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培.doc_第1页
心理健康教育培.doc_第2页
心理健康教育培.doc_第3页
心理健康教育培.doc_第4页
心理健康教育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1、简述中小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的基本原则2、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对策3、如何运用冰山理论对待学生心理行为问题?4、简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5、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方法主要有6、主题班会的设计原则有哪些?7、简答题:请简述班主任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以及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规范应注意的几个方面。9、简答题:你认为控制冲动情绪有哪些方法?10、学业不良辅导转化的方法之一是改善学习环境,请问学习环境具体指哪些?1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方法?简述中小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的基本原则1答:中小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应满足以下5条原则:1、 科学性原则。心理咨询室不是简单的办公室、会议室,其建设除具备办公、会议等功能之外,还应有心理咨询的氛围。例如,应当有心理咨询的专门区域,要配备专门的心理咨询工具。2、 生本性原则。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执行者。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应从学生的角度充分考虑,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喜、所爱。学生是心理咨询室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3、 通用性原则。心理咨询室应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团体辅导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有积极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其建设应通透流畅,适合开展团体活动。4、针对性原则。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应遵循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心理咨询。5、独特性原则。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不能像肯德基、麦当劳一样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除具备基本的心理咨询功能外,每个学校都应当考虑心理咨询室建设的差异化和个性化,强调独特性。独特性可以根据本校心理教师的专长进行设计,可以从校长的办学理念引申,也可以是学生比较关注的方面。中小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的基本原则2第一条 保密性原则咨询人员应保守来访者的内心秘密,妥善保管个人信息、来往信件、测试资料等材料。如因工作等特殊需要不得不引用咨询事例时,也须对材料进行适当处理,不得公开来访者的真实姓名、单位或住址。第二条 理解与支持原则咨询人员对来访者的语言、行动和情绪等要充分理解,不得以道德和个人价值的眼光评判对错,要帮助来访者分析原因并寻找出路。第三条 积极心态培养原则咨询人员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来访者分析问题的所在,培养来访者积极的心态,树立自信心,让来访者的心理得到成长,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第四条 时间限定的原则心理咨询必须遵守一定的时间限制。咨询时间一般规定为每次45分钟左右,原则上不能随意延长咨询时间或间隔。第五条 来访者自愿的原则到心理咨询室求询的来访者必须出于完全自愿,这是确立咨访关系的先决条件。没有咨询愿望和要求的人,咨询者不应主动去找他(她)并为其心理咨询,只有自己感到心理不适,为此而烦恼并愿意找咨询人员诉说烦恼以寻求咨询者的心理援助的人,才能够获得问题的解决。第六条 感情限定的原则咨访关系的确立和咨询工作的顺利开展的关键,是咨询者和来访者心理的沟通和接近。但这也是有限度的。来自来访者的劝诱和要求,即便是好意的,也是应该予以拒绝的。个人间接触过密不仅容易使来访者过于了解咨询者内心世界和私生活,阻碍来访者的自我表现,也容易使咨询者该说的不能说,从而失去客观公正地判断事物的能力。第七条 重大决定延期的原则心理咨询期间,由于来访者情绪过于不稳和动摇,原则上应规劝其不要轻易作出诸如退休、调换工作、退学、转学、离婚等重大决定。在咨询结束后,来访者的情绪得以安定、心境得以整理之后作出的决定,往往不容易后悔或反悔的比率较小。就此应在咨询开始时予以告知。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对策1教师的职业倦怠通常表现为:精神疲惫,体力明显透支,对工作失去兴趣,缺乏工作热情和创新力;无成就感,感觉工作付出不少,但成绩不大,对事业追求失去信心;在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盼望早日退休;在情绪上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甚至以一种冷漠疏远的感情对待学生等。一、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造成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有五个原因。第一,职业压力感。