犀甲:形态特征:成虫 雄虫体长33.245.9毫米,较大,前胸宽14.018.7毫米。雌虫体长38.043毫米,前胸宽15.018.0毫米。雌、雄体表均为黑褐 色,有光泽,较光滑;腹面稍带棕褐色。头小,背面中央有1角状突,长3.57.5毫米,微向后弯,雄虫突起较长,头部腹面被褐色短毛,唇基前缘分两叉, 端部向上反转。前胸背板大,自前缘向中央形成1大而圆形的凹区。凹区四周高起,后缘中部向前方凸出两个疣状突起。鞘翅密布不规则的粗刻点,并有3条平滑的 隆起线,在线的会合处较宽而且光滑。前足胫节有4个外齿和1个端刺。雄虫腹部腹面各节近后缘疏生褐色短毛列,末节近于新月形。雌虫腹部腹面被较密的褐色 毛,末节略呈三角形,背板密生褐色毛。卵:椭圆形,初产时大小为3.52.0毫米,乳白色;后期为4.03.5毫米,颜色变为乳黄色,卵壳坚韧,有弹性。幼虫:共分3龄。蛴螬型。末龄幼虫体长4570毫米,头宽9.512毫米,胸宽17.521.5毫米。体淡黄色,头部赤褐色,密生粗大刻点。触角短小有 毛,末端有1718个泡状感觉器,第3节下端突出。前胸气门较腹部气门大,胸部背面有较长的刚毛。腹部各节密生短刺毛,肛门作“一”字型开口,无刚毛列。蛹:体长4550毫米,前胸宽1820毫米,腹部宽2125毫米,全体赤褐色。头部具有角状突起。后翅端伸出鞘翅外方,达腹部第5节后缘。气门长椭圆形,开口大,尾节末端密生微毛。雄蛹臀节腹面有瘤状突起,雌虫较为平坦。为害特点:又称椰子独角仙,鞘翅目,金龟甲科,除了为害椰子之外,也为害油棕、其他棕榈植物、剑麻、香蕉等。二疣犀甲成虫钻入椰树顶梢,取食未展开的心叶,致使心叶开展后呈扇状或波状缺刻。更严重的是从心叶直下为害,破坏生长点,使植株停止生长,枯萎死亡。发生规律:二疣犀甲在海南三亚年发生1代。该虫个体发育进度不一致,幼虫和成虫终年可见。成虫和幼虫以610月发生量较多。成虫在上午9 时至下午7时进行羽化,成虫期可达数月乃至半年,成虫昼伏夜出。飞翔力强,一般选择多汁植株的心叶为害,咬坏心叶和叶柄,深达530cm,食其汁液。取 食时留下撕碎的残渣碎屑于洞外,依此可发现此虫为害。成虫取食时一般在植株上潜居为害2060d后方飞回繁殖场所交配产卵。雌虫一生交配最多可达8次。 卵多散产于腐烂的有机物中。在温度2030,一定湿度下,卵期912d。幼虫孵化后取食腐烂的有机物质。适宜温度范围为3240。在 2238的饲养条件下,幼虫期常被蝇类或线虫所寄生。幼虫主要生活在新腐烂的椰树干或椰树桩中,并常常集中取食,不互相残杀。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幼 虫期将近1年,老熟幼虫在取食场所或土中化蛹,其深度可达1.5m。前蛹期11d,蛹期1927d。蛹的天敌有蚤蝇。防治方法:及时清除椰园内枯死树干,树桩和肥堆等繁殖场所。在椰园内堆放椰子树干定期诱杀;严重为害的用20%二溴磷灌入树心消灭入侵虫体。4.红棕象甲:又称椰子象甲,鞘翅目,象甲科,除为害椰子外,也为害油棕、棕榈植物、甘蔗、龙舌兰等。幼虫蛀害树冠、茎干,严重为害时可使心叶、叶片枯黄,甚至把树干蛀空。防治方法保护树干不受伤害,发现伤口及时用柏油涂抺,防止雌虫产卵;发现严重受害植株,应及时砍伐烧毁、受害轻的植株可从伤口(洞口)灌入久效磷原液(100毫升/株),久效敌敌畏混合液,磷化铝片等。三、实习感想实习感想:在这一天的忙碌奔波中,大家都感到了身体上的疲惫,可是收获还是蛮大的,各自都捉了好多害虫,回到学校可以放在装有标本液的玻璃瓶里,瓶里盛有福尔马林,放置几个星期都不会坏的。我们在三江的薰衣草园里看到了不同品种的薰衣草、迷迭香,还有各种果树,尤其是看到了不同种类的昆虫,有蜂类、蝶类、蜘蛛等等。经过我们的奋力抓捕,大家都满载而归,脸上都挂着满足的笑容。篇二:农业昆虫学实习报告农业昆虫学实习报告农学(本硕连读)201101 丰安徽 20116053本次实验我们前往青圃源的试验田,对玉米田和水稻田中秸秆中各种虫害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30株玉米种共发现26只害虫,其中玉米螟12只,大螟9只,桃蛀螟5只;20丛水稻稻桩中发现11只害虫,其中二化螟9只,大螟2只。