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业绩评价体系03版.doc_第1页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03版.doc_第2页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03版.doc_第3页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03版.doc_第4页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03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摘 要:2Abstract:31 国内外对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研究回顾41.1西方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历史发展41.2 我国企业业绩评价的历史发展52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概述72.1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相关概念72.2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基本要素83 我国现行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现状与局限性93.1 我国现行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现状103.2 我国现行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局限性114 完善我国企业业绩评价体系13总 结15参考文献:16关于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研究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竞争态势、管理模式、组织结构、利益相关者需求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企业管理进入以战略管理为主题的时代。业绩评价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和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在衡量企业经营业绩,对企业经营者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价以及引导企业经营行为,有效利用企业资源等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本文结合了国内外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发展过程,总结了现行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探寻完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对策,希望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所帮助。关键词:企业 企业业绩 业绩评价体系Abstract:Key words:我们正处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工业经济向新经济体的转变,使一切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交流方式;组织机构的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国际的管理法规、政治机构;市场的运作模式、组织机构等等。在市场浪潮中搏击的企业最先感受到变革的冲击,这个冲击正在动摇着传统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一些冲浪者们已经在进行创新的尝试。这个时期,我国企业正在努力跻身于国际市场的竞争,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样受到经济发展的挑战。1 国内外对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研究回顾1.1西方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历史发展西方企业业绩评价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成本绩效评价时期(19世纪初20世纪初)、财务绩效评价时期(约20世纪初20世纪90年代)和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创新时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1、成本绩效评价时期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成本思想是一种很简单的将本求利的思想,成本计算也是一种简单的以盈利为目的计算,这个阶段的经营绩效评价指标带有统计的性质。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原有的简单的成本绩效评价已越来越不能满足资本家攫取超额利润的需要,于是在简单的成本绩效评价基础上产生了复杂的成本计算和绩效评价,而到了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原有的成本制度不便于成本控制,于是产生了标准成本制度,实现了成本会计的第二次革命,标准成本及差异分析结果成为该时期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主要指标。2、财务绩效评价时期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已从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竞争,为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进一步创新提供了机会。1951年杜邦公司首创的“杜邦分析法”是财务领域中有影响力的企业业绩评价方法。该方法的要旨在于对投资回报率这一高度综合化的财务指标进行多层级的分解,形成一个存在因果关系的指标体系,通过对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对比分析,可揭示出公司业绩领域中的薄弱环节,进而指出公司努力和改进的方面。20世纪60年代前,运用得比较广泛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是销售利润率,然而随着杜邦公司,通用公司等多部门综合企业的发展,投资报酬率指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到了20世纪60年代时,运用得最多的业绩评价指标是预算、税前利润和剩余收益等。20世纪70年代,麦尔尼斯(Melnnes)对30家美跨国公司1971年业绩进行研究得出,绩效评价指标多为投资报酬率(包括净产报酬率RONA),然后是预算比较和历史比较。另外在帕森(PerSen)和莱西格(Cezzig)对400家跨国公司1979年经营状况所作的分析调查问答中,采用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还有销售利润率、每股收益、现金流量和内部报酬率(IRR)等。20世纪80年代后,对企业业绩评价形成了以财务指标体系为主,非财务指标为补充的体系,美国许多公司已意识到过分强调财务指标是造成在与欧洲和日本企业的竞争中失利的重要原因,于是更为积极地关注保持企业长期竞争力的非财务指标。3、企业业绩评价创新时期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涌动,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和顾客需求的复杂多变,实施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灵活性为目标的战略管理成为时势对企业的要求,而业绩评价体系作为企业行为的具体指导系统也必须符合并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目标。