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doc_第1页
机电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doc_第2页
机电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doc_第3页
机电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doc_第4页
机电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算机系课程教学大纲机电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2004级)教 学 大 纲济源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8月21 目 录1、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12、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63、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114、电工电子学课程教学大纲175、数控机床与编程课程教学大纲226、冲压工艺与模具课程教学大纲257、塑料工艺与模具课程教学大纲288、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教学大纲319、计算机绘图课程教学大纲3410、液压传动与气动课程教学大纲3811、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4112、压铸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大纲4413、模具材料与失效分析课程教学大纲4714、模具成形设备课程教学大纲5015、模具钳工与模具制造工艺课程教学大纲5216、CA1XA制造工程师课程教学大纲5517、模具先进技术课程教学大纲5818、模具CAD/CAM课程教学大纲6019、三维造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6320、技术物理课程教学大纲6621、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6822、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大纲7123、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7524、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7825、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83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机械制图 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学 时:126 学 分:10(第一学期6,第二学期4)开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第二学期课程类别:必 修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任务图样和文字一样,是人类借以表达、构思、分析和交流的基本工具,在工程技术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无论是机器、仪表、设备的设计和制造,还是施工过程中,都离不开图样。因此,图样是工程技术中一种重要的技术资料,是进行技术交流不可缺少的工具。所以人们常说工程图样是“工程界的共同语言”。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对机械类工程学科来说,它是培养获得工程师初步训练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正投影法来分析、表述机械工程问题、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同时、它又是学生后继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不可缺少的基础。 课程主要任务是: 1、学习平行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2、培养较强的绘图技能;3、学习贯彻制图国家标准技能;4、培养绘制(含零部件测绘)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5、培养空间想象能力;6、培养计算机绘图的初步能力;7、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一)绪论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本课程的研究对象;(2)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3)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和要求;(4)我国工程制图学的发展概况。2、能力培养要求(1)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2)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学习方法和要求;(3)简单了解工程图学的发展概况。(二)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一般规定;(2)绘图工具及其使用;(3)几何作图;(4)平面图形的分析与画法。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一般规定;(2)掌握绘图工具绘制平面图形的方法及其尺寸标注。(三)正投影的基本理论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投影的基本知识;(2)点的投影;(3)直线的投影;(4)直线与点及两直线的相对位置;(5)平面的投影;(6)平面上的直线和点;(7)圆的投影;(8)直线与平面及两平面相交;(9)变换投影面法(本知识点为选学内容); 变换投影面法的基本概念; 点的投影变换; 直线的投影变换; 平面的投影变换。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投影的基本理论;(2)掌握点、线、面投影的规律;(3)能够正确判别两点、两直线的相对位置;(4)能够正确判别点、直线是否在平面上;(5)了解平面变换投影面法的知识。 (四)立体的投影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平面立体的投影及其表面取点;(2)回转体的投影及其表面取点、线;(3)截交线;(4)相贯线。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立体投影的知识;(2)掌握立体的表面交线截交线、相贯线的画法。 (五)组合体的视图及尺寸注法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2)组合体组合形成及其形体分析;(3)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和步骤;(4)组合体的尺寸注法;(5)看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2)掌握形体分析法,并能正确画图,读图和标注尺寸;(3)掌握线面分析法。(六)轴测图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轴测图的基本知识;(2)正等轴测图;(3)斜二等轴测图;(4)轴测剖视图。2、能力培养要求(1)了解轴测图的基本知识;(2)掌握轴测图正等轴测图、斜二等轴测图、轴测剖视图画法。(七)机件的表述方法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视图;(2)剖视图;(3)断面图;(4)局部放大图和简化画法;(5)表述方法的综合举例。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各种视图的画法;(2)掌握各种剖视图的画法;(3)掌握断面图的画法;(4)掌握各种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八)标准件和常用件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螺纹;(2)螺纹坚固件及其连接;(3)键及花键连接;(4)销及其连接;(5)滚动轴承;(6)齿轮;(7)弹簧。2、能力培养要求掌握标准件和常用件机件的表述方法。 (九)零件图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2)零件视图选择;(3)各类典型零件的视图选择;(4)零件图中尺寸注法;(5)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6)表面粗糙度及其注法;(7)公差和配合及其注法;(8)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注法;(9)看零件图的方法步骤。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画零件图的视图选择;(2)掌握零件图的尺寸标注方法;(3)掌握零件图的技术要求;(4)掌握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十)装配图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2)装配体的表达方法;(3)装配图的视图选择;(4)装配图中的尺寸和技术要求; (5)装配图中的零部件序号和明细栏; (6)机器上常见的装配结构;(7)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 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装配图的视图选择和画法;(2)掌握装配图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3)能正确拆画零件图。三、教学时间分配序号教学内容课 时课 时 分 配讲课习题1绪论222制图的基本知识10823正投影的基本理论14144立体的投影121025组合体16166轴测图6427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16168标准件和常用件101029零件图181810装配图16142合 计12010四、课程习题要求每次课后布置15题。五、考试形式及要求考试形式:考试1、第一学期:考试试卷成绩80 + 平时考核20;2、第二学期:考试试卷成绩70 + 平时考核30。六、课程的主要参考书1、刘 力,王 冰机械制图(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蓝汝铭机械制图(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推荐高职系列教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3、赵允岭,王卫民计算机工程制图(计算机工程制图实训教程习题集)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3 七、其它说明 1、本课程安排6学时机动;2、本课时实践性较强,宜精讲、多练、从中加强绘图能力训练。本课程的作业分配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减;3、部件绘制另安排二周在第二学期中进行,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4、本课程只能为学生的绘图和读图能力打下一定基础,在后继课程、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必须逐步提高。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 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学 时:96 学 分:8(4+4)开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第二学年第一学期课程类别:必 修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机械制图、金工实习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任务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和新的科学技术做准备。本课程的任务是:初步掌握分析解决工程实际中简单力学问题的方法;初步掌握对杆件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的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机械零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为学习专业课和新的科学技术打好基础,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技术改造工作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模块一 静力学第1单元 静力学基础1、介绍静力学的基本概念,静力学公理,约束、约束反力与受力图。