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2014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2014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2014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2014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章文化 word版中考真题 2014年桂林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第卷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奇崛(ju) 谛听(d) 热忱(chn) 潮汛(xn)B、恫吓(xi) 寻觅(m) 贿赂(lu) 惘然(wng)C、嘈杂(co) 陨落(yn) 恍若(hung) 嗤笑(ch)D、镂空(lu) 蛊惑(g) 阔绰(chu) 屏风(png)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澄清 闲熟 言简意骇 劫后余生B、慷概 掩映 循规蹈矩 弄巧成茁C、捷径 嘶哑 翩翩起舞 前呼后拥D、攀附 搔乱 温文耳雅 巧言令色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条条龙舟在锣鼓声中你追我赶,河堤上坐满了呐喊助威的观众,龙胜山城人声鼎沸。B、现在对科学和真理的好奇心,已经使他变得野心勃勃,他要振翅起飞了。C、为把桂林打造成“国际旅游胜地”,我们要因地制宜,搞好城市建设。D、语文课上,老师幽默的语言,常常让学生忍俊不禁。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位忠于爱情、深明大义的老人,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才是伟大的人生。B、复兴端午,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C、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D、我市寻找“最美少年”活动于5月份启动,将一直持续到10月份。5、将下列语句填入文段,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_;学诗可以_;学伦理可以_。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 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A、 B、 C、 D、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古人常有一些雅称,如把笔、墨、纸、砚称为“文房四宝”;把琴、棋、书、画称为“文人四友”;把梅、兰、松、菊称为“花中四君子”。B、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圣人”;孟子是孔子之后的儒学宗师,被尊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C、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作者通过对范进丑态的生动描绘,深刻的揭露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D、沁园春雪是最能体现毛泽东诗词宏伟气魄的代表作,词的上阕描写北国雪景,下阕评价历史人物。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味精的食用味精也被称为“味素”,化学名称叫谷氨酸钠。它是一种白色晶体,常用大豆或面筋为原料经化学加工制成。大豆、面筋都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人们把它们加入到稀盐酸中煮沸数小时,让所含蛋白质水解,变成各种氨基酸,然后把溶液在低压下蒸发、浓缩,加入碳酸钙和适量的石灰,除去过剩的盐酸,再加入酒精,这时谷氨酸就以氯化钙和谷氨酸钙的复盐形式沉淀出来。把沉淀物分解,溶解于水,再加入碳酸钠,蒸浓,于是就得到白色谷氨酸钠结晶体味精。谷氨酸钙可以水解成谷氨酸,谷氨酸是氨基酸的一种,它具有很浓的鲜味。据实验,味精用水稀释3000倍后,依旧有鲜味。谷氨酸是人体蛋白质的主要成分,因此味精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炒菜、做汤时加点味精,会使菜、汤更加鲜美,能使人增强食欲,诱发消化液分泌,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所以味精还有补充营养之功。有人认为味精吃多了会中毒,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保健组织和联合国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早已确认,长期食用味精不会中毒。