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教案 1、燕子 目的要求 : 1、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3、学会本科生字、新词,运用图文集合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 教学难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教具学具:教学挂图、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默读 “ 导读 ” 部分,了解本组教材的内容和要求。 二、指导学生看图 1、出示 “ 燕子 ” 图让学生说说燕子的形状。 2、出示插图,看图并引导叙述图意 。 按由近到远的顺序观察春天的景色 。 观察近处空中的燕子 。 观察远处落在电线上的燕子 。 四、检查预习: 1、默读课文,说说燕子是什么样子的,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 五、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1、理解第一自然段 ( 1)、默读思考:用不同符号分别划出描写燕子的外形特点和燕子的性情特点的句子。 ( 2)、讨论解答 。 ( 3) 、 练习背诵 。 2、理解第二自然段 ( 1)看图说说春天的特征 春天的柳树 有什么特点 理解 “ 聚拢 ” 、 “ 像赶集似的 ” ,体会写法。 想想 “ 光彩夺目的春天 ” 是什么样的。 ( 2)理解 “ 生机 ” 和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 感情朗读,想象画面。 练习背诵 3、图文对照理解 3-4 自然段 出示画面 、理解第 3 自然段 观察飞行中的燕子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想象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 。 看图说说燕子飞行时的特点 。 、理解第 4 自然段 观察落在电线上的燕子,读读第自然段。 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 “ 五线谱 ” 、 “ 音符 ” 各指什么?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指名读比喻句,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练 习背诵 六、作业: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后记 : 1、学生对燕子外形描写接受较快。 2、对课文学习感情浓厚,掌握了描写燕子外形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写法 。 1、自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讨论交流: 课文从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分别写了燕子的什么特点? 二、指导、检查背诵 1、自读课文,谈谈自己的收获。 2、指导学生按自然段背诵。 3、检查背诵(小组互查 教师抽查) 三、指导识记生字、词 。 1、 出示生字卡片,抽查读音。 2、交流识记方法,重点指导 “ 俊 ” 、 “ 拢 ” 、 “ 奏 ” 的写法。 3、练习书写。 四、作业 1、熟练背诵课文。 2、预习 2、古诗两首。 板书设计: 羽毛 外形 翅膀 尾巴 赞 热 燕子 飞回 增添生机 美 爱 春 大 姿态优美 天 自 飞行 速度快 然 心情高兴 停歇 电线 曲谱 燕子 音符 教学后记 : 1、课文简单易懂,贴近生、学生学习兴趣较浓。 2、学生易写错“漾、倦”这两个字的笔画。 3、通过学习课文,学生提高了对环保的意识。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 4 个生字,会写 7 个全字,能正确读写 “ 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 ” 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是重难点 。 教学准备: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安排: 3 课时 第一课时 咏柳 教学过程 一、 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 :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 ?(指名背诵) /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熹一起走进迷人的春天,看看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 咏、绦 。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 “ 绦 ”“ 妆 ”“ 裁 ” 。 3、根据注 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 碧玉妆成一树高 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 ?(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 (2)“ 绿丝绦 ” 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 “ 绿丝绦 ” ?(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 “ 不知细叶谁裁出 ” 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 二月春风似剪刀 ” 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为什么这么比喻 ?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 ,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四、背诵古诗。 五、作业。 板书设计: 咏柳 碧玉妆成 绿丝绦 写实 咏柳 谁裁出 赞美春天 春风似剪刀 想象 教学后记: 诗句描写舒情,学生朗读流利,认识快。 第二课时 春日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 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 “ 泗、滨 ” 。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 “ 胜 ”“ 泗 ”“ 滨 ”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四、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 “ 焕然一新 ”吗? (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 “ 无边光景一时新 ”) (2)“ 万紫千红 ” 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 ?(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 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背诵古诗。 五、作业。 1、 背诵古诗。 