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但愿人长久.doc_第1页
第2课但愿人长久.doc_第2页
第2课但愿人长久.doc_第3页
第2课但愿人长久.doc_第4页
第2课但愿人长久.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路小学(语文)学科第(七)册教案 主备教师:张 珺课题:2、但愿人长久 课型:讲授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六自然段。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重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准备:1课文的配乐朗读磁带2查找苏轼的资料,了解我国中秋节的习俗。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心绪不宁-埋怨-宽慰。2扫除预习时的生字词障碍,课堂上指导“隐、睁、悲”三字的书写。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4初步了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写作背景。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学们还记得吗?(背诵)再过一段时间,就是中秋佳节了,大家以前都是怎么过中秋的?(学生说)我们常说中秋节中秋节是象征着团圆的节日,人们合家团圆,在一起吃着月饼赏月。人圆月圆,多么幸福。打开课本,看看课文中人们是怎样欢度中秋的读第二节:(指名读)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2引入苏轼:可苏轼却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你可以用一个词概括说说苏轼这是的感受吗?(孤独、伤心,思念)他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哪!课前,我请大家查找苏轼的资料,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交流资料,了解苏轼其人)3引入课题:课文中说,苏轼是文学家。苏轼的父亲和唯一的弟弟苏辙也是文学家。他们父子三人都是宋朝最著名的文学家,其中,又以苏轼的成就最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1000年前,和苏轼共度中秋。(指读课题)对那些不能团聚的人,我们也常常会听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祝愿。我们现在知道这句话的出自表达了人们的什么美好心愿?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再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读读课文,要把课文读通顺。(学生自由读课文2、3遍)2检查生字词(一)做官 品尝 观赏 屈指算来 眼睁睁 虽然 十全十美 有隐有现(二)悲欢离合 阴晴圆缺 苏轼 苏辙 形影不离 手足情深皓月当空 渐渐西沉心绪不宁 埋怨 宽慰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解释:手足情深(亲兄弟的感情深厚)、形影不离(形体和影子不能分离,形容彼此关系亲密)、宽慰(因为得到安慰而宽心)3带着理解有感情地读这些词。4同学们再读课文,把刚才读这些词语的感情放进去读。读读体会体会,苏轼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度过这个中秋节的?把表示他心情的词语划下来,读完一遍以后,把这些关键的词语再读读,想想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心情,(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指导交流,说清楚苏轼心情的变化,简单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为什么会变化)5小结:苏轼的心情是复杂的,一开始他心绪不宁而后变为埋怨最后又变为宽慰。(板书)6根据这样的情感我们可以把课文分为几部分?下节课我们一起细细品味他细腻的情感。三、指导生字书写“隐、睁、悲”三字的书写。(板书,田字格)四、课堂作业1习字册2搜集抄录水调歌头全文。3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细细品读,体味领悟课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过程:一线索提携,回顾导入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中中秋这天的苏轼心情是复杂的,一开始他心绪不宁而后变为埋怨最后又变为宽慰。(板书)为什么他的情感会有这样的变化?让我们细细地品味课文。二读悟“心绪不宁”,感知手足深情1抓“心绪不宁”,理清脉络师:先请大家读读课文2、3小节。想想苏轼为什么会心绪不宁,找到相关的词语、句子,把它划下来,多读几遍。(自由读)2抓“心绪不宁”,品悟原因简介:苏轼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疼爱他,妻子关心他,弟弟尊敬他。但是,母亲在他20岁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他深爱的妻子二十七岁时就死了,妻子去世后不到一年,父亲也相继离世。失去双亲又失去妻子,这世上除了弟弟他已无所依靠,可是,当中秋来临,他在密州,弟弟在济南,残缺的一家人还是不能相聚。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看到皓月当空,万里无云)这样的天气,最适合赏月(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合家团圆(他听到人们的欢笑声)欢笑声不绝于耳人们正在欢度中秋。对于他们来说,(出示填空)这是一个_的中秋节。这是一个_的中秋节。(齐读,感受天气的晴好,体会人们欢乐的心情)但是苏轼呢?当他看到眼前的一幕幕,他不由地想起_当他看到眼前的一幕幕,他_和其他人相比,苏轼是多么_(指名读,齐读“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师范读,强调关联词:都-只有-)感受到什么了吗,你能从这组关联词里体会到什么?(生自由说,这样一写,更显示出苏轼的孤独寂寞)所以说谴词造句很有学问,选择合适的词语能更好地表达情感。同学们要尝试着选择最合适的词语表达你的意思。(再读这一句)(默读第三节,你知道些什么?)3感“手足情深,”回归主题能用一句话概括说说吗?(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什么是手足情深?(亲兄弟之间的感情深)我们可以从哪里感受到?(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体会:整天、形影不离,说明他们十分亲密。