当今社会,教师承担的职业压力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教学成绩的排队,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行,评聘分开竞聘上岗,教师聘用制,趋于复杂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学校内部竞争激烈,教师之间勾心斗角加剧,矛盾激化,难免加重教师的精神负担。在教师评聘机制的冲击下,传统的“同行是对头”等自私狭隘观念和“业务封闭、专业保守”等不良现象在教育领域内不断滋生。从而导致教师表现出身心疲惫、沮丧、压抑和对工作、生活悲观冷漠,表现出失去工作热情,以消极、否定甚至麻木不仁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第二,不合理考核。现在的教师考核制度不完善、不健全,不仅无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反而使教师工作情绪越来越消极。一切工作都围绕着考核的分数在运转,考核考什么,教师就要准备什么,采取填空式的对号入座的做法。以前我们经常说:分数是学生的命根,而现在分数也成了教师的命根。第三,不民主管理。有的学校,管理者专制、“家长作风”等实际问题,这些都造成教师对工作产生逆反心理,产生职业倦怠。第四,不公平待遇。a福利不公平:城乡与农村教师福利的差别、行政与一般教师职务补贴的差别。b荣誉不公平:高档次先进优先给重点中学、直辖小学等,然后是城区学校,余下的中低档次的先进再分配到乡下中学与中心小学,分配到中心小学又是先给中心校再到完小校,完小校的名额又是先留给领导再到教师。这样层层截流,流到农村小学教师身上所剩无几,许多农村优秀教师所做工作与成绩,往往得不到合理肯定与认可,教师的心灵都被扭曲了,产生职业倦怠在所难免。C政策不公平。许多政策出台都是有利于城乡学校,如农村生师的比是23比1,城区生师的比更加优惠。假如农村或山区每年段十几个学生,那么一个教师要复式教两个年段十几门学科,他们的工作量与城乡学校的教师教一门学科工作量相比,谁轻谁重,可想而知。教师的培训与深造、高档次教师职称评聘均面向城区,农村学校教师不敢问津。这样身在农村教师哪有积极性与成就感,难免产生悲观、失落的情绪。教育政策倡导偏向农村,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消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支出,建立合理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使农村学校留得住优秀教师,软硬件条件得到改善。第四,教师心理因素。使命感与责任感、自信与自卑、压力与困惑等心理感受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心理现象。这些心理感受会因人而异,对于那些整天忙于工作,无暇充实自己的生活,以及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内心焦虑、孤独、无法排遣的教师来说,极易产生职业倦怠。第五、课改的困惑。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使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观念远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对所从事的工作渐渐失去兴趣,产生职业倦怠。 二、 应对职业倦怠的策略 其一,热爱本职工作。尽管教师每天从事的都是教育教学工作,然而教育教学本身是极具创造性,不仅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动态的,而且所面对的学生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在这充满活力的教学环境中,每一天都不可能是单一重复的。教师就应该不断开拓与探究,以唤起自己的工作热情。从这一点来讲,作为教师,千万不要作茧自缚,只关注生活中机械重复的一面,而忽视动态变化、生动活泼的一面。 其二,不断充实自己。不少教师出现倦怠心理是由于不适应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以及学生发展的新特性。换句话说就是不能很好地接受并适应新课改。因而通过学习来更新自己内在固有的认知结构,最大限度地减少不适应是当务之急,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三,增强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对自己工作是否有效的一种主观体验,能够对自己的努力结果产生实际的感受,是使自己不断受到鼓舞、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的重要基础。主要有教育教学的成绩、教育科研的成果、学生成才的人数、社会家长对自己的评价等等。 其四,摆正自己心态。心态对于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明显的消极影响。教师通常都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对于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对事认真,这些都是优点。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具有这些人格特征的人却容易出现不良的心态。第一,抱着不现实的目标生活,苛求自己、苛求别人,其结果只能招来无休止的烦恼。第二,寻求绝对公平。现实生活中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去寻求绝对的公平,就必然会遭遇更多的挫折。第三,以偏概全。把自己的优点或缺点扩大化,不能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有的因有一些成绩而居功自傲,有的因有一些才干而恃才傲物,有的因一次失误而自怨自艾,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等等,这些都会影响自己的心情以及行为。 其五,参与课余活动。丰富的课余活动可以极大地改善一个人的心态,调节一个人的情绪。无论工作多么忙,都应该善于忙里偷闲,参与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在多彩的生活中增强自己的生活乐趣。生活的情趣可以对职业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六,寻找宣泄场所。心情不好时,可以找同事朋友交往、沟通,找他人倾诉、宣泄,倾听别人的工作感受和经验是非常便捷的克服职业倦怠的方法。