2、 收集诗歌。 板书设计: 春日 万紫千红总是春 教学后记 :学生对春日这首诗歌感觉生疏,学起来不够投入,使课堂教学中带来有些难度,教师需另找时间进行补救。 第三课时 (复习旧知;指导书写生字;交流学习所得 ) 一、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咏、碧、妆、裁、剪、滨、紫 2、自主识记字形,集体交流 : 提醒: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3、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 “ 裁 ” 是半包围结构,里面 “ 衣 ” 字的最后一 笔是点,不是捺; “ 滨 ” 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 “ 紫 ” 字的下面 “ 糸 ” 不要丢掉一点。 三、书写练习。 四、拓展阅读: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 五、 作业: 背诵古诗给家人听及默写古诗。 教学后记 :通过复习,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稳固,并能领悟诗意。 。 3、荷 花 一、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满池荷花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用词的准确,会用 有的 .有的 .有的 .说几句话。 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满池荷花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理解 “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 真了不起 ” 等语句。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荷塘图,说一说你所看到的景色。 2、我们来看看叶圣陶爷爷是怎么写荷花的。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 情况。 ( 1)出示生字新词 ( 2)指名读,正音 ( 3)说一说自己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莲蓬:图示理解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3、指名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初步读出感情。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多读几遍,要求读出你所能体会到的美来。 2、自由读 3、指名读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教学后记 :课文描述生动、逼真,学生学习兴趣较浓,对课文词语易理解。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第二、三自 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1、自由读课文,想象荷花的样子。认真朗读课文,通过你的朗读把荷花的美读出来。 2、指名读课文,你觉得怎么读能表现出荷花的美就怎么读,读后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其他同学听说说你从他们的朗读中觉得荷花美吗?为什么? 3、把你觉得最好看的一种记在自己的脑海里。说给同学们听听。 4、指名说 5、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你还能想象出哪些样子的荷花,描述一下。 6、老师这儿有一些荷花图,看图仿照书上的句子说说它们的姿势。 7、看了这么多荷花你想说什么?你有 什么感觉? 二、细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体会溶入自然的感觉。 1、引读课文 看着这么多的荷花,大家都觉得陶醉了。觉得自己仿佛就是 2、说说看小鱼、蜻蜓会告诉我什么?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3、看图,体会这种感觉。 4、说说自己看后的感觉。 四、指导背诵 1、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看谁读得最好。 2、你能把它背出来吗?看课件背诵。 3、指名背诵。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种花。 板书: 闻 到 清香 叶:多 绿 大 圆 荷花又香又美 荷花 看 到 活的画 花:才开 全开 将开 人花共舞池间 想 到 “我”仿佛成了荷花,翩翩起舞 教学后记 : 1、学生朗读流 利、学会品读优美的词句。 2、学生易把“挨”的第一声读成第四声。 4、珍珠泉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并在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背诵指定段落。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珍珠泉的美景。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 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四、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以 “ 珍珠泉何以为珍珠 ” 为探索主线,力求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 和谐互动的实践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热情参与,积极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走进文中情景,自主地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美,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流程 一、以问促读 1在黑板上写 “ 泉 ” :同学们,这是什么字?它是什么意思? 教师:对, “ 泉 ” 是指 “ 从地下流出的水 ” 。 2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写这个字吗?对,今天我们要学 习的课文中描写了清澈的泉水,谁来读读有关句子。 3课题中还有两个字:珍珠(教师板书)。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谁见过珍珠?来介绍介绍。 二、以疑促读 1请同学们再次根据阅读提示,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要求:要读出问题来,然后尝试利用查字典等方法解决问题,在自己体会最深和感觉还有问题的地方做上记号。 2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简单问题立刻互相解决,遇到稍难的问题可保留。 三、以赛促读 1珍珠通常晶莹剔透,历来为人们所爱。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为什么课题中要加上 “ 珍珠 ” 一词呢?下面请大家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在作者家乡的村里,那一眼清泉叫 “ 珍珠泉 ” ?