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土地调查策划书.doc_第1页
中国地质大学土地调查策划书.doc_第2页
中国地质大学土地调查策划书.doc_第3页
中国地质大学土地调查策划书.doc_第4页
中国地质大学土地调查策划书.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籍调查策划书1.作业区概况2.调查原则3.作业依据4.技术路线和方法5.工期及进展计划6.坐标与高程系统7.地籍控制测量及主要精度指标8.权属调查9.地类调查10.地籍测量11.质量检查与验收(体系、内容、办法、比例以及结论)1.作业区概况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位于美丽的东湖之畔,苍翠的南望山下,毗邻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武汉中国光谷”,拥有全国高校内唯一的国家 4A级旅游景区逸夫科技博物馆,是湖北省唯一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的高校。学校占地面积1140430平方米,建筑面积755634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258956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252886平方米。长约380米的“地大隧道”贯通学校西、北校区,记载着上亿年历史的化石林与现代化的教学楼宇交相辉映,勾画了东校区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2.调查原则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638号)(以下简称“通知”)、关于印发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土调查办发2007 3号)(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以下简称“规程”)、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湖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鄂土调办发2007 2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湖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补充规定(鄂土调办文2007 8号)(以下简称“补充规定”)以及相关技术要求,开展工作。在充分利用原有调查成果资料的基础上,以本次调查形成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土地调查图形、图像成果、土地权属调查、登记发证和建设用地审批的非图形资料为数据源,利用全站仪、计算机、GIS、数据库和网络等技术,建立互联共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集影像、图形、地类和权属于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编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地调查技术方案。3.作业依据 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3)土地登记规则(1995,国土法字第184号);4)城镇地籍调查规程(1993,TD 100193);5)城市测量规范(CJJ8-99);6)地籍图图式;7)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10152007);8)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9)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 1480493);10)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171601997);11)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 100295);12)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 100395);13)其他有关法律法规。4.技术路线和方法利用原有地籍图作为地籍调查的工作底图,充分利用权源资料、土地登记资料开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地调查,查清每宗地的座落、权属、界址、面积、用途及他项权利等基本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和填写地籍调查表,对调查成果进行整理,以满足地籍测量和数据库建设的要求。地籍测量采用全野外数字测图。利用南方CASS测图软件,最终形成系统所需要格式的数字化地籍图。利用地籍调查成果资料,使用全站仪对界址点和地形点进行全野外数据采集。再通过测图软件,对地籍要素及相关的地物要素进行编辑,得到满足要求的地籍成果。5.工期及进展计划分3个作业小组1)10月底11月初,完成踏勘、选点、埋石、全站仪测量、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及计算工作;2)11月中下旬,完成权属调查及地籍测量;3)11月底,完成质量检查、成果整理工作。6.坐标与高程系统1)坐标系统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3)基本等高距为1米。4)成图比例尺为1500。7.地籍控制测量及主要精度指标地籍控制测量是根据界址点和地籍图的要求,视测区范围的大小、测区内现存控制点数量和等级等情况,按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等测量工作。根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现实情况,本项目的地籍控制测量安排如下:1.基本控制 平均边长*km 建立四等全站仪首级控制网,在首级控制网基础上,每*m加密一级全站仪点、二级全站仪点。四等平面控制网中最弱点平面点位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应2。四等平面控制网以下各级网(一、二级)的最弱点平面点位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应5cm。2.图根控制 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5;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1mm;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1/10基本等高距。3.高程控制 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4.地物点测量精度地物点类型点位()间距()一类地物点5.05.0二类地物点7.57.5三类地物点25.020.05.界址点施测精度按下表执行 类 别界址点对邻近控制点点位(cm)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cm)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cm)适 用 范 围中误差允许误差一5101010地价高的地区,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部明显界址点。二7.5151515地价高的地区,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界址点及村庄内部界址点。三10202020地价一般的地区。注:其他精度要求的技术指标按相关规范规程规定或经审批的技术设计书执行。8.权属调查1)权属调查的基本要求2)权属调查的工作程序在权属调查时,要将宗地界址线及界址点编号、界址点、边长、巷距和宗地号等标在工作图上,并对工作图(1500地形图)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在调查结束后应保留好工作图以便开展地籍测量和作复核用。3)权属调查的一般原则权属调查是地籍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严肃的法律效力。决不能马虎了事,其工作质量将影响到后面的地籍测量、面积统计汇总、地籍图、宗地图的精度。实地调查“六到”原则跑到,看到,问到,量到,记到,收到;法人指界原则 每宗地应通知法人代表或户主出席指界,如法人代表或户主不能出席指界的,可委托代理人指界;个人用地也可由亲属指界,但亲属指界签字的,应办理委托授权手续。谁指界,谁签字,谁负责。指界人签字盖章原则 按规定必须由双方指界人指界认定的宗地,指界人应在界址调查表上签名(盖章或指模)认可。4)街道、街坊及宗块地的划分5)预编宗地号 宗地号的编号规则为:001XXXXXXXXXX街道街坊宗地号支宗地号6)实地调查按街坊打印调查工作底图交调查小组进行权属调查。收集该街坊内申请土地登记宗地的相关资料,如测绘、房地产产籍、地籍档案资料、规划、建筑物报建资料等,从而明确应调查的该街坊内的宗地,并对宗地进行编号,并开展地籍调查。9.地类调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地调查范围内的地类调查分宗地内和宗地外的图斑的地类调查。1)土地分类地类调查的土地分类标准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执行。根据每宗地的用途按土地分类进行地类调查,对于图上没有的地类界必要时实地测出图上地类界。在地类图上宗地地类表示的是实际用途而不是批准用途。2)宗地与宗地外的图斑编号1 线状地物调查线状地物的量取方法见细则附录E:“典型线状地物宽度量测边界示意图”2 面状地物调查上图、上簿标准地类类别最小上图图斑面积上簿面积备 注图上(mm)实地(亩)图上(mm)实地(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00.61.00.15耕地、园地6.00.91.00.15林地、草地等其它地类15.02.256.00.903 零星地物调查10.地籍测量1)界址点测量根据提供的调查分区图和工作底图、宗地草图,在图根及以上等级的控制点上设站,采用全站仪极坐标等方法按相关的规范规程的测量要求进行界址点测量。界址点测量方法在权属调查确定界址点后,根据提供的调查工作底图、宗地草图和地籍调查表,进行界址点测量,在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采用全站仪施测;对于街坊内隐蔽的界址点可采用外业钢尺,内业在图形处理平台上屏幕捕捉方式获取。界址点测量要求采用极坐标法施测,仪器对中误差为5mm,归零差不应大于1,测距长度不应超过200M。全站仪观测时必须注意棱镜中心到界址点的偏差(棱镜对准误差)。由于反射棱镜是有厚度的,它的额定中心在棱镜定位螺旋的中心,而墙角(不管是阴角还是阳角)是界址点的确切位置。测量时棱镜放置不到位的,应由持镜人员量取差值并告知观测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