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热点问题.doc_第1页
城市规划热点问题.doc_第2页
城市规划热点问题.doc_第3页
城市规划热点问题.doc_第4页
城市规划热点问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杂谈:政府助推,摩天高烧,魔咒缠绕,巧合还是逻辑?!阅读原文 中国(内地)现有摩天大楼470座,2022年预计1318座,比2012年增长280%。据报道,未来十年内,中国将以1318座摩天大楼总数傲视全球,中国在建及规划的摩天大楼投资总额将超过1.7万亿元。建摩天大楼是面子上贴金、里子上拉动地方经济的好事。但对于开发者来说,这果真是划得来的生意吗?因为外形酷似秋裤,在这个秋凉刚至的季节里,苏州一幢预计能盖到三百多米的摩天大楼“东方之门”火了。揶揄够了它的外形,人们随即发现,“秋裤楼”更大的尴尬,还是那不甚理想的投资回报。自从2011年下半年取得预售许可证至今,其中一条“裤腿”的酒店式公寓是卖出去了四成,但另一条“裤腿”的341套豪宅连零头都没有售出。中国的“劳伦斯魔咒”全球第一高楼封顶之时,即是经济衰退之日面对“劳伦斯魔咒”,中国能否免疫?470座摩天大楼已经矗立在中国大地上。这与全球摩天第一大国美国现有的533座相比,还略有逊色,但胜负正在逆转。由“摩天城市网”刚刚发布的2012摩天城市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在建摩天大楼还有332座,另有516座已经完成土地拍卖、设计招标或已奠基。而美国在建及规划的摩天大楼只有30座。这意味着,未来十年内,中国将以1318座超过152米(约合500英尺)的摩天大楼总数傲视全球。这份由中国民间“摩天迷”做出的报告还估算,中国在建及规划的摩天大楼投资总额将超过1.7万亿元。同时,报告引用“摩天大楼指数”业界颇具争议的“劳伦斯魔咒”认为,中国摩天大楼的建设高度和密度具有一定的反经济周期性。南方周末邀请雷曼兄弟原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约翰卢埃林、美国罗格斯大学摩天经济研究专家杰森巴尔、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原所长牛凤瑞、安邦咨询首席研究员陈功、财经评论员叶檀、摩天城市网主编吴程涛共同把脉中国的“摩天高烧”。为什么要建摩天大楼?过去几年中国究竟冒出了多少座摩天大楼?摩天城市网主编吴程涛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如果按照“152米”这个美国标准来统计,在建的就有两百多座,相当于美国在过去一百多年建成的总数,未来5年将会落成800座。摩天城市网是由一群摩天大楼爱好者自发组成的一家民间研究机构。中国城市对摩天大楼的偏爱,从南方周末2011年的一篇报道中即可窥见人口不足100万的西南边陲小城广西防城港,打算兴建一座高达528米的亚洲国际金融中心,这甚至超过了当今中国的第一高“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很少有别的地方的摩天大楼像中国的摩天大楼一样,用LED灯把大楼的外部照得灯火通明。人家的光是从内部发出来的。比如香港环球贸易中心,几乎二十四小时灯火通明,因为里面的公司基本上都是24小时两班倒,白天的工作人员应对中国、亚洲区的业务,夜晚的工作人员应对美洲等时区的业务。“这从一个侧面能反映中国摩天大楼的使用率。”吴程涛指出。建摩天大楼是面子上贴金、里子上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好事;但对于开发者来说,这果真是一门划得来的生意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普遍认同,当达到一定的临界点后,楼层越高,增加的成本越多。300米的摩天大楼造价需要35亿元,增加到400米需要多投入25亿元,再往上增高100米的代价就变成了30亿元。收回成本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台北第一高楼101大厦用了十年的时间才开始盈利,吴程涛强调说,这还是因为它的特殊身份和全球广告推广。您收到该邮件是由于订阅了该栏目,如果您不想继续收到该邮件,可点此 退订 。 杂谈:“宜居城市”离我们到底有多远?阅读原文 在宜居城市成为普遍追求的背景下,“宜居城市”离我们到底有多远成为众多人关心的问题。对此,群众头脑中对宜居城市的几个问号有待解答:一个城市如何才是“宜居城市”?我们如何才能近距离拥抱宜居城市?生态宜居城市如何保障饮用水安全?“宜居城市”有怎样的考评体系?多位专家表示,建设宜居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文化等多因素影响,城市间对宜居城市建设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及应用存在不同的认识。马来西亚房屋和地方政府部长曹智雄在中国东盟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南宁论坛上表示,所谓生态宜居城市,根据世界银行的定义,就是拥有良好的生态系统,能够增进和加强人们的生活舒适性,并通过有效的城市规划和管理使社会民生得以发展的城市。