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易错点点睛与高考突破 专题06 大气的运动规律.doc_第1页
高考地理 易错点点睛与高考突破 专题06 大气的运动规律.doc_第2页
高考地理 易错点点睛与高考突破 专题06 大气的运动规律.doc_第3页
高考地理 易错点点睛与高考突破 专题06 大气的运动规律.doc_第4页
高考地理 易错点点睛与高考突破 专题06 大气的运动规律.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高考地理 易错点点睛与高考突破 专题06 大气的运动规律1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区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形成机制。2明确大气的气温日变化、年变化及水平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与特点。3知道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学会绘制简单的示意图并能说明海陆风、山谷风和城市风的形成。4知道风形成的直接原因,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的影响,会在等压面图上判断某地风向。难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原理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太阳辐射是根本来源,大气的受热过程具体图解如下:由图可知大气受热的过程:1“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虽然需要穿过厚厚的大气,但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少,只有臭氧和氧原子吸收一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而能量最强的可见光被吸收的很少,绝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2“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的同时向外辐射热量。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3“大气返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既向上辐射,也向下辐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例1】读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a表示,b表示,c表示,d表示。(2)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过程有关。(3)多云的白天比晴朗的白天气温低,其原因是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过程有关。(4)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其原因是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过程有关。【变式】1.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解析】晴天的夜间,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温度低,水汽极易凝结,在气温高于0时成为露。 【答案】 d 2.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右图为法国某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该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1)根据材料信息可判断出图示葡萄园景观最有可能位于法国_部。(2)简述图示葡萄种植园中地表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难点二 热力环流的形成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如下图所示:【方法技巧】等压面和等压线的区分气压的分布是用等高面上等压线的分布来表示的,等压线是某一海拔相等的等高面与空中若干个不同等压面相割(由于气压自地面向上递减,因此自下而上有很多数值逐渐减小的等压面),在等高面上所形成的许多交线。与地形分布中的等高线原理相似;等压面上凸区对应等压线的高值区,则为高气压,反之则为低气压,如下图。如果各地气压相等,则等压面就是等高面,等高面上无等压线。可以简单理解为:等压面是在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变化,等压线是在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变化。2.常见的三种热力环流形式(1)城市风由于城市人们的生产、生活释放出大量人为热,使城市气温升高,空气上升,与郊区下沉气流形成城市热力环流,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把郊区污染物带入城市中心,严重污染了城市环境。因此,为了减轻城市污染,如何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及如何布局郊区工业及卫星城市,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下沉距离之外。(2)海陆风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上高,空气膨胀上升,高空气压比原来气压升高,空气由大陆流入海洋;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低,形成高气压,使下层空气由海洋流入大陆,形成海风。夜间与白天大气的热力作用相反而形成陆风。(3)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如图a)。夜间山坡上的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如图b)。城市风环流的方向不随时间而变化,因为市区的气温总是高于郊区。而海陆风环流和山谷风环流的流向则随昼夜的变化而向相反的方向变化,因为海与陆、山与谷的气压高低随昼夜改变而改变。【方法技巧】1.等压面(线)图的阅读技巧结合下图说明阅读等压面的基本技巧和应注意的问题:(1)从等压面的定义看,papb1000 hpa,pdpc500 hpa。(2)从气压的概念看,在空气柱l1、l2中,距离地面愈近,上方空气柱越长,则气压值越高,所以气压值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递减,则papa,pdpd,pbpb,pcpc。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气压与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是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3)a点相对于b点、c点相对于d点来说都是低压区,其附近等压面向下凹陷;b、d两点为高压区,等压面向上凸起。由此我们总结出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形状之间的关系是“凸高凹低”。(4)综合以上分析,a、b、c、d四点气压值的排序应为pbpapdpc,进而可知图示地区的大气环流流向为badc。(5)等压面的凸凹,主要跟下垫面的冷热有关。a、b两处的气压差异是由地面热力状况的差异引起空气的上升、下沉运动所致。地面温度较高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地面气压较低;地面温度较低处,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地面气压较高。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地面气压高低,反推地面的冷热状况。a处近地面气压低,说明空气受热上升,从而得出该地面温度较高的结论。