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彻斯特城市更新.doc_第1页
曼彻斯特城市更新.doc_第2页
曼彻斯特城市更新.doc_第3页
曼彻斯特城市更新.doc_第4页
曼彻斯特城市更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曼城的更新曼彻斯特的现在曼彻斯特是英国的第四大城市(仅次于伦敦,伯明翰,格拉斯哥),是城市重建的一个典范,人们可以从这里看到英国工业的发展历史。现在,这里充满了电子气息,以电子、化工和印刷为中心,拥有重型机器、织布、炼油、玻璃、塑料和食品加工等七百多种行业,不仅是英格兰西北部地区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是商业和就业中心。 曼彻斯特已经今非昔比。狄更斯时代那种贫困的煎熬早已是尘封于历史的记忆,黑暗与灭亡已经远去。过去15年来,这个城市已经发展出一种“早餐要饮香槟酒”的闲情逸致和注重享乐到几近轻浮的人生态度。 曼彻斯特曾是工业革命的开路先锋。如今,它早已远离了那段“蒸汽和汗水”的岁月,反而跨进了打扮时髦、到处聚会寻欢的青春少年时。当然,曼彻斯特也不是只有疯狂喊、嘴角起沫的足球赛和上等人聚会场所的喧闹作乐,这也有很好的博物馆,精美的食物和一流的购物环境。 到充满波希米亚气息的北区那些时尚酒吧和时装店当中穿梭一番,再到庄重雅致,风格泰然自若的凯瑟菲尔德区巡游片刻,然后再去见识一下同志村“大声说出来,什也不怕”的潇洒态度。在这里呆久了,你也禁不住要被这座再生的城市所散发出来的自信所感染。 这个靠棉花起家的城市所以活力不减,是因她争取机会,乐于尝试、鼓励人们创业和革新的精神。1996年的爆炸事件摧毁了曼彻斯特市中心,但居民很快就从惊恐中恢复过来,并抓住那次机会重新建设市中心,建了新的公共活动场所,和充满奇想但又非常实用的现代建筑。曼彻斯特城的历史沿革曼彻斯特有方便运输的运河、充足的水和煤炭供应,加上进取和创新的文化传统 (理查德克赖特Richard Arkwright发明的蒸汽纺纱机就是代表)。曼彻斯特孕育了全新的纺织工业,开创了工业革命的先河。纺纱厂吸引了大批工人到城市:曼彻斯特的 人口从1750年的17,000、1800年的70,400、增加到1835年的300,000。由於恶劣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激进主义慢慢在曼彻斯特酝酿 和滋长。1819年,政府与被剥夺公民权的“暴民” 在圣彼得广场发生衝突,酿成悲剧。当时有60,000名群在广场集会,要求实行议会改革和自由贸易,反对导致物价暴涨的穀物法案。由於估计错误,政府命令骑兵衝击人群,导致11人死亡,400人受伤。事件在歷史上被称彼得卢(Peterloo)意指穷人的滑铁卢 (Waterloo)。由於发生了流血事件,要求改革的呼声演变成群运动,改革主义者遂於1832年创办了曼彻斯特卫报 ,这就是今天卫报Guardian的 前身。彼得卢事件还导致了1832年的改革法案和宪章运动。但在1840年以前,情况并没有得到多少改善。当时一个名叫弗雷德裡克恩格斯 (Friedrich Engels)的23岁德国游客来到了这座城市,这样描述曼彻斯特的工人阶级:“如果有人想知道,一个人可以在多小的空间裡活动,可以在多稀薄的空气(而 且是混浊的空气)中呼吸,只需要到这裡一次就够了。”恩格斯同卡尔马克斯(Karl Marx)在共產党宣言中探讨资本主义的罪恶时便引述了他在曼彻斯特的经歷。今天,人们依旧可以从曼彻斯特看到工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利弊;宏伟的公共建筑对面是密密麻麻的矮房和工业时代留下的黑暗陈腐的纺纱厂。其中两个极端就是:1830年修建的第一条连接曼彻斯特和利物浦(Liverpool)的客运铁路,以及1894年开凿的曼彻斯特运河;这样轮船可直接驶入曼彻斯特,不再依靠利物浦作出口港了。在新旧世纪交接之际,因受到1890年代大萧条,以及来自美国和欧洲纺织业激烈竞争的影响,曼彻斯特的经济增长放缓。但此刻,曼彻斯特的纺纱厂主并未伺机改善,进行现代化,而是继续醉心於大英帝国看似庞大的市场,最终导致纺纱业在20世纪中期彻底凋敝。曼彻斯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严重的破坏,战后的製造业大衰退进一步的打击经济。