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 第1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八下 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1课时)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中考地理 第1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八下 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1课时)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中考地理 第1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八下 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1课时)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中考地理 第1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八下 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1课时)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中考地理 第1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八下 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1课时)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 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 课时1自然特征与农业 白山黑水 东北三省 考点一自然特征与农业考点二 白山黑水 东北三省 考点全梳理 考点全梳理 考点一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 黑土地黄土地 1 位置 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 青藏高原以东 内蒙古高原以南 秦岭 淮河以北 东临渤海和 海 大兴安岭 黄 2 自然环境特征 1 地形 以 和 为主 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 平原 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2 气候 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 大部分地区属于 气候 冬季 夏季炎热 属于半湿润地区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主要集中于 平原 高原 华北 寒冷 夏季 温带季风 3 特色土壤 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 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 人们称为 土地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常被称为 黄土地 4 植被 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东北山地以 为主 5 主要河流及特征 黄河 松花江等 特征表现为流量小 汛期短 有结冰期 黑 针叶林 黑龙江 二 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及作物分布 1 北方地区主要种植小麦 玉米 谷子等粮食作物以及甜菜 棉花 大豆等经济作物 成为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2 东北平原与华北平原的差异 旱 2 农业发展条件 1 优势 北方地区平原广阔 土壤肥沃 耕地集中连片 雨热同期 水热条件好 2 劣势 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 且集中于夏季 灌溉水源不足 严重 东北地区生长期短 热量不足 春旱 3 解决华北平原缺水问题的措施 目前 国家为缓解华北平原 尤其是京津地区淡水资源不足的状况 采取了 等跨流域调水措施 修建水库 调节降水时间变化大的问题 是解决华北平原春旱的有效措施 从长远来看 发展 农业才是华北平原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南水北调 节水 1 北方地区的地形单元有平原 高原 丘陵和山地 但是没有盆地 解析 北方地区的地形单元包括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大 小兴安岭山地 长白山地 山东丘陵 辽东丘陵 但是没有盆地地形 2 东北地区多春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解析 华北平原易发生春旱 黄土高原由于坡度较大 植被覆盖率较低 夏季多暴雨等原因 易发生水土流失 考点二 白山黑水 东北三省 一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1 特色称谓 白山黑水 林海雪原 2 位置及范围 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南临黄海 渤海与朝鲜和 接壤 包括黑龙江省 吉林省和辽宁省 北大仓 俄罗斯 3 地形与河流 1 地形特点 以 和平原为主 2 主要地形区 东部为 地 北部为小兴安岭 西倚大兴安岭 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东北平原 松嫩平原 平原 三江平原 山地 长白山 辽河 3 河流 山地东南方有鸭绿江和图们江流过 大小兴安岭北部有 中俄两国界河 流过 松花江 嫩江 乌苏里江都汇入黑龙江 最终注入 洋 辽河自西北向南注入渤海 4 称谓 人们常用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黑龙江 太平 4 气候 东北三省气候冷湿 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 夏季短促温暖 大兴安岭北部地区长冬无夏 只有南部的辽东半岛冬季较短 降水集中在夏季 冬季降雪较多 5 森林资源 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大 小兴安岭 二 从 北大荒 到 北大仓 1 东北平原农业地位 1 主要农作物及耕作制度 盛产小麦 玉米 大豆 水稻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 2 地位 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 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中的松嫩平原 平原都位于东北平原 三江 2 东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条件 1 有利条件 东北平原土壤肥沃 地势平坦 集中连片 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 气候雨热同期 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2 不利条件 东北平原纬度较高 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 