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光学课程设计---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docx_第1页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docx_第2页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docx_第3页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docx_第4页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一、设计题目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选型和设计)二、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1、综合运用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进一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2、初步掌握简单的、典型的、与新型系统设计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光线光路计算技能,了解并熟悉光学设计中所有例行工作,如数据结果处理、像差曲线绘制、光学零件技术要求等。3、巩固和消化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初步了解新型光学系统的特点,为学习专业课与进行毕业设计打下好的基础。三、设计技术要求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采用普罗I型棱镜转像,系统要求为:1、望远镜的放大率6倍;2、物镜的相对孔径D/f1:4(D为入瞳直径,D30mm);3、望远镜的视场角28;4、仪器总长度在110mm左右,视场边缘允许50%的渐晕;5、棱镜最后一面到分划板的距离14mm,棱镜采用K9玻璃,两棱镜间隔为25mm。6、lz=810mm四、设计报告撰写内容本课程设计要求以设计报告形式完成以下工作:1、认真学习相关像差理论和光学设计知识,做好笔记,完成例题作业并上交;2、根据所讲内容进行本设计具体参数以及结构形式的选择,说明选择理论依据;3、进行本设计的外形尺寸计算,要求写明计算过程;4、使用PW法进行初始结构参数r、d、n的求解,要求写明计算过程;5、计算本设计的像差容限,使用Tcos软件完成设计的模拟和计算,手工修改结构参数进行像差的校正;6、绘制相应的像差曲线图和计算数据报表;7、写出本次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第5章 望远系统设计范例设计题目和技术要求题目: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选型和设计)要求: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采用普罗I型棱镜转像,系统要求为:1、望远镜的放大率6倍;2、物镜的相对孔径D/f1:4(D为入瞳直径,D30mm);3、望远镜的视场角28;4、仪器总长度在110mm左右,视场边缘允许50%的渐晕;5、棱镜最后一面到分划板的距离14mm,棱镜采用K9玻璃,两棱镜间隔为25mm。6、lz=810mm如何开始呢?我们的工作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系统外形尺寸的计算:根据需求确定像差,选型;2、使用PW法进行初始结构的计算:确定系统的r、d、n;3、像差的校正:通过修改r、d、n,调整像差至容限之内;4、进行像质评价,总结数据图表,完成设计。下面我们将根据以上步骤来示范本次设计第一部分:外形尺寸计算一、各类尺寸计算1、计算和由技术要求有:,又,所以。又放大率6倍,所以。2、计算 3、计算4、计算(目镜视场)5、计算棱镜通光口径(将棱镜展开为平行平板,理论略)该望远系统采用普罗I型棱镜转像,普罗I型棱镜如下图:将普罗I型棱镜展开,等效为两块平板,如下图:问题:如何考虑渐晕? 我们还是采取50%渐晕,但是拦掉哪一部分光呢?拦掉下半部分光对成像质量没有改善(对称结构,只能使光能减少),所以我们选择上下边缘各拦掉25%的光,保留中间的50%。