我们教师最好办法,拿起笔来叙述学校社会一些不良现象、不公正的行为,在网络上建立自己博客进行宣泄,展示学校管理中弊端,倾诉自己心中怨恨,提供给网友进行探讨,恳求网络进行帮助,从而达到放松自我的目的。 其七,善于寻找路子。从事一种职业就有多种元素,在这多种元素中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千万不要钻进单一的死葫芦。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对策2 答: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自身职业压力大。我国的教育体制正进行着全面改革,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按绩取酬等,这一切使教师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职业安全感已不复存在。教师的唯一选择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参与竞争、奋力拼搏、有所作为。竞争出人才,压力变动力,但没有人能够成为永远的胜利者,挫折在所难免。再加上教师的学历进修,各种继续教育培训、达标要求,使教师疲惫不堪。久而久之,教师在长期的重负之下会出现职业倦怠。 第二,社会环境压力大。社会环境作为一个重要的心理压力源,包括多方面的因素,主要表现为过高的职业道德要求与不相称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之间的强烈反差。一是道德压力。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等光环的笼罩下,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道德要求和期望,似乎教师就应该是智慧与品德完美结合的人,就应该安贫乐道,“吃草挤奶”,行道存德,纤尘不染,这无形之中迫使教师背上了沉重的道德包袱,向着“完人”的方向努力。同时,媒体对绝大多数教师大爱真情的宣传明显乏力,对个别教师恶行劣迹的报道趋之若鹜。在这种情形下,教师不像是一个崇高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倒像是一个被监视的“过失者”。二是地位变化。在信息不发达的过去,教师处于知识的优势地位,是“知识权威”的形象。但是,随着教育的广泛普及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师掌握的知识就显得单薄和有限,在某些方面、某些领域甚至不及学生。传统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三是心理失衡。由于当前存在着不同行业、不同地区收入不均衡现象,教师超负荷的劳动付出、创造的巨大潜在价值、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与教师的工资收入形成了反差。 第三,学生及其家长所给的压力大。教育情系千家万户,牵动社会“神经”。现在,独生子女问题和社会就业压力问题使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家长又将这种期望寄托于学校和教师。肩负着巨大的期望,教师不得不负重前行,牺牲业余休息时间给学生补课、找学生谈话。又因为教育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教师的付出并不一定能换来令人满意的成绩,家长却一味盲目追求孩子的成绩,有些家长还时不时地找教师“兴师问罪”。再加上各种各样的检查评比,搞得教师每天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有的教师连一些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无法开展。诸多压力系于教师一身,教师形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倦怠心理就不足为奇了。 第四,个人心理素质差异。教师之间由于教育教学水平不同、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不同、人际交往和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不同,所以心理素质存在着较大差异。一些教师由于整天忙于工作而无暇充实自己,因此变得性格内向而不愿与人交流。当内心焦虑、孤独无法排解的教师面对复杂的教育教学环境时,就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抗职业倦怠需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国家要引导社会用人从“学历本位”转到“能力本位”上来,引导家长把期望从“望子成龙”转到“行行出状元”上来;要依法保障教师的收入,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要为学校创造宽松的教育教学环境。学校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评价制度;要坚持以人为本,给教师以适时地支持和鼓励,给予教师人性关怀而非单纯的业绩关怀;让教师时刻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学生和家长要理解教师,尊重教师,配合教师工作,正确评价和对待教师的功过是非。教师自身也要学会“减压”:要学会欣赏自己,善待自己,善于多元思考;要学会休息,坚持运动,为自己补充“能量”;要主动进修,充电加油,消除“能力恐慌”;要打破封闭,加强沟通,学会纾解郁闷等。 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3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对工作任务的退缩、不负责任,情感的衰竭,以及各种各样的心理症状,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情绪耗竭。这个阶段的教师表现为疲劳、烦躁、易怒、过敏,情绪紧张,反映出负向、消极的心境和态度,形成对学生消极的、玩世不恭的态度。第二、人格丧失。人格丧失一般表现为通过减少和断绝与学生的联系表现出来。如不理睬或拒绝了解学生,给学生取贬损性的称呼、外号或给学生贴标签,甚至倾向于极端对学生进行体罚和变相体罚。第三、降低成就感。教师发现他们的职业为他们提供较少的反馈时,就不再努力了。