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第四单元复习.doc_第1页
政治生活第四单元复习.doc_第2页
政治生活第四单元复习.doc_第3页
政治生活第四单元复习.doc_第4页
政治生活第四单元复习.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治生活第四单元复习一、单项选择1. 2012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延长联合国叙利亚监督团任期决议后,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指出,叙利亚的前途和命运只能由叙利亚人民自主决定,而不能是由外部强加,叙利亚问题只能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军事手段没有出路。这是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一贯和明确的立场。上述主张主要说明 ( )A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之一 B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C我国主张在联合国框架内解决国际争端 D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2. 根据联合国2001年统计资料,在过去的30年间,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从25个增加到49个;世界绝对贫困人口从5年前的10亿增加到49个;世界绝对贫困人口从5年前的10亿增加到现在的12亿;发达国家与300个最穷国家的人均收入相差至少70倍。根据这一材料可以得出的合理推论是( )南北发展日益不平衡 贫富差距是危害当今世界和平的潜在因素 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 国际经济旧秩序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ABCD3. 近年来,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声誉越来越高,外交活动成就巨大,最根本的原因是A.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我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C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增强了综合国力D我国是第三世界国家 4. 近年来,通过倡导“上海合作组织”,构建“101”、“103”,宣传“新安全观”、“新睦邻观”等一系列“新外交”努力,中国比较成功地化解了周边国家尤其是中亚、东盟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疑虑。这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坚持对外开放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中国威胁论”已完全为“中国机遇论”所取代A. B. C. D.5. 美国把21世纪初视为维持“一超”地位的机遇期;本世纪初,俄罗斯提出未来5年是实现其强国战略的“重大考验期”;日本制定“经济新生计划”;中国提出本世纪前20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些情况表明(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军事力量发展能否取得优势最终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发展高科技是解决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当今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国际舞台上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 ABCD6. 黑瞎子岛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两江咽喉要冲,是中国境线上唯一与俄罗斯陆路接壤的地域,经俄罗斯上岛公路桥可深入俄罗斯腹地乃至欧洲,成为连接亚欧的“大陆桥”。大约一半的黑瞎子岛的主权是我国与俄罗斯经过40余年4轮的艰苦谈判收回的。这说明A国家间的摩擦主要是由领土争端引起的B国际关系的表现形式由对抗转化为合作C中俄两国之间没有利益冲突D我国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的利益共同点,通过协商谈判妥善解决与其他国家的分歧7. 国家海洋局对我国包括钓鱼岛在内的海域海岛进行了名称标准化处理,体现了我国对钓鱼岛的_。( )A.平等权 B.独立权 C.自卫权 D.管辖权8. 截止2012年底,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也是缴纳维和摊款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这体现了( )A.我国重视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B.我国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C.我国支持联合国根据宪章精神开展工作D.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是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9. 2011年11月19日,温家宝总理在东亚领导人系列峰会上就南海问题阐明中方立场时强调,南海争议应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外部势力不应以任何借口介入。这表明(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我国坚定地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我国外交政策基本目标我国切实维护亚太各国国家利益A. B. C. D. 10. 2011年2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见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时表示,中方愿与美方共同努力,始终从长远角度和战略高度把握两国关系,坚持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大方向,加强对话与磋商,增进了解与互信,扩大共识与合作。这表明( ) A维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我国开展外交活动的归宿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发展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C与发达国家结盟符合我国国家利益D国家力量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11. 奥巴马在访华时强调,在台湾等问题上,美国承认和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无意干涉中国的核心利益。台湾问题涉及我国的( )经济利益 安全利益政治利益 文化利益A B C D12. 近期,越南在南海问题上不断升级,还妄言不惜一战。但它又不敢和中国单挑,其政治依据是( ) A越南的经济较落后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外交宗旨C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3. 胡锦涛主席于2011年4月12日至13日出席了在华盛顿举行的核安全峰会,胡锦涛首先系统阐述了加强核安全的“五点主张”:第一,切实履行核安全的国家承诺和责任;第二,切实巩固现有核安全国际法框架;第三,切实加强核安全国际合作,各国应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发挥主导作用;第四,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核安全能力;第五,切实处理好核安全与和平利用核能的关系,核安全措施应有利于为各国和平利用核能营造有利环境。中国政府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中国的独立和主权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中国需要为自己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核安全问题的解决必须以我国的国家利益为出发点 ABCD14. 最近,美国在亚太地区动作连连。2012年6月29日,在夏威夷及周边海域,由美国主导的世界最大规模的22国海上军事演习开始(未邀请中国),从7月6日开始,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短短13天内展开围绕中国的旋风式外交,在频繁地不点名批评中国的同时,插手南海、东海事务。美国的做法()目的是保护其盟友国家的主权为了把亚太局势推向多极化为了维护本国的根本利益违背了和平与发展的主流A.B.C.D.15. 联合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组织(IFAD)近期指出,中国的农村贫困率在过去的十年中下降幅度巨大,远远领先其他国家。我国农村贫困率大幅下降的根本原因是()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B我国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的增强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的奋斗目标D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6. 2012年7月31日,菲律宾能源部对南海3个油气区块的开发协议进行招标。菲律宾此次拍卖的3个油气区块中的两个位于中国海域。中国外交部称,任何国家或公司未经中国政府允许在中国管辖海域从事油气活动都是非法的。如今菲律宾不顾中国多次警告,继续实行招标,是对中国主权赤裸裸的侵犯。这说明()国家利益和国家性质决定外交政策国际社会的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主权对外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性A B C D17. 