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组热态启动1 热态启动准备1.1 启动前检查与准备 1.1.1 热态启动前的准备工作按冷态启动规定执行;1.1.2 冲转前连续盘车的时间不得少于4h,大轴偏心0.076mm;1.1.3 电泵提前做好注水排空气工作,具备随时启动的条件;1.1.4 根据汽包壁温,将除氧器投加热,使给水温度符合锅炉上水要求;1.1.5 送轴封前应充分暖管疏水,严禁冷汽、冷水进入汽轮机轴封系统;1.1.6 高中压轴封进汽温度应尽量接近高中压转子表面温度,其温差应小于111,低压轴封进汽温度应保持在121177;1.1.7 发电机备用不超过48h,且无使发电机绝缘降低的异常情况,开机前可不测发电机绝缘;1.1.8 大机汽轮机润滑油温不低于43,在3845之间,满足其它冷态冲转条件;1.1.9 点火后环形集箱5%疏水旁路各门开启,用该疏水门配合控制锅炉升温、升压;1.1.10热态启动时的点火、升温、升压应按照热态启动曲线进行,其操作步骤可参照冷态启动进行;1.1.11热态启动使用高温压辅助汽联箱汽源,温度达到要求后,向轴封送汽,同时启动真空泵,凝汽器抽真空。1.2 冲转参数的选择1.2.1 在DEH上检查第一级金属温度和中压缸第一级静叶持环温度204,并根据第一级金属温度在附录“机组热态启动曲线”中确定冲转参数;1.2.2 根据冲转参数在附录中确定升速率、初负荷及初负荷保持时间;1.2.3 主蒸汽温度至少要高于调节级处内上缸内壁温度 56111;1.2.4 主汽压力9.8MPa,且过热度56;1.2.5 第一级蒸汽温度与高压转子金属温度之差,及热再热汽温与中压进汽持环金属温度之差,控制在37.8之内,应保持金属温度不下降,但任何时候不得高出111或低于56;1.2.6 轴封供汽温度应与高压转子温度相匹配,可用主汽供给。1.3 锅炉点火升压1.3.1 锅炉点火启动步骤按冷态启动进行;1.3.2 锅炉点火后,投入空预器连续吹灰,在各部膨胀及壁温允许的情况下,强化燃烧,尽快达到制粉条件;1.3.3可在投油后投入制粉系统运行,但投运前经值长同意,联系热工解除汽机跳闸保护,并列后投入; 1.3.4 合理利用5%旁路控制升温、升压速率,控制炉膛出口烟温540;1.3.5 注意监视各段汽温和管壁温度,必要时投入减温水运行,并密切监视减温器后汽温变化;1.3.6 主、再热蒸汽管道必须进行充分的疏水;1.3.7 达到冲转参数后,减少燃料量,关闭5%旁路系统,然后汽轮机冲转。1.4 汽机冲转、升速、带负荷操作规定1.4.1 DEH控制器运行准备操作步骤同冷态启动;1.4.2 根据汽机冲转参数由热态启动曲线决定升速率;1.4.3 在同步和带低负荷时采用单阀控制方式;1.4.4 根据“热态启动曲线”所确定的初负荷暖机时间进行暖机,暖机中若主蒸汽参数发生变化,根据汽轮机第一级蒸汽温度变化查图确定初负荷暖机时间;1.4.5 并网带初负荷期间的其它操作及检查同冷态步骤;1.4.6 并网后以规定的负荷率或以5MW/min平稳地加负荷,直到与高压缸第一级处内上缸内壁温度相对应负荷值,汽缸温度无明显下降;1.4.7 增加负荷时应注意汽缸温升、温差、胀差、轴向位移,密切注意机组振动及汽缸膨胀情况;1.4.8 完成冷态启动带负荷的其它操作和要求。2 热态启动(不带旁路)2.1 本方式适用于机组检修后汽轮机处于热态时的启动和机组事故跳闸后的重新启动。2.2 热态启动条件2.2.1 汽轮机高压第一级金属温度或中压持环金属温度204以上,为热态启动。2.2.2 根据高压第一级金属温度在“热态启动曲线”上确定汽机冲转参数、初负荷(指高压第一级汽温与金属温度不匹配度低于精确匹配线以下所确立的最低负荷)或5最低负荷保持时间、升速率。注意汽机第一级蒸汽温度与其金属温度的不匹配度须在一56111之间。2.3 启动前的准备参照冷态启动有关章节进行,但应注意以下几点:2.3.1 热态启动应先向轴封送汽,后抽真空。2.3.2 热态启动各辅机操作同冷态启动。2.3.3 检查汽机其它冲转条件符合冷态启动要求。2.3.4 热态启动汽机升负荷率按定压运行曲线所决定,以汽缸金属温度不冷却为原则,尽快过渡到相应工况点。2.4 锅炉点火后,投入40MCR旁路系统,并以4min,0.09Mpa/min的升温、升压率提升汽温、汽压,满足汽机冲转要求。