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1 论鲁迅教案 语文版.doc_第1页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1 论鲁迅教案 语文版.doc_第2页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1 论鲁迅教案 语文版.doc_第3页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1 论鲁迅教案 语文版.doc_第4页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1 论鲁迅教案 语文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论鲁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记重点字词,掌握此类文章的特点。2把握本文主旨,掌握本文的论述方法喻证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逐段分析的方法,掌握作者论述鲁迅精神的目的及论述的方式。2通过比较和分析,理解作者论述鲁迅精神的三个层次及其递进性,进而理解作者纪念鲁迅的意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鲁迅为国家为人民大无畏的精神。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本文的论述方法喻证法。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和分析,理解作者论述鲁迅精神的三个层次及其递进性,进而理解作者纪念鲁迅的意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鲁迅这位人所共知的伟人了。那么,他为什么能成为我们国家的一代伟人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叫作论鲁迅的课文,它能帮助大家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毛泽东,诗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词代表作品有沁园春雪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卜算子咏梅忆秦娥娄山关蝶恋花答李淑一等。2背景资料本文是1937年10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陕北公学纪念鲁迅逝世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陕北公学,简称“陕公”,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一所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干部学校。是中国人民大学和西北政法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前身。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为造就成千上万的革命干部,满足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中共中央于1937年7月底决定创办陕北公学。陕北公学实行党团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直属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中央直接领导创办的一所革命的大学。3知识链接演讲词是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倡议等。演讲词具有针对性、鲜明性、条理性、通俗性、感情性等特征,可分为叙事型、说理型、抒情型三类。4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狂妄(wng)摧残(cu)造就(zo) 泼辣(p)妥协(tu) 不屈不挠(no)开小差(chi) 憎恨(zng)不避锋芒(mng)(2)词语释义溃败:形容军队等被击败后,凌乱不堪的样子。回马枪:趁敌不备,掉转马头杀过去。也比喻向旧营垒或对同伙反戈一击。不避锋芒:不躲避锋芒,形容敢于斗争的精神。造就:培养使有成就。胸怀坦白:形容心胸宽广,对人对事坦坦荡荡,没有私心。三、合作探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答案示例:第一部分(1):综述陕北公学的任务,以此引出鲁迅精神。第二部分(26):论述分析鲁迅精神,热情地歌颂鲁迅精神。第三部分(7):总括鲁迅精神,并告诉我们论述鲁迅精神的意义所在。2作者论述了鲁迅的哪些精神?答案示例:政治的远见,斗争的精神,牺牲的精神。3作者为什么要论述鲁迅精神?答案示例: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国面临着生死攸关的关头,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国的命运,为了中国的未来,为了中国人民,发出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的号召。为了鼓励人心,鼓励人民的抗日精神,所以作者论述鲁迅精神,以此激励人民。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疏通了课文的字词,并整体感知了课文,知道了鲁迅精神的基本含义。课后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作者论述的这三个精神有什么内在联系?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这篇课文。五、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一、课前复习鲁迅先生的三个精神是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把政治的远见放在第一点?后两个精神又能否互换位置?答案示例:作者以鲁迅的认得清形势号召中国人民也要认清当时的中国局势,并做出正确的选择,一致抗日。政治的远见是基础,它指引着后两个精神。而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有一种逻辑关系,二者相互并存而且前后关系明确,不能互换位置。二、新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为我们论述了鲁迅的三个精神,那么这些精神能为我们国人做些什么指引呢?作者又是怎样论述这些精神的?这些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三、合作探究(一)精读课文,内容探究1开头一段不谈鲁迅,而是阐述陕北公学的任务,这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什么关系?这样的开头有什么作用?答案示例:这一段从字面上看,似乎和鲁迅无关,其实不然。因为它为下文评价鲁迅,号召人们学习鲁迅精神埋下了伏笔。既然讲话的题旨是纪念鲁迅和学习鲁迅,那就首先要使听众明确为什么要纪念他、学习他。既然听讲的对象是陕北公学的学员,而该校的任务是培养民族先锋队,那就自然要向鲁迅这位“民族解放的急先锋”学习。这样的开头,不仅紧扣文章的中心思想,突出了鲁迅精神的现实意义,而且也交代了这次讲演的目的,有明确的针对性。2作者论述的三个鲁迅精神,能为当时的国人做些什么指引?答案示例:民族自卫战争需要大批的积极分子领导中国人民为民族解放而斗争到底,所以国人需要学习鲁迅的精神,加入全国各地的抗战队伍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3作者“论鲁迅”的意义是什么?答案示例:作者在文中指出,“论鲁迅”就要学习鲁迅的精神,把它带到全国各地的抗战队伍中去,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二)品读课文,句段赏析1“他们是不谋私利的,唯一地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他们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往直前;他们不是狂妄分子,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写了什么内容?答案示例:“不谋私利”“不怕困难”“富于实际精神”概括了先锋分子的总体特点。2“我们纪念他,不仅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且因为他是一个民族解放的急先锋,给革命以很大的助力”一句中的“不仅而且”有什么作用?答案示例:“不仅而且”引出鲁迅先生是民族的急先锋,与第1自然段提出陕北公学的主要任务联系起来。3文中说“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作者把鲁迅先生与孔夫子相提并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示例:孔夫子对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所作的贡献是大众熟知的,这里把鲁迅与孔夫子相提并论,有利于人们根据熟知的事物来理解新的事物,使人们对鲁迅的伟大贡献有更深刻的认识。(三)熟读课文,主旨探究本文的中心主旨是什么?答案示例:本文由讲述陕北公学的任务领起,引出鲁迅精神;然后分别阐述鲁迅精神的三个特点:一是政治的远见,二是斗争的精神,三是牺牲的精神;最后总括鲁迅精神,并告诉我们论述鲁迅精神的意义所在:我们纪念鲁迅,就要学习鲁迅的精神,把它带到全国各地的抗战队伍中去,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四)赏读课文,鉴赏评价作者在论述鲁迅精神时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对每种方法作简要分析。答案示例:(1)比喻论证。“鲁迅是从正在溃败的封建社会中出来的,但他会杀回马枪,朝着他所经历过来的腐败的社会进攻,朝着帝国主义的恶势力进攻”一句中的“杀回马枪”“进攻”这些词语采用比喻论证,形象地写出了鲁迅的进攻的力量。“他用他那一支又泼辣,又幽默,又有力的笔,画出了黑暗势力的鬼脸,画出了丑恶的帝国主义的鬼脸,他简直是一个高等的画家”中,把鲁迅比作“画家”,形象地写出他画“黑暗势力”的鬼脸,他画“丑恶的帝国主义”的鬼脸,可见其敢于斗争的精神。(2)举例论证。“他在一九三六年就大胆地指出托派匪徒的危险倾向,现在的事实完全证明了他的见解是那样的准确,那样的清楚”,列举了能论证鲁迅先生具有政治远见的事例。(五)课外拓展,对比延伸请赏析鲁迅先生的下面这首诗。自嘲鲁迅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赏析:这首诗的首联写当时作者所处的险恶处境;颔联写他坚持斗争的行动;颈联写他坚持斗争的内在动力,即强烈的爱和憎;尾联写他战斗到底的决心。“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全诗的核心和精髓,集中地体现出作者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前四句叙写处境和战斗行动,这两句揭示内心深处的感情,把全诗的思想境界推到了高峰。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强烈的爱和对敌人的强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