曹智雄介绍,现在马来西亚正不断努力,促进城市的生态健康,使宜居城市成为人们居住、工作以及娱乐的一个很好的地方,增强它的魅力。年月日,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过了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服务和指引全国“宜居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在这个体系里,有一个“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作为导向性的科学评价标准。它包括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六个方面的评分。南宁市副市长魏凤君介绍,宜居城市是城市的发展目标,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宜居城市指标体系的核心内容,通过改善人居环境,不断调节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基本要素间的关系,促进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公平、更持久,更具效率的城市整体环境建设,是创建以人为本,以和谐为根本特征的宜居城市有效的途径。魏凤君表示,在生态宜居城市的六个方面中,南宁市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园林绿地建设、水环境改善以及污水、垃圾处理等方面已在国内处于较好水平;而在软件方面来看,南宁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等荣誉,在生活便宜、公共安全等方面也达到了较高层次。“虽然南宁在绿城、水城建设等方面取得佳绩,但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无止境,它将是南宁这座城市不断努力的目标。”魏凤君说。我们如何才能近距离拥抱宜居城市?联合国助理秘书长兼联合国人类居住区规划署副执行主任卡西拉博士透露,中国和许多东盟国家已经在宜居城市建设方面做出了努力,但基础设施滞后及水污染等方面的应对不足影响了城市的宜居性,因而应采取措施让城市更加生态、环保。对此,专家认为在做好相关城市规划的同时,还应在城市绿色交通、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运用等方面加大力度,从而实现绿色、环保、宜居的目标。实际上,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以采用新的交通方式和交通工具为主要内容的绿色交通体系建设已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新选择。长期致力于交通规划理论研究的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陆化普介绍,北京等大城市出现的拥堵难题说明当初的规划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如今的交通需求,因而建立低污染、多元化的协调交通系统成为必要。“生态宜居城市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而面向生态宜居城市的绿色交通系统是以最小的资源投入、最小的环境代价、最大程度地满足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合理交通需求这样的一种综合交通系统,它的主要特征应该是以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为主导。陆化普建议,建设宜居城市过程中应更多注重紧凑型发展与模式(公交导向开发模式)。“在公交站点附近实施高强度开发、混合土地使用,提供良好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范围内配置完善的生活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实现短距离出行利用步行、自行车,中长距离出行利用公共交通。在现代化进程中,城市越发展,建筑活动越频繁,却也因此带来巨大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降低了城市宜居生态指数。因而,建筑物的节能环保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绿色建筑成为生态宜居城市的必然选择。在建筑行业采取什么方法可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碳排放?浙江大学建筑学系教授沈杰对此表示,除了从设计阶段及选用建筑材料等方面考虑节能,也应积极考虑如何有效利用可再生资源。沈杰透露,由于城市高空风比较大,因而如何在建筑中把风利用起来是一个可做大文章的地方。