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盘古开天地.doc_第1页
18盘古开天地.doc_第2页
18盘古开天地.doc_第3页
18盘古开天地.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 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猛、缓、丈”等10个生字,重点指导“血、倒”的读音;正确理解“混沌、猛劈”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通过朗读,体会神话故事的神奇特点;品读课文的第一、二、三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感情朗读,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3.通过想象,初步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2.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和大致概括,品读“天地分开”部分,感受语言的美并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神话的神奇并借助想象,感受人物的品质。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 教学流程:一、初读句子,感受神话,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那喜欢听神话故事吗?说说你都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呀?(预设: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后羿射日、西游记、八仙过海、大禹治水)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知道那么多,看来咱们都是爱看书的孩子。从古至今,神话故事因其特有的魅力而广泛流传,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其中的一个神话故事,来感受感受它的神奇魅力吧!(板书课题,齐读)二、再读课文,学习生字,概括内容1、大声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读几遍。想一想,文章的哪句话概况了整个故事,用横线划出来。2、学习字词出示:猛劈过去、缓缓、逐渐、老祖宗出示:黑暗、一丈、四肢、肌肤丈大概有多长?这三个字有什么特点?(月字旁)还能说说月字旁的字吗?与人的身体有关。出示:辽阔、滋润 (1)自由读,小老师跟读 (2)滋润这个词语有什么特点?(偏旁是三点水)为什么?有水大地、植物、还有人类才能滋润。 出示:血液下降倒下去(生读,并说发现:多音字) 课件出示三组多音字 师:咱们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生齐读词语。 3、整体感知,提炼中心 有位专家说,“会读书的人能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同学们那句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话找到了吗? 课件出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师:这一句话概括了整篇文章的内容,我们叫它(中心句) 师:咱们来好好地读一读这个句子。生齐读。 师:但是有人说读书更高的本领是能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语。请同学认真地读成刚才那一句话,想一想你能读成哪一个词语?把这个词语圈出来。来,谁读出了什么词语?(创造)。 师:看老师写“创造”这个词语。请大家注意观察“创”第三笔是橫折勾,第四笔是竖弯勾,部首是(立刀旁)。 师:知道为什么是立刀旁吗?(创造需要刀斧来披荆斩棘,开辟道路。需要工具) 师:“造”,半包围结构,先写里边的“告”,再写走之儿。部首是(走之底)。师:这又为什么?(创造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需要走一段艰难而又遥远的路途。)教师范写,学生写一个,评价,然后再写两个,并且组词。 师:谁知道什么是“创造”?(做前所未有的事)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赶快进入课文,看看盘古做了哪些前所未有的事情。三、品读句子,感受神奇,体会精神 师读一、二自然段,生想象画面。 (2)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连环画? (3)课文哪一句具体写了宇宙最初的样子? 生:盘古创造宇宙之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师:什么叫混沌? (非常乱)(看不清、分不清) 师:遇到不懂的词语,有一个好办法,就是词语手册。我们看看字典上对“混沌”是怎么解释的?灯出示:混沌:、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前模糊一团的景象;、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师:根据课文内容,我们应该选择哪个解释?(选择解释1)师启发指导朗读 2.品读重点词句,积累优美词句,感悟品格过渡:盘古是怎样创造天地的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再好好地读读。自由读一读,划一划,可以做批注指名说句子,交流体会:a.“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A:指名读课件出示换的句子,换了动词指名学生做动作体会抡与猛劈动作不一样,还有什么不一样(力量不一样)读这两句话,把力量放进去这个自然段的后两句写什么呢?B.“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师:这句话中,有两个QING,意思有什么不同?(轻是重量轻;清是清澈,不浊的意思)师:仔细观察这个句子,你们发现了什么?(轻重;清浊;上升下降;天地,4对反义词)缓缓与慢慢是近义词,表示时间慢,可见天地的形成过程是很慢的!不容易。师:这些反义词和近义词把天和地的不同和它们形成的过程写出来了。我们一起来读这个句子,在读句子的时候要注意这些词语。女同学读上半句,男同学读下半句,要读出天地慢慢形成的样子。生分角色齐读句子。师:同学们,盘古一斧头就把天地劈开了,这个过程可以用一个什么成语来概括?(开天辟地)师:对,这是前所未有的壮举,把这个词写在这一段的旁边。打开作业本第29页,完成第五大题。2、学习第三自然段(时间来不及的话,可以不上)师:天地分开以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1)指一生读,其他生想象画面。(2)盘古怕天地和在一起,又干了什么?生: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师:顶天蹬地是什么样的?我请一位同学上台做给大家看。师:谁能根据他的动作,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顶天立地)师:真好,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已经印在我们心间,也把这个词积累起来,写在第三自然段旁。生写词。师:(转向做动作的孩子)老师问你,你要说实话,感觉怎么样,累吗?(生:好累!)师:你这样做一会就累,叫你做上一天都难,可盘古顶天蹬地多长时间?师:是啊不知道过了多少年啊!来,请接着老师的话往下读。一百天过去了,盘古生:(接)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师:一百年过去了,盘古生:(接)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师:一万年,十万年,盘古生:(接)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师:就这样,天地之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师:盘古倒下后,他的创造之路停止了吗?他又做了什么?我们明天在学习! 3.小结设疑:开天地是何等的不容易啊!但这样就算完成了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再从重点词句入手,深入体会盘古开天的不易。五、板书设计 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混沌一片 创造 顶天立地教学反思: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我在教学时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以“传说中的盘古是怎样创造美丽的宇宙?”为主线展开教学,在朗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盘古这一神话人物那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领略神话故事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回忆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觉得自己以下几点做得比较成功: 一、课题的引出联系学生的生活积累,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我先用孩子们熟悉的动画人:西游记、小哪吒,让孩子们猜出孙悟空、葫芦娃这些神话人物,在他们兴趣盎然的时候马上引出了课题,激发了他们对新的神话人物盘古的好奇心,也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二、抓住重点 ,创设情景,感受人物形象 。在这堂课上,“以读代讲”贯穿始终,读得充分,读得多样。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盘古开天辟地。在教学时,我抓住“抡”“劈”这两个词语,与“拿”“砍”进行比较,让学生懂得课文中的这两个字更准确地写出了盘古分开天地的艰辛与决心。并让学生在朗读时加上自己的动作,让学生感受这些词语的恰到好处。课文描写天地变化时用了这段话“清而轻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应用了大量的反义词,我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找出来,体会作者用这些词语的所妙之处。不过纵观整堂课,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一、内容安排并不恰当。整堂课先是导入新课,接着是检查字词的预习,再就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最后学习课文的1、2、5自然段,几乎一节课学完了整篇课文,知识容量很大,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有点赶时间,少了给孩子们品读、“消化”的时间。二、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虽然有示范,有激情导语,学生能有一定的表现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