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议古诗词的鉴赏教学随县高城镇中心学校 曹艳 古典诗词是古代文化史上一座重要的知识宝库,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古典诗词鉴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人文精神、道德修养、文化品位的熏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要使古诗词鉴赏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须注意“一离三合”。 1、感性体悟与理性评论的适度分离 鉴赏包括对审美对象的感受、理解和评判,教学应该以前两者为主。笔者认为,急于作出理性的评论是诗词鉴赏的大忌。诗词鉴赏的最终目的不是应考,而是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审美感受。教师应当以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为目的,而非让他们写出漂亮的评论,更非提供现成的结论。假如把古诗词比喻成一棵树,那么诗词鉴赏的任务并不是分辨这棵树属于什么科什么目,也不是估算这棵树是适合做梁还是做椽子,也不是看这棵树哪里长得茂盛,哪里树叶少,各自是什么原因,而仅仅是眼睛看着树,心里想着树,感受他剪春裁秋的气势,为他倾倒,为他喝彩。如果面对古诗词,一上来就想着诗词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语言如何,该如何评价,跳过了审美过程,表面看起来“鉴赏能力”很强,实际上却是一种悲哀。 当然诗词鉴赏也离不开理性评论,这是检验一个人鉴赏水平以及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面向考试的要求。我们不是为了应试而进行语文教学,但也没有必要讳言乃至刻意避开理性评论,避开应试。只是不要急于评论,不能跳过审美过程。诗词鉴赏的理性评论技巧性很强,有一些专门的术语可供使用,有基本固定的思路可循,操作性很强。可以说,只要学生对诗歌的背景以及诗歌本身有着正确的理解,在自己的感性体悟的基础上写出理性的评论并非难事。教师也应该在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最后一环引导学生形成理性评论的文字。但是课程的定位要准确,不能让功利性的目的支配课堂教学。 个人认为解决的方法在于两者适度的分离。课堂的鉴赏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沉浸在诗词的美感中,不要心心念念地想着作出评论。理性评论可以放在感性体悟之后,在课堂的时间安排上可以放到最后,或者干脆用专门的时间进行应试训练。 2、教师与学生的密切配合 教师要清楚地明白自己和学生在课堂中所应该扮演的角色。学生是诗词鉴赏的主体。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鉴赏的过程,而非替学生鉴赏。如果一堂古诗词鉴赏课,教师自己讲得投入,学生却无动于衷,乃至教师越俎代庖帮学生总结一下,把最终的理性评论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背熟了应试,这样的课无疑是失败的。 教师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担负着重任。我认为,对于古诗词鉴赏,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 首先,知识储备要扎实。 教师应提供或指导学生自己了解相关背景,对文本本身的历代主要注疏也要事先了解。西方文论有的流派认为,作品一旦问世就具备了自己独立的生命力,作家的本意并非作品所能表达出的唯一意蕴。而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有自己的独特之处,特别强调追寻作者的本意。例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如果不补充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进言被降职之事,以及燕昭王黄金台的典故,诗中的感情就缺乏凭借,学生对诗歌中洋溢着的悲愤之情也将难以感受。再如,讲古诗十九首中的诗篇,就该补充汉代的时代背景,士子远游的现象,以及汉代文人的生命意识。唯其如此,学生才能对诗歌内蕴理解到位。 我以为,中学时期的古诗词鉴赏教学主要目的不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是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对于诗词,先不要急着提出自己新鲜的解释,而应先理解已成定论的解释,或者是几种被学界认可的解释。教师对诗词主旨、字句意义的解释应该有所凭据,不能凭自己想象和理解随意解释。这种凭据,应当来自历代典范注疏。一个没有看过诗词的历代相关注释就走上讲台的教师,恐怕不该有太多自信。 其次,教师还必须具备打通诗内诗外各种知识的能力。中国诗歌的题材、主旨、意象往往都有很深的文化底蕴。比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在讲“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两句时,笔者补充了楚辞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诗句,范仲淹苏幕遮“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的句子,又联系了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歌词,让学生体会沉淀在“草”这一意象上的情思,明白“草”由于文学的积淀,这个意象已经不仅仅是植物学意义上的一种存在,而是承载着思乡怀人等感情的文学意义上的一种存在。 最后,教师本身应该进入审美情境,对诗歌有自己的共鸣和体悟。道理很简单,如果教师自己都没有陶醉于诗中,如何使学生进入审美情境?如果教师自己都没有被诗词感动,如何奢望学生能被感动? 另外,教师引导鉴赏的语言必须有感染力。公事公办式的面孔,干巴巴的理论,这是学生不愿看到听到的。这一点无需多说。 3、朗读与静思的结合古诗词的美感一部分来自它的语言形式。虽然由于语言的演变,押韵对仗等形式上的特点产生的美感已经大大削弱,但是直到现在,这种形式美还是我们审美愉悦的重要来源。朗读是体会形式美感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选择自己朗读,可以选择请同学朗读,也可以用多媒体教学,播放音频乃至视频文件。 但是仅仅有朗读还不够。古诗词要读进去,读出味道来,还要有比较强的想象力再现诗词中的意象及意境。教师可以用引导性的语言,让学生静心体会。例如晏殊浣溪沙这首词使用的意象十分清新,又具体可感,再现的难度比较小。在体会“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请大家现在静下心来,去除杂念。好,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你就是晏殊。请大家心里开始想象在小园中徘徊,小路上铺着落花,路边的花儿只剩残枝,抬头,又看见燕子飞过,忽然觉得似曾相识,去年的春天,不也是这样吗?”告诉学生想象得越细致越好,甚至可以请同学说说各自想象的落花都是什么花。然后让同学们回答自己在这样的情境下心头涌上的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假如有足够的时间,可以让每个同学写几句现代诗,描述自己的这种感觉。 但是要注意,静思的方法固然好,分寸掌握不好,学生不肯配合,就会变成闹剧,这需要教师有控制课堂氛围的能力。 4、诗歌意境与生活情境的结合 古诗词的魅力和生命力在于能够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阻隔,直达我心,触动我们的灵魂,让我们有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之叹。不能引起共鸣的诗歌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当生活中出现某个场景,突然间古人的一句诗涌上心头时,学生才会感觉此情此景个中滋味竟已被古人写尽,这时他才会真正明白古诗词的妙处,由此产生对古诗词强烈的兴趣。 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生活情境,从各自的生活经历中寻找相似的景特别是相似的情,在共鸣中加深对诗作的理解。当然在对具体某一首诗词进行鉴赏时,教师也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让他们主动从记忆仓库中提取一些画面,与诗词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押题卷附参考答案详解(基础题)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综合提升测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研优卷)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通关检测卷附答案详解【基础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能力提升打印大全审定版附答案详解
- 2025年智能建筑系统集成节能降耗中的建筑能耗管理平台构建报告
- 2025年环境监测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与数据质量控制策略分析报告
- 2023年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平行班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练习题完美版附答案详解
- 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经典例题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年江西省赣州市《综合基础知识》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国考真题(附答案)
- 2025年云南文山交通运输集团公司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2025年深圳中级电工试题及答案
- 设备维护保养基础知识
- 企业工伤赔偿培训课件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教案
- 中科大现代环境生物技术课件第4章 细胞工程
- 肝血管瘤护理查房
- 世纪佳缘会员管理制度
- 邻里纠纷及其合法合理处理课件
- 武汉工业地产市场调查分析报告30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