2、掌握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公理及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的绘制。第2单元 平面力系1、介绍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建立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式,求解平面力系。2、掌握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解决物系的平衡问题。模块二 材料力学第3单元 拉伸与压缩1、本章主要介绍材料力学的任务和研究对象。拉伸和压缩的概念,求内力的截面法,横截面上的正应力;轴向横向变形、应变、虎克定律;材料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强度计算。2、理解拉伸和压缩的概念、材料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掌握求解内力的截面法、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第4单元 剪切与挤压1、介绍剪切和挤压的概念、 剪切力和剪切应力,剪切的实用计算,剪切面积的确定;挤压力和挤压应力,挤压的实用计算,挤压面积的确定;剪切和挤压的强度计算。2、理解剪切和挤压的概念;掌握剪切与挤压面积的确定、剪切和挤压的强度计算。第5单元 扭转1、介绍圆轴扭转的概念;外力偶矩的计算,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内力扭矩及扭矩图绘制;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圆轴扭转时的变形,扭转角,单位长度扭转角,抗扭刚度;圆轴扭转的强度条件,圆轴扭转的刚度条件,圆轴扭转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的应用。2、理解圆轴扭转的概念及横截面应力分布规律;掌握外力偶矩的计算及扭矩图绘制;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规律,圆轴扭转的强度和刚度计算。第6单元 弯曲1、介绍了平面弯曲的概念、直梁弯曲时的内力计算、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画法、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应力及其计算、梁弯曲的强度条件。2、理解平面弯曲的概念及截面应力分布规律;掌握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画法、平面弯曲的强度计算。模块三 常用机构和机械传动第7单元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1、介绍平面机构的运动副、运动副的分类、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及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2、理解平面机构相关的基本概念;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第8单元 平面连杆机构1、介绍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特点及应用(铰链四杆机构、滑块四杆机构);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特性(极限位置、极位夹角、行程速比系数、压力角、传动角、死点位置)、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2、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演化、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断、平面四杆机构运动特性的分析、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第9单元 凸轮机构和间歇运动机构1、介绍凸轮机构的类型、工作原理及应用实例;凸轮机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凸轮轮廓的设计;2、掌握凸轮机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及位移线图的绘制、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的设计。3、介绍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实例。模块四 机械设计基础第10单元 机械零件设计概述1、介绍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步骤,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和性能,机械零件选用材料的基本原则,机械零件的工艺性及标准化等。2、掌握材料的性能和零件选材的基本原则,掌握机械零件设计的要求。第11单元 螺纹联接和螺旋传动1、介绍螺纹联接的类型和应用;螺纹的形成、分类和参数;螺纹联接的计算。2、了解螺旋机构的类型和应用;掌握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方法。第12单元 带传动和链传动1、介绍带传动和链传动的类型和工作原理,带传动过程中的受力及失效分析,带传动的设计计算;带传动张紧与维护。2、掌握带传动的张紧与维护,了解带传动的受力分析,掌握带传动的设计计算及相关图册的查阅。第13单元 齿轮传动和轮系1、介绍齿轮机构的组成、特点、分类,直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主要尺寸的计算;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强度计算、设计方法及润滑;齿轮齿形加工方法;简要介绍了与斜齿、锥齿轮传动的相关问题。2、了解齿轮机构的组成、特点、分类,斜齿、锥齿轮传动;掌握直齿圆柱齿轮主要尺寸的计算、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3、介绍轮系的类型、定轴轮系、行星轮系、混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4、了解轮系的分类、特点及应用,掌握定轴轮系、行星轮系传动比计算。第14单元 轴及其联接1、介绍轴的分类与应用、轴的材料选择;轴的结构设计、轴的强度计算。2、掌握轴的分类与应用、轴的结构设计、轴的强度计算。介绍键联接、销联接、螺纹联接的类型和特点;联轴器和离合器等。