2.根据气压分布规律判断气压高低 (1)同一水平面上,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这主要取决于空气密度的大小。气温高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小、气压低;气温低的地方正好相反。 (2)垂直方向上,随着海拔升高,气压降低,这取决于不同高度所承担的空气柱的长度不同。如右图所示:a点所在平面承受空气柱的高度为h2,b点为h1,h2h1,故a点气压高于b点。 【例2】读某区域等高面与等压面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列表比较a、b两地大气物理性质及天气状况。a地 b地 气温 气压 气流运 动方向 垂直方向 水平方向 天气状况 (2)在图中用“”画出热力环流。(3)若图示区域热力环流为白天的海陆风,则a、b两地为陆地的是_,当地吹_风。(4)如果a、b之间的温差增大,则该区域的热力环流势力将_(增强、减弱)。【例3】读下图,回答问题。若图中三个圆圈表示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值分布图,a、b、c表示气压值,且ab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中表示近地面的是点b点中表示高空的是点c若点形成热力环流圈,则气流方向可能为d点中,气温最高的点为点【变式】3.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山谷 b.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 c.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 d.山谷冬季日温差远大于夏季日温差 (2)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 () 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 b.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 c.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积聚在谷地 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 读合肥的城市热岛示意图,回答第4题。4正确表示n地近地面在竖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解析】图中n地的气温比周围高,等温面应向上凸;气压比周围低,等压面应向下凹。【答案】a难点三 大气的水平运动1.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 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三力特点具体如下表所示: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方向 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区 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与风向相反 作用 促使空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风,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 促使风向偏离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对风有阻碍作用,可减小风速,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 大小 由气压梯度决定 (等压线疏则小,密则大) 随风速增大而增大,随纬度升高而增大 与下垫面状况有关 2不同情况下风向特点;风理想状态高空风近地面风作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风向垂直等压线,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与等压线平行与等压线间有夹角,由高压吹向低压【方法技巧】在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的风向和风力的确定 1.风向 在近地面水平等压线图中,一般要求作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风向等。从风向的决定因素来看,它是三个力的合力方向。 第一步,作水平气压梯度力。气压梯度力从高压指向低压,并且与等压线垂直。 第二步,作风向。近地面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作用下和等压线斜交,并成一锐角。风向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在南半球左偏,在北半球右偏。在作图时,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应画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并成一锐角;南半球反之。 第三步,作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成90度夹角,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在风向的右侧与之垂直,南半球相反。 第四步,作摩擦力。摩擦力阻碍风的运动,与风向相反。 【注意】判断风向一定要看清条件:是否考虑摩擦力,若不考虑则风向平行于等压线;若考虑则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后者风向的判断方法是:先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然后向左或向右(据半球确定)偏转大约3045即为实际风向(即近地面风向)。 2.风力 同一气压场中风力的大小,关键在于等压线的疏密程度:等压线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就大,相反风力就小。 【例4】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p1、p2为等压线,p1、p2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回答(1)(2)题。 (1)若图示为北半球,p1p2,则o点风向为 () a.或b.或 c.或 d.或 (2)若图示为高空等高面,p1乙丙 b乙甲丙c丙乙甲 d乙丙甲7乙地未来一段时间天气转晴,并且()。a气温、气压上升 b气温、气压下降c气温上升、气压下降 d气温下降、气压上升8若甲地位于丙地的偏北方向,则该锋面()。a位于北半球,向南移动 b位于南半球,向南移动c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 d位于南半球,向北移动答案:6c7.d8.a解析:第6题,丙地受暖气团控制,因此气温肯定高于甲、乙两地,而乙地冷暖气团交汇,为阴雨天气,甲地受冷气团控制。第7题,乙地位于冷锋的锋后,因此气温下降,气压升高。第8题,该天气系统是冷锋,因此一定是冷气团推动暖气团运动,而在北半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读北京和张家口(位于河北省西北部)两地近50年的平均气温和降水统计图(图中直线为总趋势线),回答911题。9四图中表示北京气候的是()。a b c d10分析图示资料可知()。a两地近50年来气温逐年上升b两地年平均气温与年降水量均呈负相关c我国越向西北内陆降水的变率越小d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一致,降水的变化也基本一致11图示资料显示的气温和降水变化给北方地区带来的影响是()。a沙尘暴发生频率增加 b植被的覆盖率提高c作物的生长期缩短 d气温的年较差减小风力也会增强,所以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增加。12下图为地面风预报示意图,根据预报,未来12小时低压将向东北移动到虚线所示位置,即b站未来12小时将处于低压的后部,相当于原来a站所处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