在春秋季节 由于经常受寒潮影响 容易发生 现象 低温冻害 3 发展历程 三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 工业地位 东北三省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 是 有我国著名的辽中南工业基地 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大 2 东北地区主要资源 4 发展问题及措施 1 问题 资源枯竭 设备老化 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 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 2 措施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具体措施有 以改革为动力 转换旧体制和机制 优化经济结构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3 工业部门及工业中心 以钢铁 鞍山 机械 沈阳 大庆 化学工业为主导 包括煤炭 抚顺 电力 建材等工业部门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石油 1 我国小麦种植广泛 东北地区主要种植冬小麦 华北地区和黄土高原主要种植春小麦 解析 我国小麦种植广泛 东北地区主要种植春小麦 春小麦春季播种 秋季收获 华北地区和黄土高原主要种植冬小麦 冬小麦秋季播种 夏季收获 2 三江源保护区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 主要保护对象是沼泽湿地 解析 三江源保护区位于我国青藏地区 是我国长江 黄河 澜沧江的发源地 被誉为 中华水塔 重难点突破 一 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 重点 华北平原春季气温回升快 气温高 蒸发旺盛 而春季降水偏少 造成水资源不足 2 春季正值华北平原冬小麦返青和玉米 棉花出苗期 农田需水量大 典例1 15赤峰 读华北平原某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判断导致华北平原春旱原因正确的是 a 春季升温快 降水少b 夏季高温多雨c 春季气温低 降水多d 夏季炎热干燥 a 考查点 华北春旱的原因 解题思路 首先导致华北平原春旱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本身气候特点 二是工农业需水量大 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 华北地区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 其典型的特征是夏季炎热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春季气温回升快 降水少 结合图与选项可判断 导致其春季干旱的原因是春季气温回升快 降水少 变式1 15天水模拟 黄河下游地区春旱严重 其自然原因是春季期间 降水很少 气温回升快 水污染严重 作物需水量很大 a b c d a 解析 本题考查黄河下游春旱的自然原因 黄河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其特征是夏季炎热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而该地区春季降水少 且气温回升快 故形成春旱 水污染不是春旱的原因 更不是自然原因 错误 农作物需水量很大不是其自然原因 二 北方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特征 重点 三 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对工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难点 1 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2 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1 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 2 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工业历史悠久 有较好的基础和技术力量 矿产资源丰富 煤 铁 石油尤为突出 稠密的铁路网 便利的内河航运 海运以及输油管道 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条件 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农产品 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 粮食和农副产品 大型火电站和水电站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电力 典例2 15莱芜 东北三省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 是 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发展历程是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发展的缩影 1990年以来 该工业基地的许多企业由于资源枯竭 设备老化 产业结构单一 环境污染严重等原因 竞争力下降 使当地的经济发展速度滞后于沿海发达地区 读下面两幅图 分析回答问题 1 结合图甲 概括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2 结合图甲 比较延吉和长春积雪厚度的差异 并说明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延吉比长春积雪厚度厚 延吉位于山地迎风坡且距海近 3 总体来看 东北三省气候冷湿 尤其是大兴安岭的北部长冬无夏 分析形成这一气候特点的主要原因 从纬度位置和距冬季风源地远近两个方面分析 纬度高 气温低 紧邻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发源地 4 结合图乙 分析辽中南工业基地成为我国重要重工业基地的原因 煤 铁 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海陆交通便利 5 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请你为进一步发展当地经济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第三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 服务业 改善该地区因发展重工业而产生的环境污染 依托当地的劳动力优势发展一些新兴工业 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 更新设备等 考查点 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解题思路 第 1 问 读图可知 大 小兴安岭 长白山三面环绕着东北平原 黑龙江 松花江 乌苏里江等河流环绕 第 2 问 延吉位于长白山东侧 距海较近 暖湿气流容易到达 且位于迎风坡 第 3 问 东北位于我国领土的最北方 纬度高 获得的光热少 气温低第 4 问 图中出示了很多矿产资源的图例 及其海陆状况 说明矿产资源丰富 海陆交通便利 第 5 问 东北重工业发展较早 资源消耗大 污染严重 产业结构不合理 需要调整 变式2 15扬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