“广州的珠江城的建筑中有设备层,里面设置了高性能的涡轮发电机,可利用风这一再生能源进行风力发电,效果较好。”茅于轼:永不堵车1997.8.27阅读原文 不应该用免费提供影碟的办法来促进影碟机的工业发展。同样的道理,我们不能用免费提供道路来促进汽车业的发展。大城市的堵车现象日益严重。城市内的交通不但关系到每一个上班的人,也关系到出门办事的人、送货的人、来城旅游的人、赶飞机上火车的人。堵车使大家心急如焚,而且眼看马路上的车一天比一天多,似乎没有希望能使堵车问题得到解决。这篇文章的题目“永不堵车”看来象是天方夜谈,纯属幻想。但从经济学的观点来分析,这是可能做到的。只要政策得当,在实践上也完全行得通。经济学的一个主要内容是研究供应和需求的均衡。它得出的结论非常简单(尽管其证明十分复杂):依靠价格的作用可以使供应和需求保持均衡,而且当每种商品和服务都靠价格的作用而达到平衡时,社会的资源利用达到最高效率。换句话说,如果价格不能起到平衡供需的作用时,资源的利用必将发生浪费,这就是资源配置的扭曲。市场上有几千几万种商品和服务,每一种商品和服务大体上都能保持平衡。有时也会出现过剩和不足,但只要价格和市场在起作用,过剩和不足就能逐渐被消除。我国在60年代初出现过饿死几千万人的大灾荒正是因为价格和市场不起作用才会发生的。马路上堵车,说明道路的供应和需求脱节。说到底是价格没有起到作用的结果。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从根本上看,必须使价格恢复在道路供应和需求中应起的作用。用别的办法或许也能解决堵车问题,但必将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必将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空气可以自由享用,因为它不稀缺,它的取得不需要花费劳动及任何别的资源。道路则不然,它是非常稀缺的,否则就不会有堵车的问题了。它之所以稀缺,因为修路要花费巨大的劳动和物资。一切对稀缺物品享用,必须支付价格。消费者支付了价格,才会有生产者愿意为此而生产。任何一种物品如果有高亢的需求,消费者愿意为此支付高价格,生产者必定趋之若骛,因为这是发财的好机会。可是对于道路而言,虽然它十分稀缺,可是使用者可以象呼吸空气一样地免费使用;道路的供给者又不能从中补偿成本,更谈不上赚取利润,它必定会发生严重的供不应求。这就是我们每天看到的堵车现象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大家免费使用道路已经成了习惯,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现在堵车成了城市的一大灾害,就有必要对免费用路的习惯重新审视一番。事实上许多集资修筑的超级公路都实行了收费用路。我国古时小说中强盗抢钱的理由是“留下买路钱”。尤其我国人民享受了几十年的大锅饭,对公共服务要收费更是难于接受。所以在开始实施用路收费的办法时,大家觉得不习惯。武汉新长江大桥开通后不少司机集体冲岗逃票,甚至用小刀划伤收费小姐的手。但集资造路修桥,肯定要还本付息,不收费哪来钱付这笔开销?既然大家都盼路畅桥通,收费也属顺理成章。时间一长大家慢慢地也把问题想通了。城市的道路收费问题和超级公路收费以及任何别的消费品收费并无本质上的不同。只是因为在实施上有困难,所以没有采用谁享用谁付款的办法,而仍旧用大锅饭的办法。即市政府从广大群众中收税,再从税款中开销造路的成本。于是用路的人本应该交的费,变成了纳税人的负担。而我国老百姓收入还比较低,绝大多数人还没有私人小汽车,造成道路堵塞主要不是普通老百姓造成的,不象在美国,80%以上的家庭都有小汽车,他们的收入也比较高,工资中拿出三分之一去纳税(包括造路的钱)也还算公平。现在叫中国的普通人纳税为别人造路,不但于情理不合,事实上也办不到,因为普通百姓没有这个经济能力。在城市里造路,成本非常昂贵,在堵车的繁华地段每一平方米的土地往往要几千元甚至上万元钱。这还不算,为了道路扩建,需要拆迁原来的住宅,每一套住宅都要几十万元。相比之下,造路用的人工、水泥、钢筋、沥青等反倒成了小头。可是这样贵的造路成本,其信息根本传达不到用路人的头脑中去。相反,经验告诉他们,用路可以象呼吸空气一样免费享受。如此巨大的信息扭曲造成了道路使用中的巨大浪费。所有使用道路的人中没有哪一位曾想到他应该为用路而付费,另外每年还有几十万人准备买车,参加到免费用路的行列中来。这种状态难道能够长久维持下去吗?我们不难想象,如果超级市场中有一种免费可以拿用的商品,不论有多少供应,也会被拿得精光。现在道路堵车正是同样道理的一件事。有人反驳说,马路人人都在用,堵车也有行人、骑车人等的一份责任,如何向他们收费?可是分析堵车的具体情况可以看到,堵车主要是小汽车造成的。象北京的二环路根本不让行人和自行车通行。而且行人和骑车人并不怕堵车,车堵得再严实,他们也有办法通过。要解决堵车问题,主要是为开小车的人着想。严格来说,行人和骑车人确实也应该为用路付费,尤其要教育他们遵守交通规则,尽量减少出行中对汽车的干扰。他们用路的付费问题基本上可以从税收中解决,因为人人都行路,人人都纳税。这并不会产生严重的不公平负担问题,附带提一句,北京的自行车税每年4.20元,不足以支付与自行车有关的公共开支。自从1991年恢复对自行车收税以来,物质涨了一倍,而税收未涨。有些好心人怕老百姓负担不起,免费用路的优点是百姓的负担轻。但要知道,造路要花钱是一个客观事实。用路的人不付钱就变为纳税人付钱。