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途径上陡门小学 叶文顺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教学的有效性做了界定。如:陈旭远教授指出,“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小学科学课堂必须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三维目标。在近几年的实践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做了一些尝试,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细小做法:一、关注学生前概念,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前概念也称为“迷思概念”或“另有概念”,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称为“自发概念”,是指学生在学习科学之前由长期的日常经验形成的对事物、现象的看法和观念。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这种前概念的存在是必然的。因为个体从出生就开始了探索环境、顺应环境的活动,在活动中构建出了特定的认知模式,它们中许多只是一种对科学事物和现象的非本质认知,而且由于科学概念揭示的是复杂纷繁的自然现象的本质,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因此,表现在科学学习过程中的学生的科学前概念大多是肤浅的,甚至有些是与科学概念相悖的,容易对学生形成准确科学概念构成障碍。心理学理论认为:绘画是多数学生喜爱的表达方式,特别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还不够完善,绘画能较好的反映出学生科学记录水平和观察事物的能力水平发展,许多标准心理学测试就是让被试通过绘画或涂鸦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原始想法。让学生在课的初始阶段,先对即将要观察的对象画一画,了解观察对象在儿童世界中的原型,也就是学生对该事物的前概念,再从学生前概念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如三上蚂蚁的教学。在教学前,教师准备一张白纸,要求学生将自己生活中看到的蚂蚁画在纸上。师:同学们,蚂蚁我们都见过吧。生:见过。师:好,下面请大家把你所见过的蚂蚁认真地画在这张白纸上。于是,学生非常专注地画蚂蚁,10分钟后开始交流汇报,学生把自己画的蚂蚁放在投影仪上,展示的蚂蚁原型五花八门:有的蚂蚁睁着两只大眼睛,有的蚂蚁笑眯眯的,有的蚂蚁还露出两个凶残的大牙齿,有的蚂蚁两手叉腰站立起来了由此可见,学生画的蚂蚁多数都不是现实生命世界之中的活体,而是基于蚂蚁真实形象的虚拟模型,类似卡通的造型说明学生对于真实的蚂蚁身体结构及其比例并不完全了解。学生看到各自的作品后都笑了。生:蚂蚁怎么会笑呢?生:蚂蚁的牙齿怎么比老虎的都锋利啊?生:蚂蚁的眼睛没那么大吧?师:那蚂蚁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认真地来观察它们吧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事先让学生画蚂蚁的形象,暴露了孩子们对于蚂蚁身体结构认识的前概念,知道学生缺什么,知识点的基础在那个层次,根据学生的前概念教师确定了教学目标的深度,教学的手段,然后让他们自己寻找并观察真实的蚂蚁,观察比较蚂蚁的身体结构,找出自己认识上的差距,即激发了孩子观察小动物的积极性,也让孩子们认识到科学观察需要仔细认真,注重细节,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二、关注探究情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情景”的创设,可以是一个动画课件,一个演示实验,一个游戏,一个故事,或者学生提供的一条信息,等等。总之,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趣味性、启发性、新颖性和灵活性,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热情,要根据需要精心创设。如了解空气一课,我创设的探究情景是一个演示实验:“谁堵住了漏斗”?我先后请两位学生往带有塞子的漏斗里倒红墨水,第一位上来的学生,漏斗塞没塞紧,红水往下流;第二位上来的学生,漏斗塞被塞紧了,红水没能往下流。观看实验演示的同学眼球被紧紧地吸引住了,大脑也开始活跃了,问题被发现了,学生们观察得很仔细,马上就说第一位上去倒红墨水的学生,漏斗塞没塞紧,红水能往下流;第二位上去的学生,漏斗塞被塞紧了,红水没能往下流。老师顺势引导:为什么漏斗塞没塞紧,红水就能往下流?漏斗塞被塞紧了,红水没能往下流?“谁堵住了漏斗”?很多学生都说是空气,哪么认识空气,了解空气,探究空气很顺利地就往下进行。又如在教学磁铁一课中,教学初始演示磁铁陀螺,磁铁陀螺飞快地旋转,在慢慢地提升中,到一定的高度时它浮在空中旋转长达两分钟之久,学生惊呆了,露出了强烈地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科中丰富的内涵,为学生设计出一些出乎意料的新悬念,为学生表现出一幅幅神奇美妙的新知情景。让学生感知到新知世界的种种诱惑,激发出学生强烈好奇心,使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得到提高,并在此氛围下,指引着他们去求知,去探索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关注学生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学生喜欢上科学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科学课上有许多让学生动手观察、实验、研究等活动。学生喜欢在科学课上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喜欢老师少讲一点、多提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自己思考、分析;更喜欢老师多给自己发表意见的机会。学生爱提问,但刚开始时提问的质量不高;学生问题多,但适合研究的真问题不多。如在各种各样的树叶一课中,在学生认识各种大小不一、形状各异、颜色多样的树叶后,教师尝试让学生提出研究的问题,希望学生能提出“树叶有哪些形状?”、“不同的树叶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等指向性强、可研究的问题,但学生往往会提出“为什么有树叶?”、“树叶为什么是绿色的?”等课堂上无法研究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以把“引导学生提一个适合研究的问题”作为学生科学探究起始阶段的研究重点,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如让学生在选择问题的过程中认识真问题与假问题;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提出一个适合研究的问题;让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问题;让学生提出有一定研究范围、指向性强的问题等。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自己小组想研究的问题,在学生选择问题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怎样研究自己的问题,研究“树叶有哪些形状?”等问题的小组很快就确定了用画图、拓印、语言描述等方法来研究形状,但研究“树叶有什么用?”等问题的小组无法确定自己的研究方法。这时再让学生重新选一次问题,学生就会选择能研究的真问题。又如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一课,教师让学生混合了白醋与小苏打后,学生发现有大量的气泡从混合物中冒出来。这时,学生提出了“这些气泡是从哪里来的?”、“会不会是空气?”等问题,这种在研究的过程中自然生成的新问题,往往是学生思考的结果,是适合研究的问题,怎么证明?寻找证据,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用火来检验。