二、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1、特有的工作环境和压力是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1) 小学教师承受着很大的工作量压力,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 小学教师,除完成每天的教学任务,不少人还有许多兼职,许多会议。作为班主任,更是苦不堪言,既要负责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又要负责语、数双科的教学任务或两个年级的复式教学任务;而且还要承担3至5个年级技能科的教学任务;作为专任教师,为追求教学质量,常常加班加点,因为学校组织的抽测、统考成绩的排队公布,教师提心吊胆,生怕在众人面前丢脸;作为毕业班老师,还要面临全县的排名压力等。然而,他们的工作环境、福利待遇、受重视程度是很低的。(2)来自教育管理部门的压力。由于近年来,社会各界对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教育行政部门为应对社会各界的压力,往往把压力转嫁给普通教师。对教师要求过多,评比过多,检查过多,让教师应接不暇,给教师带来格外的负担,迫使教师处在高负荷的运转之中。 (3)学生思想多样化,转化更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接触社会的途径更加广泛,受社会的影响更深,他们的思想行为更难以揣摩。在实际的教育中,教师们既要树立教师的权威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既要履行教师的职责,又要担当父母的代理人。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特别是“留守儿童”占了农村学校学生的绝大部分,这些学生普遍存在行为习惯差、自私、冷漠、不遵守纪律等多方面的问题。在教育留守学生的过程中难以做到家校联系,为教育这些学生,教师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担当更多的责任。教师在工作中一旦和学生发生冲突,最终的责任往往由他们来承担,落得身心疲惫,费力不讨好,教育工作没有成就感。教师的心态成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度的工作压力会给人带来苦恼,工作中产生退缩,最后导致身体、情绪及态度等方面耗竭,即形成倦怠。2、教师自身能力和个人的性格缺陷所引起教学工作的困难 从个人层面来看,个人的情绪、期望、信念和归因倾向是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工作的成就在短期内很难看到,不像其他行业在短期内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成效。有些教师自我期望过高,刻意追求完美,忽略社会的因素和自身条件的限制,一旦自我期望目标不能实现,对自己求全责备,长此下去教师成就感降低,就不愿再做努力。而外在归因类型的教师,总以为自己行为的成败是受外部环境力量的控制。面对统考成绩的差异,归因于试卷的命题没有水平,甚至怀疑某个班级考好是因为某某老师漏题或老师评卷不公,这既给自己带来苦恼,又容易伤害教师间的感情,造成孤立,人际关系紧张。当学校人事调整,评职评先,课务安排与自己的期望出现偏差时,就归因于领导不公、有偏见,使自己陷入极度痛苦之中而产生过激行为。3、工资待遇低,生活压力大。虽然现在的农村小学教师的工资有了一定幅度的增长,教师的经济待遇有所提高,不低于公务员,但就实际经济状况与社会地位,教师是不可比的,于其他职业人的收入来说,于沿海发达地区的教师工资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据调查研究,71.8%的小学教师认为自己的生活水平低于当地其它行业的生活水平。虽然教师的显形的收入算不上最低,但农村的小学教师几乎谈不上有隐形的收入,且不少的教师都是靠一个人的工资支撑全家人的生活,捉襟见肘的情形并不罕见,很少有成就感。4、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过高,使教师的心理不堪重负教师为人师表,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学生,为社会做出表率,本是分内之事,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无可厚非。然而我们的社会却总要求教师不仅仅做一个人,更要成为一个神,总是用“神”的标准来要求教师,其他人犯错误可以原谅,相同的错误出现在教师身上,就要大加指责,就是罪不可恕。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教师就要对孩子负全责。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无可挑剔,如果孩子出现一点让他们不满意的地方,就对教师“横挑鼻子竖挑眼”。这些不公正的待遇也是教师们产生职业倦怠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三、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不良影响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各不相同,其不良影响却是显而易见。教师一旦出现职业倦怠心理,那将对教师本人、学生和学校产生极大的危害。教师身心疲惫,对学生的观察、教育能力就会在无意识中降低,随之而来的是教育、教学方法的不灵活,甚至出现失常,教育教学工作效率降低,最终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教师与学生摩擦增多,情绪充满忧郁和攻击性,甚至使用急躁的行为、粗暴的体罚来对待学生,不但会给学生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还会对教师自身造成身心伤害,轻则工作态度消极,得过且过,重则引起神经衰弱等心理、生理疾病,最终直接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四、预防和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1、教育引导,增强责任感思想认识的高度,决定行动的力度。对于教师职业倦怠,我们不应该一味抱怨,而是要了解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如开展“师德”的学习、演讲、论文交流汇编等,增强每位老师的责任感:教书育人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职责,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最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要让每位老师明白:教师不仅仅是一个饭碗,也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如果我们消极的对待工作,那就是误人子弟。