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安县高中地理优质课案第三课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2. 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二、过程与方法1. 在由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到意义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学会逻辑性思维的学习方法。2. 通过对地球自转运动基本规律的掌握,再把相关的知识运用到不同的日照图里,提高从图文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地理思维。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在问题剖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2. 通过对不同图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发展观。【教学重难点】1. 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2.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课前延伸一、基础知识填空及答案 (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填空)1自转围绕的中心: 地轴 2方向:自 西 向 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 逆 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 时针方向3周期:1个恒星日,时间为23时56分4秒,转过角度3604速度:角速度为 15 /时。地球表面除 极 点外都相等线速度从 赤道 向 两极 递减,南北纬60处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一半 。5地理意义:导致 昼夜 交替现象,由此,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北半球向 右 偏,南半球向 左 偏,赤道 不偏 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的时间为正午 12 时, 经度 位置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东边的地方时值总是比西边的地方时值 大 。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 4 分钟,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 一小时 。二、预习思考题及答案如何判断晨昏线?晨昏线有何特点?参考答案: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入昼的是晨线,由昼入夜的是昏线。晨昏线(圈)具有以下特点:晨昏圈是一个大圆,将地球分成昼半球和夜半球两部分。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太阳高度0,夜半球太阳高度0。太阳光线总是垂直于晨昏圈所在平面。课内探究一、 导入新课课件演示 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台风、四季更替等。提问:这些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呢?过渡我们所看到的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所造成,三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各产生了哪些现象呢?(略等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二、 检查预习情况检查方法:小组内同学互相检查并讨论,接下来由小组长总结并反映本组同学的作答情况,最后由教师对各小组的作答情况做出评价并做出最终的归纳总结。三、布置学生自学1.学生自主探究题1地球是如何自转的?如何描述其运动方向?地球自转的周期正好是一天吗?点拨方法:自己动手演示地球仪并从不同角度仔细观察地球的自转运动,得出自转运动有关方向和速度方面的规律,再结书本中的恒星日和太阳日图比较太阳日与恒星日。参考答案:自转以地轴为绕转轴,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恒星日是以假想的恒星为参照,地球自转360的时间,(约为23小时56分4秒),它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是以太阳为参照,地面上某点连续两次正午之间的时间间隔,(为24小时,亦即一天),其间地球自转36059,它是地球是昼夜更替的周期。因此,地球自转的周期不是正好一天。2.学生自主探究题2计算地球自转的速度,完成教材上P12页表格,归纳其基本规律。点拨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物理学中计算角速度和线速度的方法进行计算。通过课件提供辅助信息:地球赤道的长度约为40000千米,其余各纬线的长度约为40000*cos千米,(代表当地纬度)。参考答案: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南北纬60处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一半。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约为每小时15。3.小组合作探究题1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如何判断晨昏线的性质?昼夜更替的周期?点拨方法:运用地球仪和灯具模拟地球自转,观察晨昏线的位置和特点,先进行小组内讨论,然后各小组组织好答案后进行抢答。参考答案:昼夜的形成原因:地球是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总是照亮地球的一半,形成昼半球和夜半球,向着太阳的区域为昼,背着太阳的半球为夜半球。晨昏线性质的判断:晨昏线是地球球面上的一个大圆,按性质可分为晨线和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入昼的是晨线,由昼入夜的是昏线。昼夜更替的周期:24小时。4小组合作探究题2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转的规律是什么?