2.5 汽机采用“OA”方式冲转,升速及发电机并列2.5.1 冲转参数:主蒸汽压力4.62 MPa,主蒸汽温度具有56以上的过热度,主蒸汽温大于第一级处金属温度,再热汽温大于中压持环温度。2.5.2 汽机达到冲转参数后,锅炉适当降低燃烧率,严格控制炉膛出口烟温538。2.5.3 逐渐关闭高旁及其减温水阀,当汽机中压主汽门前蒸汽压力为零时,全关低旁及其减温水阀。2.5.4 在DEH盘上切除旁路系统。2.5.5 按汽机挂闸操作,将汽机挂闸,确认RV全开。2.5.6 按“阀限显示”,输入100,检查 IV12全开。2.5.7 按“主汽门控制”,检查 GV16;全开。2.5.8 设定目标转速2950rmin,按所确定的升速率将汽机升速。2.5.9 当汽机冲转至600r/min时如有异常,可保持进行摩擦检查,。2.5.10 当转速达 2950rmin时,按“阀切换”,进行 TVGV切换。2.5.11 阀切换结束后,将汽机升速到 3000rmin。2.5.12 在整个切除旁路到汽机冲转过程中,应尽可能缩短启动时间,以防再热器超温。2.5.13 当转速升至3000 rmin时,锅炉应重新调整燃烧率,为并网带初负荷做好准备。2.5.14 机组冲转前应做好发电机并网前的准备工作。2.5.15 发电机并网。2.6 机组带初负荷2.6.1 对于第一级蒸汽温度高于第一级金属温度的热态启动(正匹配启动),发电机并网带5初负荷后,根据“热态启动曲线”规定的初负荷暖机时间进行暖机,如果主蒸汽温度发生变化,则根据曲线再次确定暖机时间。2.6.2热态启动过程中,若第一级蒸汽温度低于“热态启动曲线”中精确的匹配线以下的阴影范围所指出的金属温度(负匹配启动),那么应在10分钟之内将机组升速到额定转速,尽快并网,并带上根据曲线所确定的最低负荷,不需要保持5初始负荷暖机时间,以防止转子与汽缸的冷却。2.7 机组升负荷2.7.1 对于正匹配启动,初负荷暖机结束后,按冷态启动正常升负荷速率,进行升负荷。2.7.2 对于负匹配启动时,发电机并网后,应快速升负荷,直至第一级蒸汽温度超过第一级金属温度1520,然后按冷态启动正常升负荷速率进行升负荷。2.7.3 升负荷过程中的操作及注意事项见冷态启动。3 热态启动(带旁路) 3.1 启动前的准备,参照冷态启动前的有关规定执行。3.1.1热态启动是以冷态启动过程中的某一个阶段作为起点,和冷态启动程序大致相同,但热态启动升温、升压的速度较快,启动时间较短,应根据“热态启动曲线”严格控制。3.1.2 热态启动时,必须先投轴封,后抽真空。3.1.3热态启动时,锅炉点火后,应及时投入旁路系统,并按照“热态启动曲线”规定控制升温、升压速率,满足汽轮机冲转要求。如升压速率快而升温速率慢,可适当开大旁路门或增加燃料量,但必须保证再热器管壁不超温。3.1.4汽轮机冲转前,开启中压主汽门前平衡门,主、再热蒸汽管道疏水充分,汽缸本体疏水在冲转前5min开启。3.2 热态启动冲转条件3.2.1主汽压力5.97.0MPa ,主汽门前蒸汽温度在420450(根据调节级金属温度);中压主汽门前蒸汽压力1.0MPa,中压主汽门前蒸汽温度400435;主蒸汽过热度56。3.2.2 大轴偏心绝对值小于0.076mm或小于原始值0.02mm。3.2.3 机组连续盘车时间不少于4h。3.2.4 背压20KPa。3.2.5 汽缸温差、胀差在规定范围内。3.3汽机冲转时,主、再热汽温必须与汽缸金属温度相匹配,任何情况下调节级蒸汽温度与调节级金属温度差必须在+110-56范围内,且保证56以上的过热度;轴封蒸汽温度应与邻近汽缸内壁金属温度相适应,最大温差不宜超过100。3.4冲转升速过程中,在非临界转速区域时,升速率应选择在300r/min/min。定速后经检查正常应尽快并网。3.5 转子被冲动后,当调节级金属温度在400时,在转速400rpm时,允许进行摩擦检查后,直接升速至3000rpm;而调节级金属温度在400时,应直接升速至3000rpm。3.6 并列后当调节级金属温度在400以下时,在5%负荷暖机15min后,以3MW/min的负荷率加至180MW,全面检查无问题再以6MW/min的负荷率加至330MW;并列后当调节级金属温度400时,在5%负荷停留23min全面检查无问题后,以5MW/min的负荷率加至180MW,而后以6MW/min的负荷率加至330MW。