思考以后在小组比赛朗读交流。 2全班朗读交流,估计学生从以下方面找到理由,教师相机引导:( 1)泉水青绿,如晶莹的珍珠。( 2)水泡闪亮,如彩色的珍珠。 四、以评促读 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 1)水泡给人怎样的感觉?从哪里感觉它像珍珠?学生有感情朗读,特别是 “ 水泡闪亮闪亮的等句子。再读,你还喜欢哪些对水泡的描写,为什么?请学生来读一读,然后互评。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他们可能还喜欢水泡的有趣。特别注意以下地方 嘟噜 嘟噜,扑哧一笑,还有第五自然段的三个问句,都要体现 “ 有趣 ” 。 ( 2)泉水晃荡,泼洒一路珍珠。多么富有情趣,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评一评。 ( 3)你最喜欢什么样的珍珠?把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评一评。 五、以品促读 1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流露在字里行间,你还能从什么地方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吗?如果学生回答有难度,让学生通过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从读中品味、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2课文中采用了多种方法描写景物特点。出示例句引导学生反 复品读这些句子是怎样描写景物特点的,学生互相读、交流、评价。 3其实,老师这儿还有一篇类似的文章叫趵突泉,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与这篇文章对比一下,看看有什么相似点。 六、以用促读 1用赞美的语气感情朗读全文。 2摘录喜欢的词句,背诵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 4、珍珠泉 位置 清、绿、深 叙 美丽 述 特点 水泡色彩斑斓 顺 有趣:冒水泡 序 喜爱 之情 教学后记 :学生根据阅读思路,把握阅读要求领略课文的含义,但在学习中对“交错”这个词不大理解。 语 文 园 地 一 教学目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课前准备: 1、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 2、搜集一篇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五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我门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 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 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 五、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 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 一处家乡景物。 第二、三课时 习作 -、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 二、自主习作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 第四课时 修改习作 一、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 可选 2 4 篇各具特点的习作,扣写得比铰清楚的,想象较丰富的,并加上传说的,或者存在带有共性的缺点。 评价标谁: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 二、修改习作 三、老师范读优秀习作。 四、宽带网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 。 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第五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例:大小 多少 东西 来往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 1)自己尝试填一填 (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读读背背 ( 1)自由读成语 (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峭 (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 第二行:写日月的 第三行:描写山的 ( 4)多样读 ( 5)背诵 5翠鸟 教学目的 1 11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 部、衬衫、透亮、泡泡、又尖又长、清脆、一眨眼、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等词语。 2 3 4 教学重点 : 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难点 : 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教学时间 : 2 课时 教学准备 : 挂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触发个性 师述:同学们,听(多媒体课件播放“ 百鸟争鸣”声)你们听到了什么? 你们都喜欢鸟吗?都喜欢哪些鸟?为什么? 1(鹦鹉):它可以模仿人类说话。 2(鸿雁):它每到春天就会来到我们身边。它是春的使者。 3(黄鹂):它的歌声清脆悦耳。 4(啄木鸟):因为它可以捉虫子,是森林的医生。 二、揭示课题 过渡:是呀,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都喜欢它。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的朋友翠鸟,一起叫一叫它的名字,(齐读课题)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翠鸟。 1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 2翠鸟的羽毛很漂亮。 3翠鸟的眼睛非常透亮,嘴巴又尖又长。 三、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1读音:有“赤、衬、衫”(翘舌音)、“秆、衬、衫、泛、翁”(前四者为前鼻音,最后一个为后鼻音)。 2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如,可以联系已经学过的生字,用加减或者替换偏旁的办法学习生字:“秆、绣、褐”,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结合班级同学的姓氏学习“翁”,颜色或衣服学习“赤、褐、衬、衫”等。“秆、腹、衬、衫、泛、泡、饲、陡”都属于左右结构。 3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有个别字的笔画需要特别说明 :指导“翠、翁”“秆、透”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它们分别有“羽”“禾”的部件。 