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的最大功能是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doc_第1页
森林的最大功能是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doc_第2页
森林的最大功能是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doc_第3页
森林的最大功能是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森林的最大功能是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1.森林吸收二氧化碳功能。森林在控制全球变暖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因为陆地上绝大部分碳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虽然二氧化碳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但却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物质。树木通过叶片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并将光合产物通过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固定在生物量中。这种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的过程,就形成了森林的固碳效果。根据科学研究,森林每生长1立方米木材大约可以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随着森林年龄的增加,固定二氧化碳的效率也在提高,长寿命的树种可以将这些固定的碳保持几百年。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森林是一个长期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的“汇”,即通常所说的“森林的C(碳)汇作用”。从全球来看,热带森林每年每公顷吸收约11.536吨二氧化碳,温带森林约为2.527吨二氧化碳,寒温带森林约为2.98.6吨二氧化碳。有数据表明,19982003年,我国森林年均净增长活立木蓄积量4.97亿立方米,年净吸收9.09亿吨二氧化碳。2.森林的储存二氧化碳功能。根据科学家估计,全球陆地碳储量约24770亿吨。其中全球植被中的碳储量为4660亿吨(占陆地总量的19%);一米深度范围内土壤碳储量为20110 亿吨(占陆地总量的81%)。大气中的碳含量约7600 亿吨,约为陆地生态系统碳总量的30%。在各类植被类型中,森林面积仅占植被总面积的约30%。但是,森林地上部分的碳储量为3590 亿吨、森林地下土壤的碳储量为7870 亿吨,两者总量为11460亿吨,占陆地总量的46%。草地植被和农作物也具有很强的固碳能力。在全球陆地总碳储量中,草地和农田分别占12%和5%。但其作用是短暂的,不能将吸收固定的二氧化碳长期保存于生物有机体中。中国是世界林业大国。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全国林业用地面积2.85亿公顷,森林面积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18.21%,森林蓄积量124.56亿立方米。我国科学家采用遥感技术并结合1998年全国森林数据,估计全国森林地上部分碳储量约为87.2亿吨、森林土壤碳储量约为232.1亿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总计约为319.3亿吨,占全国碳储量的33.27%。目前,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处于低水平状态,森林植被的现有碳储量只有潜在贮量的44.3%。我国大部分森林为中幼龄林(占68%),森林蓄积量84立方米/公顷左右,正处于旺盛生长期,随着林龄增加,储碳功能将进一步增强。3.破坏森林,增加二氧化碳排放。森林固定的碳分配于地上(干、枝、叶)和地下(根系)两部分,土壤中的碳主要来自于地上和地下凋落物。破坏或采伐森林可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森林采伐之后,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消失,森林土壤中固定的碳(约占森林生态系统总碳量的69%)会通过土壤矿化作用以及其它干扰释放到大气中去。研究表明,森林转化为农田后,由于输入土壤中的碳降低和不断耕作,碳的损失最高可达70%。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估计,18501998年,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全球碳排放量达8101910亿吨,其中87%是由毁林引起、13%由草地开垦造成的,而同期工业排放约为24003000亿吨。我国森林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前,森林面积一直呈下降趋势,随着森林保护和大规模造林工作的开展,森林面积开始增加。尽管如此,我国近20年来毁林面积仍然相当巨大,主要是成过熟林大面积减少。据国家林业局数据显示,19802000年我国因毁林致使碳排放量达8.3亿吨,其中生物量碳排放4.5亿吨、土壤碳排放3.8亿吨。因此,积极进行以植树造林为主的植被恢复、森林保护和减少毁林、增加森林储碳能力,无疑对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缓解气候变化起到积极作用。4.发展林业,减排二氧化碳的成本最低。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要消耗大量能源,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工业排放占绝大部分。控制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必然会涉及经济代价等问题。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需要承受减排成本;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不仅涉及成本问题还会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国际能源署的资料表明,2002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13%,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第二大国。我国在“气候公约”谈判中承担的减排压力将越来越大。为应对这一问题,我国制定了在撌晃鍞期间温室气体排放要减少10%的目标,但在2005年和2006年均未能实现减排目标。为了达到排放减少10%的目标,我国目前采取控制工业发展速度,投入巨大资金用于企业改造,关、停、并、转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停止审批高能耗生产项目等措施。据测算,如果将煤的使用比重降低1个百分点,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减少0.74%、GDP下降0.64%、居民福利降低0.6%,同时还将减少470多万个就业岗位,这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