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高中历史(名师指津+重点精讲+思考探究)专题检测(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人民版必修2.doc_第1页
【步步高】高中历史(名师指津+重点精讲+思考探究)专题检测(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人民版必修2.doc_第2页
【步步高】高中历史(名师指津+重点精讲+思考探究)专题检测(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人民版必修2.doc_第3页
【步步高】高中历史(名师指津+重点精讲+思考探究)专题检测(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人民版必修2.doc_第4页
【步步高】高中历史(名师指津+重点精讲+思考探究)专题检测(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人民版必修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检测(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之为“发现的时代”,是一个“人”的被发现和“物”的被发现的时代,导致这些发现的共同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b天主教的传播和发展c中国四大发明的传播和运用d人们追求世俗的生活享受216世纪葡萄牙著名诗人德卡蒙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诗句中反映了他对祖国引以为豪的是()a成为“海上马车夫” 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c率先开辟新航路 d处于欧洲商业中心地位32006年西班牙皇家造币厂发行了一枚12欧元哥伦布纪念银币(下图),以纪念历史性旅程发现美洲大陆。马克思认为这次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这是因为()a新航路的开辟使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b殖民扩张活动给殖民地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c殖民地开始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d新航路的开辟使近代商品交易产生4德国学者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记载从1500年到1800年的三百年间,中国成了全世界白银的“秘窖”,欧洲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掠夺来的白银,有一半最终都运抵中国,换回这个全球唯一的高级奢侈品生产国的丝与瓷等。这说明了()新航路的开辟刺激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是当时的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之一中国出现了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a bc d5教皇子午线图体现了在殖民扩张中两个国家的矛盾,它们是()a西班牙和荷兰 b英国和荷兰c英国和法国 d西班牙和葡萄牙617世纪初,一位在华的欧洲人说:“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美洲白银),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大西近海一国”指西班牙“大西近海一国”指葡萄牙当时的欧洲发生了商业革命这种现象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a b c d7一些学者评论某国“吃新大陆,而养肥的却是荷兰”,成为欧洲名副其实的“黄金的漏斗”。这里的“某国”最可能指的是()a葡萄牙 b西班牙c英国 d法国8下图是美国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里的著作根的书影。书中讲道:1760年,西非少年昆塔在独自外出时,被白人抓走,与其他黑人一起被贩卖到美洲。下列历史事件能直接说明上述事情确有发生的是()a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b黑奴贸易c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9“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这句话突出表现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a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b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c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d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10从下图提供的历史信息可以判定()蒸汽机车繁忙的码头蒸汽轮船蒸汽机引发了生产和生活领域的革命文明的进步必定会导致环境的牺牲工业革命消除了封建等级观念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a b c d11一个英国政论家对英国描述道:“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这种按照自然法则,用原料换制成品的方法使各个国家相互服务,显示人类的兄弟之情。”他所描述的是英国()a16世纪新航路开辟时新贸易中心景象b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工厂的景象c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输出的景象d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繁忙景象12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与该观点相吻合的是()a工业革命加剧了殖民扩张b工业革命催生了自由主义的兴起c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d工业革命产生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13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a文艺复兴 b新航路的开辟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14观察下图,导致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石油消费在世界能源中的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是()a煤炭资源因掠夺性开采而逐渐枯竭b内燃机的创制和新交通工具的发明c石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能源d核能、太阳能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15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和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孕育着世界市场的形成电力推动下的交通运输,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a b c d二、非选择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共40分)1616世纪以来,世界各地联系越来越密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界贸易的中心转移了。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塞维尔等城市。稍后,大西洋西岸的港口更是后来居上,愈来愈占有海上贸易的中心地位。材料二在19世纪50至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材料三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材料四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年份世界贸易指数(以1913年为100%)贸易总额(单位:10亿法郎)1880年3668.81890年4994.21900年68118.2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1)材料一、二反映了世界贸易中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要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8分)(2)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6分)(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上述贸易特点形成的原因。(6分)17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材料二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久的。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材料三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连接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 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 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四关于英文称呼中国国名为“china”一词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源于瓷器,因为在英语中,中国和瓷器都是“china”。另外,也有人认为,“china”一词的产生与秦朝有关,因为英文中“秦”的翻译是“chin”。还有一种观点则把“china”与丝绸挂上了钩。在法文中,“丝”的拼写则为“chine”,与英文“china”的发音与拼写已经非常接近,最后再从法文正式“过渡”到了现在的“china”一词。而古代日本在提到笼统的中国概念时,则称中国为“汉土”或“唐土”。(1)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4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在政治、经济和科技方面是如何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的?(6分)(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科技进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成果。(4分)(4)根据材料四的分析,英文“china”一词这三种说法和日本古代称中国为“汉土”或“唐土”的历史文化原因。(6分)答案1a2c3a4c5d6b7b8b9a10a11b12b13d14b15c16(1)变化: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2)多中心贸易格局形成;贸易总量持续增长;各国经济联系加强。(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经济体系或殖民体系的形成)17(1)变化: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商业交换的品种增多。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的加剧。(2)先机:英国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君主立宪制得到确立和完善;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确立,近代科学形成。(3)成果: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运河的修建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