3.7 并网及带负荷3.7.1并网后应尽快加负荷至启动曲线所对应的负荷点,确认第一级蒸汽温度超过第一级金属温度1520,汽轮机下缸温度不再下降,以减少汽缸及转子的冷却,按照正常升负荷速率增加机组负荷。3.7.2汽包炉压力升高到一定值后,必须进行洗硅操作。按照对应压力下的洗硅曲线,逐步升高锅炉压力,通过排污换水,直至炉水水质合格。3.7.3热态启动,锅炉应根据锅炉压力、温度情况以及汽轮机所需启动参数、启动时间,调整锅炉燃烧,检查高、低压旁路自动调节及有关疏水阀门动作正常,使汽温满足汽轮机启动要求。3.7.4 其它操作见冷态启动。3.8 热态启动注意事项3.8.1热态启动必须应先送轴封后抽真空。根据缸温决定轴封汽源,原则上控制轴封蒸汽和转子表面的温差小于110,若此温差达到165时,每年不应超过25次。3.8.2锅炉点火后,注意缸温变化,注意高中压主汽阀、调速汽门、高排逆止门、抽汽门关闭严密,防止漏汽冲转汽轮机或局部冷却。3.8.3 机组冲转、并网、带负荷各阶段主蒸汽、再热蒸汽管道、汽机本体应暖管充分,疏水畅通。3.8.4热态启动过程中严密监视胀差、调节级蒸汽和调节级金属温差在+110-56、高中压缸上下缸温差小于41.7。升速或加负荷过程中汽缸金属温度不应上升或下降过快,如果胀差负值增加过快,应提高汽温或增加负荷。按热态启动要求尽快加负荷至缸温相对应的负荷值。3.8.5带上5%的初负荷后,参照“热态启动冲转和负荷建议曲线”决定5%负荷的保持时间及加负荷。继续升负荷过程中应控制调节级金属温升率不大于165/h,对照启动曲线确定暖机时间。3.8.6 特别注意机组振动,发现明显增大,轴振超过0.254mm保护动作跳机,否则应立即打闸停机。因振动异常停机必须回到盘车状态,应全面检查,认真分析,查明原因。当机组已符合启动条件时,连续盘车不少于4小时才能再次启动,严禁盲目启动。4 ATC方式启动 4.1 汽机ATC自动控制的目的是保证汽轮机的安全及正确的启动和加负荷,若操作员没有选择ATC方式,ATC程序同样监视所有可应用的极限和防护措施,当操作员选择ATC方式时,其程序同时监视和控制汽轮机,ATC程序可自动完成:4.1.1 变更转速4.1.2 改变升速率4.1.3 产生转速保持4.1.4 改变负荷变化率4.1.5 产生负荷保持。4.1.6 ATC负荷控制时,任何时候操作员均可切至OA方式或手动方式,控制方式转换时将立即产生负荷保持。在手动方式时进入ATC方式应按下列顺序4.1.6.1 选择OA方式。4.1.6.2 选择目标负荷。4.1.6.3 选择ATC方式。4.2 ATC方式启动4.2.1 冲转前2小时联系热工投入ATC程序运行。4.2.2 冲转参数合格后,选择OA方式将汽机挂闸。4.2.3 选择ATC,汽机进人ATC控制方式。4.2.4 下列条件之一存在,则ATC控制不能投人:4.2.4.1重要传感器故障(系指:轴向位移、胀差、轴振、中压静叶持环温度、调节级金属温度及蒸汽温度、中压进汽温度、定子电流、功率以及转速传感器)。4.2.4.2 汽机已脱扣。4.2.4.3 中压或高压转子温场计算不合格。4.2.4.4 阀切换时间大于2分钟。4.2.4.5 刚并网。4.2.4.6 并网后目标负荷与设定负荷相等。4.2.4.7 发生汽机脱扣请求(包括:振动、进水、轴承温度、胀差轴向位移、高缸排汽温度、叶片过热)。4.2.5 满足下列全部条件,且GV开足,则目标值自动设为600转并自动升速。4.2.5.1 胀差正常:l.7618.22mm 。4.2.5.2 汽室内外壁温差833 。4.2.5.3 真空 KPa。(报警值)4.2.5.4 偏心度0.076mm。4.2.5.5 润滑油温21-38。4.2.5.6 轴承温度99。4.2.5.7 轴向位移正常:0.382.16mm。4.2.5.8 进水检测温差41.7。4.2.5.9 高中压缸疏水门未关。4.2.5.10 温度场计算两小时以上无应力不合格报警。4.2.5.11 EH油压正常、油温21。4.2.5.12 轴承油压正常。4.2.5.13 冷态启动时,主汽温应427。4.2.5.14 低压缸排汽温度79。4.2.5.15 高压轴封汽温121,与汽缸壁温差111。4.2.5.16 低压轴封汽温在121-177之间。al条为必须条件,mp条为充分条件,其可以强制超越。4.3.6 转速升至570转以上进行过热检查,要求主蒸汽过热度大于56,满足则设目标转速2040转升速暖机。4.3.7 下列条件全部满足则暖机结束,然后目标转速置为2950转。