以上害虫均为幼虫,现就其外观对其加以区别。玉米螟,老熟幼虫体长20-30mm,淡褐色。头壳及前胸背板深褐色,有光泽,体背灰黄或微褐色,背线明显,暗褐色。中、后胸毛片每节4个,腹部1-8节每节6个,前排4个较大,后排2个较小。腹足趾钩3序缺环。大螟,末龄幼虫体长约30mm,粗4头红褐色至暗褐色,共57龄。无纵线,腹面淡黄色,腹足趾钩半环状。桃蛀螟,体长22mm,体色多变,有淡褐、浅灰、浅灰兰、暗红等色,腹面多为淡绿色。头暗褐,前胸盾片褐色,臀板灰褐,各体节毛片明显,灰褐至黑褐色,背面的毛片较大,第l一8腹节气门以上各具6个,成2横列,前4后2。气门椭圆形,围气门片黑褐色突起。腹足趾钩不规则的3序环。二化螟,老熟幼虫体长20-30mm,头褐色,体背有5条棕红色纵线,腹足较发达,趾钩51-56个,为1行三序环形。其中大螟和二化螟较相像,在此列出单独比较。大螟体长30mm左右,头红褐色或深褐色,胸腹背面桃红色,腹足发达,趾钩1行单序半环形;二化螟体长20-30mm,头褐色,体背有5条棕红色纵线,腹足较发达,趾钩51-56个,为1行三序环形。虫口密度:玉米害虫:玉米螟为12/30=0.4只/株,大螟为9/30=0.3只/株,桃蛀螟为5/30=0.17只/株;水稻害虫;大螟为2/20=0.1只/丛,二化螟为9/20=0.45只/丛。实验结果表明,田间玉米害虫和水稻害虫都较为严重,被测30株玉米种共发现26只害虫,几乎每株玉米中都有害虫存在,被测20丛水稻稻桩中发现11只害虫,基本是每2丛水稻稻桩中就能找到1只害虫。要让作物生长的更好,应该采取相应的方法对各种虫害加以治理,以保证作物不受或少受害虫的危害,获取较高收入。本次试验由我们小组10人共同完成,感谢小组成员的辛勤努力捉虫,更感谢老师们的耐心讲解和指导。篇三:热带农业昆虫学实习报告普通昆虫学实习报告学院: 应用科技学院专业: 植物保护姓名:学号:班级:实习地点:指导教师:前言普通昆虫学是研究昆虫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和基本理论的学科。它是农业昆虫学、蔬菜昆虫学、果树昆虫学、园艺昆虫学、园林植物昆虫学、资源昆虫学、害虫生物防治等应用昆虫学,以及昆虫生态学、昆虫生理学、植物检疫、植物化学保护等学科的基础,是植物保护专业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本课程内容包含昆虫形态学、昆虫分类学、昆虫生物学、昆虫生理学和昆虫生态学五大基础学科。 为巩固和印证所学的普通昆虫学的知识,增强学生对昆虫的形态结构、生物学特性以及昆虫与寄生植物和环境关系的直观认识,我校儋州校区为植保专业安排了普通昆虫学的实习,以加强学生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部分 实习目的与内容(一)实习目的1、通过实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的一些理论知识,从感性上认识和了解昆虫的形态结构、生物学特性以及昆虫常见科的识别方法。2、掌握各种干标本的插针部位和展翅、整姿的要求及方法及液浸标本的配制;3、掌握昆虫标本的采集方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对常见昆虫进行分科,培养独立进行昆虫研究的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二)实习内容与方法1、昆虫标本的采集:熟悉各类昆虫的生活环境;掌握标本采集的常用方法。2、昆虫标本的制作:掌握各种标本的插针部位和展姿、整姿的要求和方法。(1)针插法:插针时,依据标本的大小,选用适当的虫针。夜蛾类,一般用3号针;天蛾类蛹4或5号针;盲蝽、叶蝉、小蛾类则用1号或2号针。针插蝶蛾、蜂、蚁、蜻蜓、蝉等是从中胸背板正中央插入,通过中足穿出来;针插蚊、蝇等时是从中胸的中间偏右的地方插针;针插蝗虫、蟋蟀、蝼蛄时插在前胸背板的右面;针插甲虫时插在右翅鞘的基部;针插蝽象时插在中胸小盾片的中央。