北半球的台风为什么是逆时期方向旋转的?点拨方法:学生首先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地转偏向力的特点。然后,结合画图和生活中的河流、风向等实际现象,理解其规律。参考答案: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偏向。因为左和右是相对的,因此在判断物体运动的偏转方向时,首先要按照面向物体前进方向 确定左和右,然后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具体的偏转方向。对风向、河流的运动都有影响。北半球的台风中心气压低,四周空气向中心运动时发生向右的偏转,最后形成一个逆时针方向的大漩涡。四、教师精讲点拨1.知识点辨析:(1)关于地球自转方向。从三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赤道上空看、北极上空看、南极上空看,最后总结出结论共同点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不同点是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2)线速度就是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走过的弧长。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变化规律是:随纬度增加而降低。角速度即地球上的某点在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角度,南北两极点角速度为0,其它地区角速度均相等为大约每小时15。(3)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区别。昼夜现象是地球表面的日照状态的定性描述。处于昼半球即为昼,处于夜半球即为夜,与地球自转无必然的因果关系。昼夜交替现象是某一地点昼夜现象的周期性更替现象,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现在的昼夜更替现象。2.探究题评析:地转偏向力是实际存在的,这种偏转现象在气流和水流的水平运动中表现得最明显。地转偏向力很小,但其作用不可低估。如长江三角洲的发育深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经常注意避开地转偏向力产生的负面影响,或利用地转偏向力取得效益。3规律总结:(1)自转概况:运动自转轴心地轴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转动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秒太阳日 24小时速度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都一样。15小时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2)自转的意义:昼夜更替;(成因、规律、影响)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规律及其运用)地方时;(暂时未学到)4方法指导:(1)提高从图文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地理思维。(2)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3)大胆表达、交流、反思个人的见解,学会合作。(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五、课堂反馈训练必做题:读右图,完成 12题。1C点的人们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是A.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B.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多3分56秒C.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少3分56秒 D.为23小时56分4秒参考答案:B讲评策略:以太阳周日视运动为参照的时间周期为太阳日,比恒星日约长四分钟。2.在A、B、C、D四点中,地球自转速度是A.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大到小依次是A、B、C、D B.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大到小依次是C、D、B、AC.A无角速度和线速度,B、C、D三点角速度相等, 线速度B最大,C最小 D.B、C、D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B最小,C最大,A无角速度和线速度 参考答案: D 讲评策略: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不随纬度变化,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速。读下图,回答34题。3.图中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参考答案:讲评策略:自西向东自转,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4.如不考虑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与否,假设a、b、 c、d处各有一河流,那么右面“某河流的剖面图”可能位于以上四点的哪处 A.a B.b C.c D.d参考答案 B选做题:右图中河流右岸受侵蚀,可知为北半球,所以选。5.一艘行驶于大洋的帆船,下列各处线速度最大是( )A、船最前端 B、船帆 C、船底 D、桅杆顶端 参考答案:D讲评策略:因为桅杆顶端距球心最远,所以运动的线速度最大。6.南京和新加坡相比,自转的速度A线速度相等,角速度南京比新加坡快B角速度相等,线速度南京比新加坡快C角速度相等,线速度新加坡比南京快D线速度相等,角速度新加坡比南京快参考答案:C讲评策略:新加坡靠近赤道,纬度比南京低,故选。读下图分析回答:(1)分析AF 六处地球自转线速度规律,线速度最大处是_,线速度最小处是_。(2)自A向B水平运动的物体先向_偏,越过赤道后再向_偏。(3)地球上的居民设计住宅区要求门窗朝向以多接受阳光为标准。E处住宅门窗应朝向_,A处住宅门窗应朝向_。