4.3.7.1 中压转子中心孔计算温度1200.1ll中压进汽温度4.3.7.2 中压持环实测温度5.50.383中压进汽温度。4.3.8 升速到2950转后,第一级金属温度主汽压力下的饱和温度且无振动报警,则进行阀切换同时监视切换时间小于2分钟。4.3.9 阀切换结束升速至3000转,检查并网条件满足,投入自动同步,进行手动并网,同时ATC切至监视。4.3.10 ATC负荷控制。并网后机组自动带上5初负荷,操作员选择目标负荷,投入ATC方式,负荷自动增加,当负荷设定值等于目标值时,ATC自动切除。4.3.11 下列条件之一存在,汽机请求脱扣,同时ATC自动切至监视:4.3.11.1 轴振0.254mm。4.3.11.2 进水检测温差56 。4.3.11.3 汽轮机支持轴承金属温度112,汽轮机推力轴承、发电机支持轴承金属温度107。4.3.11.4 胀差超限。4.3.11.5 轴向位移超限。4.3.11.6 叶片过热时间太长。4.3.11.7 高排温度428。4.3.12 下列条件之一存在,汽机要求保持转速或负荷。4.3.12.1 进水检测温差41.7 。4.3.12.2 轴瓦温度99 。4.3.12.3 差胀1.76或18.22 mm 。4.3.12.4 轴向位移O.25或2.16mm 0.9mm4.3.12.5 叶片过热。4.3.12.6 汽室壁内外温差83.3 。4.3.12.7 转子应力超限4.3.12.8 第一级汽温温升率167/h4.3.12.9 偏心0.076mm 。4.3.12.10 真空KPa。(报警值)排汽压力43KPa4.3.12.11 转速传感器故障。4.3.12.12高排温度406。4.3.12.13 发电机冷却器进出口风温差52。4.3.12.14 定转子进水温度50。4.3.13 在加负荷过程中,若DEH投遥控,则ATC可以与遥控方式同时投入运行,汽机在REMOTE方式时MWLOOP自动解除。4.3.14 ATC启动过程中的其它操作及注意事项均同OA方式启动。4.4 ATC图象说明4.4.1 TSI和轴承金属温度(TSI AND BEARING METAL TEMPS)给出轴承振动值、轴向位移、胀差、偏心、轴承金属温度,也显示每个参数的报警值和遮断极限值。4.4.2控制启动温度(CONTROL START TEMPS)显示蒸汽室、主汽门、再热汽门、低压排汽、低压汽封蒸汽、高压汽封蒸汽、第一级蒸汽室和金属、中压叶片持环和高、中压排汽温度以及夹层冷却蒸汽温度。4.4.3 暖机(HEATSOAK)显示实际的中压进口、叶片持环温度以及计算的转子中心温度,还显示要求的叶片持环和转子中心温度,也显示实际的和要求的叶片持环和中心孔的温度趋势。4.4.4预启动检查清单(PRE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咨询写实施方案
- 犯罪心理案例分析与理论应用
- 企业内审质量体系年度总结报告
- 搅拌设备售后服务分析报告
- 气压机械在汽车维修性能评估报告
- 教师职称政治素养考试题及答案
- 城市地下管网安全隐患排查
- 公路纵坡变更施工方案
- 第4课 活动:算法效率对比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信息科技清华版新疆2024五年级下册-清华版(新疆)2024
- 营销方案突出针对性提升
- 成人癌性疼痛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2019
- 演示文稿小儿雾化吸入
- 生活中的理财原理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暨南大学
- 知行合一-王阳明传奇课件
- T-CSAE 204-2021 汽车用中低强度钢与铝自冲铆接 一般技术要求
- 节水灌溉技术总结
- GB/T 22588-2008闪光法测量热扩散系数或导热系数
- 《绿色建筑概论》整套教学课件
- itop-4412开发板之精英版使用手册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修订版
- 原料药FDA现场GMP符合性要求与检查实践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