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医十大名方.doc_第1页
古中医十大名方.doc_第2页
古中医十大名方.doc_第3页
古中医十大名方.doc_第4页
古中医十大名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中医十大名方提要:古代的中医十大名方,一般是指:1、小青龙汤伤寒论;2、大承气汤伤寒论;3、小柴胡汤伤寒论;4、五苓散伤寒论;5、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6、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7、补中益气汤脾胃论;8、归脾汤济生方;9、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10、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今临床新用 各论:1、小青龙汤伤寒论概述: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寒饮内停喘咳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为辨证要点。因本方辛散温化之力较强,应以确属水寒相搏于肺者,方宜使用,且视病人体质强弱酌定剂量。组成:麻黄(去节,10-15g)、 芍药(10-15g)、 细辛(3-6g)、 干姜(10-15g)、 甘草炙 (10-15g)、 桂枝(去皮,10-15g)、 五味子(3-6g)、 半夏(洗,10-15g)。来源:出处伤寒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本方常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肺心病、过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属于外寒里饮证者。)2、大承气汤伤寒论概述: 大承气汤,中药方剂,出自伤寒论。主治(1)阳明腑实证;(2)热结旁流;(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出处: 伤寒论。分类: 泻下剂-寒下。组成: 大黄(12克)、厚朴(15克)、 枳实(12克)、 芒硝(9克)。主治:(1)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2)热结旁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鞕有块,口舌干燥,脉滑数。(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3、小柴胡汤伤寒论来源:汉代张机(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治中。组成:柴胡(30g);黄芩(18g);人参(18g);半夏清,(18g);甘草炙,(18g);生姜切,(18g);大枣擘,(12枚)。主治:(1)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或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临床加减:(1) 呕逆加生姜、陈皮。(2) 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3) 渴者去半夏,加花粉。(4) 若不渴,外有微热,去人参,加桂枝,覆取微汗。(5) 咳嗽去参、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6) 虚烦加竹叶、粳米。(7) 齿燥无津加石膏。(8)痰多加栝蒌、贝母。(9) 腹痛去黄芩,加芍药。(10) 心下痞,去大枣、加牡蛎。(11) 心下痛,加青皮、芍药。(12) 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13) 本经头痛加川芎。(14) 发黄疸加茵陈。4、五苓散伤寒论组成:茯苓180g 泽泻300g 猪苓180g 肉桂120g 白术(炒)180g 中国药典炮制:上为细末。功效: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用于膀胱化气不利,水湿内聚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服法: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今时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水逆证:临床症见烦渴欲饮,饮入即吐,少腹胀满,小便不利,苔白,脉濡。