参考答案:(),()左,右()南,北课后提升一、课后练习题及答案:1如果以距离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照点,则地球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是A24小时 B一个太阳日 C一个恒星年 D23小时56分4秒参考答案:D2关于地球自转周期的正确说法是A恒星日是以太阳作为参考点 B太阳日是以恒星作为参考点C太阳日比恒星日长约4分钟 D恒星日比太阳日长约4分钟参考答案:CABCD3下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的是:(虚线为运动方向,实线为偏转方向)参考答案:B4读右图回答问题(AD的经度为0):(1)图中弧GH为 (晨线或者昏线)。(2)图中A、B、C、D、E五点处,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 .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 .(3)从B地水平运动到C地的物体会向 (东或者西)偏转。 从C地水平运动到E地的物体会向 (东或者西)偏转。 从C地水平运动到D地的物体会 偏转。参考答案:(1)晨线;(2)A=B=C=D=E;C=DB=EA; (3)西;东;不5读下图回答。(1)写出A、C两点的经纬度位置:A_;C_。(2)A、B、C中位于东半球的是_。(3)A、B、C线速度最大的是_,其中_的线速度大约是_的一半。(4)C点与A的地方时相差_小时。参考答案:(1)30N、5E 0、25W(2)A(3)C B C(4)2二、课后练习题情况反馈:第三课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了解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2. 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部分)。【学习重难点】1. 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2.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课前延伸阅读“一、地球的自转”子目,思考下列问题,然后完成填空。一、基础知识填空及答案 (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填空)1自转围绕的中心: 2方向:自 向 ,从北极上空看呈 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 时针方向3周期:1个,时间为23时56分4秒,转过角度3604速度:角速度为 /时。地球表面除 点外都相等线速度从 向 递减,南北纬60处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 。5地理意义:导致 交替现象,由此,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北半球向 偏,南半球向 偏,赤道 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的时间为正午 时, 位置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东边的地方时值总是比西边的地方时值 。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 分钟,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 。二、预习思考题及答案如何判断晨昏线?晨昏线有何特点?自主学习记录卡1.自学本课内容后,你有哪些疑难之处?2.你有哪些问题要提交小组讨论?课内探究一、学生自主探究题1地球是如何自转的?如何描述其运动方向?地球自转的周期正好是一天吗?点拨方法:自己动手演示地球仪并从不同角度仔细观察地球的自转运动,得出自转运动有关方向和速度方面的规律,再结书本中的恒星日和太阳日图比较太阳日与恒星日。2.计算地球自转的速度,完成教材上P12页表格,归纳其基本规律。点拨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物理学中计算角速度和线速度的方法进行计算。通过课件提供辅助信息:地球赤道的长度约为40000千米,其余各纬线的长度约为40000*cos千米,(代表当地纬度)。二、小组合作探究题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如何判断晨昏线的性质?昼夜更替的周期?点拨方法:运用地球仪和灯具模拟地球自转,观察晨昏线的位置和特点,先进行小组内讨论,然后各小组组织好答案后进行抢答。4小组合作探究题2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转的规律是什么?北半球的台风为什么是逆时期方向旋转的?点拨方法:学生首先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地转偏向力的特点。然后,结合画图和生活中的河流、风向等实际现象,理解其规律。三、课堂反馈训练必做题:读右图,完成 12题。1C点的人们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是A.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B.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多3分56秒C.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少3分56秒 D.为23小时56分4秒2.在A、B、C、D四点中,地球自转速度是A.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大到小依次是A、B、C、D B.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大到小依次是C、D、B、AC.A无角速度和线速度,B、C、D三点角速度相等, 线速度B最大,C最小 D.B、C、D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B最小,C最大,A无角速度和线速度 读下图,回答34题。3.图中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4.如不考虑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与否,假设a、b、 c、d处各有一河流,那么右面“某河流的剖面图”可能位于以上四点的哪处 A.a B.b C.c D.d5.一艘行驶于大洋的帆船,下列各处线速度最大是( )A、船最前端 B、船帆 C、船底 D、桅杆顶端 6.南京和新加坡相比,自转的速度A线速度相等,角速度南京比新加坡快B角速度相等,线速度南京比新加坡快C角速度相等,线速度新加坡比南京快D线速度相等,角速度新加坡比南京快读下图分析回答:(1)分析AF 六处地球自转线速度规律,线速度最大处是_,线速度最小处是_。