第15单元 轴承1、介绍滑动轴承及其工作原理、滑动轴承的结构、轴瓦的材料和轴瓦结构;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和类型选择,滚动轴承的计算,滚动轴承的组合结构和润滑、密封与维护。2、了解滑动轴承工作原理、结构及轴瓦的材料,滚动轴承的类型、润滑、密封及维护;掌握滚动轴承的代号表示,滚动轴承的轴向固定方法及选择计算。第16单元 弹簧1、介绍圆柱形弹簧的结构、材料和制造方法;拉伸弹簧和压缩弹簧的设计计算。2、掌握弹簧的分类、结构和弹簧的设计。3、附:实训内容(1)项目一、机构和零件认识(4学时)(2)项目二、金属材料的拉伸试验(2学时)(3)项目三、机构测绘与运动简图绘制(2学时)(4)项目四、齿轮范成实验(2学时)(5)项目五、材料弹性模量测定(2学时)4、课程设计(1)目的: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使学生能根据设计任务拟定总体方案,按机器工作状况分析、计算作用在零件上的力,选择合理的材料、计算确定零件的主要尺寸,考虑制造、使用、维修等问题,进行结构设计,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注明有关技术要求。(2)设计题目:简单机械传动装置(以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为主体的机械传动装置)。(3)工作量:装配图一张(0号或1号图纸);零件工作图一二张;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约10000字左右)。(4)课程设计后应进行答辩,按五级分评定成绩。三、课程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学时模块一静力学第1单元静力学基础静力学的基本概念,静力学公理。 8约束、约束反力与受力图。第2单元平面力系力之矩及平面力偶系的平衡力向一点平移、平面一般力系简化4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物体系统的平衡模块二材料力学第3单元轴向拉伸与压缩轴向拉(压)杆的内力与截面法6轴向拉(压)杆的应力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轴向拉(压)杆的变形计算材料在拉(压)时的力学性质、许用应力与安全系数项目二:金属材料的轴向拉伸实验项目五、材料弹性模量测定4第4单元剪切与挤压剪切与挤压的强度计算2第5单元 扭转圆轴扭转的概念、扭矩和扭矩图4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强度计算圆轴扭转时的刚度计算第6单元 弯曲平面弯曲的概念和实例、梁的内力4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Q(x)、M(x)图q(x)、Q(x)、M(x)之间的微分关系、Q、M图的快速作图法弯曲正应力、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应用弯曲剪应力模块三常用机构和机械传动第7单元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运动副及其分类、平面机构运动简图4平面机构的自由度项目三:机构测绘与运动简图绘制项目一:机构和零件认识实习24第8单元平面连杆机构平面连杆机构概述、四杆机构的演化8四杆机构类型的判断、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用图解法设计四杆机构第9单元凸轮机构和间歇运动机构凸轮机构的类型及应用从动件常用的运动规律6图解法设计盘形凸轮轮廓凸轮机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间歇运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实例模块四机械设计基础第10单元机械零件设计概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步骤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和性能选择材料的基本原则4第11单元螺纹联接和螺旋传动螺纹联接的类型和连接件螺旋副的受力分析螺纹联接的预紧、防松和强度计算螺旋机构简介4第12元带传动和链传动带传动概述6三角带传动设计链传动介绍第13单元齿轮传动和轮系概述、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14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渐开线齿轮加工原理斜齿圆柱齿轮、圆锥齿轮机构齿轮的失效形式和齿轮材料、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强度计算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直齿锥轮传动、蜗杆传动轮系概述、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行星轮系传动比计算;项目四、齿轮范成实验第14单元轴及其联接轴的类型和材料;轴的结构设计和计算;轴的联接;联轴器和离合器;键联接、销联接、螺纹联接的类型和特点6第15单元轴承概述、液体滑动轴承简介2滚动轴承的结构、类型和代号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滚动轴承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第16单元弹簧圆柱形弹簧的结构、材料和制造方法;拉伸弹簧和压缩弹簧的设计计算4四、课程习题要求按课后习题选择性完成五、考试形式及要求考试形式:考试1、第一学年第二学期:考试试卷成绩80 + 平时考核20;2、第二学年第一学期:考试试卷成绩70 + 平时考核30。六、课程的主要参考书1、何元庚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高等教育出版社2、胡家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3、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4、程嘉佩材料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5、胡仰磬理论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6、李培根机械工程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7、王 军机械基础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8、曾宗福机械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9、潘旦君机械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七、说明1、课堂讲授: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程实验环节相结合的方法,将几种教学方法穿插进行,以增强学生学习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此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要求。