2012年3月22日,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签署命令,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截至2011年12月,共参加20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17 390人次,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B建立国际新秩序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C我国政府遵循联合国的宗旨,积极履行国际责任D组织国际维和行动是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18. 朝核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中国在促成六方会谈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 )A中国是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B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C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D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19. 2011年8月24日,中国两艘渔政船进入钓鱼岛附近海域巡航护渔,维护正常渔业生产秩序,日本政府却就此向中方提出交涉。日本政府的这一行为侵犯了我国的()自卫权 平等权 独立权 管辖权A B C D20. 联合国宪章以及其他国际法都明确规定,必须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别国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得干涉别国内政。美英绕过联合国发动对伊战争说明A.国际法没有普遍的约束力B霸权主义是破坏国际秩序、危害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C联合国在霸权主义面前软弱无力D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有效途径二、非选择题21. 步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亚洲的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天的亚洲,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进步,人民信心更加坚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亚洲经济结构性矛盾凸显,发展不平衡性突出,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大量存在。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形势下,如何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依然是摆在亚洲人民面前的重大课题。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这是时代赋予亚洲人民的共同使命。运用国际社会和国际关系的有关知识,谈谈亚洲各国应如何为共建和谐亚洲而努力。22.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吉迪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发表专栏文章指出:世界范围内正在出现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各国政府不是通过合作来共同应对经济危机,而是利用关税以及汇率政策保护本国市场,这样将引发更大的灾难。温家宝总理曾指出,中国以实际行动履行了反对保护主义的诺言,中国也期待各国的共同行动。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国际社会和我国外交政策的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坚定不移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2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答案】D【解析】本题以叙利亚司题为背景考查我国的外交政策。叙利亚问题只能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军事手段没有出路表朋我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AC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十完整,对国际题自主地诀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材料未体现。本题选D项。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国际经济旧秩序。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的说法与材料没有关系,所以选择B。3.【答案】C【解析】国家力量即综合国力,最终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这是我国国际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应选C项。A、B、D不符合题意,答案是C。4.【答案】A【解析】说法错误,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中国威胁论”已完全为“中国机遇论”所取代的说法不符合实际情况,排除。故选A。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国际竞争。材料中情况表明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当今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符合题意。6.【答案】D 【解析】国家间的摩擦主要是利益对立引起的,A项错误;材料旨在表明我国通过谈判争取领土主权。这是通过谈判解决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分歧、坚定维护自身国家利益的体现,故答案为D项。B项与材料无关。C项错误。7.【答案】D8.【答案】C【解析】9.【答案】B【解析】温家宝总理强调外部势力不应以任何借口介入南海问题,体现了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所以入选;将南海问题上升到我国的核心利益,教材上并没有讲,这要求学生了解一些相关时政知识,树立国际视野,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入选;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以不选;我国的外交政策是由我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我国切实维护与他国的共同利益,但没有义务也不可能不加区别地维护亚太各国国家利益,所以不选。10.【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我国的外交政策,A观点错误,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是我国开展外交活动的归宿,题干说到中方愿与美方共同努力,始终从长远角度和战略高度把握两国关系,坚持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大方向,加强对话与磋商,增进了解与互信,扩大共识与合作,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发展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故B观点符合题意,C观点错误,我们不与任何国家结盟,D观点错误,国家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故答案应选B。考点:我国的外交政策11.【答案】B【解析】台湾问题事关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因此属于我国的安全利益和政治利益,所以符合题意;与题意无关。1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A不符合题意,排除。B不符合题意,排除。C符合题意,材料中“但它又不敢和中国单挑”可以体现该观点,应选择。D不符合题意,排除。13.【答案】B【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外交政策的宗旨。中国政府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中国需要为自己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符合题意。14.【答案】B【解析】15.【答案】B【解析】综合国力的增强是农村贫困率下降的根本原因,B正确,A、C、D皆与题意不符。16.【答案】B【解析】菲律宾的行为和中国的态度都是本国外交政策的体现,而一国的外交政策是由其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故当选。仅凭材料不能判断出国际社会的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不选。“任何国家或公司未经中国政府允许在中国管辖海域从事油气活动都是非法的”体现了我国对领海拥有主权,对领海区域的资源具有管辖权,故当选。17.【答案】C【解析】组织国际维和行动属于主权国家的义务,不属于权利范畴,D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发展与和平的关系,A项不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维护独立与主权,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C项谈到了联合国及国际责任,故选C项。18.【答案】C19.【答案】D【解析】钓鱼岛属于中国领土,日本的行为侵犯了我国的独立权和管辖权,故符合题意,入选;不符合题意。此题选D项。20.【答案】B【解析】A项错误,国际法只是无强制约束力,C项错误,联合国在中国及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努力下,在反对霸权主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D项与题意无关。应选B项,美英的行为是霸权主义的表现。二、非选择题21.【答案】亚洲各国在行使主权国家权利的同时,应自觉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国际义务。亚洲各国在处理国际关系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在维护亚洲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解决亚洲热点问题等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