要引导每位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要用自己出色的工作,使校长放心,自己安心,学生欢心,家长悦心。要积极主动抵御职业倦怠,保持工作激情。 2、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我保健意识首先,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把自己看成一个平常人,拥有一颗平常心。教师做一个平常人,就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就不会由于学生的不服从,而大动肝火;就不会看上级脸色,而放弃自己正确的观点;就不会怕暴露自我,费心地伪装自己。让教师认识到人生之路会遇到不少的困难与挫折:家庭、住房、事业、职称、朋友、收入等方面。如果有一份平常心,就可以意识到挫折的不可避免性,从而把挫折看成是一种挑战,耐心地工作,冷静地对待。其次,教师必须成为自己的解放者,牢记要善待自己。3、减轻负担,让教师轻装前进为了减轻小学教师过重的工作负担,学校要遵循需要、实用、有效的原则,精简教师填写的工作手册,改革教案书写形式,减少班级数,整合学校资源,宽松编制,减少无意义的评比等活动。使教师们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中去,投入到钻研教材教法,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中去。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正当的娱乐活动是调剂教师身心最有效的途径。4、制定倾斜政策,设立奖励机制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在教师培训学习方面,机会应向农村学校倾斜,让更多的农村优秀教师获得业务提升的机会,使更多的教师在培训中产生工作的新动力,缓解甚至消除工作倦怠与困惑,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农村教育。同时,设立奖励机制。对农村边远学校加大扶持力度,改善办学条件,设立边远学校教师的绩效奖励工资,每学期慰问教师一次。在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给边远学校的教师以更多的优惠政策。5、正确对待教师的挫折心理学校管理者对受挫折的教师要给予关心、了解、同情和体贴。当教师有怨气发泄时,管理者要耐心倾听,在适当的时候,用情绪转移法转移注意力,改变心境,让教师的不良情绪得到合理地释放。同时,学校管理者一方面要帮助教师正确分析挫折原因,让他们形成对挫折的解析能力,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学会自我克制、自我暗示、自我激励;另一方面帮助教师确立适当的目标,使其健康成长,如:帮助教师制定个人成长计划,确定个人奋斗目标,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经常了解教师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困惑,并适时地给予解决;对教师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并真心祝贺等等,使他们感受到教育工作的乐趣和价值。 6、端正教育思想,提高工作效率教师的情绪波动,大部分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有关。因此,根治的办法就是结合工作实际,按教育规律办事。对待未成年人应该允许其犯错误,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另外,教师的不良情绪往往产生不合理的信念,如认为“我教了,你就应该会”。报这种信念的教师就会在学生没学会时异常气愤。而事实上由于主客观原因,不可能每个学生都齐头并进。了解学生认知上的差异,就会持宽容的态度,就会采取适当的方法帮助学生进步。如何运用冰山理论对待学生心理行为问题?这个冰山最上面那一层,是行为,比如撒谎、攻击、网络成瘾等。教师在看待行为的时候,首先要有一个正确学生观。其次,要透过行为,看到内在的心理本质。教师要从最底下的层次一一地往上看。 (一)渴望层 冰山的最下面的那一层是渴望,这个渴望就是学生的“要穴”所在。渴望包括说被关注的渴望,被爱的这个渴望,等等。 1 、被关注的渴望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被别人关注。关注可以分为三种关注,第一种关注是积极的关注,如教师或家长的表扬和肯定;二种关注是消极的关注,如教师或家长的否定、批评、指责、打骂等。第三种“关注”是没有关注,典型表现就是教师与家长对学生冷漠。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通过多项研究发现在这三种关注中,积极关注对学生是最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消极关注产生的是负面的影响;但是最糟糕的却是第三种没有关注。对学生的冷落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大。例如,学生经常撒谎。其中有一部分学生撒谎的原因是试图通过这种行为,来引起老师或者父母的关注。当学生希望得到这种关注的满足的时候,就可能会运用撒谎行为甚至其他的攻击行为。这里要想解决学生撒谎行为,使用打骂的方法是没有用的,因为这样做是给他一个消极的关注。所以最好的方法教师和家长理解学生的渴望,在平时就给予学生积极的关注,杜绝学生的撒谎行为。 前面提到的令教师头痛的“后进”学生,曾说,希望老师们对他笑一笑。实际上这是表明,他希望老师能够积极地关注他,而不是一味用消极的方式来关注他。 2 、归属感的渴望 第二个渴望是对归属感的渴望。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感受到自己归属于某个群体。 3 、安全感的渴望 第三个渴望是对安全感的渴望。对于很多离异家庭的子女,他们会感觉到被父母所抛弃,于是这些学生会有一些强烈的不安全感。当他们有了强烈的不安全感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些问题的行为。他们希望这些问题行为,能引起父母的关注,引起老师的关注,引起同伴的关注。