四、抽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五、课堂作业: 1写生字。 2抄写生词。 六、自由读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下节课交流。 教学后记 :学生朗读流利,并能对描写外形的句子理解深刻。 第二课时 一、检查回家读书情况。 1抽读。 2小组读。 3齐读。 二、读文作画、张扬个性。 1师述: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读完了课文,你对翠鸟又有了哪些了解呢? (学生自由发言,抓住翠鸟的特点,进一步了解翠鸟的样子、生 活习性和活动。) 过渡:看来,同学们通过读书,已经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给我们描述了翠鸟的外表、活动以及生活习性。你们喜欢翠鸟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 2课堂训练: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最擅长的方式,选择你最喜欢的内容,进一步深入地学习课文,看谁收获大。谁喜欢翠鸟外形部分?愿意来亲手画一画翠鸟吗?好,请同桌或小组合作,画一只课文中描写的翠鸟。喜欢翠鸟捉小鱼部分的同学请站起来,老师也很喜欢读这一部分内容,我已经练习读了七八遍了,觉得能够读出翠鸟捉小鱼的情景了。你想和老师比比吗?好,你们赶快练习,可以找自己的 小伙伴切磋一下,看能不能比过老师。有没有两部分都喜欢的?肯定有。爱学习的孩子总是这样。你们学习完一部分,可以学习另一部分。好,大家开始吧。 (学生自由分组学习,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 3师述:刚才同学们学习很投入,读书很认真。我们来交流一下,哪几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画的翠鸟?大家看他们画得好不好,与课文内容是否相符。(实物投影一个小组送来的画) 4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能根据自己的感悟想象画出美的图画来,这说明你们读懂了课文。老师也画了一只翠鸟(多媒体课件展示),可是忘记了涂色,大家能不能看着提示, 来介绍一下它的样子呢?自己练习说一说。(学生练习) 三、评读感悟,凸显个性 1师:翠鸟又漂亮又机灵,还擅长捉鱼。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同学我们一起来比比吧。(学生合作学习,汇报交流) 2共同评议。 3师小结:翠鸟太可爱了,应该保护它。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很难捉到。翠鸟应该生活在大自然里,不能捕捉,如果捉了也活不久,会害了它。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不能捉。其实,翠鸟在全世界有 60 多种,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只是其中的一种。就让这可爱的小生灵在大自然中快乐、自由地生活着吧!(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各样的翠鸟) 四、拓展延伸,放飞个性 师: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凭着自己的力量,读懂了课文,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或疑问,请大家结合自己的收获或疑问给自己布置一道家庭作业题。 选作: 1现在,鸟儿的家都被淘气的小朋友捣坏了,我要为鸟儿造几个窝,让鸟儿都有一个舒适、温暖的家! 2我准备做一期关于“我喜欢的鸟”的手抄报。让大家都来认识鸟。 3我回去将继续在电脑上查阅有关翠鸟的资料,进一步了解翠鸟。 4我想向全市的小朋友发出倡议:爱护鸟吧,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五、全课总结 师:“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其实,课外还有更 大的学习语文的空间。希望你们带着这节课的收获或疑问,继续探索,继续研究,老师将永远做你们学习上的朋友! 六 、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羽毛(鲜艳) 外形 眼睛(灵活) 可爱 嘴巴(尖、长) 5、翠鸟 叫声(清脆) 喜爱 动作(神速) 教学后记: 1、 在朗读中学生容易把多音字读错。 2、 通过 认识课文,学生明白了保护益鸟的重要性。 6燕子专列 教学目的 1会认 11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等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 效果。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 :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时间 :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交流 1背诵第一课燕子 师:活泼机灵的小燕子给大自然开来了勃勃生机。可是有一年春天,在瑞士小燕子差点就濒临死亡,是谁救了它们?(人类) 2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瑞士的资料 多媒体出示:瑞士欧洲中部内陆国家,和法国、 意大利、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德国接壤。面积 4 13 万平方公里。人口 704 万( 1995 年),日耳曼人占 84%,其他的是法兰西人、意大利人。居民多数信基督教或天主教。城市绿化率约 61%。首都在伯尔尼。瑞士由山地和高原组成,西北有侏罗山脉,中部、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瑞士境内湖泊很多,莱茵河、罗讷河等发源于此。山间谷地气候温和,高山比较寒冷。水力丰富,有少量煤、铁、石油和铀矿。瑞士经济发达,人均国民收入居世界前列。工业、金融业、旅游业发达,为经济三大支柱。钟表业历史悠久,产量居世界前列,誉称:钟表王国。 1950 年 9 月与我国建交。)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者容易读错的生字,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2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错误读音。 3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检查。 4通过熟字带生字识字:区欧、户启、步涉、相厢。 5归类结合 ( 1)把要求会写的生字集中在一起,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如:“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然后指导临写,注意结构比例。“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 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 ( 2)指导临写,注意结构比例。“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1抽读、齐读、默读思考: (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题目的意思?