在製造业萎缩、失业率上升的情况下,曼彻斯特仍然以旺盛的文化生命力保持其作重要金融中心的地位(虽然很难从 当时城市的面貌上得到真实的反映)。在经歷了一个平淡的世纪后,於1996年,爱尔兰共和军策动了英国史上最严重的爆炸事件,炸毁了皇家交易所及阿戴尔中 心周围大部分商业建筑。但奇怪的是,没有人因爆炸死亡。在1996年的爆炸事件摧毁了城市的中心地带后,曼彻斯特借此机会重新改造重建市中心,修建了新的公共场所和一些富有创意且又实用的现代建筑,这就是城市更新。城市的工业遗跡摇身一变成了最值钱的房,只需装上地板,就能住在仓库式的公寓天堂。2002年,曼彻斯特举办了一次英联邦运动会,把旧城建筑改建為户外运动场。运动会非常成功,曼彻斯特城的修复工贡献很大。什么是城市更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各国在战争的废墟上展开的大规模的城市重建与改造。1958年8月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一次城市更新研讨会,定义城市更新为城市改善行为,包括重建(RedeveloPment)、恢复(Rehabilitation)及维护(Conservation)三种,是一种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第一次城市更新研讨会上,对城市更新作了有关的说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对于自己所居住的建筑物、周围的环境或出行、购物、娱乐及其他生活活动有各种不同的期望和不满;对于自己所居住的房屋的修理改造,对于街道、公园、绿地和不良住宅区等环境的改善有要求及早施行,以形成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美丽的市容抱有很大的希望。包括所有这些内容的城市建设活动都是城市更新。随着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城市更新的内容、范围、方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典型代表如美国的“城市美化”、“城市更新(UrbanRenewal)”、英国的“新市镇运动”、“城市再生 (UrbanRegeneration)”、欧洲的“城市复兴”、“城市保护”等。曼彻斯特的城市更新是通过清除和改造房屋、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对衰退的邻里进行改造。将曼彻斯特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以全新的城市功能替换功能性衰败的物质空间,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由沉重的古老城市,变为了庄重不失活泼的现代化都市。更新的曼彻斯特、建筑材料在改造中的运用 从对曼城建筑史的简介中我们可以看出建筑材料具有时代标志性。传统的砖石砌块和象征现代主义的钢铁及玻璃成为两个时代的代表。在以红砖材料的旧建筑扩建中,钢铁和玻璃的组合与红砖构成新旧、虚实、轻重和明暗的对比。而木材则具有多面性与钢铁和玻璃产生软硬的对比.也可以和红砖或粉刷的墙面形成虚实的对比。建筑材料的运用也是根据建筑中不同的空间功能、构件的结构作用及人的使用需求等将建筑分割为不同的体量。其中常见的是在红砖建筑内加建一个钢铁和玻璃构筑的楼梯间,或者在旧建筑的顶层上,利用木材和金属板做加建层。因此在旧建筑的改扩建中不同材料之间的对比尤为重要。其改扩建部分在尺度上应协调于原建筑但在材料上应有别于原建筑。使建筑整体在尺度和形式上都比较统一。事实上,材料相对于建筑的空间和形式来说属于微观层面。却又能直接影响人的感知,是构筑空间和形式的重要元素。 空间的再利用空间的再利用在建筑保护乃至改扩建中尤为重要。在欧洲,我们看到许多城市如巴黎、阿姆斯特丹、伦敦乃至曼彻斯特等都保留有大的老建筑以及大片的老城区这些老城区依然充满生气和活力。其实,欧洲的老建筑并不是从初始就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它们也经过多次改造,其中旧建筑空间的再利用是曼城城市更生的重要策略。