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南宫一中高三历史第七次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河北省南宫一中高三历史第七次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河北省南宫一中高三历史第七次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河北省南宫一中高三历史第七次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河北省南宫一中高三历史第七次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第七次文综模拟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24先秦的鶡冠子备知记载“德之盛,山无径迹,泽无桥梁,不相往来,舟车不通,何者?其民犹赤子也。有知者不以相欺役也,有力者不以相臣主也。”与材料观点相似的是()a以德治国 b仁政 c无为而治 d小国寡民【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思想 【解析】题中引文意为:规律很广泛,山无人迹,水上无桥,人们互无往来,舟车不同,为什么?民众像天真的孩子,有知识的人不用知识欺骗别人,有能力的人不用能力使他们臣服,体现出人们与世无争,没有争斗,没有倾轧,生活恬淡而安宁,是道家向往的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以德治国是把道德作为治国工具,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仁政可理解为是仁爱仁慈的统治措施,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无为而治是指统治者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而材料没有体现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内容,故c项错误;题中表现的是小国寡民的社会状况,故d项正确。【答案】d25史载:“每问经十条,对策三道,皆通,为上第,吏部官之;经义通八,策通二,为中第,与出身;下第,罢归。”材料所反映的古代选官制度是()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解析】材料表明选官主要通过问经和对策的方式,也就是考试的方式。世官制是通过世袭,故a项错误;察举制通过考察荐举,故b项错误;九品中正制主要依靠门第出身,故c项错误;科举制是通过科举考试,故d项正确。【答案】d26“茶马古道”是指汉、藏茶马贸易而形成的交通要道(图1),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盛。北宋熙宁年间“以茶治边”,凡贩私茶者处死或徙边;明太祖命四川承宣布政司设茶仓,听商交易及与西蕃市马;清廷川督赵尔丰设雅安边茶公司,支持西藏抵制印茶。材料可佐证()唐宋以后川滇地区商品农业的发展王安石变法实行了严厉的抑商政策明朝对四川的行省制度进行了调整古道曾是捍卫民族利益的重要通道 a bc d【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解析】根据题干中“茶马贸易,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内容可知唐宋以后川滇地区商品农业发展,故正确;题干中提到北宋熙宁年间“以茶治边”,这一政策与王安石变法无关,故错误;由题干中“明太祖命四川承宣布政司设茶仓”可知明朝时期对地方的行省制度进行了调整,故正确;有题干中“清廷川督赵尔丰设雅安边茶公司,支持西藏抵制印茶”可知古道也用于捍卫民族利益,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答案】c27据记载:“军机处本内阁之分局。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值缮写。后名军机处。”材料说明了() a内阁随着军机处的建立而废止 b军机处由内阁演变而来 c雍正时期军机处成为中枢机构 d军机处因时势变化而设【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军机处 【解析】内阁随着军机处的建立而废止从题目所给材料并未描述,故a项错误;军机处一开始是为适应西北军务而设的,从材料中也可看出军机处并非由内阁演变而来,故b项错误;军机处成为中枢机构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雍正时以适应西北军务而设,后又“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可以看出军机处因时势变化而设,故d项正确。【答案】d28史载:“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百计。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c自然经济的不断解体 d近代民族工业兴起【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小农经济逐步解体 【解析】“自有洋针”说明是鸦片战争后,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进程中断了,故a项错误;“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可知,西方列强的商品输出,给中国的传统手工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传统手工业纷纷破产,自然经济不断解体是其表现,不是原因,故c项错误;传统手工业纷纷破产促进近代民族工业兴起,故d项错误。【答案】b2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表1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表1时间19378193821938719381019381219407迁移方向上海武汉武汉宜昌宜昌川渝等地内迁企业数量121家304家448家a企业内迁与战局发展直接相关 b民族工业在炮火洗礼中迅速发展壮大c西南地区是中国抗战时期的大后方 d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因此发生改变【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内迁【解析】从表1信息可知,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由于战局恶化,东部沿海工业开始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表1信息可知,随着战争的发展,内迁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表格不能反映民族工业在炮火洗礼中迅速发展壮大,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西南地区是中国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大量工业企业迁入西南内地,一定程度上保存了我国的民族工业,为抗战的胜利打下了物质基础,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东部沿海工业开始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因此发生改变,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b30中国近代某革命政府下达部队动员令,宣布其军事战略为:“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依据该战略展开的军事行动()a推动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b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c促使工农革命的重心转移到北方 d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北伐战争)【解析】推动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的应该是武昌起义,与材料内容不符,故a项错误;从“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可知其意图北伐,故b项正确;促使工农革命的重心转移到北方是红军长征,与材料内容无关,故c项错误;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的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与材料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31建国初,我国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1954年9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都得到了确认。