学生用火柴检验后发现火柴会熄灭,于是又产生了“这是什么气体?”这一问题,课堂在不断生成的新问题的推动下向纵深发展。在研究问题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问题,是学生学会提适合研究问题的表现。探究活动的学习过程是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而展开、以儿童亲历探究过程、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为终极的,其关键在于使学生形成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并根据设想选择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通过多种实践活动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以及表达思想和交流成果的综合能力,所以在科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往往一个真问题的提出就是一个研究的开始。在科学课的起始年级,让学生学会提真问题很重要也很必要,在科学探究的“观察、提问、猜测、验证、结论”等研究过程中,真问题的提出是关键环节,是科学探究成功的保证,也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体现。四、关注结构材料,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所谓有结构的材料就是教师经过精心设计的典型教学材料的组合。“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教师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与材料亲密接触,是科学活动中重要的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些蕴涵着典型的科学概念的材料,会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带给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同层次的体验和经历。但是,我们在为学生提供材料时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未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材料不当、分发材料的时机不当等都会造成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困难,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在抵抗弯曲的教学中,共安排了2组演示材料和2组分组材料:演示材料第1组: 2个立柱、1个纸横梁、若干垫圈。演示材料第2组: 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木制米尺)、重物、在米尺上挂重物的筐。第1组材料用来演示学生分组实验时实验装置的搭建方法和注意事项,准备时必须考虑足够大并且和学生分组实验材料类似,确保让所有学生清晰地看到实验装置。第2组材料用来演示立着放横梁可以比平着放大大增强抵抗弯曲的能力,立柱考虑可以用讲台上放两把方凳,准备的重物要考虑用有足够的视觉冲击力并来源于身边的物品,我认为用一叠图书做重物比用钩码好。分组材料第1组:2个立柱、3个纸横梁(1倍宽、2倍宽、4倍宽)、若干垫圈。分组材料第2组:2个立柱、3个纸横梁(1倍厚、2倍厚、4倍厚)、若干垫圈。在准备分组材料时要考虑:立柱的高度多少比较合适?横梁用什么纸?用多厚、多宽的纸?如果没有垫圈,可以供什么来替代重物?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采用的立柱过低, 纸横梁2倍宽、4倍宽时的实验数据就会很不准确;如果过高,分组实验中当横梁倒塌时,部分组的学生就会满地找垫圈。如果横梁用的纸过薄而重物又很重的话,1倍宽的横梁连1个重物都不能承受,学生如何填写实验数据?如果横梁用的纸过厚而重物很轻的话,纸横梁4倍厚时所需要的重物要100多个,学生实验时横梁还没倒塌,叠放的垫圈已经坍塌,有时重新实验几次还是不能成功,造成大量时间的浪费,教学的低效。第2组材料和第1组材料相比其实只是更换了3个纸横梁,但如果我们2组材料同时提供给学生,势必会造成部分学生在做第一组时的无意注意,影响他们的有效探究。所以我们把第2组材料中的3个纸横梁装在1个信封中,课前放在学生的课桌里,在做第2组实验时再取出来使用。另外,我们发现,如果教学中没有涉及到让各组学生选择不同的实验材料,就没有必要请各组材料员到指定位置来领材料,各组到讲台前领材料会浪费1-3分钟的教学时间,也会降低教学的有效性。五、关注建构科学概念,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倡导“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儿童建构科学概念”,是当今科学教学的一个特点,是我国小学科学教学迈出的坚实一步。学生掌握一个科学概念,实质上就是掌握了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借助探究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形成并掌握科学概念,是当前科学课堂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课堂实效的保证。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概念的抽象、概括、形成不是一次能完成的,要经过一系列反复的过程。只有经过多层次的比较、分析、综合,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形成并掌握科学概念。如五上科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建构“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这一科学概念,然而学生往往从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认为物体越小、重量越轻,就越容易浮起来。此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一块橡皮放在水里,沉;那么把它切成一半呢?二分之一大小呢?四分之一大小呢?八分之一呢?有的说沉,有的说浮,气氛十分活跃。可是,实验结果与有些学生推测的恰恰相反,结果都是沉。这里教师从纠正学生的错误概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序数课件教学课件
- 《线条的艺术表现力》课件-2025-2026学年人美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
- 巡察课件教学课件
- 输煤运行安全培训管理课件
- 输液泵的课件
- 创新型离婚财产分割与子女监护权协议范本
- 农业生产抵账协议范本
- 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合同策划与社区和谐
- 旅游度假区承包经营合作协议范本
-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墙体拆除与地下空间开发合同
- 新闻编辑(修改版)马工程课件 第六章
- GB/T 2930.8-2017草种子检验规程水分测定
- 勘察设计工作大纲
- GB/T 17188-1997农业灌溉设备滴灌管技术规范和试验方法
- 关于国有集团公司采购管理办法【五篇】
- 2022年资阳市雁江区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2 第2课时 基本不等式的综合应用(课件)高一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 帮助卧床老年人使用便器排便课件
- 【高考英语精品专题】必修1 Unit 1 Life Choices-高考英语-一轮总复习备考方略课件PPT(新教材北师大版)
-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概论(刘行芳)-课件
- 医学放射卫生相关法律法规ppt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