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乐学文言兴趣先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往往是教师和学生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成效不高、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师困惑,学生对文言文也是“谈虎色变”。许多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更是无从下手,盲目教学。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2现代教育提出:要让一切教育活动有兴趣,富有感情色彩。学生只有对某事产生了兴趣,把它当作一种享受,犹如一曲悦耳的音乐,这样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和探究。当初坐在明朗的教师里读书,现如今我也成为了一名中学教师,这是我喜欢的职业。有人说喜欢才有为之奋斗,喜欢才会有所成就,作为刚加入教育事业的我来说,我对工作充满了热情,用同事的话说我好像打了鸡血,正是这份热情推动着我不断前进。也正是这份热情鞭策着我走进孩子的心里。文言文是语文的渊源,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源泉。目前,文言文教学的低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传统的“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读通,逐字逐句逐篇翻译,分析主题,虽然一直这样教,但篇篇单调重复,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压抑,缺乏生机活力,久而久之,学生厌烦,教师压抑,以至于学生不喜欢文言文,读不懂文言文,也失去了信心。我喜欢活跃的课堂,我喜欢文言文给我带来的成就感,所以我要把文言文这门枯燥的文学在课堂上彰显它有趣而美丽的色彩。那么如何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呢?我想应该还这些古老的文字以鲜活的生命,来打动学生。寻找滋润文言文教学的那一夜春雨兴趣。第一、重视读,生为本。朱熹谈读书时有段话:“凡读书须要读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文言文朗读却存在困难,字少意深,音单义广,一字多音,一字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等,所以文言文语感需要长期练习,急于求成往往成效不高。要想形成文言文的语感,必须把读作为首要条件,离开了读,学习文言文就像根基不深的高楼,结果可想而知;读能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动机,促进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浓厚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效率。为了使朗读的功效充分发挥出来,我每篇课文都要用一节课时间去充分的阅读,在这之前把预习项目设计为:读顺,读准。每次朗读都要提出要求,采取多种形式的阅读,大声齐读、分小组读、个人读、配乐读、分角色读、小组竞赛读交替进行,同时有小组评价,师生评价。所以学生喜欢读愿意读,文言文读的滚瓜烂熟,朗朗上口,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读占据整个课堂,最后在课堂上比读,比谁读得准确流畅读的快,比谁的语气语调停顿把握得准确,比谁读得更有感染力。这样学生有了在文言文上读的成就感,就不怕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临阵脱逃“。在长期的日积月累得朗读中,学生的古文语感也就慢慢地形成了,理解翻译文言的能力自然大大提高,久而久之就会读出感情。自然会有潜在的感悟并逐步加深。在上童趣和为学两课时,我分别用一节课时间专门读,学生甚至要求专门来一次比读大赛,孩子们仿佛走进了清代文学家沈复的有趣童年,聆听了彭端淑给子侄辈的教诲,可见这是兴趣使然。第二、译有法,字落实。对于那些古老的文字,我们力求采用“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方法,翻译常规的字和句子。文言文翻译方法有增、补、调、留、换、删的六字诀,其中字字落实主要采取的是第一个”增“的方法,即单音节词变双音节词,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干脆通俗点说是组词,一个字一个字的翻译常规句子,这样不但不会漏词,还能帮助学生化繁冗的句子为易懂的现代汉语,从而去除学生对文言文的恐惧心理。我们一般采用先定词,后替换,再连贯成句的翻译方法。定词就是根据句义首先确定要翻译的句子都有哪些词或短语,一一找出来,做上标记,为下面的替换做好准备;替换就是按照一一对应的办法,用现代汉语的词语替换相应的古文词语,换的常用方式是古代汉语的单音节词要替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最可靠的方式是上面提到的”增“,以古文的单音节词为基本语素扩展成包含该词素的双音节词,这一步务必做到字字落实,包括虚词也要有着落,千万不可随意丢掉。对此,我根据学生的特点,研究了一个对应式画图标记作业,以达到每名学生都能自己亲自完成翻译,而不是借助工具书死记硬背。例如:童趣的第一句话:原句:余 忆 童稚时, 能 张 目 对 日。 译为:我回忆童年时代,能够张大眼睛直视太阳。为学中:原句:吾资 之昏, 不逮 人也。 译为:我天资 愚笨,不赶得上别人。(“之”不翻译;后句换为赶不上别人)这样翻译久而久之学生对自己有了信心,有了成就感,也因此抛弃了工具书,自己加入了译文的行列,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又有了“译”的快感,这何尝不是兴趣在其中起作用呢?第三、把握情,深体会。著名语文教育家钱梦龙说,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语的堆砌。3“文”是指文章的结构、写法、思想、语言。传统教学往往把功夫下在了“言”上,所以出力不少,收获堪忧。教文言文,当然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只有这样才能理解文章的意思,但理解词句是为更准确、深入地把握文意服务的。所以文言文的学习必然要经历一个“由表及里,由里及表”的不断反复,逐步深入地理解过程。也就是说把握了文意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词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教科书中所选的文言文都是文质兼美、内容丰富的好文章,值得我们仔细赏读,反复品味。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我们一定要在这方面下足功夫。引导学生走进文章中,去体会丰富的感情、感悟深沉的思想、理解精巧的结构,品味优美简约的语言。当我们的学生学会了品、学会了赏,品出了滋味,赏到了意境,自然明白了其中的韵味,也就获得了无限趣味。第四、联实际,助体会。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总能在其中找到联系生活的切入点。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将课文与现实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意蕴,又能对社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把古老文化拉倒现实的社会,与前辈们共同感悟其中的人生道理。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在语文课程中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在其他课程其他场合中也可以学到语文,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联系生活”已经成为语文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那么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枯燥的文言文面前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奥妙。例如在讲为学一课时,学生对“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这一句理解不透彻,我只好拿班级同学为例,某某同学很聪明,但是他自以为聪明,有一个好脑瓜,却不学习,这样是毁了自己。相反,某某同学不是很聪明,但是他并不把这点当作阻碍自己的绊脚石,勤奋努力学习,最终学有所成,这就是靠自己努力得来的。学生联系身边这两位同学的例子自然明白了两句话的含义。再如伤仲永中“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一句学生能够根据一一对应的方法翻译出来,却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我也用同样的方法来举例子,没想到他们身边熟知的人、事、物竟成了文言文课堂中活跃的因子,帮助他们理解了难句子,也让他们从课文中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主体乐学的心理,从而达到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并驾齐驱的效果。同时学生对文言文一旦产生了兴趣,它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推动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有些学生对学习文言文“冷若冰霜”,甚至对语文学科产生厌烦情绪,这就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成绩差。这时候教师应对学生取得的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和成功,进行鼓励与表扬,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滋味,认为学好语文并不困难,产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这样就使学生的“苦学”变为“乐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