即保留中间像质好的,去掉边缘像质不好的。下半的25%由目镜拦掉,上半的25%由棱镜拦掉,只留下中间的50%。如图:移出梯形后计算:,此处后截距取大于14mm即可,我取14mm。又,所以有,。所以展开厚度,因为装配需要,取,空气平板的长度。即物镜距棱镜第一面为59.8mm。验算:取59.8mm会不会挡轴上点的光?如图求得极限距离为53.7mm,若小于此距离时候棱镜档光,取59.8是可以的。意义:说明之前取后截距,但是不能取得太大,否则棱镜离物镜太近了会挡光!6、求目镜口径无渐晕时候,现在有25%的渐晕,所以。(因为)7、总体结构总尺寸二、光学系统选型根据设计技术要求与外形尺寸计算结果:物镜:,目镜:,查阅相关光学手册,可知双胶合物镜与凯涅尔目镜满足设计任务要求。相关的结构特点,像差特性和光学性能如下:望远镜:孔径大,视场小,所以轴外像差小,只需要校正轴上点像差。两种轴上点像差:球差、位置色差。与孔径相关。其余轴外像差:与视场相关,但慧差与孔径和视场都相关,所以也要考虑慧差。所以:对于物镜:校正球差、位置色差、慧差(可用正弦差代替)对目镜:大视场,小孔径。要校正:像散、场曲、畸变、慧差、倍率色差。选择:物镜双胶合;目镜凯涅耳目镜。双胶合望远物镜(图1)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制造和装配方便,光能损失较小。玻璃选择得当,可以同时校正球差,正弦差和色差。当高级球差得到平衡时,胶合面的曲率较大,剩余的带球差偏大。因而,双胶合物镜只适用于小孔径的使用场合。常见的孔径如表所示。考虑到胶合面有脱胶的概率,双胶合物镜的口径不宜过大,最大口径为100mm。双胶合物镜能适应的视场角不超过。表5-1 望远物镜通用的相对孔径焦距/mm501001502003005001000相对孔径1:31:51:41:51:61:81:10凯涅尔目镜(图2)是在冉斯登目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把接目镜改成了双胶镜。增加一个胶合面变数用来校正倍率色差,且在校正倍率色差的同时可以把场镜和接目镜的间隔进一步减小,从而取得结构缩短,场曲减小的效果。凯涅尔目镜的成像质量优于冉斯登目镜,它能适用的视场也大于冉斯登目镜。凯涅尔目镜的光学性能是:视场,相对镜目距。第二部分:PW法求初始结构参数(双胶合物镜设计)PW法理论见前文介绍。一、求解本设计的结构已知1、求由设计条件,有注意:由于含有平板,平板会产生像差,所以要用物镜的像差来平衡平板的像差。2、平板像差两个平板,厚度为,所以有,其中;3、双胶合物镜像差 双胶合物镜像差应该与平行平板像差等值反号,据此提出物镜像差。(若不需平衡平板像差的话,取物镜像差都为0)即双胶合像差进行归一化后:1)2)求P、W:3)求、: (因为是望远系统,物就在无穷远,所以此时有)4)求若冕牌玻璃在前:若火石玻璃在前:5)查表,选玻璃对根据与的值查光学设计手册,可知F4-K3玻璃对在时,与计算结果相当接近,因此双胶合物镜选F4-K3玻璃对。根据光学手册关于F4-K3玻璃对的详细信息:,6)求形状系数Q因,所以第一式无解,所以取第二式的值,得:7)求归一化后的透镜各面曲率半径所以: 注意,这是归一化后的。所以:8)求厚透镜的厚度和口径物镜外径的确定。根据设计要求:。物镜用压圈固定,其所需余量由光学设计手册查得为2mm,由此可得物镜的外径为32mm。光学零件的中心厚度及边缘最小厚度的确定。为了使透镜在加工过程中不易变形,其中心厚度与边缘最小厚度以及透镜外径之间必须满足一定的比例关系:对凸透镜:高精度 中精度 其中还必须满足对凹透镜:高精度 且中精度 且式中,d为中心厚度,t为边缘厚度。根据上面公式,取高精度可求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厚度。凸透镜:式中、为球面矢高,可由下式求得:式中人为折射球面半径,D为透镜外径。凸透镜最小中心厚度为同理可得:凹透镜:凹透镜最小中心厚度代入物镜的相关参数,可得,二、上机数据及像差容限的计算根据之前的计算,已基本得到了双胶合物镜的初始结构参数。现在我们知道:物距:,半视场角:,入瞳直径:30mm,折射面数:7个(双胶合3个,平板4个)。因为入瞳在物镜上,所以第一面为STO面,各面曲率半径已知,平面曲率为infinity。另外有,同时有。输入TCOS运行计算:1)焦距119.5120.5mm为合格;2)像差容限i)球差:根据瑞利判断准则,系统所产生的最大波像差由焦深决定。令其小于或等于波长,即可得到边光球差的容限公式为:对边光校正好球差后,0.707带的光线具有最大的剩余球差。