人的大脑组织能氧化谷氨酸,所以食用味精有利于维持和改进大脑的机能,是精神振奋。味精对治疗神经衰弱以及改善神经有缺陷的儿童的智力,都有一定疗效。味精还可作为药剂来使用。医疗上通常用口服或静脉滴入的方法,治疗肝昏迷病人,因为谷氨酸钠和血液中过多的氨结合成谷氨酸胺,能使肝昏迷病人症状迅速好转,血氨值下降,很快恢复到清醒状态。不过,使用味精时应特别注意温度,注意烹饪方法。烧菜时,不要过早的放入味精,因为加热到120以上,谷氨酸钠就会发生化学变化变成焦谷氨酸钠,不仅鲜味减退,还有轻微的毒性。所以炒菜、做汤,在临出锅时加入味精是最佳时间,且不要把它放在有小苏打或碱的菜中,以免味精中的谷氨酸钠变成谷氨酸二钠而失去鲜味。通常情况下,每人每天食用味精不宜超过6克。否则,会产生发热、恶心、头痛等症状。过量食用味精也可能导致高血糖。另外,味精并非越多越鲜,炒菜、做汤放适量味精,能起到增鲜作用就可以了。味精放多了,反而会使人感到舌头发麻,产生一种似涩非涩、似咸非咸的怪味。(选自千万个科学故事,有删改)7、下列对味精的作用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人体有补充营养之功。B、有利于维持和改进人的大脑的机能。C、对改善神经有缺陷的儿童的智力很有疗效。D、能使肝昏迷病人的血氨值下降,很快恢复到清醒状态。8、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味精也被称作“味素”,化学名称叫谷氨酸钠。(下定义)B、谷氨酸钠可以水解成谷氨酸,谷氨酸是氨基酸的一种,它具有很浓的鲜味。(作诠释)C、味精用水稀释3000倍后,依旧有鲜味。(列数字)D、味精还可作为药剂来使用。医疗上通常用口服或静脉滴入的方法,治疗肝昏迷病人。(举例子)9、下列对说明语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段中加点词“常用”,说明制作味精都是用大豆或面筋作为原料的。B、第段中加点词“据试验”,强调了“味精用水稀释3000倍后,依旧有鲜味”这一说法的科学性。C、第段中加点词“轻微”,准确的说明了“毒性”的程度。D、第段中加点词“可能”不能删,如果删去就变成完全肯定,与事实不符。10、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段主要说明味精的制作过程。B、-段说明长期食用味精不会中毒,但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身体不适。C、本文的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D、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味精的功效”。三、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比不上) 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实)C、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 D、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侍从)12、下列加点字与“臣之妻私臣”中的“之”字用法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暮寝而思之 B、吾妻之美我者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D、数月之后1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判断,这是一种智慧。B、本文在语言上运用了众多排比句,增强了语言的节奏,读来琅琅上口。C、“门庭若市”说明此前齐国确有许多积弊,“时时而间进”说明进谏已取得效果。D、第段写齐王纳谏及齐国大治,从正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第卷14、请将“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翻译成现代汉语。15、简述邹忌是如何得出“王之蔽甚矣”这一结论的。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二)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6-17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6、“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17、诗题为渡荆门送别,有人认为“诗中无送别之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说说理由。四、诗文默写与课外积累。18、默写(1)海内存知己,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天街小雨润如酥,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3)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4)_,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5)行到水穷处,_。