当他们得到了这些身边重要他人关注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自己没有被抛弃。今天的学校里有很多来自离婚家庭的学生,教师要做的就是了解他们内在心里感受,给与更多的关怀。 4 、独立的渴望 第四个渴望,是一种对独立的渴望。初中生包括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属于半成人期半儿童期,他们很希望大人能用成人眼光看待他们,很渴求独立,一旦独立感没有得到满足的话,他们有可能会用很多问题行为,来争取这种独立的权力。 被关注,归属感,安全感,独立或者其他的一些渴望,这些都是学生的要穴所在。当这些渴望的不到满足的时候,就变成未满足的期待,这些未满足的期待,就会让学生产生内在的一些认知感受。比如案例四初二女生的例子,当她没有得到一种归属感的时候,就会产生“是不是所有人都不喜欢我,所有人都不能接纳我吗,所有人都觉得我不好吗”等疑问当她产生一种逆反的心理时反而会一定要证明有人喜欢我,最终导致更不好的结果。 学生产生的行为问题时,教师经常思考:是不是满足了学生的这些渴望?因为这些渴望一旦得不到满足,学生行为问题可能就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教师知道要剔除学生的行为问题,最重要的要从渴望的层面入手,让他们的期待得以满足。当学生的期待得到满足的时候,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情感层 在冰山理论中第二个要强调的是情感,情绪层面。情绪是行为的驱动力,在情绪层面当中有三个方面需要解决。第一个方面,教会学生面对自己的情绪。假设一名学生有很多愤怒的情绪或内疚的情绪,教师就要要帮助他们去面对这些情绪。教师要告诉学生,生气是允许的,愤怒是允许。第二个方面,教会学生接纳自己的情绪。教师教给学生不去否定自己的愤怒和恐惧的情绪,而是可以去接纳它们。因为当学生否定自己的这些负面情绪时,这些情绪不但得不到解决,反而会越来越强烈。第三个方面,教会学生转化自己的情绪。 冰山理论就是引导教师如何透过行为追寻心理的本质。教师要去改变学生行为的时候要从更深的层面,从学生“要穴”入手,一步一步去解决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也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问题到底在哪里,怎么样去改正自己的问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有: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需要,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团结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预防针。一、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维护正常心理,纠正偏态心理,治疗变态心理,有着现实的意义:1、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中学生正处在心理机能迅速发育成熟的时期,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就是及时地针对性地施以教育,对症下药。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学保持心理健康就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2、有利于学习、工作效率的提高。健康的心理对于学习、工作的效率起重要的作用,对竞赛技能的发挥更为重要。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朝气蓬勃,开朗乐观,学习和工作就有劲,效率就高。而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常常心神不定,思虑过多,不能集中精力于学习和工作上,既影响生活效率,也大大妨碍创造才能的发挥。3、有利于智力与个性的和谐发展。心理健康对于促进人的智力与个性和谐发展,发挥人类最大的聪明才智,对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处在智力发展成熟和个性形成时期的中学生尤为重要。一个人重视心理健康,可使大脑处于最佳状态,更好地发挥大脑功能,有利于开发智力,充分发挥各种能力,有利于个性的和谐发展。4、有利于心理疾病的防治。心理疾病的发生,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就会注意防止和消除产生心理疾病的各种因素,以防止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人的心理疾病,大多数是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而积累逐渐形成的。如果发现学生有了心理病变的苗头,就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使它在量变过程中得到以终止和消失;如果确实患了心理疾病,应及早给予积极的治疗,使之尽快恢复健康。二、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正常健康、全面发展的保证。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说,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个体的发展有三方面意义:1、 促进学生学业事业成功。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发展性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些心理素质是他们学业成功、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2、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思想品德,一般由道德品质、政治倾向和行为规范等要素构成。青少年时期,思想品德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展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二是培养自己正确的道德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心理健康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是优良思想和品德的基础;而在另一方面则是它们的直接组成部分。