(2)自A向B水平运动的物体先向_偏,越过赤道后再向_偏。(3)地球上的居民设计住宅区要求门窗朝向以多接受阳光为标准。E处住宅门窗应朝向_,A处住宅门窗应朝向_。课后提升一、课后练习题及答案:1如果以距离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照点,则地球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是A24小时 B一个太阳日 C一个恒星年 D23小时56分4秒2关于地球自转周期的正确说法是A恒星日是以太阳作为参考点 B太阳日是以恒星作为参考点C太阳日比恒星日长约4分钟 D恒星日比太阳日长约4分钟ABCD3下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的是:(虚线为运动方向,实线为偏转方向)4读右图回答问题(AD的经度为0):(1)图中弧GH为 (晨线或者昏线)。(2)图中A、B、C、D、E五点处,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 .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 .(3)从B地水平运动到C地的物体会向 (东或者西)偏转。 从C地水平运动到E地的物体会向 (东或者西)偏转。 从C地水平运动到D地的物体会 偏转。5读下图回答。(1)写出A、C两点的经纬度位置:A_;C_。(2)A、B、C中位于东半球的是_。(3)A、B、C线速度最大的是_,其中_的线速度大约是_的一半。(4)C点与A的地方时相差_小时。参考答案:(1)30N、5E 0、25W(2)A(3)C B C(4)2第三课 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地方时、区时的成因;并会计算不同地方的地方时和区时;二、过程与方法1. 在由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到意义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学会逻辑性思维的学习方法。2. 通过对地球自转基本规律的掌握,再把相关的知识运用到不同的日照图里,提高从图文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地理思维。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生活中的事例为材料,揭示背后的地理原理,在问题剖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理解地方时、区时的成因;并会计算不同地方的地方时和区时;【教学设计】课前延伸一、基础知识填空及答案(阅读教材,完成下面的填空)1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的时间为正午 12 时, 经度 位置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东边的地方时值总是比西边的地方时值 大 。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 4 分钟,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 一小时 。2. 时区和区时: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有 15 个经度,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作 区时 ,又称标准时 。3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4时区差的求法:在0时区两侧时区序数相加,同侧则时区序数大的减小的。5加减号的确定:所求地在已知地 东 取加号,反之取减号。6国际日期变更线:一条大体沿 180经线穿行的折线。二、预习思考题及答案1.伦敦、北京各在哪个时区?2.伦敦和北京相差几个时区?几个小时?参考答案:1.伦敦在零时区,北京在东八区。2伦敦和北京相差8个时区。8个小时。课内探究一、 导入新课:我们在假期中可能看了南非世界杯赛事,若想看直播现场,大多数会在我们的晚上或夜间进行,这是为什么呢?答案是由于地球自转与时差造成的,下面我们便来探讨这个问题。二、检查预习情况:检查方法:小组内同学互相检查并讨论,接下来由小组长总结并反映本组同学的作答情况,最后由教师对各小组的作答情况做出评价并做出最终的归纳总结。三、布置学生自学:1.学生自主探究题:学会用地球仪和示意图来表示地方时。理解地方时的分布规律与计算方法。点拨方法:由三个小组共同思考,但作为第二个小组的必答题,其他两个小组做评判。参考答案:在地理仪上(或示意图上),正对太阳的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2点。其余各地的地方时因其相对12点的经线位置不同而不同,越往东越早,越往西越晚。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地方时的计算可依据以下口诀: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经经计较,分秒必算。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一定时:即确定计算时可作为条件用的已知地方时 。二定向: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东加”,“西减” 。三定差: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 。四定值: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利用公式计算出所求时间。2小组合作探究题:(1)为什么要划分时区及如何划分?怎样进行区时的计算?点拨方法:参照课件呈现的全球时区模式图,由三个小组共同思考,但作为第三个小组的必答题,其他两个小组做评判。参考答案:时区划分: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 15个经度。区时的计算:先求两地时区差,如题目中只有经度,必须先算出该经度所处的时区,方法是:已知经度/15,如果余数7.5则时区数为商加1。若两地(已知和未知)同为东或西时区,则相减,两地分别属于东或西时区,则相加,这样可算出时区差。根据东早西迟的原则,采用知西求东加时区差,知东求西减时区差的方法。注意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变化。因一天为24小时,区时计算结果若大于24小时,则为第二天,该数值减去24小时,原日期加一天,即为所求时间;若区时计算结果小于0,则为前一天,需用24小时减去所得数的绝对值,原日期减去一天,即为所求时刻。 (2)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位置及日期变更方法 国际日期变更线是一条大致上沿180经线的折线。从西侧向东穿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一天,反之加一天。四、教师精讲点拨:1.知识点辨析:(1)在日照图中时间换算的关键时刻如何确定 ?昼半球中间经线,其地方时是12时(正午);夜半球中间经线,其地方时是0时或24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是18时;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是6时。晨昏圈与纬线圈的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或12)时。物影为一天中最短(太阳高度为一天中最大或太阳位于上中天),当地地方时为12时。(2)地球上日期变更的判断在地球上,日期变更的界线一般情况下有两条: (如下图所示) (3)北京时间和格林尼治时间 北京时间,是我国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120E的地方时。格林尼治时间,是中时区的区时,也称为国际标准时。2.探究题评析:判断两条日期分界线的方法 (如右图):在日期较早的那段弧中(6月22日)画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因是北半球,所以自转方向为逆时针),箭头指向的那条经线为180(近似为日界线),另一条经线就是时间为0时的那条经线。3.规律总结:(1)日照图上的时刻判断:晨线和赤道的交点处,地方时为6点;昏线和赤道的交点处,地方时为18点;直射点所处经线上的任何地点,地方时为12点;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上,地方时为12点;平分夜半球的经线上,地方时为当天0点(或者前一天的24点);(2)地球上,地方时和区时都是东早西晚的,在计算中遵循东加西减的原则。(3)有关日界线及其日期的判断:地球上的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人为规定的(180经线),另一条是自然日界线(地方时为0或24点经线)。当180经线上的地方时为0或24点时,全球只有一个日期。4.方法指导:(1)提高从图文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地理思维。(2)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3)大胆表达、交流、反思个人的见解,学会合作。(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五、课堂反馈训练:必做题:1同一条经线上A线速度相同 B地方时间相同 C日出时刻相同 D气候类型相同 参考答案:B 讲评策略: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间相同。2当太阳直射在1200E经线上,1250E的地方时是A12时 B12时20分 C11时40分 D13时 参考答案:B讲评策略:直射点所处经线(1200E经线),地方时为12点。3当我国1999年12月20日现场直播澳门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时,位于旧金山(西8区)的爱国华侨收看的时间是A12月19日08时 B12月20日16时C12月19日16时 D12月19日20时参考答案:A讲评策略:澳门与旧金山时差为:8816小时,旧金山收看时间为:12月20日0时1612月19日8时4 一架飞机由我国上海(东8区)于10月1日5时飞往美国旧金山(西8区),需飞行10小时。到达目的地时,当地时间是A10月1日11时 B10月2日07时 C9月31日23时 D9月30日23时参考答案:D讲评策略:上海与旧金山时差为:8816小时飞机起飞时旧金山时间为:10月1日5时169月30日13时飞机到达时时间为:9月30日13时109月30日23时选做题:5由西向东越过180经线A日期不变 B.日期加一天C. 日期减一天 D.以上说法都不对参考答案:D讲评策略:日界线以东为西十二区,日期晚一天; 180经线与日界线不完全重合。课后提升一、课后练习题及答案:1当东京(东九区)时间为6月10日21点时,西二区的区时 A6月10日10点B6月11日6点C6月10日14点 D6月11日2点参考答案:A2对北京时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东八区的区时 B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C东经120度的地方时 D北京(116度)的地方时参考答案:D3如果用a 表示晨线,b 表示昏线,下列各图表示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b4下列有关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京时间是北京所在的1200 E 经线的地方时B自西向东跨过国际日界线时间不变,日期要加一天C美国旧金山的区时比纽约早3 个小时D当北京时间为20 点时,全球各地都处于同一天参考答案:D5某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2时16分,则该地经度为()。116 124104 136 参考答案:A6如图是以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阴影部分为9月24日,空白部分为9月25日。(1)SA的经度为 ,SB的经度为 。(2)此时,北京时间为 月 日 。参考答案:(1)180;70E (2)9月25日3:20讲评策略:地球上的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人为规定的(180经线),另一条是自然日界线(地方时为0或24点经线)。二、课后练习题情况反馈:第三课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学习目标】理解地方时、区时的成因;并会计算不同地方的地方时和区时;【学习重难点】理解地方时、区时的成因;并会计算不同地方的地方时和区时;课前延伸思考并完成填空:1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的时间为正午 时, 位置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东边的地方时值总是比西边的地方时值 。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 分钟,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 。