这是因为三大政治制度()a具有人民性、民主性特点b有利于建立联合政府c体现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d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考点】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解析】三大制度充分体系了对人民、少数民族、和民主党派权利的尊重,故a项正确;依据材料时间“1954”年可知此时的追求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联合政府,故b项错误;题干信息强调的是利用1954年宪法确立三大制度,而不强调依宪治国,故c项错误;题干信息是三大制度,不是单纯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d项错误。【答案】a32伯利克里在演讲中说:“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相反,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民主政体”文中“真正的民主政体”表现在()a权力掌握在公民手里b对所有人一视同仁c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d部落制让位于城邦制【考点】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时期的民主政治 【解析】据材料“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相反,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民主政体”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权力掌握在公民手里,故a项正确;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与史实不符,奴隶、妇女与外邦人没有民主权利,故b项错误;雅典伯利克里时代是雅典民主政治时代,而非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故c项错误;雅典伯利克里时代是城邦制民主,而非部落制,故d项错误。【答案】a33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的“转折点”最主要体现在() a议会与国王互相实现了权力平衡 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继承议会传统并实现了民主政治 d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权力【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光荣革命 【解析】议会权力高于国王,并非“权力平衡”,故a项错误;光荣革命使得英国的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国王逐渐“统而不治”,故b项正确;“议会传统”在英国历史上指议会决定是否征税,但光荣革命后,议会的权力不仅限于此,故c项错误;权利法案在文中尚未发生,那是光荣革命后1689年的事情,故d项错误。【答案】b34德国是最早探索福利政策的国家。19世纪80年代,德国相继颁布了法定疾病保险法定事故保险和伤残养老保险等一系列法令,建立起当时堪称世界典范的福利制度。德国取得这一成就的决定性因素是()a国家统一的需要 b健全民主法制的需要c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d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要求【考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福利制度属于社会生活领域的改革,与政治、法制等关系不大,尤其是题目设问为“决定性因素”,故a、b、c项错误;实行福利改革是由当时经济结构即处于转型时期的经济结构决定的,故d项正确。【答案】d35伏尔泰在认识论上坚持人的思想源于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经验,并根据牛顿的科学原理解释物质世界。他的宗教观是自然神论,主张上帝就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规律。这说明伏尔泰()a在认识与宗教上坚持理性原则b主张宗教信仰自由与思想自由c认为自然科学应当为宗教服务d认为宗教信仰与科学宗教信仰【考点】启蒙运动伏尔泰思想主张(宗教观) 【解析】自然神论认为,虽然上帝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但是在此之后上帝并不再对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伏尔泰在宗教上坚持自然神论,不盲从教会说教,体现了理性原则,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上帝与自然规律的关系,与思想自由无关,故b项错误;伏尔泰主张自然科学是解释物质世界的依据,而不是为宗教服务,故c项错误;自然神论承认上帝的贡献,不否定宗教信仰,同时也肯定科学的作用,二者不是截然对立的,故d项错误。【答案】a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儒家思想注重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对个人、社会的教化同对国家的治理结合起来,对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材料一 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宋)王应麟三字经“汉之传谥,常为孝者,以常有天下,令宗庙血食也。” 汉书霍光传 材料二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宋)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材料三 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著名思想家钱玄同曾在文章中写道:“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钱玄同姚叔节之孔经谈(1)根据材料一,概括儒家的核心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对汉朝统治者治国的影响。(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书院进行儒家伦理思想教育所产生的社会影响。(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钱玄同对传统文化的态度。