2、能力培养要求:培养学生学会静力分析、物系平衡计算和简单工程构件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一般机械传动装置、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及设计步骤;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图册和规范等)的能力。3、建议尽可能多地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或现场进行教学。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 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学 时:72 学 分:6开课学期:第二学年第一学期课程类别:必 修课程性质:技术基础课先修课程:机械设计基础、金工实习、机械制图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任务机械制造基础是模具和机械类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材料、金属材料性能;机械制造过程中工艺系统、表面成形和切削加工的基本理论;掌握常用加工方法及其工艺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知识、应用和发展。掌握常用加工方法的综合应用,机械加工工艺、装配工艺设计的方法,初步掌握工艺装备选用和夹具设计的方法。初步具备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工艺技术问题的能力,进行产品质量控制的能力。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 机械制造过程概述(一)教学内容1、机械制造过程;2、机械制造的生产组织。(二)教学要求1、掌握内容:掌握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概念(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工序、安装、工位、工步、走刀等)及其基本组成;2、熟悉内容:各种生产组织类型的特点。零件的材料选择(一)教学内容1、金属的结构和铁碳合金相图;2、钢的热处理;3、工业用钢;4、铸铁;5、其它材料;6、零件的材料选择。(二)教学要求1、了解金属的晶体结构和合金相图;了解其它非铁材料;2、掌握钢、铁性能、牌号、应用及其热处理;3、掌握零件的材料选择原则和方法。第三章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一)教学内容1、零件表面的成形和机械加工运动;2、金属切削机床;3、刀具;4、夹具概述;5、工件。(二)教学要求1、掌握内容:金属切削刀具的组成及刀具几何角度,夹具的概念、构成及类型以及工件的安装和基准;2、熟悉内容:切削运动、切削要素及切削过程中工件上的表面;3、了解内容:金属切削机床特点及应用。第四章 金属切削过程(一)教学内容1、金属切削过程;2、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3、切削过程基本规律的应用。(二)教学要求1、掌握内容:掌握切削过程的变形和在切削过程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切削力、切削热、刀具磨损等)以及屑瘤成因作用,切削过程中切屑的种类、产生条件及影响因素;2、熟悉内容:切削过程中切削层、切削层参数;3、了解内容:切削加工性及切削液的作用、种类和使用方法。第五章 车削加工(一)教学内容1、车削加工概述;2、车床;3、车刀;4、车削夹具。(二)教学要求1、掌握内容:车削加工的工艺特点及车刀的分类;2、熟悉内容:车床的组成、运动、分类及用途;3、了解内容:车削加工中常用的夹具。第六章 铣削加工(一)教学内容1、铣削加工概述;2、铣床;3、铣刀;4、铣削夹具。(二)教学要求1、掌握内容:铣削过程、铣削方式及工艺特点;2、熟悉内容:铣床的组成、运动、分类及用途;3、了解内容:铣刀的分类及铣床夹具。第七章 钻削、铰削和镗削加工(一)教学内容1、钻头和钻削加工;2、铰刀和铰削加工;3、镗刀和镗削加工;4、镗床和钻床;5、钻削夹具和镗床夹具。(二)教学要求1、掌握内容:钻削、铰削和镗削加工的工艺特点;2、熟悉内容:钻头、铰刀、镗刀结构及钻床、镗床的组成、运动分类及用途;3、了解内容:钻削夹具和镗床夹具。第八章 磨削加工(一)教学内容1、磨具的特性和选用;2、磨削加工类型和运动;3、磨削原理;4、磨床;5、先进磨削技术简介。(二)教学要求1、掌握内容:磨削加工过程及工艺特点;2、熟悉内容:磨具的特性及其选择和磨床的组成、运动、分类及用途;3、了解内容:先进的磨削技术。第九章 齿形加工(一)教学内容1、齿形加工方法;2、滚齿加工;3、插齿加工;4、其他齿轮加工方法。(二)教学要求1、掌握内容:掌握齿轮加工机床(滚齿机和插件机)的组成、运动及用途;2、熟悉内容:齿轮齿形的成形方法(成形法和展成法);3、了解内容:了解工程塑料的成形及快速成形技术。第十章 其他加工方法(一)教学内容1、刨插削加工;2、拉削加工;3、金属塑性成形;4、工程塑料的成形;5、快速成形技术。(二)教学要求1、掌握内容:金属塑性成形的方法、分类及其特点;2、熟悉内容:拉削、刨削加工方法及特点,掌握拉刀的组成及结构要素;3、了解内容:工程塑料的成形及快速成形技术。第十一章 精密和特种加工(一)教学内容1、精密和超精密加工;2、特种加工技术;3、表面处理技术。(二)教学要求1、掌握内容:电火花加工、激光加工的原理、特点及应用;2、熟悉内容: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的主要方法;3、了解内容:电解加工的原理、特点及应用。第十二章 机械制造精度的实现(一)教学内容1、机械零件制造精度;2、机械装配精度。(二)教学要求1、掌握内容:掌握并熟练应用工艺尺寸链的分析及计算;2、熟悉内容:机械零件制造精度和装配精度的内容及获得方法。第十三章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设计(一)教学内容1、机械制造工艺规程概述;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3、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的确定;4、数控加工工艺设计;5、成组工艺和CAPP;6、装配工艺规程设计;7、工艺过程技术经济分析。