(王维终南别业)(6)黄梅时节家家雨,_。(赵师秀约客)(7)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8)谈笑有鸿儒,_。(刘禹锡陋室铭)(9)_,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10)温故而知新,_。(论语六则)19、课外阅读积累。(1)天网恢恢,_。(2)王婆卖瓜_。(3)东汉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死了丈夫,打算再嫁,她看上了大臣宋弘。于是,光武帝对宋弘说:“俗话说,做了官就换朋友,发了财就换妻子,这也许是人之常情吧?”针对光武帝的话,宋弘用了一句谚语委婉的拒绝道:“臣下听说了,_,_。”五、现代文阅读(二)阅读下文,完成20-25题。自觉出走孙方友赵章原来是镇上的民办教师。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赵文,二儿子赵武,三儿子赵安。赵文是“文革”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被留在了省委工作。他先在省委组织部很快就由科级提到处级,晋升处级不到一年,便到基层锻炼了两年,接着,没进省城就升了副地级,在省城东边专员。那时候,他的两个弟弟也早已大学毕业,一个留在了本县组织部,一个留在了地委。等到赵章退休那一年,赵武和赵安也都当上了县委书记和副县长什么的。三个儿子都住在城里,可赵章老俩口儿谁家也不去,执意留在老家。他们说城里楼上楼下的过不惯,没在乡间自在。三个儿子都很孝顺,逢年过节都要回来。尤其是春节,赵家门前能停好几辆小卧车儿,很是威风。赵章此时对儿子们说:你在外乡再风光,但当官的如走马灯似的,谁会记住你那一时的威风?就算在自己老家,左邻右舍又能把你的威风记几代。过大年的第一顿饭,赵章从不准备大酒大肉,而是让老伴煮一锅老白菜汤,蒸一锅黑馍馍。他对儿子们说这是忆苦饭,过去的日子不能忘。只有不忘苦日子,才能做好官,祖上才光荣得长一些,省得遭人唾骂。不想赵章的老伴儿命薄,赵章退休不久就离开了人世。埋葬她的那几天,三个儿子所辖的地区、县说不清来了多少人,多少车。赵章于痛苦之中只知道人来了走了,走了来了。谁的下属下来了,就去找谁报到。赵章知道,那是给他儿子们交钱去了。至于三个儿子借母亲的丧事各自收了多少礼钱,他可能永远也说不清。家中只剩下他一个人时,儿子们又一次劝他进城,可他仍是不去。他说:我怕你妈一个人孤单,要陪陪她。没办法,三个儿子只好坚持回来看他。每到春节,赵家门前仍是小车一溜儿。但三个儿子都是孝子,仍坚持每年回来看老爹。不想这年春节又回,却突然不见了老父亲,左邻右舍打听,都说昨儿还在哩!直到天黑,仍不见回,兄弟三人忙开车去舅家、姑家寻觅,仍无踪影。三个儿子这才慌了,呆呆地坐在老屋里,猜测着各种可能。老大赵文起身去寻找老爹的箱子,发现存钱卡不见了,箱子里留有一封信,打开来,正是写给他们的。赵章在信中说:孩子,爹走了。爹这一走至少五年。如果这五年里我没有了,你们也不必难过。因为你们都是官,爹在家死不起,死一回要让百姓花掉上百万哩!爹选大年三十离家,是因为今儿个你们都回来。爹只打算外出五年,钱上不用操心,平常你们孝敬的钱和我的积蓄还有不少。再说,爹外出也不会闲着,拾破烂也可以养活自己嘛!五年后如果我还活着,我一定回来。那时候,用你们官场的话说,老大已安全着陆,老二也退了二线,该进人大、政协什么的了。剩下小三儿,也离“调研”没几年了。那时候,我死也没有什么可怕的了。至少可以不用担心你们因我之死而出什么事了。不然人家来送礼,你们收不好,不收也不好,收了上交更会得罪不少人。世风日下,又没人能拦得住,没办法,我只好为你们躲一躲了。五年后我若没回来,也不必大张旗鼓地找我,人嘛,横竖总有一死,有你们三个为祖上争光,我已足矣!爹深怕这光荣变成耻辱,所以就想尽我自己的一点儿薄力,尽量不给你们提供那么一个机会。爹为了你们,也只能做到这些,剩下的,就看你们自己了。虽然眼下你们可能要落下“不孝之子”的罪名,但结果会好的。大年的忆苦饭都已备在锅里,你们自己动手做一顿。兄弟仨再一个床睡一夜,像你们小的时候一样,打通腿儿。明儿个一大早,别忘了给你妈上上坟三个人轮流看了爹的信,都没吭声,各自暗自擦泪,许久了,老大才说:是谁逼走了咱爹?老二和老三听到这话,也同时睁大了泪眼问道:是呀,是谁逼走了咱爹?(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20、第段为什么详细介绍赵章三个儿子的职务和工作情况?2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1)在横线上填写-段的故事情节儿子探父,不见父亲_(2)小说中赵章是一个怎样的人?22、文中两次写到过春节时赵家门前停着多辆小车,有什么作用?23、第段画线句子中“执意”一词如何理解?24、小说的结尾有怎样的特点?请你简要评析。25、赵章的三个儿子都很孝顺,可是他为什么还要“自觉出走”?