即时的带光球差容限为实际上,边光球差未必正好校正到零,需控制在焦深范围内。固此时边光球差的容限为1倍焦深。即:.()ii)位置色差:。若放宽要求,全孔径范围都小于0.1即可;iii)慧差:我们用慧差代替正弦差,即弧矢慧差,即小于0.02即可。修改、达到以上要求!三、计算机模拟结果及物镜像差校正考虑到价格问题,我在进行像差校正时透镜半径全部选用了价格最便宜,使用最多的250系列标准半径,并且很好的校正了像差。最终的结果如下:-输入数据-1.初始参数物距 半视场角() 入瞳半径 0 4 15 系统面数 色光数 实际入瞳 上光渐晕 下光渐晕 7 3 0 1 -1理想面焦距 理想面距离0 0面序号 半径 厚度 玻璃STO 60.2600 1.500 1 2 32.2100 8.000 F4 3 -304.8000 54.000 K3 4 0.0000 33.500 1 5 0.0000 2.000 K9 6 0.0000 33.500 1 7 0.0000 14.546 K9 定义了下列玻璃: K3 1.504558 1.510019 1.502222 K9 1.5163 1.521955 1.513895 F4 1.6199 1.632096 1.615036-计算结果-1.高斯参数 有效焦距(f) 后截距(L) 前截距(L) 像距(l) 120.18450 14.54584 -119.33743 14.54584 入瞳距离(lz) 出瞳距离(lz) 近轴像高(y) 放大率(12) 0.00000 -106.49164 8.40412 0.00000 入瞳直径(D) 出瞳直径(D) 拉赫不变量(J) 像方孔径角(U) 30.00000 30.21292 -0.31467 0.124812.像差*零视场像差* 1H 0.85H 0.707H 0.5H 0.3H 0H球差 -0.0127 -0.0695 -0.0784 -0.0548 -0.0231 0.0000弥散园 -0.0016 -0.0074 -0.0069 -0.0034 -0.0009 0.0000F光球差 0.1049 0.0089 -0.0290 -0.0356 -0.0220 -0.0087C光球差 0.0170 -0.0258 -0.0244 0.0100 0.0483 0.0749轴向色差 0.0879 0.0347 -0.0046 -0.0456 -0.0703 -0.0836*D光各视场像差*相对视场 KT1.0H KT.7H KT.3H KS1.0H KS.707H KS.3H 1 -0.0154 -0.0021 0.0002 -0.0017 0.0001 0.0001 0.85 -0.0130 -0.0018 0.0002 -0.0015 0.0000 0.0001 0.7071 -0.0107 -0.0014 0.0002 -0.0013 0.0000 0.0001 0.5 -0.0075 -0.0010 0.0001 -0.0010 0.0000 0.0001 0.3 -0.0045 -0.0006 0.0001 -0.0006 0.0000 0.00004、物镜像差曲线注意:后截距,即棱镜最后面到像面的距离要求大于等于14mm,修改完参数后可能改值只有8mm左右,怎么办?至此,物镜设计完毕,可以保存数据,图表,整理设计报告。第三部分:目镜的设计目镜一般用于目视光学系统,相当于一个复杂化的放大镜,起到视觉放大的作用。目镜一般由场镜和接目镜两部分成。由于目镜是一个大视场系统,所以从像差角度来说需要矫正所有的视场相关的像差,因此结构较为复杂,设计较为困难。由于目镜的设计过程较复杂,且日常使用的目镜都已成型,我们采取直接选用现有的目镜结构形式的方式。1、选型已知,我们选择视场角为40o50o的凯涅耳目镜。前面说过,目镜一般由场镜和接目镜两部分构成。其中场镜一般为放置在中间像面(视场光阑)附近的一块平凸透镜,它的作用是:1、调整系统的出瞳距,使系统满足“光瞳衔接”的要求;2、转折光路,以减小目镜的横向尺寸。2、初始结构参数(三个透镜,五个面)目镜是一个复杂化的放大镜,理论上最后成像在无限远,而物体在有限远。根据设计经验,为了简化设计难度,我们采取“倒追”的方法,即进行光路的反向追迹,把视场光阑的位置作为像面!首先要确定的是接眼镜的结构,因为场镜放置在像面附近,对像差无影响,对像差的主要要求在于接眼镜上。组合焦距,接眼镜,一般取(经验公式!)原来的出瞳距现在因为反追,变成了入瞳距,因此符号要反过来,。归一化处理:3、校正像差需矫正所有与视场有关的像差:慧差、像散、场曲、畸变,倍率色差。所以应有。