(二)教学要求1、掌握内容:掌握工艺规程的拟定及作用,制定工艺规程的步骤、方法原则,工艺路线的拟定加工余量的确定及典型零件的工艺过程分析;掌握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方法、步骤组织形式及工艺过程技术经济分析;2、了解内容: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成级工艺和CAPP的原理及特点。第十四章 机械加工误差分析(一)教学内容1、加工误差的组成;2、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3、定位误差;4、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误差;5、工艺系统的热变形误差;6、加工误差综合分析。(二)教学要求1、掌握内容:定位误差的概念与计算及典型表面定位误差的应用;2、熟悉内容:误差的分类、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的内容、受力变形减少的主要措施、热变形减小的主要途径,内应力的概念及产生内应力的原因 。第十五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一)教学内容1、概述;2、加工表面几何特征的形成及影响因素;3、加工表面物理力学性能的变化及影响因素。(二)教学要求1、熟悉内容:熟悉表面质量的主要内容对产品使用性能的影响,加工表面几何特征的内容、形成及影响因素,影响表面的物理力学性能变化的因素;2、了解内容:受迫振动和自激振动的特性及消除自激振动的途径。第十六章 专用夹具设计(一)教学内容1、工件的定位方法和定位元件;2、工件的夹紧;3、专用夹具设计方法;4、组合夹具简介。(二)教学要求1、掌握内容:掌握夹紧力的确定,夹紧装置的组成和基本要求;2、熟悉内容:熟悉工件定位方法,定位元件的作用及应用。了解内容:了解专用夹具的设计方法,组合夹具的特点、元件。3、附:实验要求(1)硬度实验;(2)相图观察。 三、课程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授课学时实践课学时小计1机械制造过程概述222零件的材料选择104103机械加工工艺系统684金属切削过程465车削加工42(现场教学)66铣削加工447钻削、铰削和镗削加工448磨削加工449齿形加工2210其他加工方法2211精密和特种加工2212机械制造精度的实现2213机械制造工艺规程设计82(现场教学)614机械加工误差分析2215机械加工表面质量4416专用夹具设计62(现场教学)4合 计621072四、课程习题要求 按课后习题。五、考试形式及要求考试六、课程的主要参考书1、李 华机械制造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卢秉恒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电工电子学课程教学大纲电工电子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学 时:120 学 分:10(5+5)开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第二学年第一学期课程类别:必修课 课程性质:专业课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任务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程,分为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部分。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可以获得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课打好基础,也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课程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理解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2)理解电路的基本定律并能正确应用;(3)了解电路的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状态,理解电功率和额定值的意义。2、能力培养要求(1)会计算电路中各点的电位;(2)掌握用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分析电路的方法。(二)正弦交流电路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理解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相位差、有效值和频率,理解相量表示法;(2)理解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复阻抗和相量图,掌握用相量法计算简单正弦电路和方法;(3)正弦交流电路的瞬时功率,掌握有功功率、功率因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无功功率,视在功率的概念和提高功率因数的经济意义;(4)了解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的条件和特征。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阻抗串联和阻抗并联的计算;(2)掌握用相量法计算简单正弦电路和方法。(三)三相交流电路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掌握对称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方法;(2)掌握三相负载的连接方法;(3)了解三相电源的产生方法,了解三相四线制供电电路。2、能力培养要求掌握负载星形连接(四)电路的暂态分析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了解产生过渡过程的内因和外因;(2)掌握换路定则;(3)掌握求解一阶电路过渡过程的三要素法。2、能力培养要求掌握换路定理(五)变压器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了解磁路的基本概念,了解铁心线圈的基本电磁关系;(2)了解单相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额定值,掌握电压、电流及阻抗变换。2、能力培养要求掌握电压、电流及阻抗变换。(六)电动机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机械特性以及铭牌数据的意义;(2)了解调速和制动的方法;(3)掌握启动和反转的方法。2、能力培养要求(1)能看懂电机的铭牌;(2)掌握启动和反转的方法。