通过对旧建筑室内空间的改造和再利用,它们重新适应于时代的需要。 Basswarehouse 改造工程分两期进行:一期主要是重建和加固原有结构,加挖地库修建新的屋顶和更换窗户;二期主要是室内空间的再利用和建筑的总体改造。 设计概念是将原有的旧建筑作为两层表皮,改造后建筑的表皮仍是原有厂房的外壳,尊重了历史地段和城市肌理。而室内却是由表皮所围合的内部空间并与当代人的生活产生接触。 建筑的窗户和出入口是新与旧、内与外两个层面的渗透。这两层建筑的表皮也是对城市文脉的叙述和现实生活的反映。该建筑外表基本保留了原来厂房的面貌。内部却是属于21世纪的活动空间,从而使建筑融入周围的历史文脉之中:旧的红砖建筑,石头铺成的街道和古代的运河。而其室内空间则是以简洁的白墙为主,在适当的地方露出原有结构,形成新与旧的交相呼应。玻璃、钢铁和木材在白墙的映衬下更加突出。Printworks 1996年曼城市中心的步行街在爱尔兰共和军的一次恐怖袭击中被炸毁。RTKL把Printworks成功地改扩建成室内步行街。建筑师的设计依据是对地段的整合及延续维多利亚时期的历史文脉而设计的概念则是讲述城市的故事。设计师DavidGester说:“我们想为人们创造一种奇妙的效果,当人行走于其中,看见的是连续的画面,就像电影一样。“相互文叉的铁架集中布里在室内步行街上,这个创意来源于梦露的电影“THESEVENYEARITCH”中的场景。透过铁架子的灯光伴着阵阵的风声和地铁的声音,渲染粉室内的怀旧氛围。曼城的历史街道天际线和广告招牌在设计中被重新演绎。Printworks的立面依照原有街道的立面进行设计使人在行走中重温了曼城的建筑历史。Printworks将城市的休闲活动区浓缩起来,营造曼城一直缺乏的城市感。 Prlntworks外部的新旧两部分却完全不同。旧建筑依然保留原有的立面,只是在白色石材贴面上设了几个现代霓虹灯招牌来表现它的时代感。Printworks的主入口位于旧建筑部分,扩建部分有一个次入口。其他部分则尽量低调,采用一般的红砖材料有别于原来的白色墙面。步行街的入口是设计师向“行人”展示设计概念的地方。在这里,设计师仍延续低调的红砖墙却只在入口处安装七彩的霓虹灯。白天这里是简洁的墙面和门洞,夜晚它却显现霓虹灯的七彩魅力,令昏暗的街道变得热闹起来是灯红酒绿的夜生活的缩影。Deansgate Locks空间的再利用并不只局限于一般的建筑物,还可以利用铁路桥梁下面的桥拱空间作为商业店铺停车场甚至住宅等。在Deansgate Locks铁路桥梁下就利用拱的空间做酒吧餐厅。而它上面依然有火车行驶。在Deansgate Locks的一段,运河、铁路和马路彼此平行,运河在街道和铁路中间。这里本来只有三种交通要到的汇合处,并无多大价值可言,但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任何空间都可以考虑被利用。Deansgate Locks的设计概念是为城市创造更多的人可以步行的生活街区,而不是车水马龙的立交桥。设计师的想法是把都市生活区从传统的娱乐中心区延续到Deansgate Locks区,通过贯穿三个平面的改造使这个交通枢纽成为大众娱乐的场所,交通为其提供了运输便利,运河为其提供了景观。交通道路是人或交通工具所走过的轨迹,轨迹的交合处也是人们停留和转换的关节点。Deansgate Locks即是用构件桥和楼梯链接铁路、马路和运河,桥设备是后加入的。和楼梯变成人的活动路线,在安排这些构件的同时也组织了人的活动轨迹。在活动路线的沿线桥和轨迹的缝隙桥拱限定的空间插入相关功能。由于设计师想通过人的行为填充轨迹的缝隙,餐厅酒吧在此地段就找到了存在的理由。它的建立与对面的建筑围合出城市的街道,运河则成为城市的景观,而铁路桥即是建筑的结构。为了保护铁路桥的原有状态,加建部分的立面用钢和玻璃把桥拱封起来,并与厚实的红砖形成对比。建筑内部依然保留拱和砖作为结构框架,只有地板、家具和总结 城市更生的主旨不是把城市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更不是彻底推倒重来.而是要做到古为今用为陈旧而过时的建筑注入新的生命力。由于人类的历史发展是连续的人所生活的空间历史也是不可划断的。新与旧共存于一个城市之中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