(运送燕子的专用列车) 2分组读文 ( 1)说说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 先写人们向乘坐在专列里的燕子送行,然后描述事情发生的经过,再单独介绍小姑娘贝蒂救助冻僵的燕子,最后再回到开头的送行一幕。 ( 2)相机渗透:倒叙的方法 ,首尾呼应。 四、课堂作业 ( 1)写生字。 ( 2)抄生词。 六、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下节课交流解决 教学后记 :学生课前预习的较少,朗读不流利,对个别词理解不深,造成本节课堂效果不佳。 第二课时 一、学生交流互解,归纳整理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二、教师组织讨论学习解答重点问题,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表达方法 ( 1)自读自悟课文 边读边思考,在学生自己的生活中,燕子飞来时气候是什么样的 ?与瑞士的燕子遇到的情况有什么不同 ? ( 2)细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 A、是谁拯救了它们? 政 府:读书第二自然段。 人们:读书第三自然段 一个小姑娘:读书第四自然段 B、通过这三个自然段的具体的描写,课文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燕子的关爱之情) 三、学生分组学习 ( 1)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到大家对燕子的关爱之情,请勾出来,再读一读。 ( 2)哪些描写最让你感动把它读出来与大家分享。 四、全班交流,教师抓住重点句子、关键语句,指导朗读,进行语感训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 1)课文中有一个学习伙伴的泡泡“能够作出这个决定真了不起”,引导学生去感受瑞士政府作出这个决定的难能可贵。联系题目:反映了人们对于燕子的关 爱作为动物的燕子都能坐上了专列。用专列运送燕子是政府关心燕子的一个方面,但是这个举动却包含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作为一个政府,能够下这样的命令来关心一群遇难的燕子,的确难能可贵,因为这件事情与国家的其它大事相比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 2)出示:“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引导学生理解三个层面:一是字面意义进行延伸,比如“纷纷”,从字面上看指的是拯救燕子的人多了,“四处”指寻找燕子的范围广泛:二是透过字面意义感受深层的内涵,比如“纷纷 、四处“反映了人们对于保护动物的博大的爱心、为拯救燕子所付出的辛苦劳动等等:三是说明表达效果,比如运用”冒着、顶着、踏着“这三个动词,能够较好的体现气候、环境的恶劣以及人们无所畏惧的高尚品质。 ( 3)在这些普通居民中,有一个叫贝蒂的孩子,她与父母一道,出示:“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在这样天寒地冻的恶劣天气中,小孩子本应该受到保护,可是她却能够和大人一起,不畏寒冷去拯救比自己更为弱小的、更需要保护的燕 子,进一步体现了人们保护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博大的爱心。 ( 4)在将燕子送到车站以后,人们又来到站台上欢送这批特殊的客人,这样的举动体现了人们没有将燕子作为动物来看待,而是将它们当作了富有人性和人情的“客人”,从更深层次表明人与动物是朋友、应该和谐相处这个环保的主题。出示: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起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在这句话中,“漂亮舒适、站满了、送行”这三个词语值得体会,透过这三个词的表面上的意义,还应该体会到人们将燕子看作了朋友以及对它们的重视。 五、总结,升华体会 1师述:本文讲述的是 人们关爱、保护燕子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它表现了人类对动物的博大的爱心,一种浓浓的关爱之情贯穿于整篇课文。 2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燕子,你将如何向人类致谢。 六、课堂训练 小练笔:我想对贝蒂说句话。(可以是对贝蒂行为的赞赏,可以表达对贝蒂是否在恶劣天气中被冻坏的关心,也可以是自己从贝蒂身上得到的启示,还可以请贝蒂介绍当时拯救燕子时的想法和所见所闻学生可以围绕有关燕子专列的任何内容与贝蒂对话。 七、作业:完成小练笔。 板书设计: 6燕子专列 装燕子 爱护动物、保护动物 载友情 教学后记: 课文描述抽象,学生这节课中对个别句子不太理解,需另抓时间补救。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要求 1会认 9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等 17 个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 :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具准备 : 生字卡片、生词卡片、资料收集。 教学课时 : 2 课 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出示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2质疑提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质疑的问题可能有:这是怎样的一个小村庄呢?小村庄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教师可以把以上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学生再读课文,用笔画出不容易读准、读好的词句,然后反复练读,直到自己满意 为止。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山谷、森林、郁( y)郁葱葱、湛( zhn)蓝、甜润、盖房、裸( lu)露、扩( ku)大、一栋( dng)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工具、家具、锋利、喘气儿、黎明、洪水、清澈( ch)、造犁( l)、咆( po)哮( xio) 4全班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加一加:口包咆牛利犁木东栋 比一比:广扩 有郁 甚湛 果裸 三、检查预习 1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适当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 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2学生针对课文进行质疑,第二节课进行回答。 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 3完整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找一找哪些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 “森、葱、犁、喘、黎”在田字格中的比例应该协调。 “葱”的中间是“匆”不是“勿”。 “裸”的左边部分是“衣补”不是“示补”。 “黎”的上部右边的不能写成多衣撇的“勿”。 3各自抄写一遍。 五、作业:抄写生字、词。 教学后记 :学生易把同音字搞错“扩”与“阔”,“犁”与“黎”。 第二 课时 一、设置悬念,引导质疑 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自主阅读,感悟交流 1出示阅读要求,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 2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从中得到的感悟。 三、引导探究,理解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然后理解“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两个“谁”是表“认指”,没有例外,表明这里的人们上山砍树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 “拎”字表达了人们的一种随意的心态。 “一棵一棵”表示数目不确定,突出了人们没有将砍树当作一回事。 2学习第三 自然段。 齐读第三自然段,然后思考:从中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分四人小组交流提问。 读完以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能不能把它用读书的方式表达出来? 3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把句子的“还”去掉,意思会变吗?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以前,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对于这句话,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及感受? 四、总结升华,领悟道理 1读读泡泡里的话“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角度,阐述自己的想法。如 :可以谴责任命那的错误行为,可以表达自己的同情之心,可以对人们今后的生活提出建议等。 2如果你是小村庄的一员,请你说说该如何保住小村庄。 五、作业设计 1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自主抄写、体会、积累词句。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设计保护环境的行动方案。 板书设计 :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郁郁葱葱的森林 美丽的清澈见底的河水斧头什么都没有了? 小村庄清新甜润的空气 教学后记: 课文描写贴近现代生活,学生易懂,学习积极性高。对课文中所造成的效果表示同情,也有憎恨。认识爱护环境,保护家园,必须从自己的身边做起 。 8*路旁的橡树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三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法指导: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在我的家乡,我看到人们为了烧火或拿到集市上去卖,就不顾有关规定盲目地上山砍树,我小时候看到的一片林子不见了,山上只留下光秃秃的裸露的泥土,我的心里很难过。有一位苏联的教育家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的故事 2揭示课题:路旁的橡树 3学生和教师一起初读课文,读 准要求认识的生字 4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先说说,然后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有什么不懂吗? 4讨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同意“筑路工人有一颗高深的心”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7你认为还有哪些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8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9师:现在你们就是坐车路过这里的人,看到了路旁挺拔的橡树和这里的路,你有什么话要说?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 1你从筑路 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如果你到了教师的家乡或者到了第十课中的那个小村庄,面对着不加节制的砍伐者,你怎么对他们说? 3你能给人们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吗? 板书设计: 起因 将修一条宽阔、平坦而笔直的公路 发现橡树 修路绕橡树, 路旁的 经过 改变计划 热爱自然 环境需保护 橡树 保护橡树 结果 一处弯曲却受到了人们的赞美 教学后记 :学生阅读的思路清晰,课堂学习积极性高,对课文领悟稳固,同时,进一步使学生提高了环保的意识。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以“保护环境”为主题展开综合性实践活动,培养调查、访问、查找资料的能力,探究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加强对比喻句的认识。 3积累反义词。 4背诵描写景物的优美古诗句,培养对古诗的领悟力。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导入:同 学们,我们的家乡美吗?但是我们美好的生活环境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状况。这段时间,你观察到了哪些环境问题? 2交流:各调查小组派出代表,根据本组的调查情况,采用数据、图片或其他方法,围绕以下方面再全班进行汇报交流:调查的哪方面内容?采用什么方法?在调查中有什么发现?了解到周围的环境受到哪些污染?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3讨论:以“我们能为保护家乡的环境做点什么”为题,对改善家乡的环境提出几条切实可行的具体建议。 各调查小组先在组内讨论,然后推选出代表在全般介绍,其他组的同学可以共同出谋划策。 第二、三课时 习作 1同学们,大家围绕“环境保护”做了很多调查研究工作,通过刚才的交流,你一定对保护环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你愿意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写成一篇短文吗?可以写自己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可以写几年后家乡环境的变化,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2学生自由写作,教师巡视,引导学生使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 3交换习作,互相修改,教师就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共同问题给予指导,对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并组织学生展示自 己的习作。 