新环境中的企业有必要建立一套新的业绩评价系统,其核心是制定公司战略,评价经营业绩时,同等对待或更为重视质量、市场份额和其它非财务评价指标,而不是当财务与非财务标准发生矛盾时,总是以财务指标为准。1994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完成的一份名为改进企业报告一着眼于客户的综合报告,以及同年,美国学者Christopher Meyer在他发表的正确的绩效评价有助于团队的成功都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非财务业绩评价的重要性心。平衡记分卡是这一时期西方国家业绩评价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创新,它从客户、业务流程、员工、财务四个角度来评价企业业绩,它使企业不仅关注财务绩效的提高,更注重发展和评价保持企业长期发展能力的业绩。1.2 我国企业业绩评价的历史发展我国企业业绩评价研究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建国后至90年代企业财务通则出台前的企业业绩评价,这一时期企业财务评价体系一直是以净利润为主,包括以净利润为基础计算的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投资收益率等指标在内的体系。 (2)企业财务通则试行至财政部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出台前的企业业绩评价。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取代,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对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了大的改革。1993年颁布实施的企业财务通则规定: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由8项指标组成。这8项指标分别是: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资本金利润率、销售利税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8项指标分别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获利能力三方面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使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和政府等社会各界能够从不同角度评价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资前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化。(3)财政部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试行)颁布至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体系出台前的企业业绩评价。1995年,财政部在1993年已颁布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制定和颁发了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试行)。这套指标有10项,相对于1993年的8项指标,不仅指标个数增加,而且评价的范围和内容也增加。这一套指标包括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产收益率、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等10个指标,并赋予不同权重。(4)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体系出台后的企业业绩评价。 1999年6月,我国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颁发了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和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设计了工商类竞争性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这套指标共32个,对国有企业的效绩评价进行了重新规范,重点评价企业资本效益状况、资产经营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4项内容,全面评价财务效益、资产管理水平、经营风险和持续发展能力,综合反映企业的真实业绩。初步形成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这是对我国指标体系设计的一次突破性的变革。 为适应信息时代企业战略管理的要求,同时也为适应企业效绩评价理论发展与实践工作的需要,进一步规范企业效绩评价行为,增强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促进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形成核心竞争力,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中央企业工委、劳动保障部和国家计委根据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于2002年2月又对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作了修订,将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由32项指标调整为28项,与原评价指标体系相比,突出的变化是注重了对企业创新能力和社会贡献能力的评价,基本上满足了企业经营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2003 年 11 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一部关于我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重要法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以下简称为办法)。通过对该办法实施情况所反映出的意见和问题的总结,国资委于 2006年对该办法进行了修订,颁布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2006修订本)。该办法是依据“年度考核与任期考核相结合、结果考核与过程评价相统一、业绩考核与奖惩紧密挂钩”的考核思路和“依法考核、分类考核、约束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的考核原则制定。该考核办法特别注意了中央企业的行业、规模、资产质量和发展基础的差异,设计了共性要求和个性特点相结合的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指标分为基本指标和分类指标两类。考核结果与中央企业负责人的报酬相挂钩,逐步试行企业负责人年薪制。该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对于鼓励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自树目标、自加压力,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这也是对我国企业业绩评价研究在实践上的进一步探索。2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概述2.1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相关概念评价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特定的指标和标准,采取特定的方法,对人和事(事物或事件)做出价值判断的一种认识过程。一般来说,评价具有四种基本功能:判断、预测、选择和导向。评价体系是指由一系列与评价相关的评价制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机构等形成的有机整体。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联系密切,但又有所区别。