六、作文26、请以“不一样的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中心突出,文体明确,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2014年桂林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答案一、(12分)1、B【解析】B项中“恫吓”的“吓”是多音字,当它作动词“使害怕时”读作“xi”,当它是“恐吓、恫吓”的意思时读作“h”,此处属于多音字误读;“贿赂”的“赂”易受日常口语的影响误读为“lu”,而正确的读音为“l”。因此B项为正确答案。2、C【解析】A项中的“闲熟”的“闲”应为“娴”,指“熟练”。“言简意骇”的“骇”应为“赅”,这里的“赅”是“完备,全”的含义;B项中“慷概”的“概”应为“慨”,这里是心理上的一种情绪。“弄巧成茁”的“茁”应为“拙”,这里“拙”是“笨”的意思。D项中“搔乱”的“搔”应为“骚”,是“混乱不安”的意思。“温文耳雅”的“耳”应为“尔”。因此正确答案为C。3、B【解析】A项“人声鼎沸”的意思是比喻人声嘈杂就像鼎里的水沸腾起来一样,这里与河堤上看龙舟比赛的观众呐喊声相搭配;C项“因地制宜”是指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或采取适当的措施,与题干中说好搞好城市建设相符;D项“忍俊不禁”的意思是忍不住要发笑,因为老师所说的语言幽默,因此在这里用“忍俊不禁”合适;而B项中“野心勃勃”的意思是野心非常大,含贬义,与语境中他积极追求的方面不相符。故选B。4、A【解析】B相语序不当,应先有“继承”才会有“发扬”,因此应把“发扬和继承”改为“继承和发扬”;C项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应把“能否”去掉;D项语义重复,应删去“一直”。因此A项是正确选项。5、D【解析】做答词题应当整体把握语段内容,注意其中的对应关系。“史”即历史故事,学习历史可以知道是非成败、王朝更替,并从中明确得失,与此意思相符的是句;“诗”即诗词歌赋,主要用于抒情、明志,与此意思相符的是句。至此便可用排除法得出答案。也可再看看剩下的句,“廉耻”“荣辱”“是非”与“伦理”相对应。故选D。6、A【解析】A项中对“花中四君子”的识记有偏差,古代的文人将“梅兰竹菊”雅称为“花中四君子”。二、(12分)7、C【解析】此题考查对说明对象特征的掌握。A项在文文中第段末可以找到,说法正确;B项在文中第段,“人的大脑组织能氧化谷氨酸,使精神振作”,说法正确;C项中对“改善神经有缺陷的儿童的智力很有疗效”,这一说法并不准确,在文中第段有这样一句话:“对治疗神经衰弱以及改善神经有缺陷的儿童的智力,都有一定的疗效。”选项中“很有疗效”的意思过于肯定,与原文的意思有所出入,因此选择C项。D项在文中第段末,说法正确。8、A【解析】此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辨析。做此题前首先应该明白什么是作诠释和下定义,作诠释是指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而下定义是指用简明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A项中没有对味精是什么下定义,而是将它做了进一步的解释。9、A【解析】此题考查对说明文的语言准确性的分析。说明文注重的是语言的准确性,对语言的运用极为严格。在文章的开头写到“它是一种白色晶体,常用大豆或面筋为原料经化学加工制成”。而A项“制作味精都是用大豆或面筋作为原料的”中的“都是”表述太绝对,与原文的意思有所出入,因此A项错误。10、D【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通读全文可知,作者在文中围绕什么是味精、味精的制作过程和味精的作用以及在食用味精时应注意的事项进行写作,可见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味精,而非D项所说的“味精的功效”。三、(16分)(一)(11分)11、B【解析】B项中的“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诚”并非现在“诚实”的意思,在文中应该翻译为“的确”,因此B项错误。12、C【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之”的用法和意义。首先分析例句,例句中的“之”是助词,理解为“的”。A项中的“之”是代词,代“这件事”。B项中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的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意义。D项中的“之”是助词,没有意义。而C项中的“之”是助词,理解为“的”,这与例句相同,所以选C。13、D【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的综合性理解。D项中的“齐王纳谏及齐国大治”,是邹忌提出的建议被采纳后取得的成果,这是从侧面表现出邹忌的精明能干,而非正面表现,因此选D项。14、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解析】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对文段的意思有整体上的理解和把握,然后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准确理解每一个词语意思,最后要结合句式特点连缀成完整的句子。