(七)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了解常用控制电器的功能和用法;(2)掌握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短路、过载、失压保护方法;(3)掌握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启停、自锁、连锁控制 、行程控制和时间控制。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短路、过载、失压保护方法;(2)掌握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启停、自锁、连锁控制 、行程控制和时间控制。(八)安全用电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了解安全用电的常识和重要性;(2)了解接零、接地保护的作用和使用条件。2、能力培养要求理解接地和接零保护的作用和使用条件。(九)半导体器件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理解PN结的单向导电性;(2)理解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3)理解三极管的结构、电流放大作用、特性曲线及主要参数。2、能力培养要求掌握三极管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十)基本放大电路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正确理解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2)正确理解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放大倍数;(3)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估算法,小信号等效电路法;(4)了解共射极放大电路、集电极放大电路、差分放大电路和互补对称放大电路的特点。2、能力培养要求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估算法,小信号等效电路法。(十一)运算放大器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及其电压的传输特性;(2)了解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和特性;(3)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方式、同相输入方式及差动输入方式;(4)正确分析计算比例运算、加法运算、减法运算、积分运算和微分运算;(5)了解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和保护电路。2、能力培养要求正确分析计算比例运算、加法运算、减法运算、积分运算和微分运算。(十二)直流稳压电源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了解单相整流、滤波、稳压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了解集成稳压器的应用。2、能力培养要求掌握单相整流、滤波、稳压电路的基本组成。(十三)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掌握逻辑代数的运算规则;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2)掌握“与”、“或”、“非”、“与非”等门电路的逻辑功能;(3)了解加法器、编码器、译码器和数字显示的功能。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逻辑代数的运算规则;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2)掌握“与”、“或”、“非”、“与非”等门电路的逻辑功能(十四)触发器及其电路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掌握RS触发器、JK触发器、D触发器的功能;(2)了解寄存器、计数器和555定时器的原理和应用。2、能力培养要求掌握RS触发器、JK触发器、D触发器的功能。电工电子学课程教学大纲三、课程学时分配序号课程内容理论实验习题讨论1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124习题和讨论可根据内容需要灵活安排2单相正弦交流电路1243三相正弦交流电路1424磁路及变压器65三相异步电动机826继电-接触器67安全用电48电子电路中常用元件69放大电路8210集成运放611直流稳压电源612逻辑门电路6213组合逻辑门电路414触发器及应用6合 计10416合计:120学生实验(一) 实验内容(1)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2)验证基尔霍夫定律;(3)日光灯功率因数的测定;(4)电动机正反转控制;(5)共射放大电路有关参数的测定;(6)集成逻辑门电路逻辑功能的测试。(二)对实验的能力要求(1)培养学生使用各种仪器的能力;(2)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4)培养学生编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四、习题要求课后必须精选适量的习题作业,以巩固和加强理解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技能,培养学生严禁的工作作风,根据学生适当情况上适当的习题课。五、考试形式及要求闭卷考试六、课程的主要参考书1、钟治汉电工电子技术(上册)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2、吴 项电工电子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3、魏志源电子技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4、丁承浩电工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5、陈小虎电工实习(1)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6、林平勇电工电子技术七、说明1、本课程教学安排分两个学期,第1学期电工部分,第3学期电子部分,本大纲的学时分配是建议性,不同专业可跟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2、本课程适应于采用演示与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还可以借助幻灯,电视,电影,现场观摩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对抽象概念的认识,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3、作业要求课后必须精选适量的习题作业,以巩固和加强理解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根据学生情况上适当的习题课。