一方面,当利用评价体系对评价客体进行研究时,评价体系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方法,此时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并无实质区别;另一方面,当研究对象是评价体系本身时,可以分别从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所运用的具体实现方法(即评价方法)两方面对评价体系进行研究,此时评价方法是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两者应加以区别。业绩,也称为效绩,反映的是人们从事某一活动所取得的成绩或成果。通常,人们对业绩好坏的评判是通过比较形成的,常用的比较形式有:(1)与过去比较,如果现在取得的成绩或成果比过去大,表明业绩向好的方向转变;(2)与预期目标(计划)比较,如果所取的成绩或成果达到了预期目标则表明业绩好;(3)与特定参照群体比较,如果企业以同行业平均水平为参照物,只要达到同行业平均水平则说明业绩好,如果超过同行业平均水平,则说明业绩显著;(4)与所花费的代价比较,任何成绩或成果的获取(所得)都需要花费一定时间、精力、财力或物力(所费) ,如果所得小于所费,就不合算,反之,如果所得大于所费则有业绩,所得大于所费的数额越大,成绩也就越显著。总之,业绩评价就是通过比较分析方法对特定主体行为所产生的结果(成绩或成果)加以判断的过程。企业业绩,其具体含义目前理论界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观点:(1)企业业绩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利用其有限资源从事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它是企业内外部各种要素在一定时期内的系统综合反映(徐细雄,2005)。(2)企业业绩就是指一定经营期间的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水会莉,2005)。(3)企业业绩是指企业在一段时期内经营者所体现的业绩和企业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的客观反映。经营者业绩主要通过经营者在经营管理企业过程中对企业经营、成长、发展所取得的贡献和成果来考察(许冠钧,2005) 。在本文中,我们认为企业业绩是指企业在一定经营时期内企业利用各种资源从事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成果。企业业绩评价(Performance Evaluation)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和定性对比分析,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价。通过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可以为企业各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依据,有利于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可见,企业业绩评价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理论方法在经济领域的具体运用它是在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原理和现代分析技术而建立起来的剖析企业经营过程真实反映企业现实状况,预测未来发展前景的一门科学。2.2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基本要素企业业绩评价必须综合各方面进行系统评价,才能真正客观、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主要由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构成: (1)评价目标 评价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这一活动的灵魂是评价的目标,它统摄着整个评价过程。它解释了企业为什么而开展评价活动。对企业业绩的评价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而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评价的目标是整个系统运行的指南和目的。评价目标要服从和服务于企业整体目标,业绩评价系统一定要处理好评价目标和企业目标之间的依存关系。(2)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一般是指与评价对象的利益密切相关、关心评价对象业绩状况的相关利益人。目前在业绩评价主体上有两大代表观点:一是“单一主体观”,二是“多元主体观”。(3)评价客体 评价客体即评价对象,是指实施评价行为的对象。任何客体都是相对于确定的主体而言的,它由主体的需要而决定,企业业绩评价的客体由企业相关利益者的需要所决定。 (4)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是指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主体的需要而设计、以指标形式体现、能全面反映评价对象特征的因素。反映企业业绩好坏的因素有财务方面的,也有非财务方面的。它可以是定量指标反映,也可以是定性指标反映。 (5)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指判断评价对象业绩优劣的基准。评价标准一般根据数理统计方法经测试和调整后确定。评价标准是在一定前提下产生的,应当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外部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然而,在特定的时间和范围内,评价标准是一定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6)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是获取业绩评价信息的手段。有了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还需要采用一定的评价方法,从而实施对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的运用,以取得公正的评价结果。3 我国现行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现状与局限性中国企业(包括国有和非国有的企业)在国际化情形下的内部管理系统是值得研究的。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注重国内到放眼世界,大部分的企业都面临着东西方管理风格和做事方式的融合。在加入WTO之后,这对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就更加重要了。因此,高级管理层必须理解他们的合作伙伴,而他们自己也必须有全球化的眼光。这些都会提高公司未来变革的能力。3.1 我国现行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现状目前,国内学者对企业业绩评价问题的研究从研究内容上看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主要是对西方出现的评价理论进行理论研究;另一部分是将西方的评价模型在中国做实证检验分析。通过检验修正模型以提高模型在中国市场的适用性。(1)国内学者对国外企业业绩评价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我国学者对企业业绩评价的研究基本沿袭了西方业绩评价理论的框架。但是,由于我国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起步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在引进和吸收国外的业绩评价理论,用以服务于政府、服务于企业,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在理论研究上,国内比国外落后了5-8年。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有两个分支:一是将国外成熟的理论本土化,推广杜邦财务评价体系、BSC等。