小便不利:此因水湿内停,膀胱气化失常所致小便不利,少腹胀满,或短气而咳,肢体水肿,舌苔白,脉濡。水肿:湿邪困脾,脾失健运,水湿泛滥于肌表而见肢体水肿,身重,小便不利,舌苔白腻,脉沉濡。痰饮:水湿内蓄于下,挟气上攻而出现脐下悸动,头眩,吐涎沫,短气而咳,小便不利,舌苔白腻,脉濡。泄泻:脾为湿困,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而致,症见泄泻如水或稀薄,呕吐,身重,体倦,或兼烦渴,小便不利,舌苔白腻,脉沉缓。5、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源流:“疏肝逍遥之效果一流名字也,很有意境。意思是吃了药,肝气活泼畅通,心情也随之开朗起来,烦恼抛诸脑后,好似神仙一般逍遥快活。逍遥散是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名方,脱胎于张仲景四逆散、当归芍药散之法,后人广泛应用于内、妇、儿、男、五官各科病证。发展到现代由逍遥散化裁出许多方剂,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多以柴胡、当归、白芍、甘草为基础药,而灵活配伍。如归芍丸在基础药上配伍川断、杜仲、萸肉等以疏肝健脾、补肾利湿。截郁合欢汤在基础药上配伍三七、合欢皮、柏子仁等以疏肝解郁、养心安神。乳房胀痛方、乳房囊性增生方在基础药上着重配伍香附、青皮、牡蛎、王不留行、连翘、花粉等以疏肝通络、散结消肿。组成:柴胡(15克)、 当归(15克)、白芍(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 生姜(15克)、薄荷(6克)、炙甘草(6克)。功用:疏肝解郁,健脾和营。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致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化裁:加丹皮、栀子,成为“加味逍遥散”。功用:养血健脾 疏肝清热。主治:肝郁血虚内有郁热加生地黄或熟地,成为“黑逍遥散”。功用:疏肝健脾 养血调经。主治:肝脾血虚证。临经腹痛。临证加减:(1)肝郁气滞香附、郁金、川芎,疏肝解郁。(2)肝郁化火丹皮、栀子,清热泄火。现代运用:慢性肝炎、肝硬化、更年期综合证、抑郁症、经前期紧张症、盆腔炎等证属肝郁血虚脾弱者。6、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主治:本方为王清任用于治疗“胸中血府血瘀”诸症之名方。即由于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所致头痛、胸痛、憋闷、急躁、肝气病及用归脾治疗无效的心跳心忙、胸不任物或胸任重物、夜睡多梦、失眠不安、发热、饮水即呛、干呕、呃逆、食从胸后下等症,均可用本方治疗。组成:当归三钱(9克),生地三钱(9克),桃仁四钱(12克),红花三钱(9克)、枳壳二钱(6克),赤芍二钱(6克)、柴胡一钱(3克),甘草二钱(6克),桔梗一钱半(4.5克),川芎一钱半(4.5克),牛膝三钱(9克)。用法:水煎服。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要适应病症神经精神系统病症,如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综合征、脑外伤后遗症、脑水肿、脑血管病、癫痫、脑囊虫、脑积水、脑动脉硬化、眩晕、麻痹震颤、精神分裂症等。方剂特点:本方由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赤芍)合四逆散(柴胡、枳壳、甘草、赤芍)加桔梗、牛膝而成。方中以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养血,防纯化瘀之伤正;四逆散疏理肝气,使气行则血行;加桔梗引药上行达于胸中(血府);牛膝引瘀血下行而通利血脉。诸药相合,构成理气活血之剂。本方以活血化瘀而不伤正、疏肝理气而不耗气为特点,达到运气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临床应用: 心血管系统病症:如冠心病、心绞痛、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无脉症、血栓性静脉炎等。 消化系统病症:如溃疡病、慢性肝炎、肝脾肿大、呕吐、呃逆等。 妇产科病症:如原发性痛经、流产后腰痛或出血、产后身痛、月经失调、不孕症、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等。