第四 课时 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两组句子和学习伙伴的话。 2发现了什么?第二句话好在哪里? 3你能仿照例子说一组这样的句子吗? 日积月累 读读认认: 1学生自渎,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抽生读、同桌互对、师声互对、齐读。 3拓展:列举一些自己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积累的反义词。 读读背背: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句,读准字音。 2采取多种形式读古诗句。 3采取多种形式背古诗句。 展示台: 安排学生围绕“环境保护”这个主题,就其所获得的综合性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和展示。可以采取制作保 护环境的标语牌、保护环境的建议书、保护环境的手抄报等形式,可以单独制作,也可以多人一起制作。对优秀作品进行奖励。 9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认识 5 个生字,学会 12 个生字,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个寓言故事。 3能懂得两则寓言所蕴涵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课前准备 : 教师:挂图,生字词卡片。 学生:收集寓言。 课时安排 :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东西丢了你会怎么办?(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大胆表 述自己的想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亡羊补牢,看它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齐读课题。解题(结合预习):“亡”是什么意思?“牢”又指什么? 二、感知全文 自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理解课文 1第一自然段。 ( 1)过渡:羊为什么少了一只?是怎样丢的? ( 2)理解“窟窿”“羊圈”的意思。(此二词虽简单,但学生的经验积累和生活状况让他们还不能比较准确的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故需引导孩子观察、感受。) ( 3)想一想,说一说养羊人此时的心情。(可表演) 2第二、三、四自然段。 ( 1)那个 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 2)你认为这个人的做法对不对?你打算怎样劝他? (小组表演,教师要借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 3)那个人听劝告了吗?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品味两个“又”字。) 3第五自然段。 ( 1)看到羊又丢了,养羊人的心情又如何?他现在是怎样做的?读一读,勾一勾。 (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提示寓意,拓展思维 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经验?(引导学生说出寓意。) 2你认为这个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说出理由?(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 五、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提 示:“窿”字不要丢一横,“叼”字最后一笔是提。 六、作业 把亡羊补牢这个寓言讲给父母听。 附: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邻居 养羊人 满不在乎 (规劝 ) 修 后悔极了 教学后记 :学生从读懂寓言内容到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的思路较清晰,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得到提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从家里到学校,一般情况下,你愿意多走路还是少走 路?是的!我们一般都不愿意多走路浪费时间,但有一个人明明该往南走,他却偏偏要往北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是太聪明了吗?咱们现在就去看一看! 二、感知大意 1自读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做上符号。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解决问题。重点词语:提醒、把式、盘缠。 三、熟读自悟 1采用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知识,从而抛弃教师烦琐的讲解。) 2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要到楚国去的那个人取个名字,并说明理由。 3(学生说理由实际就是在评价 此人)这给人真的很笨吗?他是不是蛮不讲理的人?他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解析课文) 朋友 楚国人(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智慧机场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报告
- 危险品仓储风险评估模型构建-洞察阐释
- 2025-2030中国数字视频频闪照相系统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指纹识别仪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抗菌伤口凝胶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微胶囊杀虫剂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建筑一体化光伏天窗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元认知能力培养对教师培训效果的影响-洞察阐释
- 医疗行业中的医学人文培训项目
- 2025-2030中国富硒农产品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年产100公斤阿司匹林生产工艺设计》8700字(论文)
- 全屋整装培训
- 《风电安全生产培训》课件
- 常见病用药指导技术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2025年日历(日程安排-可直接打印)
- 保密法律法规
- 智慧社区平台运营方案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考任务1-国开(NMG)-参考资料
- 踝关节骨折的分型与治疗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高标准农田设计实施方案(技术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