2 时区和区时: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有 个经度,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作 ,又称 。3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4时区差的求法:在0时区两侧相加,同侧相减5加减号的确定:所求地在已知地 取加号,反之取减号6国际日期变更线:一条大体沿 经线穿行的 线,它是为了消除因为地球球形而导致的日期换算中的不同结果而设定的,同时为了保持180经线上同一行政归属的地方日期相同自主学习记录卡1.自学本课内容后,你有哪些疑难之处?2.你有哪些问题要提交小组讨论?课内探究一、课堂探究1 (自主探究)学会用地球仪和示意图来表示地方时。理解地方时的分布规律与计算方法。二、课堂探究2 (小组合作)1为什么要划分时区及如何划分?怎样进行区时的计算?2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位置及日期变更方法 三、反馈训练必做题:1同一条经线上A线速度相同 B地方时间相同 C日出时刻相同 D气候类型相同 2当太阳直射在1200E经线上,1250E的地方时是A12时 B12时20分 C11时40分 D13时 3当我国1999年12月20日现场直播澳门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时,位于旧金山(西8区)的爱国华侨收看的时间是A12月19日08时 B12月20日16时C12月19日16时 D12月19日20时4一架飞机由我国上海(东8区)于10月1日5时飞往美国旧金山(西8区),需飞行10小时。到达目的地时,当地时间是A10月1日11时 B10月2日07时 C9月31日23时 D9月30日23时选做题:5由西向东越过日界线A日期不变B.日期加一天C. 日期减一天D.以上说法都不对课后提升1当东京(东九区)时间为6月10日21点时,西二区的区时 A6月10日10点B6月11日6点C6月10日14点 D6月11日2点2对北京时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东八区的区时 B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C东经120度的地方时 D北京(116度)的地方时3如果用a 表示晨线,b 表示昏线,下列各图表示正确的是 4下列有关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A北京时间是北京所在的1200 E 经线的地方时B西向东跨过国际日界线时间不变,日期要加一天C美国旧金山的区时比纽约早3 个小时D当北京时间为20 点时,全球各地都处于同一天5某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2时16分,则 该 地 经度为116 124104 1366如图是以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阴影部分为9月24日,空白部分为9月25日。(1)SA的经度为 ,SB的经度为 。(2)此时,北京时间为 月 日 。地球的公转(第三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知道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2. 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3. 绘制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示意图,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二、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来演示地球的公转,并分析两种运动之间的关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在问题剖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2.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精确、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教学重难点】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课前延伸一、基础知识填空答案地球公转的特征:1方向:自 西 向 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 逆 时针。2周期:一个 恒星 年( 365 日 6 时 9 分)3轨道: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路径。为 椭圆轨道 近日点:地球距太阳的最近点( 1 月初) 远日点:地球距太阳的最远点( 7 月初) 4速度:角速度:平均为59/日,近日点 较快 , 远日点 较慢 线速度:平均为30千米/秒,近日点 较快 , 远日点 较慢 5黄赤交角: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自转轨道面(赤道面)的夹角,约为 23.5。二、预习思考题及答案在地球上依据地轴画出赤道、黄道,找出黄赤交角并说出其大小。赤 道 面 66.523.5地轴黄道面课内探究一、导入新课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最强烈 ?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吗?与太阳光照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太阳光照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这种太阳光照一年中的变化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如果我们了解地球公转的话,上述问题就有答案了。二、检查预习情况检查方法:小组内同学相互检查并讨论,由组长总结并反映本组的作答情况,最后由教师对作答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并做出评价。三、布置学生自学1学生自主探究题(1)如何在图上标出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如何判断二分二至?在图上标出近日点和远日点的大致位置。BCAD 地球公转示意图 点拨方法:地球自转的方向要标在地轴的上端,公转的方向要标在公转轨道上指定区间。判断二分二至要先判断二至的位置。