另有一部分学者主要从企业要素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角度做实证研究,如王忠(2005)设计的企业多层次综合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主因素层和指标层三级,其中主因素层包括影响企业业绩的八个指标:获利能力、竞争优势、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行业适应指标、创新能力、动态发展能力和社会贡献能力等。王化成、刘俊勇(2004)在回顾了业绩评价历史演进的基础上将业绩评价分为三种模式,即财务模式、价值模式和平衡模式。通过比较提出中国企业更适合用平衡模式,选择的理由主要考虑四个方面的因素:战略目标、组织结构、全面预算管理和激励机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对业绩评价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政府从宏观角度对此问题也越来越重视。我国国有企业的专门管理机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也在2003年11月25日,颁布了一部关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重要法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通过对该办法实施情况所反映出的意见和问题的总结,国资委于2006年对该办法进行了修订,颁布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2006修订本)。该办法是在国资委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中央企业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依据“年度考核与任期考核相结合、结果考核与过程评价相统一、业绩考核与奖惩紧密挂钩”的考核思路和“依法考核、分类考核、约束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的考核原则制定。该考核办法特别注意了中央企业的行业、规模、资产质量和发展基础的差异,设计了共性要求和个性特点相结合的考核指标体系。(2)国内学者对企业业绩评价模型的检验与创新 为了克服西方业绩评价模型的不足,国内有学者就对西方的业绩评价模型进行了整合。如杨成炎(2006)在评价 EVA 和 BSC 的优缺点基础上,对两者进行整合。以BSC为载体,以EVA为导向,将BSC在企业长期战略中的作用和EVA评价系统的导向作用相结合,构建新的BSC体系。后来又产生了BP神经网络分析法(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Analysis)是一种具有三层及以上的阶层型神经网络,基于BP神经网络的企业综合业绩评价体系能充分利用样本指标的有关信息,通过高度的非线性映射揭示企业业绩与其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作用机理。但神经网络的层数和隐含神经元数的选取由于存在主观因素干扰,因此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3.2 我国现行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局限性将国外的业绩评价体系与国内的评价体系相比较,可以发现我国业绩评价体系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加之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不足以满足产业结构以及经济结果的变化发展,例如这使得我国的企业业绩评价模式在评价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不能满足现行管理的需要。(1)偏重财务指标,使企业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容易产生短期经营行为和利润操纵行为现有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总体上仍然是建立在传统的财务数据基础之上的,虽然近年来设置了非财务指标,但占的比重较小,而且都是评议指标,没有给出计量方法,主观随意性较强,这种只注重财务要素和反映企业财务结果的指标体系,不利于对企业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自然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影响企业长期健康发展。财务指标在评价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局限性:1. 财务指标评价系统过分重视取得和维护短期财务结果,助长了企业管理者急功近利思想和短期行为 现有的业绩评价体系中,利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企业的经营者必须集中精力提高季度和年度的盈利数字,因此更加关注的是企业短期的盈利能力。为了追求较高的会计账面利润,管理者很可能利用他们手中拥有的经营权来作出使企业的短期利润增加,但长期利益受损的经营决策,即经营决策中的短期行为 追求短期目标如通过削减研究与开发经费、广告经费和机器维修来增加当年利润等,都明显地损害了企业的长远利益 评价体系中利润成分越高,企业的短期行为就可能越发膨胀,因为会计利润只能反映过去的事实而无法充分显示企业的未来潜力。2. 弱化财务指标的监控作用 财务指标大多以会计数据为基础,这样,会计数据在反映企业真实经营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那些不足均会带入财务指标当中,从而导致财务指标 监控 作用的弱化 因为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 不同的应计项目调整,会产生不同的会计盈余数字 也许一些财务指标通过仔细的调整,可消除会计信息中存在的扭曲,但是,这将导致指标本身趋于复杂而指标越复杂,就越难被人们理解和接受,指标的导向作用和监控作用就越低。3. 容易导致利润操纵行为 特别是仅以少数财务指标作为考核标准时,更容易被操纵。由于业绩考核往往是制定报酬、决定聘任、提升与否等契约的依据,为了实现其经济和政治目标,经理有进行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的动机,并通过选择会计政策或通过关联交易来粉饰报表美化财务绩效。4. 财务指标评价系统讲述的是过去的事情,用其来指导和评价信息时代的企业显得捉襟见肘,因为信息时代的企业要投资于顾客、供应商、员工、工艺、技术和革新以完成创造未来价值的任务,这使得企业绩效评价中不可计量的不确定的因素越来越多,经营行为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单纯的财务指标评价难以涵盖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 财务指标在上述几个方面存在的缺陷,恰恰是非财务指标所欲弥补的 非财务指标可以不受会计信息局限性的影响,以用来评价各种经营行为,而同时又避免财务指标进行货币化计量时存在的困难 它还可以对现有经营。(2)缺乏知识与智力资本方面的评价指标现行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未考虑人力资本对企业发展的作用,缺乏知识与智力资产方面的评价指标,是现有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一大缺陷 在信息时代,知识和智力在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保持中,以及在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微软公司的有形资产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巨大差额,不能不说是知识与智力资产发挥的作用所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与智力资本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愈来愈明显,衡量企业知识和智力资本价值的指标更将成为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 因此,传统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缺乏对知识与智力资本绩效的评价指标,是不健全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3)对企业技术创新重视不够创新是一个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第一位因素,也是主要的推动力。