7、补中益气汤脾胃论概述:补中益气汤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或气虚发热,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现用于治疗子宫下垂;胃下垂或其它内脏下垂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组成:黄芪15克、人参(党参)15克、白术10克、炙甘草15克、当归10克、陈皮6克、升麻6克、柴胡12克、生姜9片、大枣6枚。临症加减:1、血不足-加当归。2、精神短少-加人参、五味子。3、肺热咳嗽-去人参。4、嗌干-加葛根。5、头痛-加蔓荆子,痛甚加川芎。6、脑痛-加藁本、细辛。7、风湿相搏,一身尽痛-加羌活、防风。8、有痰-加半夏、生姜。9、胃寒气滞-加青皮、蔻仁、木香、益智仁。10、腹痛-加白芍、甘草。12、热痛-加黄连。13、能食而心下痞-加黄连。14、咽痛-加桔梗。15、有寒-加肉桂。16、湿胜-加苍术。17、阴火-加黄柏、加熟地、山药。18、阴虚-去升麻,加熟地、山茱、山药。19、大便秘-加酒煨大黄。20、欬嗽:春加旋覆、款冬,夏加麦冬、五味,秋加麻黄、黄芩,冬加不去根节麻黄,天寒加干姜。21、泄泻-去当归,加茯苓、苍术、益智。衍化变方:1、除当归、白术,加木香、苍术-名调中益气汤,治脾胃不调,胸满肢倦,食少短气,口不知味,及食入反出。2、加白芍、五味子-亦名调中益气汤,治气虚多汗,余治同前。3、加苍术倍分,半夏黄芩各三分-名参术益胃汤,治内伤劳倦,燥热短气,口渴无味,大便溏黄。4、去白术,加草蔻、神曲、半夏、黄柏-名升阳顺气汤,治欱食劳倦所伤,满闷短气,不思食,不知味,时恶寒。5、加炒芩、神曲-名益胃升阳汤,治妇人经水不调,或脱血后食少水泻。6、加黄柏、生地-名补中益气加黄柏生地汤,治阴火乘阳发热昼甚,自汗短气,口渴无味。7、加白芍、细辛、川芎、蔓荆-名顺气和中汤,治清阳不升,头痛恶风,脉弦微细。8、加羌活、防风、细辛、川芎-名调荣养?汤,治劳力伤寒,体热,恶寒,微渴,汗出,身痛,脉浮无力。现代研究:今临床新用:研究资料表明本方之所以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是通过补气升阳,使下陷的中气得以恢复,从而治疗脏器下陷,是因为它对肠管运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增强子宫肌肉张力,抑制子宫运动,具有抗缺氧、增强体力、改善蛋白质代谢、抗贫血等作用,同时,还能提高免疫机能,降低肿瘤化疗的毒副作用。随着现代药理学研究以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本方在治疗虚热感冒、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及气虚发热方面,疗效已经得到肯定。8、归脾汤济生方组成:白术(3克)当归(3克)白茯苓(3克)黄芪炒(3克)远志(3克)龙眼肉(3克) 酸枣仁炒 (3克)人参(6克)木香(1.5克)炙甘草(1克)主治:思虑伤脾,发热体倦,失眠少食,怔忡惊悸,自汗盗汗,吐血下血,妇女月经不调,赤白带下,以及虚劳、中风、厥逆、癫狂、眩晕等见有心脾血虚者。现代临床常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脑外伤综合征、子宫功能性出血等属于心脾血虚者。临床应用:心悸怔忡:用心过度,阴血必受损耗,怔忡健忘,皆心血不足之故,生血者心,统血者脾,当握要以图之。南雅堂医案心痛:诊得脉细小,右寸涩,心下悸,痛甚喜按,得食少愈,大小便俱见清利,系虚痛之候,用归脾汤加石菖蒲治之。南雅堂医案失眠:现因工作繁重压力大,或者思虑过度以致失眠,日益严重,有时夜间只能睡1-2小时,身体疲倦,记忆力减退,食欲不佳,经常头痛眩晕。月经失调:妇女劳伤心脾,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脾虚血失统摄,月经失调,淋漓不断,面浮肿,午后潮热,双下肢浮肿,面色白黄无华,舌体胖,苔白中厚,脉象双寸关大而无力,尺脉沉弱。治当健脾益气,养心宁神,用归脾汤调养。现代研究:本方具有激活老龄动物脑内功能低下的胆碱能神经作用,能改善学习和记忆能力,能增强免疫,调节中枢神经功能,增进造血功能,有强壮作用。此外,还有抗休克、镇静、降血压、改善脂质代谢等作用。体会:归脾汤与补中益气汤同用参、芪、术、草以益气补脾。前者以补气药配伍养心安神药,意在心脾双补,复二脏生血、统血之职,主治心脾气血两虚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体倦食少,以及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等。后者是补气药配伍升阳举陷药,意在补气升提,复脾胃升清降浊之能,主治脾胃气虚、气陷之少气懒言、发热及脏器下垂等。