尤其重要的是,生活的提高归根结底取决于更多地生产出人民需要的产品。人民如果不愿为用路付费,说明应该更多地生产别的人民需要的商品,而不是多修路。您收到该邮件是由于订阅了该栏目,如果您不想继续收到该邮件,可点此 退订 。 杂谈:全民旅游,我们准备好了吗?阅读原文 北京,故宫博物院接待游客数超过万人次,刷新了历年接待游客最高值;江西,到庐山旅游的游客已达到万人次,同比增长;山西,包括五台山和大同云冈石窟等在内的个景区超过核定最大日接待量;山东,泰山、崂山等景区游客暴增直逼安全警戒线,景区不得不暂时停止售票,进不了景区的游客只好等待或折返;江苏,南京中山陵景区游客量达到万人次刚刚进入黄金周长假,全国多地景区出现客流“井喷”,规模震撼,到处摩肩接踵,人潮涌动。“高速爬行”的话题还未降温,“挤爆”“排队”又成坊间热点。根据全国假日办消息,北京故宫、江西庐山、陕西华山、山东泰山、福建鼓浪屿等热门景区都出现了游客数量较多、滞留在路上的情况。在这个堪称全民旅游的特殊时刻,人们追问:我们到底该做那些准备才能真正拥有愉快的假期?江苏省旅游部门相关人士分析,今年双节叠加,假期拉长,旅游需求旺盛,再加上高速路免费通行激发了人们的旅游消费热情。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表示,“华山爆棚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畅通与管理欠缺。景区与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规划、预报和引导作用。石英说,目前,我国带薪休假等制度不完善。国家采取集中放假的方式,必然会导致游客扎堆出行、热点景区拥堵。他建议,景区和政府有关部门,不仅要统计每日接待游客数量,还应该根据可容纳游客上限,通过广播、微博、网站等媒体实时传播信息,主动发布安全预警,方便游客进行出行选择。南京大学旅游研究所所长张捷认为,景区管理容量的问题,与管理效率、旅游的物理容量、游客游完全程所需的时间等有关,应当综合计算,给出最佳游客数量。但我国的景点一直以来并没有严格的人流控制,所以导致出现人山人海、旅游体验也随之下降的局面。张捷说,国外有些景点会采用预订的方式,将通过网络和电话提前订票的给予折扣优惠,鼓励大家提前预订,景区提前做好准备。景区也应该及时做好信息公布,让游客出游之前有所了解,以便及时调整行程。多位专家都表示,从拥挤的交通到挤爆景区的人潮,种种现象都是国人“假日渴求”的表现。其背后是生活条件提高、带薪休假制度难以落实等系列因素。要提升黄金周的“含金量”,亟须打好“大算盘”。他们期待,通过制度设计将“假日渴求”转化为“细水长流”。既减轻交通、景区的负担,也切实提高国民的出游质量。对于泰山、崂山等景区间歇性暂停售票,专家有着不同的看法。青岛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马波认为,面对高客流,仅仅靠景区预警、分流是远远不够的。“超过了合适的流量会产生问题,这是整个社会的一个系统,不是一个景区部门能够解决得了的。”马波认为,应当把景区或旅游目的地预警的发布纳入行政管理,在城市入口处就设立电子显示屏、路牌等,向进入城市的私家车游客提前发布有关信息。“像预警啊分流啊,需要交通、住宿等各个部门来配合才行,景区事实上是最后一道信息发布渠道。”有关专家表示,景区告急直接反映出公共服务的盲点。山东旅游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丁再献说,对游客来说,只有到了景区周边才知道堵车或者停止售票了,有的甚至被堵在路上,再作行程调整也来不及了。国家旅游局有关人士表示,黄金周期间,游客对目的地旅游信息服务、旅游交通便捷服务、安全保障服务、旅游惠民便民服务和旅游行政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要求更高,这是依托于整个社会的公共服务,应该以游客的需求为导向。还有业内人士直接指出,黄金周的现实告诉我们,有些景区并非对客流预计不足,眼见着游客呼呼而来还迟迟不下“限客令”的原因,恐怕还有当地政府太过看重门票收入,怕“限客令”一下,“银子”就没了。多地新规:10月起“拾破烂”需持证上岗阅读原文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脚蹬三轮车,口喊吆喝声,走街串巷,这是我们对废旧物品回收人员一贯的印象,然而现在收破烂儿也要有了职业门槛了。陕西合阳县出台的合阳县再生资源回收管理规定于10月1号正式实施,要求拾荒者具备齐备的证件。拾破烂持证上岗的必须性有多大?城市管理如何规范?其实,陕西合阳并不是唯一一个要求回收废旧物需要持证上岗的地方。全国多个地方早有先例。北京2005年给80名旧货从业人员颁发了上岗从业证书,河北省今年2月也要求”拾荒者”的采买者和经营者在工作时要具有齐备的证件。河南郑州要求明年前要建设一套”再生资源回收体”,九成以上的废品回收人员,将实现持证上岗、规范经营。拾破烂也要持证上岗,普通市民是否卖单呢?北京的刘女士提到以前未关注过小区废旧物品回收人员是否有证。刘女士:楼下有一个阿姨专门收废品,一开始有东西要卖就到楼下去叫她,她上楼,后来就觉得比较熟悉了,互相留个电话,从来没有关注她有没有证,最在意的就是她能给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