此句中需注意“面”在此是名词作状语,“当面”的意思;“刺”是古今异义词,在句中是“指责”的意思。15、邹忌认为,其妻、妾、客皆因私心故而云“美于徐公”,并由此推断:朝野内外均有求于齐王,因而得出齐王深受蒙蔽的结论。启发:围绕关于思考、关于分析、关于劝说等方面谈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及主观表达能力。做此类题,一定要先将原文的内容读懂。要善于根据题目中的要求寻找原文中的相关语句,并注意题干的要求,然后进行比较、归纳、概括,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此题中邹忌在面对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时,能够由自身经历加以分析得出治国的道理,从而让齐国大治,可见他善于思考、善于劝说。(二)(5分)16、描述了群山远去,平原无际,江流奔涌的辽阔景象。表达了诗人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心情。【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以及对作者情感的把握。这首诗是写作者在离开家乡时所见到的景色,随着自己一路从蜀地沿长江向东远行,看到群山远去,平原进入视野,江水也映入眼帘,显得十分开阔。面对这美丽的景色,诗人自然而然的流露出喜悦、激动之情。17、不同意这种说法,“送别”二字不可删。因为这首诗和常见的送别诗不一样。常见的送别诗多以人送人为题材,而这首诗别具一格的写出了故乡山水送别诗人的动人情景,构思巧妙,曲折含蓄,形象奇伟,想象瑰丽,的确是送别诗的佳作。【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掌握。首先要把握整首诗的内容。李白以他独到的写法,再现了自己对故乡依恋之情,反倒成了故乡依恋自己,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水以人的情感,是送别诗中的佳作。由此可知,题目中的“送别”不可删,这是本诗的主题,删去之后就不能凸显这一特点。四、(14分)18、(1)天涯若比邻;(2)草色遥看近却无;(3)感时花溅泪;(4)绿树村边合;(5)坐看云起时;(6)青草池塘处处蛙;(7)春蚕到死丝方尽;(8)往来无白丁;(9)但愿人长久;(10)可以为师矣19、(1)疏而不漏;(2)自卖自夸(3)贫贱之知(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解析】此题考查对课外阅读积累的识记。(1)(2)小题都是根据上句对下句,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不加字、少字。(3)小题为理解型默写,创设了语言环境,要求根据此默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根据做了官就换朋友,发了财就换妻子这句话展开联想,注意平时不仅要熟记课本上要求背诵的诗句,还要积累一些课外句子。五、(16分)20、为下文有些人借办丧事、过年过节的时机给老赵家送礼(或赵章准备忆苦餐、赵章出走等)情节的展开做铺垫(埋下伏笔)。【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开头作用的理解。文章在开头详细交代了赵章的三个儿子的职务和工作情况,是为下文的故事情节做铺垫。比如第段中,每年春节,赵家门前能停好几辆卧车很是威风;第段中赵章在过年时让儿子们吃“忆苦饭”,让他们不忘苦日子,做好官;第段中描写赵章的妻子去世时,三个儿子借此收礼等。这些情节都是在第段的背景条件下才显得合理自然。21、(1)儿子寻父,发现父信;儿子看(读)信,触动内心。【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把握与概括。题干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至段的故事情节,解答分两步:第一步,通读-段,明确文段内容,儿子回家不见父亲及父亲留书离家的原因,以及发现信后读信,内心受到触动的情节。第二步根据题中给出的范例格式,概括文章内容。(2)赵章是一个淳朴善良、忠厚正直、勤劳俭朴、深明大义、教子有方的父亲。【解析】此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文章赵章所作的事情以及对他的描写,从而用准确的词语加以概括。如文中第段提到过年的第一顿饭,赵章从不准备大酒大肉,而是煮一锅老白菜汤,蒸一锅黑馍馍,可见赵章是一位勤劳节俭的人;同样从过年第一顿饭告诉儿子们这是忆苦饭,教育孩子过去的日子不能忘,说明赵章又是一位教子有方的父亲。22、社会环境描写(或环境描写),暗示来赵家送礼的人很多,揭示了一些地方行贿受贿之风盛行的不良社会风气。【解析】此题考查小说中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文章在第段和第段两次提到“春节时,赵家门口停着许多小车”,这是由赵家儿子的身份决定的,是环境描写,这里隐含了社会风气,暗示了为官的三兄弟在过年过节时有很多送礼的人,揭露了一些地方行贿受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