由于选取的目镜结构较简单,因此主要考虑彗差和像散的矫正,有:又:联立以上三式有:,。所以可求,。取,因为场镜对像差没有影响(处于像面附近),故直接用双胶合来校正,所以。由可以选玻璃对。我已经选好一对:1)ZF3-ZK3接下来计算接眼镜的各表面曲率半径,首先求形状因子Q:因此取Q2.7即可。所以接着计算(计算方式和物镜相同):,所以,取双胶合结构参数求完!3、设计场镜场镜在此处的作用是帮助光瞳衔接,改变出瞳的位置。正的场镜能使后面光组的通光口径减小,使物镜出瞳更靠近目镜,负场镜则反之。设计思路:1)我们前提已知系统出瞳的位置,现在采取反追方法,所以出瞳就变成了目镜的入瞳;2)该入瞳通过接眼镜成的像与物镜框是共轭的,但此时还不重合;3)在接眼镜后加上场镜,使之前的像再通过场镜成像到物镜框上,实现光瞳衔接!计算:,d略小于20mm,取d=18mm对于场镜来说, ,这个数值未考虑透镜厚度,还要加上67mm,接眼镜厚度6mm,场镜厚度0.81mm,所以取。而像距(取后截距)再由场镜为平凸透镜,材料选K9玻璃,根据计算:,从而得到场镜的两个曲率半径。如此,算出了凯涅耳目镜的5个曲率半径都得到了!4、目镜像差容限的计算查询光学设计手册可得相关的像差容限公式如下:表中为目镜焦距5%7%12%目镜实际像差容限:考虑到视场边缘有50%的渐晕,子午彗差的容限为上表数据的2倍。由于渐晕的存在,子午彗差只需考虑相对视场与相对孔径的乘积小于等于0.5的情况。实际像差容限如下:相对视场0.3、0.50.707、0.85、10.0140.0140.81.60.81.65%7%0.020.035、目镜的上机数据,入瞳位置计算得初始焦距大约为20.6mm左右。总结一下目镜的要求:A、焦距19.520.5mm;B、像差满足容限要求;C、光瞳要衔接;6、计算结果-输入数据-1.初始参数物距 半视场角() 入瞳半径 0 22.75 2.5 系统面数 色光数 实际入瞳 上光渐晕 下光渐晕 5 3 -10 0.5 -0.5理想面焦距 理想面距离0 0面序号 半径 厚度 玻璃STO 33.7300 1.500 1 2 13.0620 4.500 ZF5 3 -20.5100 15.300 ZK6 4 16.2930 4.500 1 5 0.0000 3.405 K9 定义了下列玻璃: K9 1.5163 1.521955 1.513895 ZF5 1.7398 1.758714 1.732434 ZK6 1.6126 1.619999 1.609499-计算结果-1.高斯参数 有效焦距(f) 后截距(L) 前截距(L) 像距(l) 19.63229 3.40469 -6.80133 3.40469 入瞳距离(lz) 出瞳距离(lz) 近轴像高(y) 放大率(19) -10.00000 123.90078 8.23250 0.00000 入瞳直径(D) 出瞳直径(D) 拉赫不变量(J) 像方孔径角(U) 5.00000 -30.68825 -0.31450 0.127342.像差*D光各视场像差*相对视场 Lz1 Lz2 Yz Xt Xs Xts 1 -10.0000 55.7824 -7.9408 0.4033 -1.0487 1.4520 0.85 -10.0000 66.2474 -6.7905 0.2089 -0.7540 0.9629 0.7071 -10.0000 77.5490 -5.6899 0.1119 -0.5218 0.6338 0.5 -10.0000 95.5197 -4.0652 0.0418 -0.2620 0.3038 0.3 -10.0000 111.9562 -2.4581 0.0123 -0.0948 0.1071 1 0.2917 0.3039 0.2830 0.0209 -0.0299 -0.3101 0.85 0.2071 0.2220 0.1982 0.0238 -0.1898 -0.3069 0.7071 0.1313 0.1462 0.1230 0.0232 -0.2516 -0.3043 0.5 0.0510 0.0634 0.0445 0.0188 -0.2851 -0.3013 0.3 0.0116 0.0197 0.0075 0.0122 -0.2953 -0.2996 KT1.0H KT.7H KT.3H KS1.0H KS.707H KS.3H 1 -0.0222 -0.0072 -0.0008 0.0076 0.0037 0.0007 0.85 0.0044 0.0037 0.0009 0.0082 0.00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