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若在北半球则为夏至,若在南半球则为冬至;再根据地球公转的方向和二分二至变化的顺序确定二分。远日点时间为7月初,其大致位置应为夏至后,近日点时间为1月初,其大致位置应为冬至后。参考答案:A夏至 B秋分 C冬至 D春分远日点的大致位置在A点过后一点,近日点的大致位置在C点过后一点。(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自转公转方向转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转动特点点拨方法:阅读教材,学生进行自主归纳和总结。参考答案:自转公转方向自 西 向 东自 西 向 东转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23 时56分4秒365 日 6 时 9分转动特点绕地轴运动绕太阳运动2小组合作探究题(1)黄赤交角在图上是怎样表示?地轴与赤道,地轴与黄道所成的角度? 点拨方法:在图上找出赤道平面,黄道平面,地轴等要素进行分析。参考答案:地轴与赤道相互垂直,地轴与黄道所成的角度为6634(2)从五一节到国庆节地球公转速度如何变化?点拨方法:画图,远日点的公转速度较慢,近日点的公转速度较快。参考答案:从五一节到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变慢,7月初到国庆节地球公转速度变快。四、教师精讲点拨1知识点辨析(1)关于节气太阳沿黄道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全年 共 24个节气,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如北半球夏至日一般在 (2)公转过程中,速度最快是近日点(每年一月初),速度最快是远日点(每年七月初);太阳直射点移动到最北纬度时是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移动到最南纬度时是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二者不可混淆。2探究题评析3规律总结:(1)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规律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冬至日,地球不在近日点)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夏至日,地球不在远日点)(2)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3)太阳光照图上判断节气的方法: 根据太阳直射点位置:见上图判断极圈内昼夜状况 北极圈极昼(南极圈极夜),则为夏至日; 南极圈极昼(北极圈极夜),则为冬至日; 全球昼夜平分(晨昏线和经线圈重合),则为二分日;4方法指导(1)学会用图去分析和解决问题。(2)养成多画图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五、课堂反馈及答案1我国每年的国庆节假日期间,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 A逐渐加快 B逐渐减慢C先加快后减慢 D先减慢后加快参考答案:A讲评策略: 地球公转速度从近日点到远日点公转速度变慢,从远日点到近日点公转速度变快。2下列四个节日中,符合“太阳直射点正在北移,但仍在南半球”这一事实的是 A元旦 B国际劳动节 C国际儿童节 D中国国庆节参考答案:A讲评策略:画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示意图,问题就很好解决。 3. 关于地球公转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B公转轨道为正圆形 C公转周期为365天或366天 D公转速度是均匀的参考答案:A赤 道 面 66.523.5地轴黄道面讲评策略:对地球公转的特征了解要清楚。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路径为椭圆轨道,公转周期为一个恒星年(365日6 时 9分)。 4.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1)黄赤交角是指 与 的交角。(2)目前黄赤交角为 。(3)地球绕日公转时 是倾斜的,其倾角为 , 且 的指向不变,始终指向 附近。(4)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 在 与 之间的周年移动。参考答案:(1)赤道平面,黄道平面,(2)23.5(3)地轴,66.5,地轴,北极星 。太阳直射点,南回归线,北回归线。讲评策略:要结合画图理解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课后提升一、课后练习题及答案1月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的方向是在北半球,向北移动在南半球,向北移动在北半球,向南移动在南半球,向南移动参考答案:C2确定南北回归线的度数的依据是日地距离黄赤交角地球自转周期地球公转速度参考答案:B3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正圆,公转一周360所需的时间叫1恒星年B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比远日点小C从地球北极上空向下看,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是一致的,都是逆时针D地球在近日点时,黑龙江省正值夏季参考答案:C4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C、D分别代表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其中A代表_ (节气)时的位置,B代表_ (节气)的位置。 (2)当地球运行到D点时,公转速度较_,南半球是_季。(3)当地球运行到C点时,太阳直射在 上。 (4)当地球由B向 C运行时太阳直射点在_ (半球),且正向_方向移动;晨昏线正向_(极点、极圈)方向移动。参考答案:(1)A 春分,B 夏至 (2)快,夏,(3)赤道 (4)北,南,极点5、读右“太阳光照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此时正值北半球的(节气),判断的依据是 。地球公转速度变(快、慢)。答案:冬至 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 快 二、课后练习题情况反馈地球的公转(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