虫体在针上有一定的高度,在制作时可将插有虫的针倒过来,放入三级台的第一级的小孔,使虫体背部紧贴台面,其上部的留针长度是8mm。甲虫、蝗虫、蝽象等昆虫,需将触角和足的姿势加以整理,前足向前,后足向后,中足向两侧;触角短的伸向前方,长的伸向背侧面,使之对称、整齐、不失自然姿态。整好后用虫针或纸条固定,待干燥后就定形了。处理微小昆虫,如跳甲、米象,飞虱等时,先将00号虫针的尖端从虫体腹面插入,00号虫针的末端固定在软木片上,再将软木片插在2号虫针上。或用粘虫胶小型昆虫粘在三角形纸台纸的尖端(纸粘在虫的前足与中足间),底边插在虫针上。三角形台纸的尖端指向左方,虫的头部向前。(2)昆虫展翅法:将新鲜标本或还软后的标本,选取大小适宜的虫针,按三级台特定的高度插定,移到展翅板的槽内,虫体的背面与两侧面的木板平,调节活动的木板,使中间的空隙与虫体大小相适宜,再将活动的木板固定。两手同时用两根细虫针,左右同时拉动一对前翅,使一对前翅的后缘压住后翅的前缘,左右对称,充分展翅。然后用光滑的纸条压住,以大头针固定。放置一星期左右,干燥、定形后取下。3、昆虫标本的鉴定根据课堂讲解内容及昆虫识别的相关方法,充分利用手中检索工具进行昆虫鉴定,鉴定完毕之后,将昆虫分装,并附上标签,标签内容包括:采集时间、采集地点、采集者姓名。4、实习要求(1)每组成员7-8人,共8组,实习以组为单位,分工进行,外出实习完毕后,室内进行昆虫的分类鉴定。(2)每组采集和鉴定昆虫标本18个目、80科共1000头,并根据分类鉴定结果,以实习报告形式上交。(3)分类鉴定完毕之后,每班各组将鉴定标本按科进行汇总,按照所采集标本目的数量,每组分配一定量的标本进行不同目、不同科干标本和浸渍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TS 62607-6-35:2025 EN Nanomanufacturing - Key control characteristics - Part 6-35: Graphene-related products - Density: free-pouring,tapping and compressing method
- 【正版授权】 IEC 63522-21:2025 FR Electrical relays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21: Thermal endurance
- 重庆日报课件
- 推断题-2023年中考化学解题模板
- 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考核试题及答案
- 重大危险知识培训课件
- 重大危险源相关知识培训
- 老年人急诊安全救护课件
- 实验猜想与方案设计(附讲解)-中考化学实验探究新视角
- 完成句子-九年级英语上册期末冲刺专练(人教新目标)
- 全球热泵产业发展报告2025
- 商业地产项目数字化运营与客户体验提升策略研究报告
- 2025新疆天泽和达水务科技有限公司部分岗位社会招聘28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国内旅游收入影响分析-以江西省为例
- 技术方案评审表-技术选型决策
- 中国旅游地理(第四版)中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统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
- DBJ50-T-389-2021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
- 数据结构(c语言版)课件
- 智能消防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系统方案
- 铁路路基重力式挡土墙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