创新可使企业的资源配置更趋合理,产生更好的整体效益,使企业在优势的基础上谋求更大发展。企业的创新活力是企业保持持久竞争优势的动力源泉。它主要包括产品的创新和工艺的创新等,虽然现行的评价指标包括有技术投入比率和发展创新能力两个指标来反映科技投入和创新能力,但它们只是作为辅助指标和评议指标,而且指标考核的内容不具体、不明确。这会使企业不重视技术的改造和更新,不舍得进行研发投入,从而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4)没有随看环境的变化而相应改变关健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权变性原则,业绩的衡呈应该适应环境的变化,不可能存在一种标准化的指标体系,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企业。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也会相应调整其战略目标,各个企业也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这样,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关键指标的权重也应有相应的变化。但很多企业在实践中,过分强调不同期间的可比性,始终保持业绩评价体系中各关键指标的权重不变,这样就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企业应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特点,设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对指标体系进行调整。4 完善我国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上述部分现行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局限性,阻碍着我国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要不断完善这个体系,推动企业的成长壮大。要完善现行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应采取以下对策:(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我国目前的企业绩效评价主要在于满足股东 债权人和管理者的需要,只偏重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衡量 实际上,公司的所有者不仅包括物质资本所有者 股东和债权人,而且包括人力资本所有者 劳动者,并且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力资本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另一方面,公司的责任增加了:公司运营不仅影响到所有者利益,而且影响到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如顾客、供应商、当地社区居民、政府等等企业目标不再是仅仅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而是利益相关者综合利益最大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业绩评价主体必然多元化,这是趋势。(2)评价客体的全面化现阶段我国企业业绩评价的客体主要以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为主,大多数企业并没有纳入业绩评价系统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既然所有的企业都是社会经济的细胞,它们的业绩会对我国的经济 环境 社会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对其经营业绩绩效进行评价也就理所应当。(3)评价内容的多维化企业的生产经营除依赖其直接经济资源的配置外,还必须依赖人力资源 社会资源 生态资源的最优配置,如:人的体力、脑力、情感、动机、道德等人力资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谐的企业关系、丰富的社会文化、道德风尚、伦理观念、 诚信协作等社会资源,自然资源 环境等生态资源等等,都在企业生产经营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作用 因此,企业资本由传统的一维资本(财务资本)向多维资本(财务资本 智力资本 社会资本 生态资本)转变。例如:关注非财务指标,财务业绩与非财务业绩都是企业总体业绩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业绩评价除了要关注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及生产率的提高外,还应充分关注客户满意程度、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员工满意程度等非财务因素;注重对知识和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的评价,智力资本是企业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借以获取超额收益、取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各种知识资源的有机综合体。智力资本是解释企业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巨大差异的原因。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的核心利润源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它从以实物型资产为主,演变为以金融或是财务型资产和无形资产为主;还有重视创新业绩的评价,和注重绿色绩效评价。新时期经济发展的核心特征就是创新,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与保持的关键因素,而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的法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以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为支撑的。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为谋求永续发展,企业应采用保护环境的生产方法,努力实施既可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方式。(4)根据企业实施战略不同,相应改变体系中关键业绩评价指标的权重。企业实施的战略可以分为成本领先型战略和差异化竞争战略。不同的企业战略类型下的业绩评价指标也应有各自的特点。实行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的重点是:尽力为公司界定的市场提供稳定的产品和服务,同时降低成本,获取成本优势赢得市场份额。为此,成本领先型企业主要通过改善企业内部生产条件,提高运营效率等方式降低成本。此时,企业应更加重视反映内部经营过程的指标,一些非财务前瞻性指标对干这类公司就不是那么重要。同时,这类企业更倾向于采用财务业绩评价指标,如成本利润率、单位产品成本等。实行差异化竞争战略的企业的重点是:努力寻找新的市场机会,并开发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因此,这类公司需要对外部市场反应敏感,有大量的异质产品投放市场,产品研发部门和市场营销部门在企业战略实现中起着重要作用。此时,企业应更加重视学习和成长方面的指标以及反映企业研发能力的指标,如开发新一代产品所用时间、新产品销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