所以说,心理健康有利于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发展。心理健康的人,必然具有健全的性格,必然会正确地对待周围环境,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热爱社会主义,艰苦奋斗,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心理健康的人,他们善于处理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所有这些都是共产主义思想品德发展的基础和组成部分。心理健康还有利于人积极、乐观地认识环境、改造环境。心理健康的人常表现出思想开阔,能在任何环境下乐观地对待现实,以进取精神面对现实、正视自己、适应社会,努力创新。许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凡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他们在集体中都不善于处理各种关系,都可能成为集体的嫌弃儿;他们更多地表现出冲动、急躁、孤僻、任性和不听话;他们时而表现出自卑、厌世,时而表现出高傲、狂妄;他们缺乏活动愿望和兴趣,不善交际,经不起挫折,狭隘猜疑,胆小怕事。这样的人很难形成良好的共产主义思想品德。3、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地生活与发展成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心理处于健康状态,是其正常生活、正常地发展的前提与保证。中小学生能否健康地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三、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个体从儿童进入青少年阶段,其身心发展起了重大的变化。首先是出现了对其心理与行为有着重要影响的两方面需要,一是性的成熟,使青少年性意识与冲动出现;二是由于身体的全面发展与性的需要的形成,使青少年产生了成人感,出现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这就是青少年时期的新需要与其心理成熟水平及社会地位水平的矛盾,具体为四个方面:1、新的性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2、性成熟性意识增强与心理上道德上准备不足的矛盾。3、新的独立性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4、新的独立性需要与心理成熟水平的矛盾。青少年时期这些特定的矛盾,导致了他们在各方面表现出既不同于儿童,又有许多成人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最容易进入心理不平衡状态而又最不容易通过自我调节或寻求成人疏导以得到解脱。同时,青少年接近于成人的活动能量,对以上的矛盾系统又起着激发作用,容易使矛盾爆发,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其迫切。四、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近几十年的发展,随着社会变革而产生的一些变化或暂时不可避免地滋生的一些因素,都将对青少年心理状态产生消极影响。从家庭方面来看,离婚率不断增高,家庭气氛温馨减少,家庭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的管教方式,都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因素。从学校方面来看,高考升学压力,频繁的测验考试,学生分数排位等等,导致竞争激烈,压力增大,使青少年学生无止休地陷入紧张、焦虑、担忧、挫折等等不平衡状态中。从社会角度来看,一些黄色、淫秽东西的出现,信息渠道的畅通,政府部门一些不正之风,观念的多元化,也将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非常重要而且非常迫切,现实意义重大。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方法答:基于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主要途径在于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四个方面,因此认为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心理辅导法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心理品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使他们掌握其智力因素中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中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的特点和影响它们形成的因素。尤其要教会他们心理自我调节的方法,以便使他们能够自觉地优化自己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其不断地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说服教育法说服教育工作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环节,无论哪一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都离不开说服教育工作。说服教育的方法很多,可以采用主题班会、团队会、讲演会、报告会和教师耐心地谈说等等,与此同时也要考虑所培养的非智力因素的性质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实践锻炼法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也能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一般说来,学校主要通过以下三种实践活动:()学习活动。它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艰苦复杂的劳动,在学习过程中自然会形成学生的坚持性、自制力和果断性等非智力因素。