(8分)【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学;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2)宋明理学程朱理学的社会影响(3)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绝对否定【解析】(1)第一小问思想,三字经短短几句,强调“仁义、中庸、修齐、平治”,汉书强调“孝”,由此可概括出儒家的核心思想;第二小问影响,至少要求回答三个点,第一,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第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见儒学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第三,汉代儒学成为官方哲学,第四,汉朝“以孝治天下”,第五,察举制和征辟制等选官制度,选官的标准主要是孝廉。(2)材料二出自朱熹的白鹿洞书院,强调三纲五常和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等思想,在分析儒学的社会影响时,要特别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析,且要把行文的侧重点放在积极方面。(3)注意材料三中的关键信息:“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联系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绝对否定和外来文化的绝对肯定,进行评述时要注意夹叙夹议,既要点出钱玄同的观点是什么,还要评价其观点,既要看到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救亡图存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他们“矫枉过正”的偏激倾向。【答案】(1)思想:仁义、中庸、孝悌、修齐、平治。(3分)影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适应了汉武帝维护封建大一统的需要;汉代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的学说,有利于加强君权;儒家思想成为官方哲学;汉朝统治者“以孝治天下”,巩固了家、国一体的统治秩序;孝廉成为汉朝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6分)(2)积极影响:书院教育形成较为完整的书院教育理论体系,尤其是形成了一套以“仁”、“孝”等道德伦理为核心的精神价值系统,成为后世学规的范本和办学准则;强调学生修身和待人接物,要做到言行一致,有助于培养品德高尚的人,有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提倡的忠孝伦理教育有利于维护政治、社会稳定,促进了书院发展。(6分)消极影响:书院倡导的纲常名教伦理观,也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精神工具;纲常名教伦理思想日益僵化,压制思想的发展,束缚人们创造力。(2分)(3)评述:钱玄同认为要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必须彻底批判中国的封建思想、旧文化、旧礼教,摒弃“三纲五伦”,打破传统精神枷锁;他排斥传统文化、倡导学习西方的“个性解放和精神自由”等,具有探索救亡图存、推动民族精神现代化的积极作用。(4分)他主张把“历史、文字”等一并“弃如土苴”,在思想上忽视甚至否定文化的传承性和民族性,存在绝对化与简单化的倾向;钱玄同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僵化、庸俗的进化观,折射出思想现代化进程中“矫枉过正”的偏激倾向。(4分)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题目要求。材料 高中历史教材必修部分章节目录对比人教版岳麓版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5课 开辟新航路第7课 开辟新航路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第8课 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第三单元 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第9课 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语的曲折发展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近代化 根据上表所提供的两个版本的部分章节的目录,选取任一版本指出其体现的史观,并结合表格内容和所学知识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层次分明)【考点】史学理论史学观念(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解析】人教版:第一小问史观,据材料中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二次工业革命”得出工业革命的飞跃,据材料中第三单元“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得出中国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分别体现了中外文明演进,由此可知是近代化史观或文明史观;第二小问说明,据材料中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三单元(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分析出文明演进的特殊阶段性,说明本质即可。岳麓版:第一小问史观,据材料中“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是从中外联系的角度编排为一个单元,由此可知是全球史观(整体史观);第二小问说明,结合所学并根据目录中7-9课标题具体论证西方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结合所学并根据目录中10-13课标题进行具体论证,从对中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生活以及交通与通讯的冲击等几个角度回答即可。【答案】人教版:近代化史观或文明史观(2分)。该版本较多地体现了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的历史进程或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第二单元中的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第三单元中的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则反映了中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到经济近代化的曲折过程。(10分)岳麓版:全球史观(整体史观)(2分)。该版本教材将中国史和世界史整合到一起,体现了工业文明的崛起及其对中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生活以及交通与通讯的冲击,有利于从整体的角度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请结合目录进行具体论证)(10分)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随着英国贵族的不断衰落,1917年战火纷飞之际,联合政府责令组成了以布赖斯为首的协商会,研究全面改革上院的可能性。委员会建议参照下院议员选举的方式,重建第二院,社会名流,平民和贵族皆可当选。在反对建立第二院的势力中,以工党态度最为坚决。它一贯主张取消上院,理由是贵族院是一个非选举的特权机构,是国家立法机构中不负责任的一部分,是社会民主的障碍1935年大选前夕,工党重申废除上院的要求。其领袖艾德礼宣称:“上院是不合时代的机构它同现代民主是不相称的。”贵族的克星工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