71数控机床与编程课程教学大纲数控机床与编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数控机床与编程 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学 时:72 学 分:6开课学期:第二学年第二学期课程类别:必 修课程性质:专业课先修课程:机械制造基础、车工工艺学及车工技能训练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任务数控机床与编程是模具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主要讲授数控加工过程中有关工艺分析、数值计算、基本的编程功能指令,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程序编制方法及数控机床的使用,维护和维修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的要求:1、合理制订数控加工的工艺方案;2、合理确定走刀路线、合理选择刀具及加工余量;3、掌握编程中数学处理的基本知识及一定的计算机处理能力;4、掌握常用准备功能指令、辅助功能指令、宏功能指令,手工编写一般复杂程度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5、具有调试加工程序,参数设置、模拟调整的基本能力;6、会分析、解决生产中与数控设备有关的一般技术问题。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一)数控加工概述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数控机床的基本概念、分类;(2)数控机床的加工原理、组成;(3)数控机床的发展。2、能力培养要求(1)理解数控加工与通用机械加工的区别;(2)掌握数控机床的组成、分类;(3)了解数控机床技术的发展。(二)数控机床概述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数控机床的坐标系和主要性能指标;(2)数控车床的用途、布局和结构;(3)数控铣床的用途、布局和结构;(4)加工中心的用途、布局和结构。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数控机床的坐标系;(2)了解数控机床的主要性能指标;(3)了解数控车床、铣床、加工中心的用途、布局;(4)了解数控车床、铣床、加工中心的基本结构。(三)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1、知识点和教学基本要求(1)数控技术的常用术语;(2)数控编程的基本指令;(3)数控编程的工艺处理。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数控程序的结构、坐标系的设定;(2)掌握数控编程的G指令、M指令等;(3)理解数控编程时的工艺分析和工艺处理。(四)数控车床的编程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数控车床编程基础;(2)基本编程方法;(3)数控车床编程实例;(4)数控车床的操作。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数控系统的基本指令和坐标系;(2)掌握数控车床的基本编程方法;(3)掌握数控车床程序的编制技巧;(4)了解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五)数控铣床的编程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数控铣床编程基础;(2)基本编程方法;(3)数控铣床编程实例;(4)数控铣床的操作。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数控系统的基本指令和坐标系;(2)掌握数控铣床的基本编程方法;(3)掌握数控铣床程序的编制技巧;(4)了解数控铣床的基本操作。(六)加工中心的编程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加工中心编程基础;(2)基本编程方法;(3)加工中心编程实例;(4)加工中心的操作要点。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数控系统的基本指令和坐标系;(2)掌握加工中心的基本编程方法;(3)了解加工中心程序的编制技巧;(4)了解教工中心的基本操作。(七)数控设备的选择和维护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数控设备的选择;(2)数控设备的维护和保养。2、能力培养要求(1)了解数控设备选择时应考虑的因素;(2)了解数控设备使用时的维护和保养。三、课程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学时数合计讲授习题现场教学1数控加工概述442数控机床概述8623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664数控车床的编程2620465数控铣床的编程1812466加工中心的编程667数控设备的选择和维护442总 计7258816四、课程习题要求作业的重点放在数控车、铣的综合训练上,各通过12个典型作业的完成来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控程序的编制方法和步骤。五、考试形式及要求考试形式:考查要求:1、综合作业的完成质量占60;2、考查试卷的完成占40。六、课程的主要参考书1、唐 健模具数控加工及编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2、夏凤芳数控机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王志平数控机床与编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余英良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七、说明1、本课程涉及到电子技术、测试技术、计算机知识,制造工艺及机床等各方面知识,是一门综合性根强的课程,要求有电子技术基础、气动液压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等作为先修课程。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数控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