()课外活动。它包括活动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等,这些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让学生直接参加社会实践,一方面能使他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另一方面在社会实践中能丰富他们的情感,磨练他们的意志,使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全面的发展。自我教育法学生通过自我教育,也是培养其非智力因素的一种好方法。()自我反省。孔子曾讲过:“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说,看到人有好的行为要立刻学习;看到别人有不好的行为,要立刻反省自己是否有同样的问题或不足。学生通过经常的反省,就能发扬自己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克服不良的非智力因素。()自我评价。一个人应学会客观地、全面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也要敢于承认自己的短处。要不断地认识自己有哪些优良的非智力因素,还有哪些不良的非智力因素,并自觉地制定出扬长避短的计划。()自我调节。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要执行既定的计划,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发展自己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对那些不利的非智力因素要慢慢地克服,不要操之过急,只要持之以恒,总有一天会克服掉的。()自我奖励。在日常生活中,要有信心克服不良的非智力因素,有一点进步就要进行自我奖励,这样会增强克服缺点的积极性,使自己在新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途径很多,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都是培养他们非智力因素的重要途径。其中,学校和学生自身因素的作用会更大些。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课堂教学又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通过教学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又能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因此,各科教师都应重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和积极的情绪等非智力因素。同时,教师还应教育学生了解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道理,让他们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自己的优良的非智力因素。主题班会设计的几个原则主题班会活动是班级活动的重头戏,是将班级凝聚成一个整体的有效行动,作为班主任必须精心设计和组织。但作为主题班会应该坚持哪些原则呢?个人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主题本身应该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鲜明的针对性。作为主题班会应该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应该针对时代的特点和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进行设计。比如,对于初一的学生就不能设计一些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内容,而应该具体到一些具体的事例,比如:对于学生浪费现象,可以设计一个针对如何防止浪费的主题班会活动,针对学生不遵守班级纪律的情况,可以设计一个如何遵守规章制度的主题班会活动。二、主题的确定应该体现民主精神主题班会的主题应该来自于学生,应该取材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事例,在确定主题前,应该让学生提出主题的内容,如果有可能让学生确实主题班会的具体实施过程,在主题班会课开始后,不应该是班主任一人的说教,应该是全体学生的参与活动,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允许学生对于某一个问题产生争论。只有在民主的气氛下,主题班会才能开得热烈和产生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收到好的效果。三、主题应该有明确的目的性主题班会并不是一种形式,并不是要让班会课热热闹闹,而应该有一定的目的性,是为了解决班级中存在的某一个问题或某一类问题而展开的,目前有不少班主任为了让主题班会搞得形式多样,采取了多种方式,但取得的效果却平平,其重要的原因在于,在开主题班会前目标不够明确,因而不能够取得好的效果。因而,班主任在开主题班会前必须做好计划工作,将本学期在班级内要解决的哪些问题找出来,看看哪些适宜于让学生开展活动,哪些适宜搞主题班会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取得什么样的效果等等作一个设想。这样就可以防止盲目性。四、主题班会应考虑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对于学生来说,班会课意味着一种思想教育课,学生从心底里对班会课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最怕班主任对于班级学生的批评以及对于自己的批评。所以主题班会应该要了解学生对于班会课的理解,在主题班会课上最好少用批评的话语,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领悟和接受。请简述班主任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以及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规范应注意的几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