9、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概述:六味地黄丸系出自北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是通补开合、滋阴补肾的经典名方,方以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六味药组成, 由张仲景金匮肾气丸中所载八味减去桂、附而成, 根据补泻同时进行的原则,配伍上三补三泻,以补为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功效,广泛的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近年来报到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1在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新的应用。组成:熟地15克,山茱萸肉12克,山药12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服法:上药加水适量共煎,去渣取汁。每天1剂,分两次服。主治:滋肾养阴,佐以清虚火。主肾水衰惫,虚火上炎。临床新用:具有增强免疫、抗衰老、养颜美容、抗疲劳、抗低温、耐缺氧、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改善肾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及较强的强壮作用。禁忌:畏寒怕冷、痰多湿重之人不宜服用。10、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概述:温胆汤首见于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王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而致的虚烦不眠、呕吐呃逆、惊悸不宁、癫痫等症。临床本方的运用,关键是先要抓住主症,再要辨清兼症,贵在加减灵活运用。凡病在胆、胃,证见痰热者,均可使用。组成:半夏(汤洗七次)。竹茹、枳实(麦麸炒去瓤)各100g、陈皮(去白)150g、甘草(灸)50g、白茯苓75g、剉为散.每服20g加生姜5片.大枣一枚煎七分去渣,食前服。功效: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此药主之又治惊悸。温胆汤的现代临床应用:疑难病症柴芩温胆汤:加柴胡、黄芩治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癔病;桃红温胆汤:加桃仁、红花治神经性头痛、脑动脉硬化症;栀豉温胆汤:加山栀、淡豆豉、炒枣仁、合欢皮治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柴前温胆汤:加柴胡、前胡、炒枣仁、黄连治失眠症、抑郁症、神经官能症。桑蒺温胆汤:加桑叶、白蒺黎、菊花、双花治高血压、脑血管意外、耳源性眩晕。酸天温胆汤:加酸枣仁、天竺黄、远志治癫症、狂症。心脑血管疾病参芪温胆汤:加党参、黄芪治冠心病、心房纤颤;砂檀温胆汤:加砂仁、檀香、丹参、菖蒲治冠心病伴心绞痛;生脉温胆汤:加党参、麦冬、五味子治冠心病室性早搏、心源性休克;桑菊温胆汤:加桑叶、菊花、黄芩治高血压病;失笑温胆汤:加五灵脂、蒲黄、党参、丹参、薤白治冠心病、心绞痛。胃肠道疾病乌砂温胆汤:加乌贼骨、砂仁、旋复花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建中温胆汤:加黄芪、桂枝、白芍治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肠痉挛;左金温胆汤:加黄连、吴萸、苏梗、元胡治慢性胃炎、溃疡病;芩翘温胆汤:加黄芩、连翘、黄连、山栀治急慢性胃炎、胆囊炎;硝黄温胆汤:加大黄、芒硝、全瓜蒌治温热病、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习惯性便秘。其他常见疾病五子温胆汤:加苏子、白芥子、莱服子、葶苈子、五味子治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肺心病;三黄温胆汤:加黄芩、黄连、大黄治泌尿系统感染、尿毒症;决泽温胆汤:加草决明、泽泻、首乌、山楂治高粘滞血症;射牛温胆汤:加射干、牛蒡子、连翘)治梅核气、慢性咽炎;香桃温胆汤:加香附、桃仁、红花、苍术、焦三仙、鸡内金)治闭经。附:衍化温胆汤及附方十味温胆汤出处:首载于世医得效方,明证治准绳-类方收录。组成:半夏(汤泡) 枳实(麸炒) 陈皮(去白,各二钱)白茯苓(去皮,一钱半) 酸枣仁(炒) 远志(去心,甘草汁煮) 五味子 熟地黄(酒洗,焙) 人参(去芦。各一钱) 粉草(炙,半钱)用法:水二盅,生姜五片,红枣一枚,煎一盅,不时服。功用:益气养血,化痰宁心。主治:心虚胆怯,痰浊内扰证。触事易惊,惊悸不眠,夜多噩梦,短气自汗,耳鸣目眩,四肢浮肿,饮食无味,胸中烦闷,坐卧不安,舌淡苔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