(连一根针都插不进)(苏轼比弟弟大3岁,弟弟整天和他形影不离,说明他们感情很好。)(读句子“苏轼-形影不离”)还知道了什么?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他们分别已经七个年头了。(体会七年的时间之久)七年里苏轼始终是孤独的。七年里,苏轼常常_弟弟和最亲近的弟弟分别这么久,如今又到中秋佳节真是(用一句诗来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师:形影不离的兄弟俩已经分别七个年头了!在他们分离的七个年头里,一定时刻思念着对方,其实,在这个故事发生的时候,苏轼的父母、妻子都已经去世了,这世界上他唯一可以依靠的亲人就只剩下弟弟了。所以他如此苦苦思念着弟弟,如此心绪不宁!三读悟“埋怨”,咀嚼词味过渡:此时此刻师范读第四节(播放背景音乐)请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读读这一节找一找,哪个词可以概括他这时的心情。师:读读这个词(埋怨、埋怨)埋怨是什么意思呢?师:苏轼埋怨谁?(月亮)他为什么要埋怨月亮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来理解。1抓偏偏,体会月亮的无情点拨:月亮西沉,已经是什么时候了?(已经是深夜)是啊,再过一会儿,太阳就要升起,天就要亮了。同学们想一想,这时候,苏轼是在一种怎样的环境里?(非常安静、寂静)越是这样安静的时候,人的想法就越多。苏轼也是这样,读读这一句: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为什么?(他在想念弟弟,他还在想自己做官不顺利,想念自己的妻子,父亲,母亲-)他想了很多很多,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思绪万千,心绪不宁,苏轼思绪万千)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读“眼睁睁”这个词,是什么语气?无可奈何,再读)心里不禁埋怨起来:(读: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注意这个词:不禁。不禁还可以说(忍不住,一定要这么做)他忍不住埋怨月亮。说月亮怎么样?(无情)说它(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这里也有个词要注意:偏偏,偏偏也可以说(故意,有意的)好象是做坏事,月亮你怎么这么坏?故意在我和弟弟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指名读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有一种指责的语气,批评的语气,发牢骚的感觉。这是苏轼在(指读)“埋怨”月亮。现在我们把自己想象成苏轼,月亮渐渐西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2多诵读,体会苏轼的埋怨师:看着这明媚的月光,思念着弟弟,想到不能和他团聚共度中秋,苏轼不禁埋怨起来(生再读这句。)师:别人合家团圆,品尝瓜果,共享天伦,苏轼却思念着弟弟心绪不宁,望着这圆圆的月亮,苏轼想到月圆人不圆,他怎能不心生埋怨(生三读这句。)3巧补白,感悟文本的深意读完这句,这后面有个什么标点符号?(省略号)你觉得是什么意思?(省略号表示苏轼还在埋怨,还想了很多。)假如你就是苏轼,你还会想些什么呢?(弟弟啊!为什么中秋之夜,我们就不能相聚在一起呢?月亮啊!你为什么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弟弟,我是多想见你一面啊!为什么我们总是分离呢?弟弟,如果现在能和在你一起赏月,和别人一样说说笑笑那该有多好啊!为什么就办不到呢?)四读悟“宽慰”,品味理趣过渡:同学们想得都很有道理,苏轼埋怨月亮也是万般无奈,那么苏轼是不是一直这样埋怨下去呢?读读下面几节1自读理解,抓关键词,会词意你从哪个词语里知道的?(转念)这个词什么意思? (就是改变了想法。)苏轼怎么想的?(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2劝慰苏轼,诵中心句,悟哲理换个说法“不会十全十美的。”这样想来,苏轼,你和弟弟不能相会,你也不埋怨了?(指名说:不埋怨了,因为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很平常”)是啊,“月不能常圆,人不能常聚”,(出示句子:读:因为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就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师:这样诗词和句子对照的课文,同学们觉不觉得很亲切?(是的,这样的课文叫“文包诗”)这里出现的是词,可以把这样的课文叫作(文包词)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时的苏轼还是埋怨月亮、满腹牢骚的苏轼吗?五读悟“祝愿”,升华情感过渡:他不仅自己心里宽慰了,还要送给别人美好的祝福:(指读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1品读祝福这就是(齐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么婵娟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月亮/美满的月光)把这婵娟之美读出来(生读: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人不能相聚,但美满的月色可以共享,这是一份多么美好的祝福!让我们一起把这份祝福的美好读出来(生读: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这句祝福是苏轼送给弟弟的,更是他送给谁的?送给所有人,分别的,团聚的我们一起送出这份饱含深情的祝福(齐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再一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低声吟诵起来师生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师:我们大声朗诵起来师生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拓展延伸这首词还有上面的部分,它省略了,同学们想不想听老师把它完整地吟诵出来?(点击出示全词)(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的这首词饱含深情、富于理趣,又寄托着美好祝愿自写成以后广为传诵。尤其是最后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成为千古绝唱!它流传了将近1000年,直到现在,人们还常常把这句话送给亲朋好友,表达美好祝愿。同学们,你们想把着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